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书四字成语(单元导语中)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第一课水滴石穿一、教学目的: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
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
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研究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所选篇目包括儒、道经典以及史传经典。
经典入选教材,有着“定篇”的地位,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又承担着研究任务群的相关任务。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并指导教学,值得深入探讨。
一、经典教学的常见误区与问题分析经典不比一般篇目,学生研究有着双重困难:一是理解文言,二是把握经典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内涵。
实际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形成一定误区。
首先是将经典教学窄化为文言知识、语法教学。
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略了汉语的传承性。
诚然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有差异,但古汉语不是外语,现代汉语与之是一脉相承的。
以本单元为例,经典篇目中蕴含着很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成语: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游刃有余等,学生理解不会产生完全的隔膜感。
XXX指岀:“我国的语文传统重'道'不重'器',汉语、汉字强调意义。
”因此,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探究“文意”中梳理和积累“文言”,达成“言意统一”的经典理解。
其次是脱离经典文本而关注思想内涵的教学。
XXX说过,经典研究“切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
如第一课,有的教师为完成比较XXX、XXX和XXX的“理想社会”“人生存于世的姿态”的研究任务组织教学,而忽略了对三篇经典文本的深入探究。
本单元经典教学不能上成文化教育课,脱离经典文本,语文教学目标将无所依傍。
产生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片面的经典理解观念,忽视经典理解具有多维度特性。
我们以XXX“理解四步”和XXX“理解六侧面”进一步分析。
一)XXX经典教育的“理解四步”。
宋代XXX所提出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方法,正好形成了经典理解的四步。
首先是“循序渐进”,指讲经典研究的难易次第,如一般先读《论语》再读《孟子》;也指读书不可躍等,“文字且仔细逐件理会”。
第二单元教材梳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必修上第二单元【单元导语】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
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篇目作者体裁简介必备知识(学习提示)适用话题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人物通讯这篇人物通讯以事写人,介绍了科学家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一步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历程,表现了他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1.通讯的概念及特点:新闻性(真实);评论性;文学性(语言、手法)。
2.塑造人物:细节描写,多角度刻画。
3.选材典型4.结构巧妙:使用小标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创新实践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甘于奉献责任担当心里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人物通讯这篇通讯主要记述了售货员张秉贵刻苦钻研业务,凭借丰富的商品知识和创新的服务技巧,体贴、热情、投人地为顾客服务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一位曾在旧社会饱受欺侮,如今用"一团火”的精神服务大众,赢得人民爱戴的劳动模范形象。
作者饱含深情地歌颂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表现了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的主题。
1.标题:比喻,对偶2.人物描写手法:语言、心理、动作、细节,对比,衬托……3.精选事件,以事写人:平凡事表现不凡人,选取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特点。
4.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多用口语,兼用排比、比喻。
劳动光荣尽职尽责为民服务公而忘私热情体贴平凡不凡探界者钟扬叶雨婷人物通讯本文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于种子事业、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生的故事,他在不同领域里所作出的杰出成就,展现了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懈探索,体现了他在工作中主动承担、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精神。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解析课件

2、读好新体诗节奏,圈出韵脚,感受音律美。 3、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接着,分组讨论、交流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
寻什么?教学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出示图片,补充材料,歌曲等,懂得延 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初步讨论后明白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毫 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像这样的意思句子文中还有很多,交流后, 老师进行点拨,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理解诗句内容,归纳总结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5、自学《乡愁》,抓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体会余光中思乡爱国情怀。体会意象表达作用。
罢
会“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分量,从而明白立志的原因。
掉
5、找出人物对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疑惑不解”,“清晰而坚定” ,分角色朗读,体会
头
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东
6、自由读读《大江歌罢掉头东》不理解的字词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结合诗句说说立志的原因。课后 收集周恩来的资料,其他伟人少年励志的故事。
13
课文字词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1. 作为中年级学生,首先要自主预习生字词。 2. 字词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可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进行识记,还需注意形近字 区分,多音字的学习。字词教学应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字形,结合字义进行巧妙地识记, 鼓励自主识字。 3. 由于量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分流学习,联系语境,分析字形,弄懂字义,如“纠缠”。 4. 检查反馈,加强巩固。古诗中的生字词可做成诗句的听写,能及时发现学生字词掌握真实情况,听写之后,学 生可以自己对照课文找出问题。重要片段可以重点词填空,即做到了写对字形,又有助了解字义,课文原文也给 学生的遣词造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四单元单元导语

西西弗的神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是无形的。金钱 是生存的条件,金钱可以买得来刺激,甚至买得来“快乐”, 但不一定买得来幸福。一切的喧嚣浮华至多是表面的快乐而 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一种理想的实现,更是一种对理想 的追求;追求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崇高的人生境界,就有了 高品位的幸福人生。尽管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实现人生理 想,但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就是幸福。
