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政治需求的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合集下载

非遗文化的国家政策

非遗文化的国家政策

非遗文化的国家政策引言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实践、知识和技能。

非遗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民俗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家政策,以及它们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响。

中国的国家政策中国自古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中国成立了国家级非遗保护中心,负责统筹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

该中心在编制非遗名录和组织非遗保护项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非遗项目的调查和评价,中心确保了非遗文化的合理传承和发展。

其次,中国开展了非遗项目保护工作。

为了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中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非遗保护基金,用于支持非遗项目的培训和传承工作。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非遗展览和演出,以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最后,中国还加强了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中国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了非遗的定义、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该法律为非遗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

中国的国家政策在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政府的努力,许多非遗项目得以保护和传承,为非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本的国家政策日本有着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像茶道、歌舞伎、和服等都是日本非遗文化的代表。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首先,日本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统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该机构负责编制非遗名录并制定具体的保护计划。

此外,日本政府还鼓励学术机构和民间组织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促进非遗项目的研究和保护。

其次,日本政府还为非遗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设立了非遗保护基金,用于支持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时事报告第六章笔记摘抄(3篇)

时事报告第六章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全球政治局势1. 美国政治:特朗普政府政策调整及影响- 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对国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 美国与中国在贸易、科技、南海等领域的矛盾加剧。

2. 欧洲政治:英国脱欧进程及影响- 英国脱欧进程波折不断,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冲击。

- 欧洲各国政治势力分化加剧,极右翼势力崛起。

- 欧盟内部矛盾加剧,对外政策难以统一。

3. 俄罗斯政治:普京执政期间内外政策调整- 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多极化进程。

-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

- 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稳定,普京地位稳固。

4. 亚洲政治:朝鲜半岛局势及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朝鲜核试验及导弹发射引发国际关注。

- 中美、中俄、中朝等大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 朝鲜半岛局势的和平解决对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球经济发展1.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增长放缓趋势明显。

- 美国加息、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2.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及影响-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 中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 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3. 欧洲经济:欧元区经济复苏及挑战- 欧元区经济复苏,但仍面临债务危机、政治风险等挑战。

- 欧盟推动经济一体化,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 欧洲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4. 美国经济:特朗普政府政策调整及影响- 特朗普政府推行减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增长。

- 美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三、全球科技发展1.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城市形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市形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市形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城市形象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话题。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寻求城市历史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文通过对大连市西岗区的调研分析,从历史街区的历史传统、地域特色、商业业态以及西岗区整体形象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这对历史特色街区的振兴、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城区特色形象的传播、以及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俄罗斯风情街;市集;西岗区;大连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对提高城市形象的作用日益增加。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印象里总觉得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但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大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

大连是一个殖民文化的城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物质薄弱,虽然高楼大厦迭起,表面上看来日益繁荣,但是掩饰不住历史文化的空虚,甚至我们开始怀念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如今对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关注,因此对历史街区文化的营造就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

大连市西岗区位于大连市中心,是市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大连的行政中心。

通过不断的调研,发现西岗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形成一种街道格局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活动、不同宗教聚居的特点、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形象的聚焦点,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我们要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改善、强化和发扬。

西岗区有一条特别有特色的街区——俄罗斯风情街,这条街的建筑可追溯到1898年,2000年大连市政府为展现历史原貌,再现异国风情,决定在对街区进行了修缮和重建,街区原有建筑皆保持原貌,新建筑也一律按照俄罗斯风格建设。

翻修后的俄罗斯风情街全长430米,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20栋俄式、欧式建筑组成,绿化率达34%,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

它保留了38栋距今已百年历史的原远东白俄罗斯时的建筑,整个街区都是俄罗斯的洋葱头式的尖顶建筑、欧洲风格的小亭子、沙俄时期贵族马车的形状的商厅、街边伫立的铁艺路灯……无论是一个世纪前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还是大连市政府后来陆续兴建的新建筑,都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世纪欧式风格的气息。

高二上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年俗有所不同,这体现了( )A.民族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1987年12月,故宫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说明( )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3.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

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

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同时存在。

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4.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美人之美”是指( )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B.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5.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6.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A.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④D. ①③7.日本电影《追捕》,俄国电影《列宁在十月》,印度电影《流浪者》,越南电影《森林之火》,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法国电影《红》、《白》、《蓝》,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西班牙电影《对她说》、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这些电影译制片是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影片。

新闻周刊的新闻笔记摘抄(3篇)

新闻周刊的新闻笔记摘抄(3篇)

第1篇新闻笔记摘抄: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近期,多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气候治理的路径,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以下为新闻周刊对此次会议的详细报道。

二、多国领导人齐聚一堂1. 会议背景本次会议旨在加强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与会各国领导人就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 会议成果(1)签署《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会议期间,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为各国落实《巴黎协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承诺加大减排力度各国领导人承诺将加大减排力度,确保实现《巴黎协定》中约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3)加强气候融资会议强调,各国应加强气候融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助力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三、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1. 中国(1)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我国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加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投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2)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我国已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

