2013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201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201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201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2012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主备人:梁淑珍审核人:班级:姓名:学号:一、生殖重点知识:1、男性最重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储存精子。

2、女性最重要生殖系统是:卵巢,它能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3、胚胎发育场所:子宫4、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器官:胎盘。

5、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生命的起点是一个受精卵。

(受精卵胚胎胎儿)6、精子和卵子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7、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此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肺等功能显著,所以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黄金时期。

8、青春期突出特征是性器官的成熟,男出现遗精,女出现月经,男女性出现第二性征的直接原因是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

二、营养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B:脚气病,多吃粗米;维生素C:坏血症,多吃水果;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无机盐: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铁:缺铁性贫血;碘:地方性甲状腺肿重点考点:1、最大消化腺是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

2、外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内消化腺:胃腺、肠腺3、消化:口腔消化:淀粉麦芽糖(初步消化,没消化完的最终在小肠消化成葡萄糖)胃消化:蛋白质氨基酸(初步消化,没消化完的再小肠完成)小肠消化:糖、蛋白质、脂肪(借助胆汁)4、口腔初步消化淀粉,胃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消化蛋白质、糖、脂肪。

5、食物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①长,②皱襞和绒毛(增大吸收营养面积),③薄,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消化完的小分子物质,最终被小肠吸收,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的细胞。

7、营养学家将食物分成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

合理营养是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生物七年级下册提纲

生物七年级下册提纲

生物七年级下册提纲1. 生物的基本概念
-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 生物的分类和演化
-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2. 细胞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发现和理论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 细胞的新陈代谢
- 细胞的呼吸和产能
- 细胞的分解和合成
- 细胞的物质运输和排泄
4. 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的概念和方法
- 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的变异
5.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规律
- 生物的生殖和繁殖
-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调控
6. 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 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适应性
- 生物的保护和生物的生态
7. 生物的进化
- 生物的进化和演化
- 生物的进化的证据和模式
- 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关系
8. 生物的遗传
- 生物的遗传的概念和方法
- 生物的遗传的基本规律
- 生物的遗传的变异和调控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下册的提纲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的了解和学习生物的相关知识。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联系我。

祝您学习进步!。

201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

201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

201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演变大致过程:环境变化→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3、男性生殖系统:睾丸(主要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4、女性生殖系统:卵巢(主要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5、生殖过程:卵巢→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婴儿)睾丸→精子6、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胎盘-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7、青春期发育特点:(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3)突出特征:性器官迅速发育。

8、青春期的卫生: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前三种为有机物,能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人体需要量最大的是水,很小的是维生素。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3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一、细胞和组织1.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的分类•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的分裂3. 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的组织•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概念•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功能和作用2. 基因与性别•性别决定的原理•性染色体和性别特征的关系3. 进化的基本过程和证据•进化的概念•进化的基本过程•进化的证据三、植物的生殖与繁殖1. 植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蔓延生长–凋落生殖器官–块茎和根茎的生殖•有性繁殖–花粉与花的生殖器官–粉状花粉与子房的关系2. 植物的生殖器官与生殖方式•花的结构和功能•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胚囊和胚珠的结构和作用3. 植物的繁殖与种子的传播•种子的结构和特点•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条件和发芽过程四、动物的生殖与繁殖1. 动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繁殖–分裂–繁殖腺的功能–杂交和各种繁殖方式的优劣比较•有性繁殖–配子的形成–受精和胚胎的发育2. 内外受精的比较•内受精的过程和优势•外受精的过程和优势•内外受精在不同动物中的实例3. 动物的繁殖和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的意义•动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和保护措施五、生物多样性与分类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生物基因的多样性2. 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的意义和目的•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类的等级和分类单元3.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分布规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以上复习提纲涵盖了七年级生物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复习生物知识,提高成绩。

2013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2013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2013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第1 人的由1、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减少,草原增加),部分古猿下到地面进化为人类,在树上的进化为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2、人类进化的历程: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了解即可)3、南方古猿(露西时代)学会直立行走对人类的意义:解放了前肢可以进行劳动和使用、制造工具,从而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而直立人(北京人)学会了用火又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最终产生了语言。

