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第三讲
阅读理解第三课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抓段法 通过文章的各个关键主要段概括中心思想
1.开头段 如《詹天佑》《为人民服务》等 课文的开头,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结尾段 如《冀中的地道战》《马》《大 理石街》等中心思想的需 要安排的,抓住重点段分析概括,就理解了 中心思想。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二段, 《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二、第四段,《老水 牛爷爷》的第三段等。 4.议论段 记叙文中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往
想关系密切,这样的题目,通常称作“题 眼”。在拟定中心思想时,就可以从题目入 手,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 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 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视死如 归》等。
学习这类文章时,先要认真默读思考:从题目 中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把中 心思想拎出来。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 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 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简单扩展 《伟大的友谊》: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 友谊。
往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别了,我爱的 中国》一课,可抓住篇末的抒情部分来概括
中心思想
三、中心思想的一般答题格式
(三)本文通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 经过怎样?结果如何?揭露了…的问题(现象)。
(四)本文通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 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说明了…的道理。(寓言故事一般采用 什么事?说明了……的道理。)
二、归纳中心思想的主要方法 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 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了 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 写作意图。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 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运用不同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 中心思想。
《爱的教育》整本书阅读第三讲:品行导思,阅读理解

读书方法 :
精读 略读 浏览读 跳读 ……
小朋友,故事 读完了吗?老 师来考考你!
1.《爱的教育》中,在“卖炭者与绅士”的故事中,诺琵斯
的父亲坚持让诺琵斯给培谛道歉的原因是( B )
A.诺琵斯打伤了培谛 B.诺琵斯冲着培谛辱骂培谛的父亲是“叫花(化)子
(乞丐)” C.诺琵斯诬陷培谛偷了同学的钱 D.诺琵斯弄坏了培谛的书包
走近人物角色 :爱国少年
“拿回去!你们的臭钱!”少年掀起床幔,愤怒地瞪 着双眼,“你们侮辱我的祖国,你们这种人的钱,我才不 希罕要呢!”
抒发感情: 对你最佩服的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 。
坚持阅读
(1)运用学过的方法,用心阅读,有计划 地坚持每天读一部分; (2)重视积累,及时摘抄精彩的语句,写 下阅读的心得。用读书卡记录下积累的过程。
3.《爱的教育》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A )
A.品行太坏 B.成绩太差 C.不尊敬父母
《爱的教育》中,有个孩子转学而来,父亲当着大家的面,对老师说: “这孩子领悟能力很差,所以,无论如何,请您多费心了!”大家都把他当 成不开窍的笨蛋,可是他自己却说:“只要还有一丝气力,就一定要达到最 终目标!”他开始疯狂地学习起来!最终成为班上非常出色的学生。
序言
你从序言中 获知了哪些
信息?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 表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成为一代又 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书 的原名翻译是“心”。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并定 名为《爱的教育》。
作品以故事形式进行爱的教育,是一本写给儿童的做人 的教科书。用孩子的日记讲述故事,仿佛事情就在我们中 间。读书里的故事让我们做真正的人。
第三讲 主旨大意题——抽取主干细加工

Persistence produces miracles!
坚持铸就奇迹!
[例] (2018·全国卷Ⅰ阅读 B) Good Morning Britain's Susanna Reid is used to grilling guests on the sofa every morning, but she is cooking up a storm in her latest role — showing families how to prepare delicious and nutritious meals on a tight budget. In Save Money: Good Food, she visits a different home each week and with the help of chef Matt Tebbutt offers top tips on how to reduce food waste, while preparing recipes for under £5 per family a day. And the Good Morning Britain presenter says she's been able to put a lot of what she's learnt into practice in her own home, preparing meals for sons, Sam, 14, Finn, 13, and Jack, 11.