2. 美国(1)恢复气候政策美国宣布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承诺加大减排力度,推动国内气候政策。

(2)发展清洁能源美国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 欧盟(1)强化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运行多年,为各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2)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欧盟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4. 印度(1)发展可再生能源印度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战略,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印度政府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展望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2. 深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肠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榜上有名。

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4、蒙古长调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

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① 湖北科技学院 李品娜 定光平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做到适度的开发利用,传承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介绍羊楼洞砖茶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出发,采用SWOT分析法对羊楼洞砖茶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和具体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羊楼洞砖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7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a)-121-04赤壁市羊楼洞是中国青砖茶的原产地,是17世纪以来亚欧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是近代湘鄂赣交界府县最著名的茶叶加工集散中心,其文化遗产极为丰厚,2010年国家住建部、文物局授予羊楼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羊楼洞砖茶(洞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赤壁市•中国青砖茶之乡”称号。

可见,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但对羊楼洞砖茶的研究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业联系起来。

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增加了当地的文化底蕴,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针对羊楼洞砖茶文化遗产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建议,有利于促进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 羊楼洞砖茶的历史及其文化“松峰入羊楼,茶香绕凤丘。

古韵珠洞晓,月旁石人瘦。

”一首古诗点出了羊楼洞这个明清古镇茶香缭绕的美妙意境。

羊楼洞坐落于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松峰山中,为湘、鄂、赣三省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赤壁六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古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砖茶之乡”。

羊楼洞砖茶源于唐,盛于明清,是全世界公认的青砖茶的鼻祖之地。

中国俄式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俄式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俄式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作者:程霏来源:《艺术评论》 2018年第2期[内容提要] 俄罗斯建筑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民族特点,从最初的“木刻楞”建筑,发展到拜占庭、塔式教堂、角锥式教堂、莫斯科的巴罗克、古典主义、注重城市空间、工业化社会主义,以至于今天的历史建筑重建和“地方性”倾向。

最早进入中国的俄罗斯人是13世纪的战俘,他们被安置于现在的北京,其生活的建筑已经不存在了。

从18世纪初俄罗斯人的迁入开始到20世纪中叶,由于战争、采矿、放牧迁徙、中东铁路建设、前苏联社会主义同盟等原因,俄式建筑在中国分布较广,其中有三个区域比较集中。

本文主要以这三个区域为例,根据其时代与地域等方面的特点,找出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 中国;俄式建筑文化;多样性俄罗斯的先民居住在森林周围,就地取材搭建居所,创造了以木构为主的“木刻楞”传统建筑。

10世纪开始,俄罗斯接受基督教与拜占庭建筑的影响,开始出现石造建筑,多用于宗教建筑与公共建筑。

12世纪后半叶,塔式教堂开始形成又一种俄罗斯民族特点的建筑。

接着,角锥式教堂、莫斯科的巴罗克风格、古典主义(图 1、图 2)、新艺术运动、工业化社会主义[1],以至于今天的历史建筑重建和“地方性”倾向。

最早进入中国的俄罗斯人是13世纪的战俘,他们被安置于现在的北京,其生活的建筑已经不存在了。

从18世纪初俄罗斯人的迁入开始到20世纪中叶,由于战争、采矿、放牧迁徙、中东铁路建设、前苏联社会主义同盟等原因,俄式建筑在中国分布较广,包括东正教教堂、俄罗斯族民居以及一些公共建筑,比较典型的包括北京展览馆(1954年)(图 3)、上海展览馆(1955年)、电报大楼(1958年)(图 4)、军事博物馆(195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主楼(1987年)等。