4、露西为上图中的南方古猿阶段的化石,东非人和北京人化石为上图中的直立人阶段的化石。

3、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作用: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作用: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4、精卵结合的部位是在输卵管,形成了受精卵,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卵形成后开始分裂和分化,首先形成多细胞的胚泡→胚胎→胎儿(8周后的胚胎)→分娩(经38周即266天)后叫婴儿或新生儿。

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6、男性进入青春期出现会出现遗精;女性进入青春期会出现月经。

女性比男性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早 2 年,此时男女生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大脑结构复杂,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最显著特点。

7、第二性征是指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特有的征象。

如:男生的喉结、胡须、声音的变化;女生的乳房、声音、骨盆的变化,它们是受性激素的控制而表现出的。

8、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基本方针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晚育是指比法定时间晚2~3 年。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第2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⒈既能构成细胞糖类(包括淀粉):主要功能:供能又能提供能量的脂肪(如动植物油):主要功能:备用的能物质蛋白质:主要功能构成细胞⒉可以构成细胞,但不能提供能量的营养:水和无机盐h⑴水:约占体重的60~70 %作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为重要成分)、参与各项生命活动⑵无机盐:如钙、磷、铁、碘、锌等,缺乏容易得一些疾病①缺钙:儿童易得佝偻病,老人或妇女易得骨质疏松症②缺铁易得:缺铁性贫血③缺碘:成年人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④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⑤缺钙和磷:骨骼和牙齿发育不良⒊既不能构成细胞又不能提供能量:维生素。

七年级生物学(下)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学(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11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1、尿液成分的测定:含水、无机盐、尿素等。

★2、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而排出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粪便,称为排遗。

排泄的途径:①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②排汗(皮肤的汗腺,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 ③排尿(泌尿系统,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形成尿液。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

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④尿道:排出尿液。

2、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滤过到肾小囊,其它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形成原尿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3、4、泌尿系统的卫生:①每天饮用适量的水 ②及时排尿 ③女性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卫生三、皮肤与汗液分泌表皮 角质层:保护作用,并且可以防止水分过分散失。

(老茧、皮屑) ★1、皮肤 生发层:产生新细胞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脸红、皮肤流血) 皮肤附属物: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表皮没有血管、真皮有血管,所以流血,至少刮到了真皮层。

2、汗液的形成和分泌: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汗液形成原理。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一、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一)组成:1、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3、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胞体4、什么是神经节、神经?什么是灰质、白质?★(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3、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后天性反射)。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亚洲)、大猩猩、黑猩猩(非洲)。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促进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的根本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

第二节 人的生殖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3、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4、生殖过程: 卵巢→卵细胞睾丸→精 子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胎盘: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第三节 青春期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出现第二性征,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的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和女生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P.154、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2)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3)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膳食纤维为第七类营养素)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裂 约266天 8周左右(人体内三大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七年级下册 生物复习提纲(背诵版)

七年级下册  生物复习提纲(背诵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背诵版班级:姓名: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次背诵)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

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研究人类进化最可靠的证据:化石(是指石化了的遗体、遗物和遗迹)4、从猿到人的进化:环境变化→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人猿分界的标志)→制造和使用工具→(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原始社会文明。

二、人的生殖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4、受精作用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此过程在输卵管处进行。

5、胎儿发育的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38周)。

6、分娩是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

孕妇妊娠约持续38周(266天)。

7、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8、新生命诞生的标志: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怀孕的标志: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新生儿诞生的标志:分娩。

三、青春期(第二次背诵)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2、青春期发育的其他特征:①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②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③出现第二性征。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 、维生素六类。

2、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3、几种无机盐及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4、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它无可替代。

5、“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第1 人的由
1、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减少,草原增加),部分古猿下到地面进化为人类,在树上的进化为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2、人类进化的历程: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了解即可)
3、南方古猿(露西时代)学会直立行走对人类的意义:解放了前肢可以进行劳动和使用、制造工具,从而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而直立人(北京人)学会了用火又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最终产生了语言。

4、露西为上图中的南方古猿阶段的化石,东非人和北京人化石为上图中的直立人阶段的化石。

3、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作用: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作用: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4、精卵结合的部位是在输卵管,形成了受精卵,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卵形成后开始分裂和分化,首先形成多细胞的胚泡→胚胎→胎
儿(8周后的胚胎)→分娩(经38周即266天)后叫婴儿或新生儿。

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6、男性进入青春期出现会出现遗精;女性进入青春期会出现月经。