二、解题必备知能 掌握寻找主题句的 4 个小窍门,快速确定文章大意 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的主题就是段落的中心思想, 具体段落的中心思想又是为文章整体中心思想服务的。理解整 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是建立在理解具体段落中心的基础上 的。找出每小段的主题句,各段的主题句常在该段的首句或尾 句,各段主题句的整体归纳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无 明显主题句,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工概 括。观察全文的结构安排,理解文章的“重心”和支撑性细节。
三升四阅读理解第三讲之解释词语意思(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我会用近义词解释法理解。 “一瞬间”的意思是 一下子,一刹那。
大熊猫患了肠炎,腹泻不止,就去寻找一 些鲜嫩的青草吃,然后不停地呕早。
我会利用拆字解释的方法理解。 鲜嫩:新鲜娇嫩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我会利用扩词解释的方法理解。 争: 争取夺:抢夺 争分夺秒:争夺每一分每一秒,形容抓紧时间。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 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
解释词语常见题型: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需结合原文)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
如: 增添: 增加 恬静:安静、宁静 陌生: 生疏
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 (或“没有”) 进行解释。
如: 紧张: 不镇定。 懦弱: 不勇敢。 丑陋: 不漂亮 崎岖:不平坦。 陌生:不熟悉。 慷慨: 不吝音。
对词语的使用功能进行解释,“形容......”是常见 形式。
如: 马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 形容人非常多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非常的大 (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水泄不通: 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
将词语所组成的字进行逐个扩词(组词)而对词语 进行解释。
如: 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的。宝, 宝贝。合起来意思是: 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心意满足 翻山越岭: 翻越山岭 风平浪静: 风浪平静 调兵遣将: 调遣兵将 无忧无虑:无忧虑。 没昼没夜:没昼夜
对词语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常用形式“..... 的样子”
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 脚在街上走着。
2018届高三英语大二轮复习课件:1-1-3突破阅读理解第三讲 高瞻远瞩 锁定主旨大意 精品

Around 100 people have already put down a $10,000 deposit to get a Transition when they go on sale, and those numbers will likely rise after Terrafugia introduces the Transition to the public later this week at the New York Auto Show. But don't expect it to show up in too many driveways. It's expected to cost $279,000. And it won't help if you're stuck in traffic. The car needs a runway.
[设题方式]——知方向 主旨大意题常见的命题方式有以下几种: 1.The best title/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 2 . The passage(or the first paragraph)is mainly about____________. 3.What is the main idea/topic/purpose/subject of the passage? 4.The passage chiefly discusses/deals with________.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师说] 高考新动向:本篇文章报道了国外公司研发飞行汽车的最新
2020高中英语二轮复习专题一:阅读理解第三讲 理解主旨要义——主旨大意题

第三讲理解主旨要义——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是阅读理解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是拉开分数差距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因为该类试题不仅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也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解题依据,需要考生从文章中提炼、抽取一些关键词、主干句进行加工概括,才能归纳出文章的主旨。
此类题目可分为三大类:标题归纳题、文章大意题和段落大意题。
【考查特点】Ⅰ.把握主旨大意题常见的命题方式:(1)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ext?(2)The main idea/The general idea/The main theme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3)The last paragraph ends the passage with an emphasis on ________.(4)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text?(5)What’s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 the last paragraph?(6)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best supported by the text?(7)The passage mainly focuses on ________.Ⅱ.掌握主旨大意题的考查角度:(1)标题类,要求考生选出文章的最佳标题。
(2)主题类(内容),考查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
[考向1]标题归纳题——概括凝练选标题该类题目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体裁和结构,从所给选项中选出适合文章的标题。
注意最佳标题的特点:精准性强(不改变原文的意义和感情色彩);覆盖性强(能概括全文并体现文章的主旨)。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小说考点与题型(第2讲和第3讲)

3、注意环境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
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 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 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 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 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4、领悟小说主题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二) 小 说 2、情节 三 要 素
3、环境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 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 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小
说 考 点
1.第一讲、 2.第二讲、
及 题 型
3.第三讲 …………
讲
座
小说读什么?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读什么?具体来说,包括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人物形 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艺术特色)
