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大叶种古茶综合开发方案 (终稿)
多措并举推进凤庆茶产业跨越发展

口 云 南 省凤 庆 县人 民政 府 茶 叶 办 公 室
凤庆素有 茶乡之称 , 是驰名 中外 “ 滇红 ” 茶 的故乡 , 是大 叶种茶 的发源地 , 是茶马古道重 镇之一 , 是世界茶树 和茶文 化 的重要起 源 中心 , 境 内的古濮人 3 2 0 0 多年前 种植 遗存 的 世 界最粗 大最古 老 的古 茶树—— 锦 秀茶祖 和 5 . 6 万多 亩的
山茶基地 , 推进基地建设 规模化 、 组织化 、 标准化 、 机械化 和 水 利化 , 打造 生物 多样性 丰富 , 生态 环境优美 , 优质 、 安全 、 高效 的绿色生 态景 观茶 园。二是加 大老茶 园改造 力度 , 加 强茶 园修剪 、 施肥 、 除草等 管理 , 提 升茶园管 理水平 。开展
无公 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县” 。
( 2 ) 实施 龙头企业 培育 。以滇红 生态 产业园 区, 特别是
建 设 中国凤庆 红茶城 为发展 契机 , 建立 健全完 备 的中国红
茶 交易 平 台、 加工 枢纽 、 物 流中心 , 着 力将红茶 城建设 成为
集茶叶 出 口、 物流 、 仓储 、 茶叶检测 、 评级 、 生产 、 加工为一体
标 定位 为打造 最优质 的茶 园基地 , 把凤 庆茶 园建设成 为世 界一流 的大茶 园 。一 是建设 生态茶 园 、 高香红 茶基地 和名
“ 高 山云雾 ” 的独特地形 , 孕 育 了丰富的茶资 源 , 奥妙 天然的
自然条件勘 称 “ 世界 一流 的宜 茶 区” 。 “ 滇红茶 ” 是冯绍裘 先
头企业 9 户 。茶 企已形成 了一批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 、 科技含
水源 ; 三推 行 : 推行 茶园综合 防治技 术措施 、 推 行测 土配方 施 肥技术措施 、 推行 物理机械除草技 术措施 ” , 实现茶 园“ 清
凤庆两江生态农业园(定稿)

凤庆两江农业庄园项目策划书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凤庆两江农业庄园1.2 项目所在地:凤庆1.3 项目性质:GAP精品农业庄园1.4 项目概况:凤庆有“四古”,古茶、古道、古村落、古磨房,凤庆宝红茶实业有限公司拟以“四古”为载体,以“锦秀.澜沧江”为品牌,以古茶文化、古镇文化、古村落文化、农耕文化为依托,以“美丽乡村、农业现代化、自然资源整合利用、三农经济持续增长”为目标,开发建设凤庆两江农业庄园;1.5 项目建设背景⑴凤庆是原始野生古茶资源的基因库,是栽培型古茶资源的聚集地,是大叶种古茶的始祖库,全县古茶园面积56000多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17个,面积31600多亩,有3200年历史的“锦绣茶祖”就生长在凤庆。
这块土地是“千秋明月洗嘉木—茶祖故里,百年老井煮花乳—滇红凤庆”;⑵“大江舞玉带,浪碎群山,遥想古道南来,青龙桥山留孔明;高桥凌碧波,风皱长湖,近看老马北去,黑惠江边走孟获”。
700多年前(1302年),凤庆开通连接昆明、顺宁、缅甸和东南亚国家的通道,唐宋时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明朝以后形成了茶马古道(顺下线)。
从凤山到黑惠江,新村街、白烟锅渡口、青龙桥、二台寺、金马、黑山门、塘房、鲁史古镇、勐家桥、犀牛古渡等古道遗址记录了茶马文化曾经的繁荣兴盛;澜沧江、百里长湖、五道河万亩原始森林、千亩连片的大树杜鹃、千亩连片的野生桂花和星罗棋布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历数了这条古道的沧桑巨变;⑶“朗月依稀山无语,旷野泄玉—玉从石来;紫气缥缈水有声,空谷流香—香自茶出”。
鲁史古镇是云南的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小镇、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15个人迹罕至的美丽古镇中之一;鲁史镇古集村、沿河村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2012年公布的国家第一批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鲁史古镇坐拥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素有“夹江”之称,自古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是江北两乡一镇人流、物流和文化中心;鲁史古镇自然风光秀丽、古镇古村保留完整,茶文化、茶马文化薪火相传、文脉延续,是茶文化、茶马文化聚集、沉淀、传承和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之地;⑷“推窗但见新茶绿,静坐常听春燕语;领地四时小挥汗,庭院百日大读书;夜沏老茶泡明月,昼读史书走古今;世事门外不想闻,亲情心中亘古留;春露湿脚忙稼穑,秋雨着身闲修竹;园中蔬果各相异,墙外老树依旧同”。
走近凤庆茶叶产业课件资料

走近凤庆茶叶产业课件资料一、背景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茶叶种植和生产的重要基地。
凤庆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档旨在介绍凤庆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品种特点、市场前景和未来趋势。
二、凤庆茶叶品种凤庆茶叶品种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四类。
其中,绿茶以“凤庆毛尖”和“凤庆绿茶”最为著名;红茶以“凤庆红茶”为代表;乌龙茶以“凤庆文山乌龙”最具代表性;普洱茶以“凤庆普洱”著名。
这些茶叶品种,口感独特,根据加工方式和不同的制茶技术,味道和香气也各不相同。
三、凤庆茶叶发展现状凤庆茶叶产业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凤庆县政府逐渐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对茶叶产业的投入,极大地提升了茶叶生产的水平和品质。
同时,凤庆茶叶更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世界茶业的转化。
据统计,2019年凤庆茶叶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0万吨左右,茶叶的面积也达到了70万亩左右。
现在,凤庆县茶叶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科技支持、旅游等为主要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多元化链条。
四、凤庆茶叶市场前景凤庆茶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具有不俗的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国内市场方面,由于消费者对茶叶的重视不断增强,同时各地茶企不断开发新的茶叶品牌和茶叶产品,因而凤庆茶叶发展空间广阔。
国际市场方面,凤庆茶叶的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增长。
凤庆茶叶在国外市场上已被众多的茶叶爱好者所认可和接受。
除了出口以外,凤庆茶叶还在国外市场上积极开拓其品牌影响力,实现更进一步的外销。
五、凤庆茶叶未来趋势凤庆茶叶作为当地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成效正逐步显示出来。
未来,凤庆茶叶产业将会更加注重茶叶品质,提高技术含量并增加营销力度,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
