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动、新觉醒时代,大文章还在后头
2023年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15篇)觉醒年代观后感1“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鲁迅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
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
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
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
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2“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鲁迅一个充满血性的年代,有那么一群真性情的人,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国社会寻找出路而奋斗。
2024年观《觉醒年代》有感

观《觉醒年代》有感观《觉醒年代》有感1“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阳光。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和烈士们挺身而出,他们心向阳光,他们相信有一天中国人会觉醒,中国会觉醒。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
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只有靠“觉醒”这一条路才能救活中华民族。
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启蒙,也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寻,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李大钊同志了。
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下定决心为挽救中华而努力奋斗。
他把国家放在了第一位,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把自己的学业放在了身后。
当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时,内心丝毫没有后悔之意。
他的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他身上体现出的牵挂国家兴亡和人民生活、愿意为革命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提倡。
“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在李大钊送陈独秀去往天津的途中,面对流离失所的百姓,两个人都从心底发出了铮铮誓言。
这一幕至今还让我激昂澎湃。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中国这头雄狮终于觉醒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觉醒,先辈们已经为我们开拓出了一条和平的道路,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们铸造了幸福,他们的觉醒能使我们受益终身。
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新中国青年,我们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觉醒。
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完成好在学校的每一项任务。
引用剧中的一句话便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我们要学会自律,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应该以学为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许有一天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报效国家和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我们要将爱国铭记于心,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和奋斗者,让先辈们的精神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幸福和复兴之路在我们的脚下越走越远。
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因此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觉醒,也要带着属于无数先辈们的觉醒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觉醒年代》读后感

《觉醒年代》读后感翻开书籍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国难家愁”四个大字,简明醒目,直击心灵,将我的思绪拉到一百多年前的民国——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那是一段为改变中国命运探索真理之路的历史,无数热血青年为此抛头颅、洒热血。
沉浸在《觉醒年代》中,我仿佛跨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有志之士们筚路蓝缕,在寻求救国救民良药之路上前赴后继。
我为这本主旋律书籍深深“触动”、“震撼”,更从那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中读懂了建党百年前后,中国青年为救亡图存而走向从自省、自新到自信的觉醒之路。
先辈在历史深处觉醒,脚踏灰烬,我们在盛世今天赝续,心怀理想。
“觉醒年代”,觉醒在直视糟粕,由内自省而为民发声。
百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一个世道?有钱买命、没钱等死、闹市砍头、人血馒头、哀鸿遍野、饿殍如萍,无数的人间悲剧天天在上演。
面对这样一个中国,陈独秀、李大钊先生等有识之士迫切期望寻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
而要找寻救国之路,首先是必须要直面中华民族文化骨子里的封建糟粕而进行深刻的文化自省。
陈独秀先生唾弃这个社会是一座“流着脓的老房子”,他试图用新的思想、新的力量从精神上改造国民思想。
“天发杀机,战云四飞,倭族趁机,逼我夏宇,留日学子,羁身异域,回望神州,仰天悲愤。
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
”李大钊先生向留日学子们发声呼告。
他们都渴求以去除封建糟粕拯救迷途中的中国。
从日本回国后,陈、李二人思想不谋而合,纷纷开始了觉醒救国的征程。
他们认为只有为劳苦大众发声,让他们觉醒,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民族独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根本上去对社会进行改造,也才能够正确地实现民主、科学。
为追寻真理,觉醒救国,他们漂洋过海,四处碰壁,但仍永葆初心。
无论是创办《新青年》来开发民智,还是带领以北大为核心的青年学子上街游行演讲,亦或是领导学生和工人阶级进行五四爱国运动,都是为了唤醒国人,让中国这头沉睡了许久的东亚雄狮觉醒。
“觉醒年代”,觉醒在思想革新,上下求索而文化自信。
觉醒年代读后感(精选10篇)

