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第二章L-文档资料
5.第五章 SNA之平衡表体系(二)

1
三、投入产出模型
(一)产品模型 最终产品: f I A q 1 总产品: q I A f (二)价值模型 总产值: ˆ 1 增加值: 中间产品:
q (I Ac ) y
ˆ )q y (I A c
ˆ X Aq
三、投入产出表的平衡方程
(一) 从横行看—产品(实物)平衡 方程:
X f q (部门) Xij fi qi (全社会 )
i衡方程: X ij y j q j (部门)
X y q
ij j
j
(全社会)
(三)重要平衡关系 qi q j (qi q j )
ij ij ij
X X (但横向 X 列向 X ) f y (但f y ) X f X y
ij
i j i j
ij
i
ij
j
第二节 技术经济系数与 投入产出模型
3. 什么是列昂节夫逆阵? 如何计算直接消耗系数 与完全消耗系数? 4. 投入产出表的产品 模型和价值模型有哪些? 如何利用模型测算总产 品(总产值)、中间产 品和最终产品? 5. 如何预测多部门最终 产品变动影响
增加值或初次投入象限横行表示增加值各要素折旧税报酬盈余的规模与部门构成纵栏表示各部门的增加值规模与要素构成反映价值补偿折旧与初次分配过程
第五章SNA之平衡表体系(二)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一节
投入产出的结构原理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念
二、投入产出的表式结构
(一)纵横交叉(横行与纵栏)的矩阵 平衡表式,其中包含了三大象限。 (二)第Ⅰ象限:中间产品象限 —表的 核心,横行表示中间产品的产出(去 向),纵栏表示中间产品的投入(消 耗),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联系。
传递函数

实用文档
因为控制理论着重分析系统的结构、参数与系统的动 态性能之间的关系,所以为简化分析,设系统的初始条 件为零。
例: 试求 RL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R
L
解: 该网络微分方程已求出,如式
ui(t)
i(t)
C uo(t) Ld C 2d uo2(tt)RdC d o(ut)tuo(t)ui(t)
实用文档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令 U0(s)=L[U0(t)], U i(s)=L[Ui(t)] 得: (L2 C Rs C 1 )U o ( s s) U i(s)
实用文档
于是,由定义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 s ) C R ( ( s s ) ) b a 0 0 s s m n b a 1 1 s s m n 1 1 b a m n 1 1 s s b a m n M N ( ( s s ) )
式中
M ( s ) b 0 s m b 1 s m 1 b m 1 s b m N ( s ) a 0 s n a 1 s n 1 a n 1 s a n
R(s)
C(s)
G(s)
传递函数的图示
实用文档
说明:
传递函数是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但不能 反应系统的物理性质,不同的物理系统可 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实用文档
⑶ 物理意义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控制系统的零初始 条件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输入量是在t≥0时才作用于系统,因此在t=0-时 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零;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 1950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公布了一套 由其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机构编制的账户, 供其成员国使用,后经修改,形成为 1952年出版的《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但这些仍然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 成过程中的中间结果。
❖ 到1950年,联合国统计署已经能够从41 个国家的原始资料中为“1938~1948年 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收集国民收入的估 计值。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Section 1 The history & developing of SNA
❖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The history of SNA) P1-4