除此之外,凤庆茶叶产业也需加强对品牌的保护和促进其更好的推广,打造成为山地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凤庆茶叶是中国茶叶产业的瑰宝之一,凤庆茶叶工艺精湛、风味独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项目可研性研究报告

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叶种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种(Camellia sinensis),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
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显,有明显主干;而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自然生长的乔木茶树多为半开展状。
云南大叶种茶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明显,自然生长的茶树分枝呈单轴分枝,从叶片的大小来看,定型成熟叶片的面积一般大于40cm2,从云南大叶种内部结构来看,栅栏组织大多数为一层,且排列较稀疏。
大叶种茶树叶片长12.7~25.3cm、宽.8~9.0cm,叶形椭圆为主,叶尖聚尖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片厚而柔软,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缘微波,侧脉10~11绿。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
“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工程咨询资质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总论1.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简况1.1.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名称1.1.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单位1.1.3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拟建设地点1.1.4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1.1.5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性质1.1.6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1.7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期1.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编制依据和原则1.2.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编辑依据1.2.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编制原则1.3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结论第二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背景2.1.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产品背景2.1.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提出理由2.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必要性2.2.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2.2.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2.2.3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第三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市场分析与预测3.1产品市场现状3.3市场形势分析预测3.4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第四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建设规模4.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产品方案4.3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第五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选址及建设条件5.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选址5.1.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地点5.1.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用地性质及权属5.1.3土地现状5.1.4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选址意见5.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条件分析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5.2.2政策及用工条件5.2.3施工条件5.2.4公用设施条件5.3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5.3.1原材料5.3.2燃动力供应第六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6.1工程技术方案6.1.1工程工艺设计原则6.1.2生产工艺6.2设备方案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6.2.2主要生产设备6.2.3设备配置方案6.2.4设备采购方式6.3工程方案6.3.1工程设计原则6.3.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6.3.3建筑功能布局6.3.4建筑结构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7.1总图布置7.1.1总平面布置原则7.1.2总平面布置7.1.3竖向布置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7.2给排水系统7.2.1给水情况7.2.2排水情况7.3供电系统7.4空调采暖7.5通风采光系统7.6总图运输第八章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8.1资源利用分析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8.1.2水资源利用分析8.1.3电能源利用分析8.2能耗指标及分析8.3节能措施分析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8.3.2水资源节约措施8.3.3电能源节约措施第九章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9.1工程自然环境9.1.1基本简况9.1.2气候特点9.1.3矿产资源9.2社会环境现状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9.2.2经济建设9.3工程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9.3.1施工期9.3.2使用期9.