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二 第五章平抛运动及其规律基础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平抛运动及其规律基础练习题(带参考答案)高一物理第五章一、研究要点平抛运动及其规律1.会用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2.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平抛运动问题。
二、研究内容一)平抛运动基本知识1.平抛运动的特征初速度方向,只受重力,属于抛体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分解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1:平抛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例1:(多选题)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匀变速运动 B.是变加速运动C.任意两段时间内速度改变不一定相等 D.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改变一定相等练1:(多选题)物体在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以下的物理量不变的是()A.物体的速度 B.物体的加速度C.物体竖直方向的分速度 D.物体水平方向的分速度问题2:如何研究平抛运动?例2: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作匀速运动;②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
1)把两个小铁球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切断电源,使两个小铁球以相同的初速度从轨道A、B射出,两小铁球能够在轨道B上相碰,这可以说明水平方向作匀速运动。
2)把两个小铁球分别吸在电磁铁C、E上,切断电磁铁C的电源,使一只小球从轨道A射出时碰撞开关S,使电磁铁E断电释放它吸着的小球,两个小球可以在空中相碰。
这可以说明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
练2:如图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运动,同时刻在它的正上方有小球b也以初速度水平v抛出,并落于c点,则()A.小球a先到达c点B.小球b先到达c点C.两小球同时到达c点D.不能确定二)平抛运动规律1.平抛运动的速度及其方向水平速度vx初速度vx竖直速度vy初速度vygt;合速度v=√(vx²+vy²),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tanθ=v yvxgt/vx2.平抛运动的位移及其方向水平位移x=vxt;竖直位移y=vyt-1/2gt²;合位移s=√(x²+y²),运动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成本函数短期总固定成本短期总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2、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A、显性成本+隐性成本B、显性成本+社会成本C、会计成本+隐性成本D、社会成本+隐性成本3、以下关于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4、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A.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B.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U”型,是由于机会成本递增C.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D.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学习期间的学费5、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A、不断上升B、不断下降C、先上升再下降D、先下降再上升6、当边际成本达到最低点时()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7、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A、上升B、下降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8、短期内边际产量最高点对应于()A、边际成本最低点B、平均成本最低点C、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D、平均产量最高点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型形状的原因是()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B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C 、生产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变动D 、生产的一般规律10、从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来看,在对应LTC 与STC 切点处有( A ) A .LTC=STC 且LAC=SAC,LMC=SMC B .LTC=STC 但LAC<SAC,LMC<SMC C .LTC=STC 但LAC>SAC,LMC>SMC D .LTC=STC 且LAC=SAC 但LMC ≠SMC11、以下关于边际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边际成本曲线下降时,总成本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下降 B 、当边际成本曲线下降时,可变成本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下降 C 、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总成本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 D 、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可变成本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12、若某个产量的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但高于长期边际成本,则( ) A 、规模报酬处于递减阶段 B 、长期平均成本正在下降 C 、短期平均成本最小D 、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三、判断题1、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出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平均固定成本也不变化。