❖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作为以国民 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是适应宏观经 济管理的需要,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演 化而来的。
❖ 在威廉·配弟之后,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的估算方法作了进 一步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初,国民收入统计基本上以学 者自发的、非官方的估算为主。如:英国学者格雷戈里·金 (Gregory King)在《对英格兰现状的自然与政治的观察 和结论》(1696年)一书中对1688年英国的国民收入作了 估计,他在估计时对经济活动主体采用了更细致的统计分 组。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在1784~ 1791年间对法国的国民收入作了估算,为避免重复计算, 他首次提出了应将总产品区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金融统计分析》PPT课件

款
1536 1126 -410 -2
门债权
58232 70690 12458 72
3.对中央银行
6.对非货币金
的负债
14210 14003 -207 -1
融机构债权
776 2224 1448 8
4.对非货币金
融机构负债
579 1501 922
5
5.债券
288 287
-1
0
6.所有者权益 A 7.其它(净)
A
19
第三章 证券市场统计分析
第二节 债券估价理论
• 2.债券理论评估一般模型分析
• 债券价格与预期现金流大小成反比,与贴现率高低成反 比,与期限也成反比。
• 评估价格分为发行价和转让价 • 期限指有效期限、待偿期限、持有期限三种。 • 讨论:上述三种期限有何区别? • 计算发行价,应使用有效期限;计算转让价时应使用待
A
14
第二章 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
第四节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统计分析
货币供给分析实例 :(一)货币当局的资产操作与基础货币的创造
1996 1997
比上 年增 加
增量 结构
%
1996
1997
比上 年增 加
增量 结构%
资产
26467 31413 4946 100 负债
26467 31413 4946 100
(1)活期存 18765 23810 5045 29 款
(2)库存现 金
633
803 170 1
(2)定期存 款
5042 6739 1697 10
3.中央银行债
券
0
98 98 1
(3)储蓄存
款
36373 43635 7262 42
shenliufanyi第二章

低。
4)第八章和第九章中讨论流体在圆管或者其他形状的容器中流动的能量损失时用到运动粘度5)熟练掌握粘度的测量方法和某些流体的粘度值是很重要的,比如机械油和润滑油。
做一些实验证实不同的流体在不同的温度下粘度值变化范围很大:取三种具有明显不同的粘度的流体样本,例如水,油,液体洗涤剂或者其他种类的洗洁剂,以及流体食物。
将这些液体分别置于冰箱中冷却以及放置在室温条件下。
取一个小的一次性容器作为实验容器,并在底部打开几个洞,分别取几种室温和冷却的流体置于实验杯中,将杯子底部的洞打开,测量杯中液体流完所用的时间。
比较不同流体在相同温度下所用的时间,以及相同油的粘度测试以及分类方法。
2.2学习完本章,你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定义动力粘度;2)定义运动粘度;3)确定在SI标准和美国常用标准条件下的粘度单位制。
4)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落球黏度计和赛波特通用粘度计测量粘度地方法;7)描述气体与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8)定义粘度指数;9)用SAE 粘度等级和ISO 粘度等级解释润滑油粘度;运动粘图2.1通过展示表面间的一个薄层流体说明了速度改变量的概念,其中两个表面一个是静止的,另一个是运动的,真实流体与边界接触时会存在一种边界条件,即流体与边界有相同的速度。
在图2.1中,与下边界接触的流体为0,与上边界接触的流体速度为v ,假设上下边界的距离比较小,可以认为变化量随位置的变化是线性的,也就是说,速度梯度呈直线变化关系,速度梯度作为速度变化的衡量标准并定义为:grad v=v y∆∆,也被称为剪切速率。
流体中剪切应力正比于速度梯度,即可表述为:v =yτη∆∆ (2-1) 其中比例常数η称为流体的动力粘度,有时也会用到绝对粘度一词。
式 (2-1)的物理解释:用一只玻璃棒搅拌流体来联想方程(2-1)的物理解释。
这样的搅拌会引度的冷却过的油(即粘度值较大)。
较小的力搅拌粘度较低的水,这就是在冷却油中存在较大剪应力的现象。
SNA国民经济核算2200

产品税-产品补贴 该项目 出现在账户的两个位置:
1.使用方(左侧),经济总体纵列; 2.资源方(右侧),政府的资源。
为什么要对【产品税-产品补贴】 项目进行双重走账?