女性比男性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早 2 年,此时男女生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大脑结构复杂,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最显著特点。

7、第二性征是指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特有的征象。

如:男生的喉结、胡须、声音的变化;女生的乳房、声音、骨盆的变化,它们是受性激素的控制而表现出的。

8、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基本方针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晚育是指比法定时间晚2~3 年。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第2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⒈既能构成细胞糖类(包括淀粉):主要功能:供能
又能提供能量的脂肪(如动植物油):主要功能:备用的能物质
蛋白质:主要功能构成细胞
⒉可以构成细胞,但不能提供能量的营养:水和无机盐h
⑴水:约占体重的60~70 %作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为重要成分)、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⑵无机盐:如钙、磷、铁、碘、锌等,缺乏容易得一些疾病
①缺钙:儿童易得佝偻病,老人或妇女易得骨质疏松症②缺铁易得:缺铁性贫血
③缺碘:成年人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④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⑤缺钙和磷:骨骼和牙齿发育不良
⒊既不能构成细胞又不能提供能量:维生素。

人体每日需要量很少,但作用很大。

维生素A::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
缺乏症: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豆类、谷物、糙米(即粗粮) 缺乏症: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维生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缺乏症:坏血病(既:皮下、牙龈出血)
维生素D::肝脏、鱼肝油、鸡蛋缺乏症:佝偻病(儿童易得)、骨质疏松症(老人妇女)
⒋膳食纤维(第七类营养素):不能消化。

利排便,预防肠癌、高血脂。

:粗粮、蔬菜、水果
问:1、健康食品:①豆类、牛奶含蛋白质、脂肪、铁、钙均比较多;
②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维生素D、铁和锌都比较多。

2、补钙同时应同时补充点维生素D (可以促进对钙的吸收)可增加疗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7个器官)和消化腺(个器官)
㈠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㈡消化腺:⑴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有导管):唾液腺(分泌唾液只含淀粉酶)、
肝脏(分泌胆汁无消化酶可乳化脂肪)、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酶)
⑵位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无导管):胃腺(分泌胃液只含蛋白酶)、㈠消化道部分: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酶)
①口腔内有:牙齿(咀嚼食物)和舌(搅拌食物)②咽、食道:食物的通路
③胃(主要作用:暂存食物、也可消化和吸收)
④小肠(起始部分称为十二指肠):(作用: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⑤大肠(上有盲肠,其上又有阑尾):形成粪便,也可吸收⑥肛门(排出粪便)
二、消化方式①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的消化等
②化学性消化→分泌消化酶把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三、消化过程: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②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③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脂肪酸
④水、无机盐、维生素为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概念: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问:1、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即无导管)的消化腺为胃腺、肠腺。

2、最大的消化腺为肝脏
3、能消化的器官:①口腔(淀粉→麦芽糖)②胃(蛋白质→多肽)③小肠(各种食物)
胃(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4、能吸收的器官小肠(各种营养)甘油、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其它营养被毛细血管吸收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最初被消化是在口腔(如乙图)
蛋白质最初被消化是在胃(如丙图)
脂肪最初被消化是在小肠(如甲图)
6、特殊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液是肠液、胰液;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7、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①面积大:长-6米、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增大了面积
②壁薄(3种)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壁、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面积大②消化液多(3种)(肠液、胰液、胆汁)
8、消化器官中,既能消化又能吸收的是胃、小肠;只能消化不能吸收的是口腔;只能吸收不能消化的是大肠;既不消化又不吸收的是咽、食道。

9、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

利用的是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检验:
⑴1号试管可作为2号试管的对照,其中变蓝的试管是1 号。

原因:淀粉遇碘液变蓝
不变蓝的试管是2 号。

原因: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了
⑵把试管放在37 ℃温水中,是模拟的人体的温度。

此时酶的活性最强高温会破坏酶的活性,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

⑶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2号加入馒头块,都加入唾液后放入37℃水中10分钟后,冷却后
都滴加2滴碘液,则1 号试管不变蓝,说明碎屑比较容易消化。


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
舌头搅拌,为物理性消化。

10、肝炎病人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否则会消化不良。

原因:肝脏分泌的胆汁较少,不能把脂肪分解为脂肪微粒,使得脂肪在体内难于消化。

11、有些药物带有胶囊(淀粉囊),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