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课程背景《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是一本高中英语选修课教材。

该教材包含多个主题,其中第17课是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政策和影响,并帮助其分析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政策•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成就•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和未来发展方向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三部分: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政策2.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成就3.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和未来发展方向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通过听力训练、阅读理解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部分:课前准备1.给学生分发课前阅读材料2.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准备听力和课堂讨论第二部分:授课过程1. 导入环节1.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关键词2.提问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识2. 意义分析1.讲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政策2.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成就3.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和未来发展方向3. 学生讨论1.小组讨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成就2.通过演讲展示讨论结果4. 总结反思1.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2.提问学生对本课程的收获和不足第三部分: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论文2.要求学生预读下一课,准备课堂讨论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两个方面:1.完成课堂听力和阅读理解测试2.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五、教学资源1.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材料和文献资料2.课程讲义和辅助材料3.PPT演示和教学视频。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案 苏教版
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导入新课。
回眸 奋斗历程
组织学生观看中共几代领导人领 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数轴示意图,明确改革开放时间标志。
国家日益繁荣昌盛
请学生列举改革开放以 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组织学生先观看部分中共领导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资料:港澳回归促统一、北京奥运举国欢、上海世博展精彩、重大工程促发展、飞天潜海举世惊
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掌握关于改革开放的基本知识。
师生归纳:⑵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①②③。⑶改革 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⑷党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⑸人民生活总体达小康水平的时间。
原因探究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改革开放中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老师想加问一个问题:取得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师生归纳:①②③④。
第24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情感。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3.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生 活。
、航母入列捍海疆、经济不断上台阶。然后思考:上述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取得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生: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师生归纳:⑵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
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先组织学生介绍课前调查搜集的反映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的变化的资料:餐桌上的变化
、住房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文化生活的变化、衣着的变化。然后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数据。
从安排就业到竞 聘求职

第二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教学设计 (1)

第二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教学设计 (1)

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二课的第二课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本课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肤浅,难以把握改革开放的实质,难以理解课本中提到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案例,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及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理论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同对外开放有关的投资贸易,金融等专业知识,如何作深入浅出的介绍。

2019最新苏教版思品七下《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案

2019最新苏教版思品七下《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案

2019最新苏教版思品七下《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案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备课时间:4月15日上课时间:4月17日课型:新授总第21课时[教学内容]: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教学重难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分析法[课时]:1课时[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走进新时代》歌曲,收集有关图片影像资料。

学生通过上网、翻阅历史课本或其他资料,了解共产党从建党到新成立到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师和学生一起放声歌唱。

思考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这首歌的歌词,阅读教材上的正文第一、二段,思考教材上的三个问题。

(教师用辅助手段出示三个问题。

学生看书、思考、可以自由讨论)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共产党领导新成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教师呈现历史线索)过度语:今天我们就着重老学习、思考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板书课题)二、生活在线----走进新时代阅读P90的内容回答问题:1、人民是什么时候开始当家作主站起来的?2、我国现在正处于怎样的新时代?3、这首歌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过了怎样的奋斗历程?教师总结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1)革命的胜利(2)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3)全面建设小康社户主义新时期三、探究平台(一)、高峡出平湖思考:1、三峡工程到改革开放时期才能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什么?2、从农业、工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祖国统一、国际地位等方面,列举一两则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祖国面貌巨大变化的实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国家能够有经济实力进行这个项目的投资。

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4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探究平台1 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3.引领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生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走进新时代》VCD歌曲,收集有关图片资料。

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中国历史课本或其他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到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

完成P93图表调查。

【教学过程】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师与学生一起放声跟唱。

2.思考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这首歌的歌词,阅读课本上的正文第一、第二段,思考课本上的三个问题。

(教师用辅助手段出示三个问题。

学生看书、思考,可以自由讨论)3.发言交流:请同学们就这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4.教师用多媒体或其他媒体手段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过的奋斗历程。

边引导学生简要分析边图示历史线索: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制度建立5.归纳总结:在学生发言交流、图片展示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归纳、提炼。

师: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和压迫,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随后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很大曲折,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我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新时期。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标解读】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及历史意义;2、掌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特征、及其作用;3、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4、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材料、音乐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取得的历史成就。

2、通过列表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出示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和攫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搜集材料,课上展示,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组织材料、文字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播放《伟大的历程》片头,伴歌曲《走进新时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取得的成就产生自豪感,从而形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2、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

