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全本资料WORD版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旅游地理学教案 保继刚版第一章 绪 论●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0旅游规划。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略)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一、二战之前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高中旅游地理课件WORD下载后任意编辑

高中旅游地理课件WORD下载后任意编辑高中旅游地理课件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积极作用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消极影响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2).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作用积极作用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消极影响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生活的不良影响(3).减少旅游业负面影响的措施:①使旅游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与旅游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②加强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4).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利砍伐树木——影响生物多样性对动植物垃圾污染土壤——影响植物生长野生动植物捕食能力下降,繁衍规律破坏污染水体:旅游垃圾;酒店污水;游艇污染大气:交通工具;厨房油烟;寺庙香火磨损、破坏旅游吸引物:题刻、抚摸、践踏、呼吸、汗气破坏旅游景观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景观和谐,如小卖部;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如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有利: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旅游地理电子版.doc

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电子版公主岭实验中学王琳目录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划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旅游是一种空间活动,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旅游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
旅游业是联系旅游主体(旅游者)和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它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
[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2、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点击]现代旅游旅游发展特点旅游基本要素旅游的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旅游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活需求。
现代旅游的发展具有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等特点。
“食、宿、行、游、购、娱”贯穿于旅游活动之中,成为现代旅游的“六要素”。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
在古代社会,旅游活动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到了1841年,在经历了产业革命而使经济大发展的英国,首次出现了以赢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从此,旅游活动的数量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
但是,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仍然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20世纪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提纲(保继刚、楚义芳)

1.旅游地: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2.旅游区: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包含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3.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5.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RBD(城市游憩商业区):建立在诚镇与城市里,由各种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7.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8.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9.旅游地的地域社会容量:指旅游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社会开放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接受的旅游者数量。
在一些落后地区开发之初地域社会容量问题比较明显,比如夏威夷开发之初当地居民具有排斥性。
10.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11.逗留型线路:同一游客重复利用同一线路的可能性大,游客一次在目的地国家停留和活动范围较小,所要求的社会总投入相应减少。
12.旅游宾馆微观选址:1.交通因素:交通条件是宾馆选址的重要因素,交通方便或发达的地方不仅利于宾馆的推销和经营,而且便于旅游者增加可达性。
旅游地理学专业复习资料(doc 38页)

二、平遥古城
1、城墙2、老街
3、镇国寺4、双林寺
5、“日升昌”票号6、平遥漆器
三、洛阳市
1、白马寺2、关林
3、龙门石窟
四、三门峡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新
授
提问:
简述北岳恒山的概况
第二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4)
一、佛教名山——五台山
1、概况:海拔3058M,素称“华北屋脊”
4、五大主峰:北峰云台峰(险)
东峰朝阳峰(观日出)
西峰莲花峰(沉香救母)
南峰落雁峰(最高峰)
中峰玉女峰
二、延安市
1、三大教育基地
2、黄帝陵
3、壶口瀑布
三、太原市
1、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周柏唐槐
2、双塔寺
四、大同市
1、云冈石窟
2、九龙壁
五、北岳恒山
又名:太恒山海拔:2017M
特点:幽
悬空寺
课后作业:复习准备默写
2、气候: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旅游资源: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
二、主要游览胜地:北京市
(一)概况:别称:“天府”、“神京”
最佳旅游季节:秋季
历史概况:幽州、燕京、中都、大都、北平、北京
(二)旅游胜地
1、天安门广场:新中国象征
2、故宫:前朝三大殿名称及各自作用
内廷后三宫及各自作用
3、北海和团城: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
课题序号
9
授课班级
旅英08(1)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4)
2旅游地理第1、2章打印

2旅游地理第1、2章打印产过程中探、采、选、冶、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址和史迹等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的空间地域。
据国土部公报,截止2019年12月我国有88座矿山地质公园。
近三年我国矿山公园、地质公园接待游客16.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926亿元。
分析发展矿山公园旅游业对矿产枯竭城市区域发展的意义。
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材料全域旅游是全域景观优化、多产业互动、全民参与的新型旅游形态。
江南水乡乌镇(图)曾经面临“景区内像欧洲,景区外像非洲”的窘境,通过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让“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
2019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量达758.8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6.28亿元。
乌镇成为“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的示范基地。
分析全域旅游对乌镇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3.下表为某风景区内A村(交通不便、游人尚未涉足)、B村(距景点较远)和C村(旅游热点)三个村庄的调查统计资料。
简析C村80%以上居民从事旅游业的原因和意义。
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2019年,以75岁高龄创业的褚时健在云南新平县哀牢山上开始了冰糖橙(后更名“褚橙”)种植。
经过多次扩张,目前种植规模已经有一万多亩。
随着“褚橙”火遍全国,每年都有人慕名到“褚橙”基地拜访。
新平县政府依托哀牢山、磨盘山等自然旅游资源,花腰傣民族文化风情,提出了依托名人效应,建设“褚橙之乡”的构想。
支持褚时健以果园为依托建设褚橙庄园,使其成为集文化展示、会务接待、旅游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
建设褚橙园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好处?第二章旅游资源类型、特性及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3旅游地理第3、4、5章打印-word文档资料