觉醒年代读后感《觉醒年代》是一本由鲁迅先生所著的小说集,其中收录了他在民国时期的重要作品。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以鲜明的笔触描述了中国当时社会的陋习和黑暗面,以及他对民族精神觉醒的呼唤和热切期盼。
作为读者,我在阅读《觉醒年代》中深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尖锐的批判。
他将自己的思想与切身的社会经历相结合,以辛辣的讽刺和激烈的抒发,直面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态和无奈。
读着这些作品,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种压抑和困惑,更加意识到了当时中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觉醒年代》对于我们当代读者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更重要的是在于引起我们思考和反思。
通过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深入了解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同时,鲁迅先生在书中强调了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提倡个体觉醒和社会的进步。
这对我们当代读者也是一种激励和启迪,激发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促使我们为实现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在阅读《觉醒年代》过程中,我不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例如,在作品中鲁迅先生对于封建道德的批判,我意识到封建道德对于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压抑,甚至成为了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然而,在当今社会,虽然封建道德的束缚已经大为减弱,但一些新的观念和价值观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应该秉持鲁迅先生激发的个体觉醒,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摆脱外界的束缚和规范。
此外,在阅读《觉醒年代》中,我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冷峻揭示和激烈抨击,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和批判,深得读者的共鸣与赞赏。
他的文字简练有力,寥寥数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和启发,对于如何运用文字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觉醒年代》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觉醒年代一段让人震撼的民族复兴之旅

觉醒年代一段让人震撼的民族复兴之旅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东方国度,曾经拥有辉煌灿烂的历史,同时也经历了深重的屈辱和衰落。
然而,在觉醒的年代里,中国走上了一段让人震撼的民族复兴之旅。
这段旅程充满艰辛,却也充满希望,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第一章:觉醒的号角中国的觉醒源自于近代以来的屈辱史。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苦难的序幕。
从此,列强入侵、领土割让、民族冲突不断,中国一蹶不振。
经历了积重难返的历史时刻后,中国人民认识到了苦难的代价,觉醒的号角在全国响起。
第二章:民族自信的崛起伴随着觉醒的号角,中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复兴的征程中,民族自信成为推动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重新发掘和推崇,诗词、武术、书法等传统艺术再次闪耀光芒。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人民自信满满地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第三章:经济崛起的奇迹中国的复兴不仅仅在于文化自信,经济的崛起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的高楼林立,先进的科技应用,举世瞩目的奇迹般增长,这一切都让世界为之震撼。
第四章:科技创新的力量中国的觉醒年代见证了科技创新的奇迹,这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
中国在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航天事业更是傲视全球,成为了令人赞叹的“航天大国”。
科技的力量推动着中国向前迈进,让人们看到了更美好的未来。
第五章: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觉醒年代除了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包容性、合作性的倡议,引领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觉醒不仅使自身实力不断增强,也让世界更加多元和平衡。
结语:觉醒年代一段让人震撼的民族复兴之旅,记录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努力成果。
从觉醒的号角到民族自信的崛起,再到经济奇迹和科技创新的崭露头角,中国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国家的复兴。
人民日报对觉醒年代的评价

人民日报对觉醒年代的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一轮自由主义思潮的觉醒已经开始,觉醒年代开始受到大众的认可和热情接纳,从而发生了有关社会发展战略的变更。
人民日报对这一新时代,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态度和评价。
首先,人民日报强调,觉醒年代是通过主动参与社会发展为中国人民创造繁荣未来而充分发挥价值的必要时期。
为释放社会活力,实现共同繁荣,必须加强民主精神的践行,激发和发挥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与发展,探索和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和体制机制。
其次,人民日报指出,觉醒年代令人鼓舞的是,社会参与不断升级,实现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以及各种社会元素的参与融合不断加强。
“发挥民主价值,从政治价值观转向社会文明价值观,形成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社会发展将达到新高度”。
再次,人民日报认为,觉醒年代是社会认同和意识形态重构的重要时刻,必须形成社会尊重和全民参与的新的政治文化。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各社会主体也需要从利益视角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念。
最后,人民日报对觉醒年代的评价是,只有在民主集中制、法治政府、社会治理协商、社会发展参与、权限公平分配等基础上,中国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越来越觉醒的时代,能感受到社会变迁的力量,必须形成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实现民主发展的中国梦。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对觉醒年代的评价是,觉醒年代是发展民主、形成新的发展文化的重要时刻,要探索新的发展格局,激发社会活力,丰富民主文化,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参与与发展,形成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公平发展的新政治文化,真正实现中国梦。
觉醒年代朗诵稿

