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章练习(二)
《高中地理》第五章练习(二)

《高中地理》第五章练习(二)《高中地理》第五章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A.地理环境B.自然带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2.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下列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3.自然带明显呈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的是:A.南美大陆B.亚欧大陆C.北美大陆D.非洲大陆4.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现象的是:A.横断山区植被的垂直变化B.东北平原至塔里木盆地植被的变化C.亚欧大陆出现的亚寒带针叶林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山麓出现的荒漠5.苔原带内代表性动物是: A.河马 B.驯鹿 C.长颈鹿 D.骆驼6.根据大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北纬250—350之间的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A.热带季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南半球缺少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有关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B.地带性只指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的环境不会受到地带性因素的影响D.地带性特征明显的地区绝不会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9.下列各选项中,能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特征的有:A.红壤是典型土壤B.夏季炎热干燥C.森林茂密多层,藤本植物繁多.D.驼鹿.紫貂是代表性动物.10.在各自然带和气候类型中,自然带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11.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沿海地区12.下列分布属非地带性现象的有:A.黄河中下游的落叶阔叶林带B.亚欧大陆中部的温带草原.荒漠C.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D.安第斯山区的高山植物区二.双项选择题13.关于经度地带性的正确叙述是:A.在中纬地区表现最明显B.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条带状C.经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D.新疆天山山麓的绿洲属经度地带性14.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有: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草原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5.下列关于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自然带有规律的分布在地球表面B.各自然带之间是逐渐过渡的C.热带草原带多分布在南北纬300附近的大陆内部D.大陆水平自然带只在低纬地区表现最明显16.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有:A.冰原带B.苔原带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7.我们既要保护森林,又要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正确的做法是:A.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以造林为主,在远离工农业基地的地区以砍伐为主.B.山区的河流水源林要保护,河流上游的高山.悬崖峭壁上的森林不应采伐.C.采伐森林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D.我们应该在各地限制采伐,最好是严禁采伐.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三.读图题18.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图中自然带:A D F(2)自然带A-B-C-D-E的变化体现了分布,其成因是由于引起差异;在地球上的和地区表现最明显. (3)自然带E-F-G的变化体现了分布,其成因是由于引起差异.这种规律主要表现在地区.(4)图中一种自然带有两种气候的是 .(5)比较南北半球的自然带分布,南半球缺失带和带,其分布属分布, 这是由于因素造成的.19.读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图中自然带:A B C D(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属于分布,其成因是: .(3)为何山地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试题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V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分别体现最灵活、最高效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公路B.水运、铁路C.公路、航空D.航空、管道道路密度指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
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
下图是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2-3题:2.甲处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A.十字路口B.绿地C.卫星城D.商业区3.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有效方法是( )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②兴建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③积极发展公用交通和轨道交通④禁止外地机动车辆入城⑤发展立体交通⑥实行单双日行车制⑦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⑦(2011泰州模拟)郑西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营,证明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在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也使洛阳到郑州、洛阳到西安“一日游”成为可能。
据此回答4~5题:4.有关郑西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与京沪线大致平行②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③穿越湿润、半湿润地区④跨越豫陕两省(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5.洛阳至郑州城际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30分钟左右,是科技水平相当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
该快线的建成会:( )①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②促进跨城就业③增加货物运量④加剧大气污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2巢湖检测)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有的百分比(%)比较表,读表回答6~7题。
地区铁路水运公路①20.90 2.80 14.60②14.50 27.70 15.20③10.40 10.80 19.10④9.70 0.60 7.906.③地区是( )A.黄河中游B.长江中游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7.①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木材B.煤炭C.粮食D.铁矿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专题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对商业网点选择有利的条件是()①靠近发展林牧业产品的地区;②靠近商品生产基地;③处在高温多雨地区;④处在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地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②我国湖南省的长沙是一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③一个地区交通线的变化,不会给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产生多大影响;④古代邯郸城是在两条驿道的交会点上发展起来的。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影响山区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条件B.交通条件C.消费条件D.气候条件4.