但是,集中形成组群的则比较少,主要有三个区域,分布在与俄罗斯国接壤或者邻近的中国北部,呈“两点一线”状,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俄罗斯族聚居区的俄式建筑群、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俄罗斯族聚居区的俄式建筑群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四省的中东铁路沿线地区俄式建筑群(图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 视域 下 的俄 罗斯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在 俄罗 斯 , 民俗 ( C l  ̄ O a b K a O p ) 源 自英 文 f o l k - l o r e , 民 间知识 、 民 间智慧 之 意 , 后指 民间 口头 创作 、 传 统 技艺 、 节 日仪式 、 习俗 等 。 民俗 一直 是 民俗学 、 民族 学 、 艺术 学 、 语 言学 、 历史 学 的研究 对象 , 其 中, 民俗学 ( q b O a b K a O p H C T H K a ) 主要 研究 的是 民间各种 体 裁 的世代 传 承 的 E l 头 艺 术 创作 。在 民俗 学 视域 下 , 民俗 在 世 代之 间传 承 , 成为 代 际之 间联 结 的纽 带 , 促 进共 同记 忆 的形 成 , 成 为 民族 文 化 之 根 , 是 民族 认 同 、 文化 自觉 的重要 资 源 。俄 国知 识分 子 和思想 家们 都会 到 民间寻 找素 材和 灵感 , 为俄 罗斯 文 明定位 。 民俗学 在俄 国没 有形 成之 前 , 职业 的 民俗 学 家还 没有 出现 , 但 由俄 国知识 分子 主导 的 民俗 事项 的搜 集 和记 录工 作 已经开 始 。1 8世纪 , 尤其 是彼 得 一世 时代 , 西方 文化 进入 俄 国的 同时 , 一些 有 知识 的贵族
开始对祖国文化产生 了兴趣。历史学家塔季谢夫 ( B H. T a T m l l e B ) 搜集了很多民间风俗、 仪式 和 口头文 化( 民歌 、 童话 、 谚语 ) 素材 , 高 度评 价 了民歌 ( 特别 是 勇士歌 ) 作 为研究 历史 起 源 的意义 ; 文学 家特 列季 亚 科 夫斯 基 和罗莫 诺索 夫在 诗歌 中引入 了俄 罗斯 民歌 的元 素 ; 拉 吉舍 夫 引用 民间创 作 来 引证 民众 生 活 的 苦难。 , 1 8世 纪后 半 叶 , 出现 了民歌 的热 潮 , 俄 国 涌现 出众 多 民歌 搜 集 者 , 并将勇士歌、 仪式 歌 、 农 民歌 、 战士 歌等 民歌体 裁结 集 出版 。在普 希金 生 活 的时代 , 这位 伟 大 的诗 人认 为俄 国文学 起 源 于俄 罗 斯 文 化 本身 , 与 民族语 言和 民俗 密不 可分 。他 写 了很 多 童 话 、 民歌 、 谚 语 等 口头 文学 体 裁 的作 品 , 还 亲 自去集
2 0 0 1 年, 联 合 国教科 文组 织公 布 了第一 批 “ 人类 口头 和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代 表作 名 录 ” ( 共 1 9项 ) , 中
国的 昆 曲和 俄罗 斯“ 塞 梅斯 基 的文 化 空 间 与 口头 文 化 ” 榜 上有 名 。“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 ( H e M a T e p H a , l l b H O e K y a l b T y p H o e n a c a e  ̄ n e ) 这个 生 僻 的名 词 开始 进入 两 国政府 、 学 术 界 与公 众 的视 野 , 但 它在 中俄 两 国却 有
着 不 同的境 遇 。“ 非 物质 文化遗 产保 护从 联合 国教 科文 组织 的一 个政 府 间合作 项 目传 人 中国 , 很快 演变
为一个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 , 并且在这场运动中传播 了新 的文化理念 , 制定 了新的法律 、 新 的公共文化 政策。 ” ①而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来到俄 罗 斯 , 并 没有 引起 政府 和 民众 的普遍 关 注 , 没有 形 成声 势浩 大 的社会 与 文化 运动 , 俄 罗斯 政府 至今都 没有 加入 《 保 护非 物质 文化 遗产公 约 》 。但 不可 否认 的是 , 非物 质 文化遗 产 的概 念进 入俄 罗斯 后 , 其 文 化多元 主 义 的理 念却 和俄 罗斯 高涨 的 民族 主义 、 爱 国主义 的社会 思潮 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 , 成为俄罗斯文化政策实现民族 团结 、 民族和国家认 同、 文化 自觉和爱 国主义 的政治实践 工 具 。探求 这种 趋势 , 要从 与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关 系最 为密切 的俄 罗斯 民俗 学传 统谈起 。
市、 节 庆仪 式采 风 , 在 送 葬时 听葬礼 歌 。 1 9世纪 , 俄 罗斯文 化 的独特 性 问题成 为社 会思 潮 的 中心 。1 8 1 2年卫 国战 争 和 1 8 2 5年 十二 月 党人
[ 作者简介] 马 强, 男, 黑龙 江同江人 , 中国社会科 学院助理研究员 , 博士 ,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后 , 研 究方 向为俄罗
[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提出 的保护人 类文化多样 性和创造 力的概念 , 但 这个概念 进
入俄 罗斯之后 , 却被巧妙地转化为构建 民族 和国家认 同、 文化 自觉 、 爱 国主义 的政 治实践 工具 。这 与俄

罗斯 多元 民族文化特征 、 转型社会 的现实 、 俄罗斯 民俗学 的传统都有密切 的关联 。本文正是在 这个视 角
2 0 1 5年 9 月 第4 7 卷 第 5期
云 南师 范大 学学 报 ( 哲 学社 会科 学 版)
Se p .,2 01 5
Vo 1 . 4 7 No . 5
服 务 于 政 治 需 求 的 俄 罗 斯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马 强
( 中央 民族大学 世界 民族 学人 类学研究 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1 ; 中 国社 会 科 学 院 俄 罗斯 东 欧 中 亚研 究 所 , 北京 1 0 0 0 0 7 )
下 梳理 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实践 , 并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 比较 。
[ 关键词] 俄罗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政治需求 [ 中图分类号]G 1 2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O 0 o 一5 1 1 0 ( 2 0 1 5 ) 0 5 一o 1 2 5 一o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