成本会计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五章答案第一题会计分录1 借贷科目金额借基本生产成本-甲(直接材料)41000基本生产成本-乙(直接材料) 40000制造费用60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300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3600 贷原材料103600 2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直接人工)8769.28基本生产成本-乙(直接人工)8094.72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224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7072制造费用3264管理费用8160销售费用5440 贷应付职工薪酬530403 借制造费用40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00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1600管理费用5500销售费用2500 贷累计折旧146004 借制造费用3720管理费用2820销售费用172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84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3480 贷库存现金13580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合计数58336.36 甲产品工时520乙产品工时480分配率58.33636 甲负担的制造费用为30334.9072 乙负担的制造费用28001.4528产品成本明细账第三题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材料约当产量=4800+400+800=6000人工约当产量=4800+400+800*0.5=5600材料约当产量=2400+320+600*0.5=3020 人工约当产量=2400+320+600*0.5=3020材料约当产量=800+80+120+160=1160人工约当产量=800+80+120+160*0.5=1080制造费用约当产量=800+80+120+160*0.5=1080制造费用约当产量=800+80+120*0.5=940人工约当产量=800+80*0.5=840制造费用约当产量=800+80*0.5=840。
第5章-经营决策分析习题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经营决策中相关成本的是()
A.增量成本B.机会成本C.专属成本D.沉没成本E.不可避免成本
4、下列各项中,备选方案中不涉及相关收入的是()
A.差别损益分析法B。相关损益分析法C.相关成本分析法D.成本无差别点法
5、下列各项中,属于联产品深加工决策方案可能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的有()
12、如上题条件,立即出售的机会成本为()
A.48000 B.30000 C.38500 D.18000
13、有一批可修复废品,存在两种处置方案,一个是降价后直接出售,一个是修复后按正常价格出售,修复成本为3000元,降价后出售收入为7000元,修复后出售收入为11000元,那么差量损益为()
A.3000 B.4000 C.8000 D.1000
1)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3000台,剩余生产能力不能转移,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2)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200台,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3)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500台,但追加订货需要使用某专用设备,该设备的使用成本为2000元,若不接受追加订货,则该部分生产能力可以出租,可得租金5000元;
A.相关成本B.沉没成本C.差量成本D.付现成本
11、设某企业生产某种半成品2000件,完成一定加工工序后,可以立即出售,也可以进一步深加工之后再出售,如果立即出售,每件售价15元,若深加工后出售,售价为24元,但要多付深加工成本9500元,则继续进行深加工的机会成本为()
A.48000 B.30000 C.9500 D.18000
2)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需追加专属成本1000元
国际结算课后练习与作业(第五章、第六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第六章信用证基本原理和信用证实务一、名词解释1.信用证(UCP600)2.承付3.相符交单4.通知行5.承兑行 6.保兑行7.偿付行8.议付行9.议付10.卖方远期信用证11.买方远期信用证12.可转让信用证13.背对背信用证14.保兑信用证15. 对开信用证16.即期付款信用证17.承兑信用证18.延期付款信用证19.红条款信用证20.循环信用证二、判断1.信用证的开立说明了开证行接受了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因此,可以说,信用证体现了开证行与开证申请人之间的合同关系。
2.跟单信用证业务中使用的是受益人出具的商业汇票,因此,可以判断说,跟单信用证的结算基础是商业信用。
3.银行开立信用证是以自己的信用为申请人向受益人做出的有条件的付款保证,越是资信良好的银行,其开立的信用证就越容易被受益人接受。
6.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开证申请人的申请而向受益人开立的,受益人提交了全套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后,开证行应征得申请人的同意,才能向受益人付款。