答: 这样能够在总账户中直 接得到GDP与NDP。
经济总体 纵列
1.总产出 → 资源方 ,使用方 2.产品税-产品补贴→ 使用方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18 日星期 日9时0 分22秒2 1:00:22 18 Octo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9时0 分22秒 下午9时 0分21: 00:2220 .10.18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1820.1 0.1821: 0021:00 :2221:0 0:22Oct-20
与资源方 。 3. 中间消耗→使用方
4. GDP与NDP →在使用方与资源 方均可通过计算得到。
END 谢谢大家!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1820 .10.18S unday, October 18,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 1:00:22 21:00:2 221:00 10/18/2 020 9:00:22 P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1821 :00:222 1:00Oct-2018-Oct-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21: 00:2221 :00:222 1:00Sunday, October 18, 2020
SNA——第二章(L)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注:无酬的家务劳动不视为生产活动的理由 A、生产与消费无选择; B、没有确定的市场价格; C、虚拟产值很难征税; D、价格、通胀、失业等传统经济概念将失去意义。 三、产出及其分类(P34) (一)按产出形态分类 “货物与服务” 1、货物:相对投入物而言,具有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 的产出。 2、服务:生产者按使用者的要求所提供的一种改变。 [例]运输、清洁、修理、食宿、医疗或手术、美容等; (二)按产品的经济用途分类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自然界100万元的氧气 1000 总产出: 万元 消耗 N煤矿500万元的煤炭 700 中间投入: 万元 200万元的自来水
[核心]人类之间的物质交流“等价交换”; 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流“不等价交换” 环境破坏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3、固定资本消耗(C1)P44 (1)定义:有形磨损导致的固定资产存量现期价值的下降。
住户 非金融企业 金融机构 机构部门生产帐户 (2)机构单位 政府 非营利机构
包 含 于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二、生产、经济生产、SNA的生产范围 (一)生产 1、定义:利用各种投入获取产出的过程(活动)。 (二)经济生产 1、在人类控制管理下; 2、可替代性的活动; 3、符合市场原则。 4、经济生产的种类 (1)市场化生产; (2)自给性生产:货物与服务、自我消费与自制设备。 (3)非市场产出:公共物品的生产(P36)。 (4)无酬的家务劳动。
第二章
本章重点
பைடு நூலகம்
生产总量核算
SNA
1、生产总量核算的基本问题; 2、部门层次的生产总量核算; 3、国家层次的生产总量核算; 4、GDP的应用及其修正。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D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B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5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5或6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020—2021学年高中数 学 第二章 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课件 新人教A版必
修5
2020/9/15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0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23或24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0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 2 -5 2 4 -2 -1 -1
1
-9 3
6 2或3
-1 1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 含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二、生产、经济生产、SNA的生产范围 (一)生产 1、定义:利用各种投入获取产出的过程(活动)。 (二)经济生产 1、在人类控制管理下; 2、可替代性的活动; 3、符合市场原则。 4、经济生产的种类 (1)市场化生产; (2)自给性生产:货物与服务、自我消费与自制设备。 (3)非市场产出:公共物品的生产(P36)。 (4)无酬的家务劳动。
(2)总产出=产量 完全价格 C1+C2+V+M
第二章
2、产出的生产过程 [例]某农户生产情况如下:
生产总量核算
SNA
购 入 种 蛋 5 只 电 中 间 投 入 2 .5 元 5 .0 C 2 市 面 出 售 : 5 只 3 0 元 /只 分 配 劳 动 报 酬 折 最 初 投 入 5 0 元 2 .0 C 1+ V + M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A、当年出栏(出卖和宰杀)畜禽产出; B、畜禽存栏增加产出= (期末存栏–期初存栏)价格; C、活的畜禽产品(奶、蛋、毛、绒等)产出; D、其他动物(貂、蜂等)饲养和捕猎野兽、野禽产出。 (5)渔业产出 A、海水产品产值(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品); B、淡水产品产值。 [例]某地区全年农业生产统计为,农产品产量粮食103万吨,每 吨平均价格1300元,其余农产品产值8.7万元,林产品价值3万元, 森林培植费用6万元,畜产品产值6万元,期初畜牧存栏价值15万 元,期末畜牧存栏价值17万元,请计算农业总产出。 解:农业总产出=1031300+8.7+3+6+6+(1715) =133925.7(万元)
SNA
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总量核算
一、部门总产出(P46) (一)概念 1、定义:各生产单位当期生产的全部货物与服务的总价值。 (1)问:销售收入(产品销量产品销价)=总产出?