第三章旅游景观欣赏四、旅游景观欣赏(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了解景观信息(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原理,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等)2.选择观赏位置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变化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
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3.把握观赏时机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美感,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4.把握特点,情景交融(1)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①形象美。
②色彩美。
③动态美。
)(2)以情观景。
步骤:直觉感受→心理感受→情景交融、精神升华第四章旅游开发和保护五、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要步骤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应具备交通便捷、景观独特、安全卫生、服务周到、环境优良、配套设置完善,能够满足多种消费需求等基本要素。
2.旅游景区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
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与环境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2)提高环境质量(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1)污染自然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视觉)(2)破坏生态系统(3)损毁文物古迹(4)扰乱社会秩序3.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1.迪拜,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被称为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
中国旅游地理(修正完整版)

中国旅游地理1.简述中国地貌旅游资源类型和典型代表答:一、登山探险胜地——高山和极高山海拔3500-5000米为高山,5000米以上为极高山。
登山以其艰险的的攀登路线、变化不定的气候条件、缺氧的环境、高山冰雪世界、冰川地貌的奇诡景象、珍贵的地质资源而成为旅游胜地。
著名的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等。
二、观光旅游胜地——中山和低山海拔1000-3500米为中山,500-1000米为低山。
这种高度的山地保留着许多大自然的刀斧神工所形成的奇观,又经过一定程度的开发,所以无论在自然景观方面,还是人文景观方面,可供观赏的内容都比较丰富。
又这种高度也是人们较易到达的,所以是游人最青睐的旅游地。
1、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多奇峰、深壑、怪石,球状风化作用突出,可形成石蛋。
著名的有黄山、华山、泰山、厦门鼓浪屿和万石山、泉州清源山、福州鼓山、安徽天柱山、京东盘山等。
2、丹霞地貌为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著名的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河北承德磬锤峰和僧帽山、江西弋阳龟峰、贵州赤水五柱峰、湖南武陵源等。
3、流纹岩地貌流纹岩为酸性喷出岩所形成,常有流纹构造。
各种尺度的造型及其丰富、逼真,而且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角度看,会呈现不同形象。
以浙江乐清雁荡山最典型。
4、熔岩地貌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凝固所形成的地貌。
著名的有山西大同、黑龙江五大连池、云南腾冲火山群、黑龙江长白山、台湾大同火山群。
5、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是以碳酸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地面分为岩溶孤峰和峰林、石林岩溶洼地、岩溶漏斗、岩溶残丘等。
地下则分为溶洞和地下河。
著名的有桂林-阳朔、广西南宁的伊岭岩、柳州的都乐岩、安顺织金洞、龙宫洞、湖南利川腾龙洞、贵州绥阳双河洞、重庆芙蓉洞、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的天坑群、北京房山上方山天坑、周周紫云县“苗厅”、云南石林县石林、四川兴文石林、江苏宜兴三洞、浙江铜炉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旱二洞、广东肇庆七星岩、四川黄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旅游地理学” 作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其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作为一种空间现象的旅游活动及其影响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参与旅游活动、策划旅游线路、进行旅游规划等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作为科技名词,从学科内涵看,旅游地理学是研究大众旅游和各种旅游模式,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学科,是从属于地理学这个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从学科发展看,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被称为娱乐地理学。
不仅包括观光旅游,还包括康乐、度假、商务、求学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四川旅游景点四川旅游地:成都自贡攀枝花德阳绵阳广元遂宁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雅安巴中阿坝甘孜凉山景点类型:文化游避暑摄影山岭森林寺庙湖泊戏水溪流许愿楼阁江河石刻拓展保护区瀑布探险洞穴划船故居亭台峡谷遗址地貌古镇墓地宗祠塔民居疗养户外泉潭牌坊垂钓岛屿陵墓高尔夫温泉道观丘陵会议滑雪河谷园林街道桥梁露营城墙冰川洼地海滨烧烤城堡雪原乡野滑草广场攀冰攀岩美食碑星级景点:5A级景点4A级景点据此,我们发现,旅游的内容包括:旅游地、景点类型、旅游地级别、品质等课程结构第一章导论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旅游地理学概述第一节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三、旅游的概念(一)旅游的相关名词从表中不难看出,游憩者的兴趣相对集中在购物、酒吧、饭馆和日常购买等活动项目上,而旅游者相对还是对城市游玩景点最感兴趣;其次为购物等带有游憩性质的项目。
因此,城市在进行游憩设施的配置时,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类型上都必需兼顾本地游憩者和外地游客的需要,并通过游憩(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要。
艾斯特的定义——暂时、非工作目的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目的、空间、时间狭义的旅游是指人们在一段时间内,离开日常生活与学习空间,所进行观光、休憩和体育健身等活动的行为。
广义的旅游除包括狭义旅游的全部内涵外,还包括以科学考察、商业旅行、异地求学等为目的的各种活动。
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等)。
(三)旅游活动的特点综合性、享受性、暂时性、异地性、游客的大众性、发展的持续性、季节性、经济性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起始于剩余劳动出现之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1986年,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数已达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四)旅游系统第二节旅游地理学概述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大众旅游及各种旅游模式,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侧重点不同:苏联和德国学者,关注旅游活动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我国的郭来喜,将旅游活动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不同国家对旅游地理学的称呼各异:旅游地理学、休闲和旅游地理学、游憩地理学、闲暇地理学、观光地理学等等二、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把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研究的内容有:焦点是空间——居住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本质是旅游者在这一空间的移动过程主体是旅游者与空间移动相关联形成的旅游系统,以及旅游系统形成、发展、空间布局的规律,从而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