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元导语
报任安书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 你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厚厚的里程。一部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 尽不实,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 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 终于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他把真相幻化笔端流淌 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苏武传 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 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旄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传奇,谱写了 一曲名垂千古的悲歌;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 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 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苏武的爱国 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敌人威吓利诱面前,要不妥协、 不退缩、不苟且、不更其守。
富有的是精神 能够忍受粗茶淡饭的人,通常具有冰清玉洁的情操。人 的志气可以从淡泊少欲中表现出来,人的节操也可以从 奢侈享受中丧失。在滚滚红尘、喧嚣闹市中,能长久地 保持住一个纯洁的、善良的、正直的、高尚的灵魂才是 最美的。正如生长在污泥浊水中却纤尘不染、超凡脱俗 的荷花一样,多少人为之折服、为之赞叹、为之歌颂。 无论何时,不要忘记历练自己,做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单元主题:革命岁月单元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__________________写__________的。
五、《七律·长征》1.《七律·长征》是的一首,是他在时,满怀豪情,以极其的笔调,热情歌颂了红军的和 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
3.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三次重大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律·长征》总领全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一句作者的其他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首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是全诗的。
“等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暖”字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字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七律·长征》中运用夸张(对偶)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热点专题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是让学生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认识一些花卉,丰富词汇量。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学词语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人物或故事;另一部分意在通过句子让学生能找出故事中哪些句子的描述最神奇,进一步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嫦娥》,了解古诗的意思。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2.发现句子的特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3.认读积累古诗,拓展运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中人物对话,对照课文进行练习,加深对神话文本特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好习惯。
2.学习自主识字。
3.加强对古诗词的积累,丰富知识储备。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难点感受神话故事中句子的神奇。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花的名称。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自由读文中出现的三段话,想想这组对话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你懂得了什么?2.指名朗读。
说说获取了什么信息?3.同桌、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联系自己平时阅读的情况,把好的读书经验向同学们介绍。
5.教师向学生推荐有关神话故事。
二、识字加油站1.自由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相读。
3.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4.齐读。
5.理解词语意思,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一)说说下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1.自由读文中的成语。
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词语,集体正音。
3.再读词语,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31分)jiā jì xūn táo háng zhōu hài shí bēi āi()()()()()qián fú cháng shì lún tāi huáng guān bù lǚ()()()()()biān jiāng xiāo huǐ diàn táng líng yuán bǎo lǎn()()()()()jìng jiè hóng wěi táng dài chuǎng rù tǒng yī()()()()()fèng mìng yǒu shì wú kǒng bù jū yì gé bù kě gū liang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jīn bì huī huáng()()二、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1分)熏.(xūn hēi)香汴.(xià biàn)州府邸.(dī dǐ)喑.(àn yīn)哑矞.(yù jú)皇发怔.(zhèng zhēng)履.行(lǚ lǔ)行武陵.(líng lín) 牙龈.(yín yíng)玲珑剔.透(tī tì) 恃.宠而骄(shì dài)三、形近字组词。
(16分)熏()恃()喑()哀()黑()侍()暗()衰()皇()陵()境()销()惶()凌()竟()消()四、填空。
(24分)1.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是——艾青2.《少年中国说》中,作者用了、、、、、、等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我知道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栩栩如生
•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 或文艺作品特别 吸引人。
•引人入胜
• 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 利益所在。一切言论、 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 不使受到损害。
•顾全大局
•富有智能,足智多谋
•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 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 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 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全册书 四字成语 (单元导语中)
考
•形容有旺盛 的生命力。
•勃勃生机
•微小得很,不值得 一提。指意义、价 值等小得不值得一 提。
•微不足道
•
值得歌颂、赞美, 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 感人事迹。
•可歌可泣
•形容文献、 资料等非常 丰富。
浩如烟海
• 。
指艺术形象 非常逼真,如 同活的一样。
•呼之欲出
•就是丰富多彩,形容 颜色形态多样,很 多种形状,很多种 颜色。
•多姿多彩
五彩斑斓意思是指颜 色非常好看,色彩相 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 繁多耀眼。
•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