中间产品 消费品 全部货物与服务 固定资本形成 总价值 " 总产出 " 库存增加 出口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二)各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核算 1、工业总产出(P46):“工厂法” 工业总产出=“本期工业最终成果的总价值”=成品价值+期末半 成品、在制品价值期初半成品、在制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 [例]某企业当期成品销售收入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 末成品库存10(16)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 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入(消耗) 原材料10万元,对外承作来料加工(电镀)收入5万元,自建厂 房施工产值15万元,试计算本期工业总产出。 0 ( 11 8 ) 527 (万元 ) 解:总产出= 25 ( 10 16 )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3、总收入替代法:生产总量=收入。 4、总费用替代法:生产总量=费用(c + v) 。 (二)指标体系及价格形式 1、总产出 = 产量完全价格 C1+C2+V+M 2、总增加值 价格形式:C1+V+M 3、净增加值 价格形式: V+M
第二章
第二节
生产总量核算
上期
成品 :16
本期
成品 :10
在制品 :8
在制品 :11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2、农业总产出(P46):“产品法” (1)核算方法:农业总产出=农产品产量价格 (2)种植业产出 A、粮、棉、油、糖、麻、烟、菜、瓜、其他; B、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产出; C、副产品:秸杆、麦杆、薯藤等; D、饲料作物、绿肥作物产出= 播种面积每亩种植成本。 (3)林业产出 A、人造林木生长量 按成本费用(c+v)计算; B、林产品产出(不包括水果:树汁、树皮、树叶、果实等); C、竹木采伐产出。 (4)牧业产出
第二章
本章重点
生产总量核算
SNA
1、生产总量核算的基本问题; 2、部门层次的生产总量核算; 3、国家层次的生产总量核算; 4、GDP的应用及其修正。
本章难点
1、SNA的生产范围; 2、GDP核算的三种方法。
第二章
第一节
生产总量核算
SNA
生产总量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生产主体及其分类(P30) 第一产业 产业部门生产帐户 (1)基层单位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注:无酬的家务劳动不视为生产活动的理由 A、生产与消费无选择; B、没有确定的市场价格; C、虚拟产值很难征税; D、价格、通胀、失业等传统经济概念将失去意义。 三、产出及其分类(P34) (一)按产出形态分类 “货物与服务” 1、货物:相对投入物而言,具有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 的产出。 2、服务:生产者按使用者的要求所提供的一种改变。 [例]运输、清洁、修理、食宿、医疗或手术、美容等; (二)按产品的经济用途分类 “中间产品与最终期生产的,又被当期生产过程实际耗用的那部 分产出。 2、最终产品: 资本品、消费品和出口品。 3、中间产品与中间投入(消耗)的区别 (1)中间投入:我在生产过程中投入(消耗)的别人的产出; (2)中间产品:我生产的被其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投入)的 那部分产出。 [例]A当期生产了10000斤粮食,被B购入用于制酒。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SNA
3、中间产品与中间投入(消耗)的区别 (1)中间投入:我在生产过程中投入(消耗)的别人的产出; (2)中间产品:我生产的被其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投入)的 那部分产出。 [例]A当期生产了10000斤粮食,被B购入用于制酒。 四、核算方法 (一)核算思路 1、产品法:以产品为主体核算※ [公式]生产总量 = 产品数量 产品价格 2、工厂法:以工业企业为主体核算,内部不得重复计算。 生产总量=本企业当期工业生产的最终成果价值
力 元
饲 料 2 5 .0 元
1
药 品 5 .0 元 + C + V + M ) 营 业 盈 余 5 8 .0 元
2
= 1 5 0 元 ( C 旧 生 产 税 元 2 .5 元
合 计 3 7 .5 元 总 产 出 合 计 1 1 2 .5 元
(1)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总产出=总投入 (2)总产出= 中间投入(消耗)+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 产税净额+营业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