武汉能够成为国内中部地区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A.河网稠密,湖泊众多B.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C.是京广铁路和长江干流的交接处D.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城市5.下列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的比较,一般能成立的是()A.平原大于山区B.热带大于温带C.城市小于农村D.内地大于沿海6.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市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而成()A.交通B.科技C.人口D.资源7.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它周围有比较稳定的顾客B.它周围有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C.有较大的大型运输码头D.要有便利的航空运输条件8.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的服装市场的形成,是以()A.市场最优原则选择区位B.交通最优原则选择区位C.环境最优原则选择区位D.土地最廉价原则选择区位9.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市中心的地租高B.市中心环境较好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10.在西安的市场上居民能买到鲜活的海产品,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B.居民的需要C.运输条件进步与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D.养殖业发达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2020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课时作业第5章 第2节

第五章第二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导致长白山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长白山北坡植被类型自下而上为(A)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解析】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北坡植被类型自下而上为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A对。
B、C、D错。
2.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D)A.气温B.降水量C.光照D.土壤【解析】根据材料“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东坡地势较平坦处,火山灰侵蚀较少,土壤肥力较高。
东坡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土壤,D对。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T1)远高于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
研究表明,形成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另外,山体越大,和周围环境差异越大;山体效应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下图)。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山地中,山体效应最显著的是(A)A.横断山B.恒山C.贺兰山D.泰山4.山体效应的形成,不是因为(C)A.地形闭塞,同外界的热交换少B.晴天多,光照强C.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D.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5.与山体效应最吻合的地理分异规律是(B)A.山地垂直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分异【解析】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由“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同步练习:第五章 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 本章测验(湘教选修2)

本章测验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海啸发生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部,海岸线绵长曲折。
但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海区大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由于海啸一般是发生在比较狭窄的海湾地区。
我国东部海区大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不利于海啸的形成。
另外,我国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
所以我国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
故该题选A。
答案 A2.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②偶发性的油轮泄漏③铺设海底电缆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⑤港口工程建设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铺设海底电缆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不会造成海洋污染,渔场休渔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 C3.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海洋污染的是()。
A.日本水俣湾事件,导致100多人中毒死亡B.核电站排出冷却水进入海洋,造成海洋生物减少C.油轮泄漏,海鸟大量死亡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解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并没有损害海水的正常使用价值或降低海洋环境质量,因此不属于海洋污染。
答案 D4.有关海啸的正确说法是()。
A.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促使深海区增水高度大于沿海地带B.海啸波属于机械波的横波,促使海水质点产生升降运动C.海啸灾害属于海洋气象灾害D.越洋海啸的能量损失很大解析海啸波波长大于海洋深度,深海区波引起的振动幅度不大,当波传播到沿海浅水区时,由于长波能量的释放,使沿海海水迅猛增高,海啸由于传播的波长很大,能量损失较小。
答案 B下图是“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受台风影响的次数)。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信息可知()。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

第五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据参考消息2016年1月5日报道,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字称,北京去年有179个污染天,其中46天有重度污染,集中在1-3月和10-12月。
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市( )A.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B.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C.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D.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B.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回答3~4题。
3.下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A.贵阳、河南B.山东、河南C.上海、重庆D.上海、山东4.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有(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5~6题。
5.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6.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北极地区的冰川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
北冰洋受全球变暖影响,冰层消融威胁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据此回答7~8题。
