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绵蚜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苹果绵蚜的防方法

苹果绵蚜的防方法汇报人:2023-12-19•苹果绵蚜的危害与识别•农业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目录•生物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综合防治策略与建议01苹果绵蚜的危害与识别苹果绵蚜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果树韧皮部汁液,破坏果树组织,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导致树势衰弱。
破坏果树苹果绵蚜大量繁殖,会堵塞树冠,影响通风透光,从而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影响产量苹果绵蚜还是多种病害的传播媒介,如苹果锈病、苹果黑星病等,对果树的健康造成威胁。
传播病害苹果绵蚜的危害苹果绵蚜成虫为黄褐色,体长1.5-1.8毫米,无翅,触角5节,复眼红褐色。
形态特征卵的特征若虫特征卵呈椭圆形,长0.5毫米,初产时为淡绿色,后变为褐色。
若虫分为4个龄期,初孵若虫为淡绿色,以后逐渐变为黄褐色。
030201苹果绵蚜通过风、雨等自然力量进行传播,也可通过鸟类、昆虫等生物进行传播。
自然传播在果树的修剪、移植等过程中,若不注意防治苹果绵蚜,会导致其传播到其他果园或地区。
人为传播02农业防治方法清除果园内的杂草、灌木、杂树等寄主植物,减少苹果绵蚜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在冬季进行深翻,将土壤中的苹果绵蚜卵翻出,使其暴露在低温下,降低其越冬存活率。
清洁果园冬季深翻清除苹果绵蚜寄主植物及时剪除果树枝条上的带虫枝条,带出果园集中处理,减少苹果绵蚜的数量。
剪除带虫枝条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苹果绵蚜的繁殖和扩散。
合理修剪树形合理修剪施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苹果绵蚜的抗性。
控制氮肥用量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防止枝叶过度生长,保持树体健壮,降低苹果绵蚜的危害程度。
03物理防治方法利用苹果绵蚜的趋黄性,在果园内设置黄色诱虫板,诱杀苹果绵蚜成虫。
选择合适大小的黄色板,固定在支架上,放置在果园内,高度以不影响果树生长为宜。
定期检查并清理黄色板上的蚜虫,及时更换粘虫胶或重新涂抹粘虫剂。
黄板诱杀选择功率适宜的黑光灯,固定在支架上,放置在果园内,高度以不影响果树生长为宜。
怎样防治苹果绵蚜

怎样防治苹果绵蚜苹果绵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它会在苹果树上繁殖,导致苹果树叶片和嫩枝受害,进而影响到苹果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如何防治苹果绵蚜是苹果种植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防治苹果绵蚜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三种方法。
一、生物防治1.使用大头蚁大头蚁是猎食绵蚜的天敌之一,繁殖和控制绵蚜数量的最佳方式。
因此,在苹果树上引入一些大头蚁可以有效地控制苹果绵蚜的数量。
此外,大头蚁也具有防止其他害虫的作用。
2.引入寄生虫寄生虫也是绵蚜的天敌之一。
它们会寄生在绵蚜的体内,破坏它们的生命循环,有效地控制它们的数量。
常见的寄生虫有蜂蛹、瓢虫等。
在苹果树上引入这些寄生虫,可以防止苹果绵蚜的繁殖。
3.合理使用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
通过合理施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提高苹果树的免疫力,从而减少苹果绵蚜的数量。
二、物理防治1.剪枝苹果绵蚜主要滋生在苹果树嫩茎上,因此,可以通过剪枝的方式摘除受害部位,防止苹果绵蚜的繁殖和发展。