3、通过图片形式展现当今城乡差别大、贫困山区孩子的状况、城市弱势群体等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历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及历史意义2、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目标【课前准备】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本内容,查找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分成三组,分别向长辈了解或上网查找关于改革30年来农村变化、国有企业变化、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市场流通领域变化的资料,自己制作成课件,以备上课时展示。

苏教版思品七下改革开放的新时代word学案

苏教版思品七下改革开放的新时代word学案

课题:第 24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第 1 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期:课型:新授主备:丁桂林审核: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深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学时数:第1课时总22课时一、课前导学:1、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确立了的战略方针,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3、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是我们的。

4、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

5、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策是()A、党的领导B、改革开放C、依法治国D、西部大开发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

A、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C、依法治国D、西部大开发7、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1我国自行开发制造的、最高时速可达270公里每小时的“中华之星”号列车投入使用○2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3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长○4台湾当局宣扬“一中一台”的言论A、○1○2○3B、○1○2○4C、○1○2○3○4D、○2○3○48、置疑(预习之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二、课堂助学(一)预习交流展示检查预习,老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择重点讲解(二)课堂研讨1、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请同学们结合这首歌的歌词,阅读教材上的正文第一、二段,思考、讨论、交流教材上的三个问题。

2、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到改革开放时期才能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什么?从农业、工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祖国统一、国际地位等方面,列举一两则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祖国面貌巨大变化的实例?你能从祖国面貌的巨变中得出什么结论?3、改革开放在我家:交流家乡的变化。

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设计 苏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设计 苏教版 教案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教材分析:1、本框地位:本框是第24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第一框,主要通过引领学生观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说得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3)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祖国发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突破方法:师生共同举例说明二、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学校到家庭,参与社会活动比较少,平时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不多。

特别是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缺乏改革开放以前的生活体验和感性材料。

因此,先在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家庭的变化、周围的变化,通过与家长的交流等途径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有初步认识;同时,在教学中多引领学生观察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来激发学生关注、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1、课前调查法: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家庭生活变化的调查,形成感性认识,以便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

2、问题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出示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层次,让学生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把握教材观点。

3、情景教学法:出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以及各种图片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示X。

4、采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从而顺利导出结论。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家庭的变化、周围的变化的相关资料。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设计问题:“说一说:我国正处于怎样的新时代?”导出课题。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选择体现我国各阶段发展的歌曲导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为教学的充分展开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探究平台1 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3.引领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生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走进新时代》VCD歌曲,收集有关图片资料。

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中国历史课本或其他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到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

完成P93图表调查。

【教学过程】走进生活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师与学生一起放声跟唱。

2.思考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这首歌的歌词,阅读课本上的正文第一、第二段,思考课本上的三个问题。

(教师用辅助手段出示三个问题。

学生看书、思考,可以自由讨论)3.发言交流:请同学们就这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观点4.教师用多媒体或其他媒体手段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过的奋斗历程。

边引导学生简要分析边图示历史线索: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28年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制度建立5.归纳总结:在学生发言交流、图片展示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归纳、提炼。

师: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和压迫,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随后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很大曲折,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我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新时期。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展现了这一奋斗历程,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说的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说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走进改革开放新时期。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着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说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深入体验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来学习、思考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展示情景 (图片资料):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引导学生思考:(1)三峡工程到改革开放时期才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了什么?(2)试从农业、工业、科技等方面,列举一两则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祖国面貌巨变的实例。

2.图片展示: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科技、国防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用经济发展的有关统计数据作强有力的证明。

(如下图)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归纳小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真正跨入了民族振兴的新时代.3.图片展示:出示四副反映人们“日子越过越好”的图片,引起学生共鸣。

4.学生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表格形式呈现)并分析上述变化主要说明的道理。

5、资料分享:用顺口溜的方式反映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改革开放的魅力所在。

项目1952年1978年2003年2006年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57元134元2662元3587元4761元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343元8500元11759元15781元可支配收入画一画:将上述表格中的数据用柱状图反映出来,并谈谈你的感想。

想一想:上述表格反映了什么现象?学会运用7.阅读讨论:阅读《百姓纪事:叶滋茎的32本账册》(见资料包)讨论:(1)叶滋茎老人家“收入年年增”的原因是什么?(2)从叶滋茎老人家支出帐中,谈谈他们家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观念有哪些变化?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8.结合以上材料,深入思考:(1)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2)面对这些变化你有哪些新的想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归纳小结。