觉醒年代朗诵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朗诵的主题是《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以1927年太平军在上海的北站大爆炸为引子,讲述了以徐真真和赵翼之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在混乱的年代里追求理想、追求正义的故事。
他们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束缚,但却从容应对,勇往直前,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信仰,奋发努力,不断奋斗。
这部剧的名字“觉醒年代”正是对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来说最贴切的形容。
在这个混乱的年代里,青年们渴望觉醒,渴望自己和国家都能够脱胎换骨,实现民族复兴。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我们是强大的,我们是有希望的。
他们在黑暗中照亮了光芒,给了我们力量。
觉醒,意味着真实的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年代变迁,社会发展,我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用我们的力量和智慧去改变。
觉醒,意味着积极的行动。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不是靠等待和幻想能够实现的,而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觉醒,意味着为了理想和信仰勇往直前。
追求梦想不容易,但我们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用我们的热血和汗水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觉醒年代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时代,它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我们要敢于觉醒,勇往直前。
不要被困境所压倒,不要被现实所束缚,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挑战,用自己的觉醒和行动去改变世界。
追求理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有在觉醒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让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让我们在《觉醒年代》的感染下,保持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而努力。
谢谢大家!。
从《觉醒年代》看主旋律剧中的传播价值

从《觉醒年代》看主旋律剧中的传播价值“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
”这些振聋发聩的台词,出自于一部火出圈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
2021年,也许你没看过《觉醒年代》,但你一定为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慷慨就义流过泪。
2021年,也许你没看过《觉醒年代》,但一定萌生过效仿鲁迅先生的辞职方式。
一百年前,军阀连年混战、饿殍横死街头,国家陷入了至暗时刻,一群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为国家的前途艰难求索,舍生忘死。
《觉醒年代》聚焦陈独秀、李大钊等思想先驱的人生,围绕《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过程,铺陈从新文化运动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再现那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岁月。
距离3月18日剧终已经过去多时,但仍然有众多网友自发安利(编者注: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烈推荐给别人)该剧,一条内容为“一句话证明你看过觉醒年代”的微博被转发超过7500次。
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入围名单中,《觉醒年代》入围八项提名,最终荣获三项大奖。
#觉醒年代yyds(编者注:“永远的神”缩写)#、#觉醒年代选角#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高考期间网友盛传:《觉醒年代》的台词就可以写一篇优秀作文。
随着观看人数不断上涨,该剧豆瓣评分已经从9.1上升到9.3,而且评分人数增加了十几万。
《觉醒年代》为献礼剧送上了满意的答卷。
《觉醒年代》开播后,在年轻观众群体中掀起了热议,很多人开始自发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
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以《觉醒年代》为代表的一系列主旋律剧,不仅成功出圈,更是在国内起到了强有力的传播作用。
传播者决定传播内容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5w”理论,其中第一个要素就是传播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变动、新觉醒时代,大文章还在后头
2013-09-05 02:36环球时报郑必坚
今年6月“习奥会”的成功,为今后四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中美关系开了一个好头。
但中美关系能否真正打开一个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局面,还将面临许多严峻挑战甚至重大考验。
当今时代特点:“大变动、新觉醒”
我多年一贯、直到今天的全部思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六个字——“大变动、新觉醒”。
说完全一点,就是“以中国和平崛起为主题的中国大变动、新觉醒”,和“以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变动、新觉醒”。
从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历史角度来看,这样一种“大变动、新觉醒”,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进程。
而这个进程,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后,就开始启动了。
到现在不到40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动。