2.清洗苹果绵蚜的卵和幼虫很容易藏在树叶和树皮的缝隙中,因此,定期清洗树叶和树皮可以有效地防止苹果绵蚜的滋生。
3.用水冲洗可以用水将苹果树的叶子和树皮冲洗干净,清除绵蚜的卵和幼虫,避免它们的繁殖。
除此之外,在冬季可以用高压水枪冲洗苹果树和土壤,彻底清除苹果绵蚜。
三、化学防治1.杀虫剂喷洒苹果绵蚜一般比较难于根除,因此,需要使用化学杀虫剂进行喷洒。
使用化学杀虫剂时,应该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2.熏烟熏烟是一种传统的驱虫方式,可以在苹果树周围熏蚊香或者熏烟剂进行驱虫。
不过,这种方法不太常用,因为熏烟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综上所述,防治苹果绵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其中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化学防治则应该谨慎使用。
除此之外,定期对苹果树进行检查和清洗,以及合理使用土壤改良剂和农药,也是防治苹果绵蚜的重要措施。
苹果绵蚜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苹果绵蚜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孙瑞学(河北省宽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7600)本文介绍了绵蚜形态特征、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分析了其发生与危害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苹果绵蚜;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末以1、2龄若虫越冬,全年有2次有翅蚜:第1次5月下旬~6月下旬,量少也较零散,可胎生无翅雌蚜和雌、雄有性蚜。
第2次8~11月仅胎生有性蚜,雌雄交配后产1粒卵。
根部寄生者不超过10cm 深,根茎部较多。
3传播途径苹果绵蚜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主动传播是指蚜虫靠自身爬行或有翅蚜飞翔在近距离内传播,有翅成蚜可飞往别处产卵转移寄生,并可在一定距离内转园为害,蚜虫还可借风力等扩大传播距离,但主动传播能力有限。
被动传播包括中长距离传播和短距离传播,主要途径有:人在果园内操作时附着携带,附着在农事工具上携带传播,果品、接穗、苗木异地运输等,其中果品、接穗、苗木异地运输是苹果绵蚜传播的主要方式。
4综合防治措施4.1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发生苹果绵蚜疫区调进苗木、接穗,加强果品市场的检疫监督,严把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关。
4.2农业防治4.2.1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适时追肥;冬季及时灌水,既能增强树势,又能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
4.2.2苹果园内避免混栽山楂、海棠等果树,并铲除山荆子及其它灌木和杂草,保持果园清洁卫生。
4.3人工防治冬季和早春用刀刮除老树皮,以消灭越冬若虫。
冬季修剪时剪除受害枝条,根茎外围0~7cm 土层中重点刮除,刮除的虫疤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4.4生物防治据况荣平等调查,发现苹果绵蚜天敌13种,寄生性天敌有苹果蚜小蜂,捕食性天敌有七星瓢虫、二双斑唇瓢虫、大草蛉、黑带食蚜蝇、异色瓢虫、黑条长瓢虫、多异瓢虫、十一星瓢虫等。
其中蚜小蜂发生期长、繁殖快、控制能力强,其在9月中旬的最高寄生率为65%。
4.5化学防治4.5.1根部施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灌根,药液灌根量视果树大小而定,一般以水渗透到根系部位为佳。
苹果绵蚜的综合防治