小说中的环境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 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 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 所和范围。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 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 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 创作的真谛。
阅读教程3参考答案

阅读教程3参考答案阅读教程3参考答案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培养思维能力等。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阅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阅读速度慢、理解困难等。
为了帮助这些人提高阅读能力,教育界推出了各种阅读教程。
本文将介绍阅读教程3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阅读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首先,阅读教程3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章、书籍、报纸等。
如果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
因此,提高阅读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教程3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速度。
比如,教程中提到了“扫视法”。
扫视法是指快速浏览文章,捕捉关键词和主要内容。
通过扫视法,读者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再进行深入阅读。
此外,教程还介绍了“跳读法”和“快读法”等其他方法。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速度,从而更高效地获取信息。
除了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教程3还关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阅读理解是指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在阅读教程3中,有一些练习题目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这些题目涵盖了不同的题型,比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通过做这些题目,读者可以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解读水平。
阅读教程3还强调了词汇量的重要性。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程中提供了一些词汇扩展的方法,比如背单词、阅读词汇书籍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阅读教程3还介绍了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教程中提到了“提前预测法”。
提前预测法是指在阅读文章之前,先根据标题、段落结构等信息预测文章的内容。
通过提前预测,读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教程还介绍了其他一些技巧,比如划重点、做笔记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语法与修改病句
语法与修改病句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 1、掌握病句几种类型及病因。 、掌握病句几种类型及病因。 • 2、学会修改病句的方法。 、学会修改病句的方法。
• • • • •
• • • • •
单句( 点 单句(9点) 1、搭配不当 、 2、成分残缺 、 3、语序不当 、
“和宣传”改为“的宣传”,并放到“林木”后面。)
• 3.( ) • 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 B、张向东父子俩人都是教书的,他说:“是父亲乐教敬业的 精神激励我走上讲台的。” • C、他发现自己买的是件“水货”衬衣,很是生气,于是就叫 出租车回去了。 •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 论文的水平。 • 3、A (B “他”不明确,有歧义 。C “叫出租车回去了”有歧义。 D “导师的建议”是
• (六)、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要注意 )、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要注意
• 注意——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 注意 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此外,使用“降 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命题者常在此处设置语 病。 • 例句: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 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 (“至少”一词,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三千万元以上”是一 个概数,此句是病句。)
什么不明确,有歧义 。)
【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
• 不以貌取人 • 杨朱和弟子在宋国边境的一个小客栈里休 息,发现店主的两个老婆长相与身分地位 相差极大,忍不住向店主人问是什么原因。 主人回答说:“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所 以举止傲慢,可是我却不认为她漂亮,所 以我让她干粗活;另一个认为自己不美丽, 凡事都很谦虚,我却不认为她丑,所以就 让她管钱财。”
• 5、分句次序不当 、
6、滥用关联词语 、
例如:① 因为天要下雨,所以你出门要带伞。 (两个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已很清楚,加上关联词反而不自然。) ② 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 (应把“因此”删去。)
• 三、修改病句几注意(6点)
• (一)出现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要注意 • 注意——因为用了介宾短语,而使句子的主语隐藏起来, 注意 这是命题者常设的迷惑点。 • 例句: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 是无可指责的。 • (因为用了介词结构“从……中”,从而隐藏了主语, 使句子成分残缺,应去掉“从”和“中”。) • 注意——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带的宾语较长,命 注意 题者便故意丢掉宾语中心词,使句子成分残缺。 • 例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 纷纷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 (介词“针对”后面有很长的宾语,结果把中心词“情 况”给丢掉了,应在“攀升”后添上“的情况”。)
例如:① 这家小百货店出售日用品和肥皂、牙膏等。 (“日用品”与“肥皂,牙膏”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 ② 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 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和衣柜”不属“乒乓器材”,不能并列。)
•
• • • • •
9、句意歧义 、
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例如:① 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 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 (五)出现双提(单提)词与单承(双承)词的句子要注 出现双提(单提)词与单承(双承) 意
注意——有些句子中,前面有“能否”“是否”“要不要”等表 注意 双提的词,后面却跟了“能”“否”等表单承的词;或者前面是表单 提的词,后面却跟了表双承的词,结果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 误,这也是命题者常设置的语病。 • 例句:我们能不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 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 (前面有“能不能”表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是单承,前后不一致, 导致产生语病。) •