任务是促进旅游开发、引导旅游消费、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三、科学体系与研究内容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的,依然秉承了“理论-知识-技术” 的规律,构建起旅游地理学的知识体系。
研究内容旅游流——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成因、分类、评价、开发和保护旅游地——发展规律、类型、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交通与路线设计——交通类型、旅游交通需求、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旅游环境——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及其评价旅游区划——区域旅游发展的依据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旅游发展和旅游研究的手段与方法四、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旅游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学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诸多旅游学科(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一起,从不同侧面研究旅游活动。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旅游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民族学、宗教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彼此渗透,因此它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
五、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区位理论、土地利用理论、空间扩张理论(增长极)、中心地理论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类同比较法、调查考察法、地理图表法、科学计量法等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及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及趋势(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
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旅游地类型。
这段时间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学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则把旅游地理学当作一门应用地理学。
70年代鲁彼特等结合联邦德国实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做了分析研究。
法国在这一时期对地中海沿岸的沼泽、沙丘地进行规划建设,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海滨旅游胜地。
同期,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和国际地理大会(I.G.C)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四)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二、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一、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但总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第二、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在同时研究其他领域。
第三、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和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第四、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第五、参与多学科性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一、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一、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
第四、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
第三章旅游客流空间格局第一节旅游客流产生的背景旅游者(游客)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包括短途旅游者和旅游者。
(注意区分旅游者)旅游者分类: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一、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旅游活动的完成一般都有一个过程:需求—动机—行动—完成(一)旅游需要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二)旅游动机及旅游行为种类1、旅游动机分类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旅游需求的多层次性表现为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旅游动机的层次性决定了旅游行为的层次性。
2、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基本层次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
提高层次娱乐、休闲和购物是旅游的提高层次。
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
相互关系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各种层次往往在旅游中叠加。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激发旅游的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内动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外动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可达性、互补性和替代性。
互补性: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旅游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是空间作用的基础,使两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差异。
可达性: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
同时,可达性与资源价值正相关,与时间反相关,还与费用、旅途不适相关。
替代性: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相似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用。
(四)旅游者需求的特点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基础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主要影响因素:客源地因素——客源地人口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旅游目的地因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价格、交通条件和接待设施等现代旅游需求新特点:决策理性化需求精致化形式两极化出游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细分市场(五)旅游客流背景分析自然地理背景——客源基础文化地理背景——文化差异经济地理背景——发达与发展地区;城乡分异环境质量背景——良好、退化、污染二、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旅游者特征——旅游偏好旅游者个体特征•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家庭结构(阶段)旅游者的地理位置•目的地景观的季节性差异,吸引力不同•旅游者在不同季节的旅游决策差异感知环境收集信息形成的对环境的整体印象•亲身体验和间接信息•旅游者获取目的地信息的途径和丰度影响旅游决策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距离对旅游决策的阻止和激励旅游者的感知环境具有差异性,并决定出游的态度,进而影响旅游者偏好和决策 最大效益的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单纯行程耗费的时间与目的地游览的时间之比最小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二)普雷德(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矩阵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