苹果绵蚜的综合防治李旭旺【期刊名称】《果农之友》【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26-27)【作者】李旭旺【作者单位】甘肃庄浪县通边林场 744600【正文语种】中文苹果绵蚜原发生于北美洲东部,目前随苗木传播至欧洲、澳洲和亚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发生特点是繁殖力强,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苹果树势和果品产量及品质,危害可造成减产10%左右,重者在30%以上,并使果树早衰枯死。
苹果绵蚜1914年传入我国山东威海,20世纪50年代仅限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昆明一带局部发生。
经连续防治,到20世纪60年代初基本控制危害。
但由于此后放松检疫和忽视防治,致使苹果绵蚜有了较大范围扩展蔓延。
江苏、河北、天津等地均有发生苹果绵蚜的报道。
2004年,在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6省均发生苹果绵蚜危害。
从2007年9月开始,由甘肃庄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组织对全县苹果主栽区的苹果绵蚜采取逐村逐园逐树的普查。
连续3年的普查和检疫结果表明:2007年,苹果绵蚜仅在朱店镇发生,危害面积为106.7亩,感虫果树250株,虫株率为4.7%,虫枝率为17.2%,发生范围小,但有虫树体发生程度严重。
2008年,由于认识不足,防控技术不够成熟,苹果绵蚜发生范围扩大到苹果生产4个乡镇,危害面积发展到1542亩。
2009年,发生范围增至11个乡镇,危害面积发展到3351亩。
是2007—2010年3年普查中发生范围、面积最大年份。
2008—2009年,随着发生范围、面积不断扩大,受害树体增加,但单个寄主的绵蚜寄生量却逐年下降,发生程度明显减轻。
从2008年起,庄浪县在认识苹果绵蚜生活史的基础上,探索掌握了苹果绵蚜防控的基本技术,加之各级党政领导、植保植检部门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基层果农高度重视,大胆实践,使苹果绵蚜在2010年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1 危害症状苹果绵蚜虫体多分泌白色绵状体的蜡质,似绵絮状,虫体暗褐色,有有翅、无翅之分,常以成、若虫群集剪锯口、旧伤口、树干、新梢及根部,果实上。
苹果绵蚜综合防控措施要点

苹果绵蚜综合防控措施要点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0年第07期苹果绵蚜,俗称棉花虫,属同翅目瘿绵蚜科。
主要为害苹果、梨、山楂、李、桑、榆、海棠、花红等树木,是林业有害生物之一。
一、生物学特性苹果绵蚜每年发生16-17代。
主要以1、2龄若蚜在苹果、山楂等树干粗皮裂缝、桑天牛蛀孔伤口、剪锯口、腐烂病疤边缘缝隙及根瘤、根蘖皱褶内等处越冬。
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
并分泌绵状蜡质物;4月底开始孤雌胎生后代:5月初一部分以1龄若蚜开始迁移到所在树嫩梢、叶腋、芽基部等处为害,另一部分开始向周围树上迁移扩散为害,若蚜、有翅蚜全年可迁移扩散多次,11月上旬大批若蚜陆续扩散。
11月下旬以无翅蚜越冬。
二、为害特点1周期性。
苹果绵蚜每年自4月份开始以若蚜分散在叶腋、嫩芽、嫩梢等处为害,5-7月中旬为第1次发生盛期。
此后在天敌和气候影响下虫口密度下降。
绵蚜为害受到抑制。
9-10月份蚜量再度回升出现第2次为害高峰,11月上旬起逐渐停止为害。
2集中性。
成蚜、若蚜聚集在树木嫩梢、叶腋、嫩芽、病虫伤口、剪锯口、老皮裂缝、新梢叶腋、果实梗洼、萼洼、果柄及根系等部位刺吸为害;并分泌白色絮状物覆盖保护其虫体。
使受害枝梢、叶腋呈现白色球团。
3严重性。
受害树干、枝条和根系的皮层肿胀并逐渐形成圆形肿瘤后扩大破裂、变黑坏死,根系不再生须根,并逐渐腐烂;叶柄受害后变成黑褐色。
因光合作用受破坏,叶片早落;受害花芽分化受阻、果实品质变差易脱落、树体长势减弱、单株产量降低。
三、防控措施1加强检疫。
对凡从疫区经过或调运的苗术、果晶和接穗未经处理及检疫严禁外运。
发现疫情就地销毁;外地调运的苗木、接穗要先用40%氧乐果1000倍液浸泡3-5分钟消毒:或用澳甲烷熏蒸处理苗木、接穗及包装材料。