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9.4.3技术规范9.5环境保护措施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9.6环境影响结论第十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0.1.1安全防护10.1.2劳动保护10.1.3安全卫生10.2消防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10.2.4消防电气10.3地震安全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1.1组织机构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11.1.2工程组织管理模式11.1.3组织机构图11.2人员配置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11.2.2生产班制11.2.3劳动定员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11.3人员来源与培训第十二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招投标方式及内容第十三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实施进度方案13.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工程总进度13.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实施进度表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投资估算依据14.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总投资估算表14-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14.3建设投资估算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14.4基础建设投资估算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14.5设备投资估算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14.6流动资金估算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14.7资金筹措14.8资产形成第十五章财务分析15.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15.2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15.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15.4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15.5现金流量预测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15.6赢利能力分析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15.7盈亏平衡分析15.8财务评价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第十六章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风险分析16.1风险影响因素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16.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16.2.2风险规避措施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17.1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结论17.2大叶种茶茶多酚开发利用工程建议。
云南大叶种茶园管理技术

云南大叶种茶园管理技术
云南大叶种茶是中国著名的名优茶品种之一,其生长环境和管理技术对其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云南大叶种茶园管理技术的一些内容:
1. 土壤管理:云南大叶种茶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选择酸性土壤,保持土壤湿润度,避免土壤淤积等问题。
同时,需要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肥,使茶树获得足够的养分。
2. 水分管理:云南大叶种茶需要保持适宜的水分,一般在萌芽期、生长期和开花期需要加强浇水,同时在雨季要注意排水。
3. 剪枝管理:云南大叶种茶需要定期进行剪枝,保持茶树的形态和生长状态,促进新梢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4. 防治病虫害:云南大叶种茶容易受到茶蠟蟬、茶叶蛾、红蜘蛛等害虫的侵害,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选择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定期喷洒农药等。
5. 采摘管理:云南大叶种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4月至10月之间,需要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采摘完后要及时处理茶叶,防止叶子发酵变质。
通过以上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云南大叶种茶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其在茶叶市场上的竞争力。
- 1 -。
茶叶种植实施方案范本

茶叶种植实施方案范本一、前言。
茶叶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茶叶种植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茶叶种植者提供一份茶叶种植实施方案范本,帮助他们制定种植计划,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二、土地选择。
1. 土壤要求,茶叶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应选择PH值在4.5-5.5之间的酸性土壤,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
2. 地形要求,选择坡度适中,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良好的地形,有利于茶叶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三、茶树品种选择。
1.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合的茶树品种,如红茶、绿茶、乌龙茶等。
2. 优质茶树苗的选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茶树苗,确保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四、种植管理。
1. 土壤改良,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水源管理,确保茶园有稳定的水源供应,合理安排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茶园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保证茶叶的健康生长。