课堂反思卡班级姓名年月日1.学习内容:2.在这堂课中,哪些地方我感兴趣?哪些地方不感兴趣?为什么?3.在这堂课中,我的表现如何?(如是否积极思考,专心听讲等)4.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的?)5.老师,我想对你说:(对某一问题的新想法或质疑)自我反思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一是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是懂得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对国家来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人民来说,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

四是懂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改革开放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其次是党和国家坚持把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再次是改革开放为人们开辟了广阔的致富之路。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在亲戚朋友和社区中收集1978年以来的个人或家庭照片,以相关的主题为线索,制作一块或几块展板。

资料包:百姓纪事:叶滋茎的32本账册记者 龚永泉2007年06月27日01: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为叶滋茎多年积攒的账本。

江苏镇江离休高工叶滋茎生于1933年,1949年参加工作后,就开始记录个人收支账,除1966年前的账册在“破四旧”时被烧掉,他保留着至今41个年头的30本收支明细账和2本年终分类汇总账。

每日的明细账中,大到几万元,小到一分钱,笔笔记录在册。

2005年5月,叶滋茎花了5100元买了台电脑,并在老年大学上了电脑班,现在已把全部账目都录入电脑。

收入年年增 从现存的32本账册看,1966年,叶滋茎全家收入为1509.89元,几乎年年都有亏空,1980年全家5口人累计负债384.31元。

1981年开始,叶家开始“扭亏”,不仅还清了欠债,还存款130.57元,并从此年年有结余。

1990年家庭存款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678.60元,2000年超过10万元。

叶家从1981年开始经济好转,除了涨工资外,还与家庭副业收入有关。

妻女们利用业余时间绣花、剪花边、敲核桃仁、制瓜子仁等。

叶滋茎的收支账严密完整大到工资收入,小到单位发的茶叶、水果、小日用品,都直接或折价记入账簿。

花一分钱打次开水,也如实记账。

对比一下叶滋茎同老伴曹明璐两人的收入变化颇有意味。

1963年前叶滋茎的收入要比老伴低;1979年以后两人的工资收入逐渐拉大,特别是叶滋茎评上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后,收入一路飙升,说明了知识在升值。

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差距因行业和单位的不同也迅速拉大,老叶就职于交通局,而妻子则在县服装厂工作。

目前,他的收入是老伴的3.6倍。

支出岁岁余 谈起生活上的变化,叶滋茎兴致勃勃: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粗茶淡饭为主,菜是素多荤少,后来荤菜多了,再后来开始讲究营养。

日常订了牛奶,西洋参、鱼肝油、蜂蜜等常年不断,营养品开支1994年为491.68元,2003年达到2654元。

用的方面,“五六十年代,生活艰苦,那时买支钢笔要积蓄几个月才能买,而买块普通的手表,则要攒好几年!那时,买样东西要掂量好久,现在只要觉得好,掏钱就买”。

彩电客厅一个,卧室一个,冰箱、空调、电饭煲、微波炉一应俱全。

洗衣机有两台,一大一小,衣服多时用大的,衣服少时用小的。

文化娱乐开支1994年为971.03元,2003年达到4868元。

他们订了4份报纸、2份杂志,每天看报要用2小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叶家聘用了钟点工,也有了这方面的开支。

叶滋茎还饶有兴味地介绍了几个羊年压岁钱支出的巧合:1967年是每人2角;1979年为2元;1991年为20元;2003年200元,每12年增加10倍。

见证小康之路 从2002年起,镇江市城调队聘请叶滋茎担任特约调查员,从此,他每天的记账均为一式两份,一份自家保留,一份交给城调队供统计分析用。

自用上了电脑,更方便了城调队的查询。

账册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说彩电吧,一开始要凭票买,一张票就值个四五百元,现在千把块钱就能买个很不错的彩电了。

其他如物价波动、银行利息的升降等都立此存照。

叶滋茎说,账本上的笔笔收支,在见证社会生活变化的同时,也反映出人们消费观念的衍变。

2003年的一项大宗开支是女儿买房资助2.3万元。

谈及女儿买房,他颇为感慨:我们这一代人,有10块钱顶多花8块,而小女儿为买房子借贷20万,分14年还清,全部利息6万块。

可她说,虽多交了6万,但我多住了14年的房子,而且房子还升值呢! 镇江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评价:像这样家庭收支连续记录时间之长、记录内容之细、账册保存之好,在全国家庭中也极为罕见,资料弥足珍贵,它见证了我国普通一家的小康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