2农业防治。
加强树体管理,春季及时剪除萌芽较早的根蘖。
秋季深翻树盘、增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树势;合理修剪,改善风光条件;严格疏花疏果,合理负荷,防止大小年。
苹果绵蚜的发生与防治

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苹果绵蚜的发生与防治
苹果绵蚜又称赤蚜、血蚜、白毛虫。
属同翅目绵蚜科,主要危害苹果属、梨属、山楂属等植物,是目前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国家列为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苹果绵蚜一般1年8—9代,多者达16代左右。
以1—2龄若虫在枝干、枝条的伤疤处、粗皮裂缝、土表下根颈部与根蘖、根瘤皱褶及不定芽中越冬。
少数以其它龄期若虫和成蚜越冬。
翌年气温回升至8℃左右时,越冬若虫开始活动,11℃左右时,迁移到背光枝干的剪锯口、嫩梢、叶腋、嫩芽、果梗、果萼、果洼及地下根部或露出地表的根际处吸取汁液危害。
以孤雌繁殖方式产生胎生无翅雌蚜。
5—7月上旬为全年繁殖盛期,发生严重时,其分泌的白色棉絮状丝状腊质物可布满全树,虫体隐藏其中,剥开絮状物可露出龄期混杂的红褐色虫体。
枝干和根的被害处因韧皮部细胞过度受刺激,形成平滑且圆的肿瘤,严重时肿瘤累累,破裂后造成大小、深浅不一的伤口。
叶柄被害后变成黑褐色形成早期落叶。
果实受害后发育不良,易脱落。
侧根受害形成肿瘤后,不再生须根,并逐渐腐烂。
该虫11月份以若虫进入越冬状态。
该虫一年中可产生两次有翅蚜,第一次在5—6月份,仅在蚜群密度较大,需较长距离扩散时产生,但数量较少,第二次8—10月,数量较大,雌雄交配后产一粒卵。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疫区或疫情发生区的苗木、接穗未经处理严禁引进。
2、药物防治:若虫危害期(5—7月),可用10%吡虫啉2000倍加80%敌敌畏800倍,均匀细致喷洒,可取得良好效果。
该配方既有触杀作用,又有熏蒸作用,在郁蔽度大的成龄果园效果更佳。
苹果绵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苹果绵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介绍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苹果绵蚜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绵蚜;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血色蚜虫,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是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检疫对象,其主要为害苹果枝、干和根部,被害部位形成小肿瘤,受害严重时树体衰弱,结果少,果个小,着色差,甚至导致早期落叶,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1-2]。
近几年,随着套袋技术的推广应用,苹果绵蚜进入袋内为害果实,严重影响套袋苹果的质量。
1发生规律苹果绵蚜以1~2龄若虫在枝干伤疤、裂缝处及地表根基部越冬,翌年苹果展叶时,越冬若虫在原地活动取食,4月上、中旬,在树上过冬的小若虫开始危害,至5月上旬开始胎生幼虫,幼虫多在原越冬处危害,扩大群落,少数向附近迁移危害。
5月下旬至6月是苹果绵蚜全年发生最盛期,小若虫大量向外扩散,有的爬至新梢叶腋处危害。
7—8月由于苹果绵蚜的寄生蜂大量发生,以及受高温影响,苹果绵蚜数量大减。
9月中旬以后,寄生蜂数量逐渐减少,绵蚜数量又逐渐增加,至10月绵蚜发生数量出现第2次高峰,危害至11月中旬即进入越冬期[3]。
2生物学特性胎生无翅雌蚜以孤雌繁殖方式产生,体长1.7~2.2 mm,呈黄褐色至赤褐色卵圆形,腹部膨大,头部无额瘤,背面有大量白色绵状长蜡毛,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
有翅蚜5月下旬出现,体长1.7~2.0 mm,椭圆形,腹部橄榄绿色,有少量白色长蜡丝,头胸黑色,全身被白粉,触角6节。