五、采摘与加工。
1. 采摘时间,根据茶树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采摘时间,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2. 加工工艺,采摘后应尽快进行加工,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工艺,确保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
六、市场营销。
1. 市场调研,了解当地茶叶市场需求和价格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2. 品牌建设,建立自己的茶叶品牌,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市场。
七、总结。
茶叶种植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土地选择、茶树品种选择、种植管理、采摘与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实施方案,茶叶种植者可以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档能为茶叶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茶叶种植实施方案。
茶园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茶园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园开发项目是为了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推动茶叶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本项目选址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茶叶生长的理想地点。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茶叶的品质,打造高端茶叶品牌。
2. 提高茶叶的产量,实现规模化生产。
3. 推动茶叶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4. 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三、项目内容。
1. 土地准备。
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整地,确保茶叶生长的良好环境。
2. 种植技术。
引进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包括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3. 设施建设。
建设茶园基础设施,包括灌溉系统、温室大棚、采摘加工车间等,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
4. 品牌推广。
结合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独特的茶叶品牌,推广营销,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土地选择和准备,选址于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的地区,进行土地准备工作。
2. 种植技术引进,引进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当地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3. 设施建设,按照规划设计,进行茶园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设施完备。
4. 品牌推广,制定营销策略,推出独特的茶叶品牌,开展市场推广活动。
五、项目预期效益。
1. 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2. 推动茶叶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拓展国内外市场。
3. 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
1. 自然灾害风险,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规避自然灾害风险。
2. 市场风险,制定灵活的营销策略,应对市场波动。
3. 技术风险,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应对技术风险的能力。
七、项目实施时间表。
1. 土地选择和准备,第一年完成。
2. 种植技术引进,第二年完成。
3. 设施建设,第三年完成。
4. 品牌推广,第四年完成。
八、总结。
茶园开发项目将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打造高端品牌,推动茶叶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凤庆县项目投资计划书(实施方案)

凤庆县年产xxx项目投资计划书word模板可编辑报告说明—凤庆县,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东与大理州巍山县、南涧县相连,南与云县毗邻,西与永德县交界,北与保山市昌宁县接壤,总面积3335平方千米。
凤庆县,又称为蒲门,是世界滇红之乡。
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境内有树龄3200多年的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锦秀茶王,有茶园30万亩,滇红茶曾作为国礼赠予英国女王和斯里兰卡总统、总理等外国政要,是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
2018年,凤庆县下辖8个镇、5个乡。
2017年,凤庆县常住人口47.3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107.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5:31:34,人均GD22723元。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有机肥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传统农业依赖施用有机肥获得高产、优质农产品的历史已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涉及商品有机肥的历史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施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也造成了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污染水源等不利影响,而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8479.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086.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57%;流动资金1393.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3%。