• 4、正反呼应 、
• • • • • • 碰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患前后失应症。 例如:① 能不能刻苦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两方面与一方面,在“取得”前加上“能否”。) ② 是否多读书,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在“提高”前加上“能否”。) 特例:③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 特例 的大小。 例如:① 参加表演的同学基本都到了。 (前后矛盾,“基本”与“都”矛盾。) ②小红今天没上学,同学们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 (删去“大概”,或将“断定”改为“猜测”。) ③这时,教室里没人,只有班长坐着读书。 (句中的“没人”和“只有班长”自相矛盾,可改为“这时,教室里只有 班长坐着读书。”) 例如:① 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删去后边的“不”字。) ②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的制 度。(删去“不”字,或将“防止”改为“使”。)
• • 【试题答案】 试题答案】 1、A (B “迷惑”与“效果”动宾搭配不当。 C “学生会的决定”有歧义 。 D “还只是”的主语不明确,有歧义。)
• 2.( ) • A、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 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 B、沿江一带的农户为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 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 C、从去年秋季以来,禁止和宣传在长江上游林业区砍伐、贩 运林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 D、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 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 2、D (A 多用了否定词,去掉“不” 。 B“扩种”与“面积”动宾搭配不当 。 C
• 5、前后矛盾 、
• • • • • •
• 6、否定不当 、
• • •
• 7、重复多余 、
• • • • • • • • • 例如:① 做父母的不能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 (“过分”与“溺爱”语意重复。) ② 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长时间”与“久久”语意重复。)
8、并列不当 、
• 二、复句(6点) 复句( 点
• • •
1、错用关联词语 、
例如: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错用连词“尽管……都”,将“尽管”改为“不管”或“无 论”。)
•
• • •
2、缺少关联词语 、
例如:① 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要有冲天的干劲,要有科学的精神。 (缺少表示“递进”的关联词“不仅、而且”。) ② 竹节虫不仅体色和竹子几乎一样,体形在安静时酷似树 枝。(缺少后一个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而且”。)
•
• • •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
例如:① 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不断增强体质。 (“只要”应改为“只有”。) ②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际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 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应把“反而”改为“就”。)
• • • • • • • • • • • • • • •
4、关联词语位置不对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反问句中出现否定词的句子要注意
•
• • •
•
•
注意——肯定的反问句表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肯定的意 注意 思,命题者往往在反问句中增设否定词,结果把意思说反了。 例句: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 要学习雷锋了呢? (句中“否认……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这一肯定的意思,套 在反问句式里,结果表否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出现表“设法阻止” (三)出现表“设法阻止”意思一类词的句子要注意 注意——有一些词,譬如“避免”“防止”“忌”等,本身就有 注意 “设法阻止”之意,其后加上否定词,结果把句子的意思说反了。命 题者也常用此法设置语病。 例句: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 教育和管理。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 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 常见的情况有: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 不符合语言习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 eg:①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 “政策”。) ②碰见修饰语长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2)多重状语: )多重状语: 正确的语序应是:( :(表时间的名词或短语 表范围、程度、 正确的语序应是:(表时间的名词或短语 + 表处所的名词或短语 + 表范围、程度、语气等的副 词 +表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中心语 表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中心语 eg: ①(昨天)(在教室里)(就)(清楚地)(对你)讲过。 ②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昨天在休息室里许 多老师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多重定语: 多重定语 正确的语序应是(表示领属的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正确的语序应是(表示领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 + 数量短语 + 动词、动词短语 + 形容词、形 表性质的名词) 中心语 容词短语 +表性质的名词)+中心语 表性质的名词 eg: ③(我们的)(一位)(有经验的)(优秀的)(数学)老师。 ④ 几个学校的老师在讨论听取教学工作。 (句中有两处语序不当。一处是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应把“几个”移到 “老师”前面。另一处是“讨论听取”排列语序不当,应改为“听取讨论”。) ⑤ 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3)碰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碰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eg: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一个”应改到“问题”前面,修饰“问题”。) (4)检查句子是否合乎事理。 )检查句子是否合乎事理。 eg: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的缺点。 (不符合事理,“认真克服”与“随时发现”调换位置。) (5)检查句子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检查句子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eg:① 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② 每个同学将来希望成为有用人才。 (“将来”与“希望”次序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