有性蚜体长0.6~1.0 mm,触角5节。
发生代数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多达21代/年,少则8~9代/年[4]。
3危害特点苹果绵蚜主要靠苗木、接穗、果实及其包装物、果箱、果筐等远距离传播。
在田间靠有翅蚜迁飞或剪枝、疏花疏果等农事操作而人为扩散。
其主要为害苹果、梨、山楂、花椒、李、桑、榆、山荆子、海棠、花红等植物。
该虫常聚集于寄主的枝条、枝干伤口及根部,喜于植物嫩梢、叶腋、嫩芽、根等部位吸取汁液危害,消耗果树营养,使树势变弱。
苹果绵蚜如何防治?苹果绵蚜防治方法超简单

苹果绵蚜如何防治?苹果绵蚜防治方法超简单苹果俗称苹果绵虫、白毛虫和血色蚜等,是苹果树主要虫害之一。
除了苹果树之外还危害海棠、花红、沙果和山荆子等。
该虫以成虫、若虫密集于寄主背阴枝干、剪锯口、新梢、叶腋、地表根际以及根蘖基部寄生危害、吸取树液、消耗树体营养。
苹果树的被害部位形成肿瘤后表面会分泌白色絮状蜡质物。
苹果树受害后易造成树势衰弱、推迟结果甚至引起死亡。
一、生物学特征1、无翅孤雌胎生蚜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8~2.2mm、宽约1.2mm。
椭圆形、体淡色无斑纹、体表光滑。
腹部膨大、褐色、腹背具4条纵裂的泌蜡孔,分泌白色蜡质丝状物。
腹部体侧有侧瘤、着生短毛、腹管半环形、围有毛5~10对、尾片有短毛1对、尾板毛19~24对。
喙达后足基节、触角短粗6节,第6节基部有圆形初生感觉孔。
2、有翅孤雌胎生蚜有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7~2.0mm、翅展6.0~6.5mm,暗褐色、腹部淡色、触角6节。
第3~6节依次有环状感觉器17~20个、3~5个、3~4个、2个。
前翅中脉分2叉、翅脉与翅痣均为棕色。
3、有性蚜有性蚜雌体长约1.0mm、雄体长约0.7mm。
触角5节、口器退化、体淡黄色或黄绿色。
4、若虫若虫共4龄、末龄体长0.65~1.45mm,黄褐至赤褐色略呈圆筒形,喙细长向后延伸,体被有白色棉状物。
5、卵卵为长约0.5mm、宽约0.2mm的椭圆形。
初产橙黄色、后变褐色,表面光滑外被白粉。
二、发生规律苹果绵蚜以胎生方式产生若虫,新生若虫即向当年生枝条进行扩散转移,爬至嫩梢基部、叶腋或嫩芽处吸食汁液。
当气温为22℃~25℃时为繁殖最盛期。
当温度高达26℃以上时虫量显著下降。
到8月下旬气温下降后虫量又开始上升,9月若虫又向枝梢扩散危害形成全年第2次危害高峰,到10月下旬以后若虫爬至越冬部位开始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初越冬若虫变为无翅孤雌成虫。
三、防治技术1、加强植物检疫。
苹果绵蚜主要靠带虫苗木和接穗做远距离传播扩散,应禁止从苹果绵蚜发生区调运苗木和接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 果绵蚜 的传 播途 径 可分 为主 动传播 和被 动传 播 ,主动传播 是指蚜虫靠 自身爬 行或有 翅蚜 飞翔在 近
距 离 内传播 , 有翅 成蚜 可飞往别 处产卵转移寄生 , 并可 在一定距离 内转园为害 ,蚜虫还 可借风 力等扩 大传播
距离, 但主动传播 能力有 限。 被动传播包括 中长距离传 播 和短距离传播 , 主要途 径有 : 人 在果 园内操作 时附着
苹果绵 蚜 ( F _ , r i o s o ma l a n i g e mm( n a / / s m a r l r 1 ) ) 属 同翅 目, 蚜 总科 , 绵蚜科 , 绵 蚜属 , 俗 名苹果 绵虫 、 白毛虫 、 血色蚜 。 是《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 险性 病、 虫、 杂 草( 3 类 有 害生 物 ) 名录 ( 试行 ) 》 中涉及 的重 要检疫害虫 之一 。 该虫主要分布在美洲 、 欧洲等 6大洲 苹果产 区 , 共约 7 0个 国家有分 布。在 中国主要分布 于 山东 、 天津 、 河北 、 陕西 、 河南、 辽宁 、 江苏 、 云南 、 西藏 等 地 。现将其形态特征 、 生 物特性及 综防措 施介绍如下 :
翅透 明, 翅痣发达 。 1 . 1 . 3 有性 雌蚜 : 体长 l m m, 宽0 . 4 m m, 淡黄褐色 , 头部 、 触角及足均为淡黄绿 色 , 腹 部赤褐 色 , 稍 被绵状物 。触 角仅 5节 , 口器退化 。