7.现在北大西洋暖流在格陵兰岛附近国家因盐度增大而下沉,主要原因是( )①海水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温度降低②暖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③高纬地区气温低,空气干燥,海水容易蒸发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8.全球变暖将导致北大西洋表层和底层的洋流系统阻断,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水蒸发量加大,表层海水盐度增大,密度增加B.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消融,表层海水盐度减小,密度减小C.全球变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D.全球变暖,海水蒸发量加大,降水增加,盐度增大,密度增加读车速与NO 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教版课后练习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教版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公文等时线刻画了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的最大范围,其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边界线为等时线。
读“某特大城市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中心的公交等时线圈”,对公交等时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车流量
B、客流量
C、道路长度
D、路网布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铁路在施工过程中经过下图所示区域,现有①②③三种线路方案,结合图示信息,关于这三种线路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线工程量较③线小
B、③线地质条件较①线好
C、①线对文物保护不利,不宜选择该线
D、③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方便,为最合理线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6年7月北京市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该路从回龙观出发,经过上地到2中关村,全程封闭,机动车不会穿行,途中没有红绿灯,骑行畅通。
读2000---2014年北京市民出行结构变化图。
回答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2012·泰州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1~2题。
(纵坐标①~⑤代表各种运输方式。
1~5代表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1.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b.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c.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⑤A.a、b B.b、cC.c、d D.b、d2.下列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条件依赖性最强的是( )a.石油化工b.坑口电站c.商品粮基地d.大型仓储A.a、d B.b、cC.n、c D.b、d【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方式①运量最小,运价最高,但速度最快,为航空运输;方式②机动灵活,速度较快,运量较小,运价较高,为公路运输;方式③速度最慢,灵活性差,但运价较低,为内河航运;方式④在运价、灵活性、速度方面都居中,但运量较大,为铁路运输;方式⑤运量最大,运价最低,但灵活性最差,速度慢,为海洋运输。
从中国运小麦到美国应用海洋运输,况且两国之间不存在河流;从伊朗运石油到日本应选择海洋运输,况且两国之间根本不存在公路。
第2题,石油化工和大型仓储离不开大量物资进出,必须接近交通便利的地点;而坑口电站直接在煤矿附近建电站,对交通要求较小;商品粮基地主要看当地的粮食发展情况而建设,主要依赖的应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粮食商品率的高低。
下图是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4.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由于台湾山脉南北纵列,因此台湾没有直接联系东西向的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第五章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
A.地理环境
B.自然带
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2.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下列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3.自然带明显呈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的是:
A.南美大陆
B.亚欧大陆
C.北美大陆
D.非洲大陆
4.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现象的是:
A.横断山区植被的垂直变化
B.东北平原至塔里木盆地植被的变化
C.亚欧大陆出现的亚寒带针叶林
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山麓出现的荒漠
5.苔原带内代表性动物是: A.河马 B.驯鹿 C.长颈鹿 D.骆驼
6.根据大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北纬250—350之间的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7.南半球缺少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有关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B.地带性只指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的环境不会受到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地带性特征明显的地区绝不会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9.下列各选项中,能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特征的有:
A.红壤是典型土壤
B.夏季炎热干燥
C.森林茂密多层,藤本植物繁多。
D.驼鹿、紫貂是代表性动物。
10.在各自然带和气候类型中,自然带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11.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沿海地区
12.下列分布属非地带性现象的有:
A.黄河中下游的落叶阔叶林带
B.亚欧大陆中部的温带草原、荒漠
C.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
D.安第斯山区的高山植物区
二.双项选择题
13.关于经度地带性的正确叙述是:
A.在中纬地区表现最明显
B.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条带状
C.经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D.新疆天山山麓的绿洲属经度地带性
14.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有: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5.下列关于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自然带有规律的分布在地球表面
B.各自然带之间是逐渐过渡的
C.热带草原带多分布在南北纬300附近的大陆内部
D.大陆水平自然带只在低纬地区表现最明显
16.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有:
A.冰原带
B.苔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7.我们既要保护森林,又要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正确的做法是:
A.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以造林为主,在远离工农业基地的地区以砍伐为主。
B.山区的河流水源林要保护,河流上游的高山、悬崖峭壁上的森林不应采伐。
C.采伐森林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D.我们应该在各地限制采伐,最好是严禁采伐。
三.读图题
18.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图中自然带:A D F
(2)自然带A-B-C-D-E 的变化体现了 分布,其成因是由于 引起 差异; 在地球上的 和 地区表现最明显。
(3)自然带E-F-G 的变化体现了 分布, 其成因是由于 引起 差异。
这种规律主要表现在 地区。
(4)图中一种自然带有两种气候的是 。
(5)比较南北半球的自然带分布,南半球缺失
带和 带,其分布属 分布,
这是由于 因素造成的。
19.读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图中自然带:A B C D
(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分布,其成因是: 。
(3)为何山地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
高度(米)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珠穆朗玛峰 8848 积雪冰川 积雪冰川 寒荒漠 南坡 北坡 5500 A 寒荒漠 4800 高山草甸 3900 4500 B 草甸草原 D C 2500 北回归线 北极圈 赤道 南回归线 E G F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