这种变动还将持续下去。
也许可以说,真正大文章还在后头。
当然,事情是复杂的,不只有一面。
你说和平发展,但是,二次大战后60年间,美国在亚洲就打了四场大战!这就叫做二重性。
蓬勃发展是一方面,一片混乱是又一方面。
围绕和平发展的大变动、新觉醒是一方面,继续冷战思维以至局部热战是又一方面。
那么怎么办?只能冷静对待,并且尽一切可能为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大变动、新觉醒开辟道路。
-
中美各有“两个大局”问题,“国内大局”更重
中国30多年的突出发展,不仅出乎外国人意料,也出乎中国人自己意料。
尽管问题成堆,但是中国经济总量已成世界格局的重大因素之一。
至于美国,本来就是老大,进入21世纪仍是超级大国,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
中国人决不把自己估计过高。
基本实情是“两个最大”——美国仍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现在一个突出的新情况是“两个大局”,即“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以全新形式的挑战,分别提到中美两国面前。
能否清醒把握和成功应对“两个大局”,能否具备合格的对内、对外处理能力,这对中国是新的严峻考验,对美国恐怕也是一样。
对国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取决于对国内问题的处理能力。
这就叫做“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
各有难处,各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赤字”。
这就要求中美两国,对自己的成就不必过于陶醉,对别人的倒霉不必过于幸灾乐祸。
中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目标
中国的基本目标,是要集中全力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生产力再上新的大台阶基础上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同时要为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扫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
为此,我们要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方针,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改革,使中国现行制度体系得到全面优化,为全面建成惠及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制度基础。
具体来讲,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四个着力点:一是要以更大范围、更加健康的市场化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使中国经济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打破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僵化,打破社会阶层和既得利益的固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
三是要以更完备、更具操作性的各方面具体制度解决当前中国多个领域产能过剩、同时又有多个领域供应匮乏的现状,促使中国各方面治理方式更加优化。
四是要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实现既要让中国自身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的国际社会共生发展。
我要明确强调一点:即使达到这个目标,中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真正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为这不简单是GDP指标问题,而是基本国力和基本国情的全面战略估量问题。
我们历来所说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三项关于中国的最重大提法,都是由基本国情和基本国力的全面战略估量而来的。
中国人认为自己在21世纪上半叶能够成功实现发展目标的一个极重要、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地发展国际合作,包括大国合作和周边合作,尤其是中美合作。
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体化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具体化,即在扩大和深化中美现有利益汇合点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利益汇合点,在各领域构建不同形式和内涵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又共同构建危机管控机制。
从这样两个方面着手,就把中美关系的“两重性”都估计到了,都覆盖了。
这样的“两重性”既不同于美英在二战前后的盟国关系,也不同于美苏在冷战时期的两霸关系。
而是着眼于全球范围的、地区范围的、双边范围的各种利益利害关系,凡是能够合作的领域,中美之间就应尽量建立合作机制,把合作落到实处;凡是需要妥协的领域,中美之间就应坦率地提出妥协的条件和达成交易的路径;凡是可能发生冲突的领域,中美之间就应认真地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把潜在危机控制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突破,各大国纷纷进入并展开竞争“新疆域”。
但这些“新疆域”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大国的私有领地,而且没有既定规则。
同时,各种“非政府、非国家”因素在这些领域异常活跃,网络黑客、网络威胁更是没有国界。
网络治理本应在联合国框架内构
建相关机制,但在这种治理机制形成之前,中美两国理应承担各自的、也是共同的责任。
还应当力求在“新疆域”有关各个领域逐步达成共识,建立新的规则雏形。
两军关系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试金石,目前还是双边关系的“短板”。
由于战略互信严重不足,两军之间很需要深入交流。
我认为,经过持续努力,相向而行,中美两军关系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有特点且最重要的军事合作关系。
另外,中美发展投资合作潜力巨大,这是个巨大的利益汇合点。
干好了,将把中美经贸合作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
这方面还有许多障碍,需要我们共同克服。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