严禁从 发生苹果绵蚜疫 区调 进苗木 、 接穗 , 加强果 品市场的检 疫监督 , 严把产地检疫 及调运检疫关 。
传播 的主要 方式 。
4 综合防治措施
4 . 1加 强植 物检 疫
1 . 1 . 2有翅孤雌蚜 : 体长 1 . 7 ~ 2 . O m m, 翅展 5 . 5 m m左右 , 体暗褐色 , 头胸部黑 色 , 腹 部橄揽 绿色 , 全 身被 白粉 , 腹 部有 白色绵状物 , 比无翅孤 雌蚜少 。 复眼红黑色 。 前、 后
2 生活史 与 习性
在我 国 ,苹果绵蚜 1 年可发 生 1 2 ~ 1 8 代不 等。以 1 - 2龄若虫在树 干 、 主枝 、 侧 枝的剪锯 口、 节疤 、 老树 皮 下、 树缝 、 新梢 的叶腋 、 短果枝 的端部 和树基 的萌蘖枝 处、 枯枝 落叶下 , 根茎外 围 O  ̄ 7 c m土层 中均能越冬 。寄 主萌动后 开始活动为害 , 初花期 开始繁殖扩散 。 5  ̄ 6 月 数量最 多 , 7 - 8月显 著下降 , 9 月 中旬 以后再度 上升 , 秋
据 况荣平等调 查 , 发现 苹果绵 蚜天敌 1 3种 , 寄生 性天 敌有苹果蚜小蜂 , 捕食性天 敌有七 星瓢虫 、 二双斑 唇瓢 虫 、 大草蛉 、 黑 带食蚜蝇 、 异色瓢 虫 、 黑条 长瓢虫 、
多异瓢虫 、 十一星瓢虫等 。其 中蚜小蜂发生期长 、 繁殖
褐色 , 腹背 白色绵 毛状物较少 。
4 - 3 人 工 防 治
1 . 1 . 4有 性雄 蚜 : 体 长约 0 . 7 m m, 黄绿 色 , 触 角仅 5节 , 末端半透 明 , 口器退 化 , 腹 部各节 中央 隆起 , 有 明显沟 痕。
1 . 2 卵
冬季 和早春用刀刮除老树皮 , 以消灭越冬若虫 。 冬 季修 剪时剪除受害枝条 , 根茎外 围 O  ̄ 7 c m土层 中重点
携带 , 附着在农事 工具上 携带传播 , 果 品、 接穗 、 苗木异 地 运输等 , 其 中果 品、 接穗 、 苗木异地 运输是 苹果绵蚜
1 . 1 . 1无 翅孤 雌蚜 : 体 卵 圆形 , 肥大 , 长 1 . 7 ~ 2 . 2 m m, 宽 0 . 9 — 1 . 3 m m, 赤褐色 , 背面有大量 白色绵状长蜡毛 。 复眼 黑红色 , 触角粗短 。 腹管黑色 , 稍隆起呈半圆形裂 口。 腹 部特别膨 大, 背 面有 4条纵裂 的泌蜡 孔 , 分泌 白色蜡质 绵状物 。
刮除, 刮除的虫疤集 中处理 , 减少虫源 。
4 . 4 生 物 防 治
椭 圆形 , 长0 . 5 a r m, 宽约 0 . 2 a r m, 初 产 时橙 黄 色 , 后
渐 变褐 , 表 面光滑 , 外覆 白粉 , 较大 的一端精孔突 出。
1 . 3 若 虫
共 4龄 , 老熟 时体 长 1 . 4 ~ 1 . 8 am r 。触角 5节 , 体 赤
4 . 2 农 业 防 治
4 . 2 . 1增施有机肥 , 合理配施氮磷钾肥 , 适时追肥 ; 冬季 及 时灌水 , 既能增 强树势 , 又能增 强树体抗病虫 能力 。 4 . 2 . 2苹果 园 内避免 混栽 山楂 、 海棠 等果树 , 并铲除 山 荆子 及其 它灌木 和杂草 , 保持果 园清洁卫生 。
快、 控制能力强 , 其在 9月 中旬 的最高寄生率为 6 5 %。 4 . 5化 学防治
4 . 5 . 1根 部施 药 :用 4 0 %氧化 乐果 乳 油 1 0 0 0倍 液 或 5 0 %抗蚜威可湿性 粉剂 3 0 0 0 倍 液灌根 , 药液 灌根量视 果 树大小 而定 , 一般 以水 渗透到根系部位为佳 。
1 形态特征
1 . 1成 虫
末以 1 、 2 龄若虫越冬 , 全年有 2次有 翅蚜 : 第1 次5 月 下旬 ~ 6 月下旬 , 量少也较零散 , 可胎生无翅雌蚜和雌 、 雄 有性蚜。第 2 次8 l 1 月仅胎 生有性蚜 , 雌雄交配后 产 1 粒卵。根部寄生者不超过 l O c m深 , 根茎 部较多。
2 0 1 3年 第 6期
现代 园艺
苹果 绵蚜 的 生物 学 特 性及 综合 防 治
孙瑞学
( 河北省宽城职业技术 教育 中心
0 6 7 6 0 0 )
摘 要: 本 文介绍 了绵蚜形态特征 、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 分析 了其发生与危 害特点 , 并提 出 了有效的综合 防治措施 。 关冀 字 : 苹果绵蚜 ; 生物学特性 ; 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