达产年营业收入118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9334.44万元,税金及附加152.46万元,利润总额2555.56万元,利税总额3060.51万元,税后净利润1916.6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43.8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0.14%,投资利税率36.09%,投资回报率22.60%,全部投资回收期5.92年,提供就业职位192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庆古茶资源综合开发方案
凤庆是原始野生古茶资源的基因库,是栽培型古茶资源的聚集地,是大叶种古茶的始祖库。
在全县海拔1759米至2580米之间野生古茶分布面积不少30000亩,数量不少于130000株。
为了充分发掘古茶资源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展现古茶资源的原始风貌,传承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茶马文化和农耕文明,凤庆元生大叶种古茶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将以“古茶原地、养生会所”为品牌拟对全县古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依托全县古茶资源打造凤庆山灵水秀、民和文昌、特质隽秀、文韵厚实的乡村文化旅游、古茶基地休闲旅游和特色民居旅游胜地。
⒈总体思路
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商请有关专家和专业机构对全县的古茶资源做一次详细全面的普查,建立古茶树(园)、野生茶树群落资源信息库;
⑵请求政府制定古茶树(园)和野生茶树群落管理办法,使古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法可依;
⑶请求政府设立古茶树(园)和野生茶树群落保护区;
⑷报请地方政府把“凤庆元生大叶种古茶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凤庆古茶资源综合开发实施主体。
⒉开发方式
⑴统一规划
①品牌定位:古茶原地养生会所
②开发区域:开发区域为全县有古茶树资源分布并且具备一定原料生产能力的乡、村、社或自然村;
③开发的古茶树种类:野生古茶树和栽培型大叶种古茶树;
④开发产品:古茶基地休闲旅游、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民居旅游、茶文化旅游、原生态古树茶产品和农特产品;
⑤打造凤庆乡村文化旅游、古茶基地休闲旅游和特色民居旅游胜地。
⑥开发建设凤庆茶马文化体验村“茶乡茶苑”。
⑵分步实施
⑴2013年
①请求凤庆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县级相关部门组成的“凤庆古茶资源详细调查领导小组”,基本完成“总体思路”确定的工作目标。
②确定大寺平河村周家组,鲁史团结村、新塘村小麦山组、沿河村宗家组,郭大寨山头田组、下寨组,诗礼古墨村为“凤庆古茶资源综合开发示范点”;通过挂牌认养的方式确定古茶树基地,用纯手工工艺试制少量成品古树茶样品;基本完成古茶资源综合开发方案的编制;
③对所确立的古茶基地选派或指定技术管理人员和基地管理人员,完成古茶树管护、鲜叶采摘、传统制茶工艺、茶文化基本知识等的综合培训、建立健全古茶基地痕迹跟踪管理、技术指导管理的档案和制度;
④完成生产车间建设、生产加工审批、商标注册、质量认证;
⑤完成“茶乡茶苑”项目的选址、征地和开发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⑵2014年
①总结试点经验,稳步扩大试点范围;
②打造鲁史沿河村宗家组古茶基地休闲旅游和特色民居旅游示范点;
③做好诗礼古墨村乡村文化旅游和农耕文明体验村的规划编制。
④开工建设凤庆茶马文化体验村“茶乡茶苑”项目。
⑶2015年
①基本形成一江一长湖(澜沧江、小湾电站坝头到漭街渡大桥的百里长湖)、两特一古道(特色农产品、特色民居、茶马古道)、三魂一整体(把茶文化、茶马文化、农耕文明)、四古一品牌(古茶树、古茶、古镇、古磨房)的旅游特色和特色旅游产品。
②基本建成凤庆茶马文化体验村“茶乡茶苑”一期工程。
⑷以点带面
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开发模式和开发产品逐步在全县推开。
⒊开发模式
⑴农户联合建基地:以拥有古茶树的农户自愿联合为基础建立古茶基地,基地建设费用(先期摸底调查、认养牌制作、除草和病害防治、施肥、古茶树日常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按照《凤庆元生大叶种古茶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列支;
⑵基地联合聚原料:凤庆元生大叶种古茶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按照同种同期同地晒青毛茶市场价格上浮10%的收购价统一收购基地晒青毛茶原料;
⑶统一管理保质量:春茶开摘前合作社制定当年收购原料的等级质量标准,确保原料质量;
⑷质量管理创品牌:建立健全基地选择认定、古茶树认定挂牌和日常管理、鲜叶采摘技术规范、传统制茶工艺程序、原料分类建档等原料质量痕迹管理,创建古茶品牌;
⑸品牌创建树形象:通过古茶品牌的创建和精心打造,在国内外树立起凤庆是“古茶原地、养生会所”的地域形象;
⑹形象树立促旅游:以“古茶原地、养生会所”的地域形象开发古茶基地休闲旅游、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民居旅游、茶文化旅游等系列产品,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⑺旅游兴旺带产业: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古茶基地
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传统手工艺、原生态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
⑻产业发展惠民生:通过特色产业联动发展增强古茶基地农民的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
⒋开发内容
⑴古茶树资源:重点规划大寺平河,郭大寨大松林,鲁史团结、沿河、新塘,诗礼古墨,小湾香竹菁;其他乡镇作为原料集散地和备选古茶树基地加以关注;
⑵茶马古道:重点打造凤城、永新、五道河梁子、鲁史古镇、诗礼古墨五个茶马古道连接点;
⑶茶马文化
精
自然山水古茶基地茶乡茶苑
古茶客栈古茶公社农耕文明园
气
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技艺
茶马文化中庸精神和谐格局
神
茶乡茶苑(凤城)
推窗但见新茶绿静坐常听春燕语
领地四时小挥汗庭院百日大读书
夜沏古茶泡明月昼读史书走古今
世事门外不想闻亲情心中亘古留
春露湿脚忙稼穑秋雨着身闲修竹
园中蔬果各相异墙外老树依旧同
古茶会所(香竹菁)
千秋明月洗嘉木茶祖故里
百年老井煮花乳滇红凤庆
古茶客栈(永新)
大江舞玉带风皱长湖近看古道南来青龙桥上留孔明
高桥凌碧波浪碎群山遥想老马北去黑潓江边走孟获
古茶公社(鲁史)
郎月依稀山无语旷野泄玉
紫气缥缈水有声空谷流香
农耕文明园(诗礼古墨)
磨随水流团团转不分春秋冬夏五谷杂粮民以食为天也人走时运方方看莫管高低贵贱六亲弟兄家有和乃贵兮
⑷特色民居:凤城、鲁史四合院,宗家组、古墨石板房,新村街、金马、犀牛杆栏客栈;
⑸自然风光:古茶园、澜沧江百里长湖、五道河梁子天然氧吧、古墨流浪河;
⑹农特产品:土鸡火腿核桃油、咸菜豆腐荞粉片、松子鸡棕树头菜等。
⒌开发理念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坚持“中庸、崇善、和谐、道法自然”的宗旨;把握敬畏自然(清净无为而为之)、应天行道(顺其自然而然也)、顺呼人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即保持原始山水风貌、遵循朴素乡情民俗、还原自然特色民居、传承传统农耕技艺、追溯和谐健康生活风尚;以“古茶园地、养生会所”为品牌打造凤庆乡村文化旅游、古茶基地休闲旅游和特色民居旅游。
凤庆元生大叶种古茶专业合作社
二0一二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