7.跟单信用证结算业务有开证行的信用为基础,因为凡有信用证在手,则出口收汇就不成问题。
9.通知行如选择通知信用证,就必须合理谨慎地验核信用证的表面真实性。
10.保兑行只是接受开证行的请求,对其开立的信用证加具保兑,因此,其付款责任只是在开证行未能如约履行付款责任时,才予承担。
11.信用证通常都应有最迟装船期和信用证有效期的规定。
在信用证未规定最迟装船期的情况下,信用证的有效期就被同时认为是最迟装船期。
12.顾名思义,信用证的通知行就是将信用证传递给受益人,而不承担任何责任。
13.托收和信用证都是使用出口商开立的汇票,通过银行向进口商要求付款,因此,这两种方式的结算基础是相同的。
14.只要受益人是在信用证的有效期内交单,开证行就必须向受益人付款。
15.银行和受益人在审查信用证时的注意点是一样的。
16.信用证业务中存在多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但是,银行在审证、审单中,不负有审核如交易双方的买卖合同、班轮提单背面的运输条款和保险单背面的保险条款等契约的责任。
第五章酸碱平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酸碱平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解:共轭碱:CN -;H 2AsO 4-;NO 2-;F -;H 2PO 4-;IO 3-;H 4IO 6-;[Al(OH)2(H 2O)4]2+;[Zn(OH)(H 2O)5]+。
2解:共轭酸:HCOOH ;PH 4+;HClO ;HS -;HCO 3-;H 2SO 3;HP 2O 73-;HC 2O 4-;C 2H 4(NH 2)(NH 3+);CH 3(NH 3+)。
3解:酸:H 3AsO 3;H 3PO 3; 碱:SO 32-;Cr 2O 72-;NH 2-NH 2;BrO -; 两性:H 2C 2O 4-;HCO 3-;H 2PO 4-;HS -。
4解:(1)查表得:50℃时的K θw =5.31×10-14; ∴ 7141030.21031.5][--+⨯=⨯==θW K H pH=6.64同理:100℃时的K θw =5.43×10-13; ∴ 7131037.71043.5][--+⨯=⨯==θW K H pH=6.13(2)[H +]=0.20 pH=0.699(3)[OH -]=8.0×10-3 pH=11.90(4)[H +]=0.05×0.1÷1=5×10-3 pH=2.30(5)333102.15.0100.14.01021.0][---+⨯=⨯⨯+⨯⨯=H pH=2.92 (6)[H +]=0.1/2=0.05 pH=1.30(7)5461005.521010][----⨯=+=OH pH=14-4.30=9.70(8)[OH -]=(0.1-0.01)/2=0.045 pH=12.65 8解:(1)酸HClO 2---共轭碱ClO 2-;碱NO 2----共轭酸HNO 2;7.16100.6100.1)()(]][][[]][][[]][[]][[422222222222=⨯⨯====--+-+---HNO K HClO K H NO HClO H ClO HNO NO HClO ClO HNO K a a (2)HPO 42-(酸)—PO 43-(碱);HCO 3-(碱)—H 2CO 3(酸)671332143332434321007.1102.4105.4)()(]][[]][[------⨯=⨯⨯===CO H K PO H K HCO HPO PO CO H K a a (3)NH 4+(酸)—NH 3(碱);CO 32-(碱)—HCO 3-(酸)82.11108.1107.4100.1)()(]][[]][[51114322423433=⨯⨯⨯⨯===---+-+-CO H K NH K CO NH NH HCO K a a (4)HAc(酸)—Ac -(碱);OH -(碱)—H 2O(酸)9145108.110108.1)(]][[][⨯=⨯===----W a K HAc K OH HAc Ac K (5)HAc(酸)—Ac -(碱);NH 3(碱)—NH 4+(酸)414554341024.310108.1108.1)()(]][[]][[⨯=⨯⨯⨯===---++-NH K HAc K HAc NH NH Ac K a a (6)H 2PO 4-(酸)—HPO 42-(碱);PO 43-(碱)—HPO 42-(酸)5138433432344224241038.1105.4102.6)()(]][[]][[⨯=⨯⨯===------PO H K PO H K PO PO H HPO HPO K a a 15解:由缓冲溶液公式得: ∴ C 酸=0.28(mol/L )所需体积为250×0.28÷6=11.7(ml )18解:(1)刚好中和为NH 4Cl 溶液。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含答案):第五章 第53讲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第53讲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题一:足球比赛中,某运动员将在地面上的足球对着球门踢出,图中的抛物线是足球的飞行高度y(m)关于飞行时间x(s)的函数图象(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已知足球飞出1s时,足球的飞行高度是2.44m,足球从飞出到落地共用3s.(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足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4.88米?请说明理由;(3)假设没有拦挡,足球将擦着球门左上角射入球门,球门的高为2.44m(如图所示,足球的大小忽略不计).如果为了能及时将足球扑出,那么足球被踢出时,离球门左边框12m处的守门员至少要以多大的平均速度到球门的左边框?题二:小强在一次投篮训练中,从距地面高1.55米处的O点投出一球向篮圈中心A点投去,球的飞行路线为抛物线,当球达到离地面最大高度3.55米时,球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现以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测得OA与水平方向OC的夹角为30°,A、C两点相距1.5米.(1)求点A的坐标;(2)求篮球飞行路线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3)判断小强这一投能否把球从O点直接投入篮圈A点(排除篮板球),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那么前后移动多少米,就能使刚才那一投直接命中篮圈A点了.(结果可保留根号)题三:(1)已知二次函数y= x2+3x的值为4,求自变量x的值.(2)解方程x23x4=0.题四:(1)已知二次函数y= x2+2x的值为3,求自变量x的值.(2)解方程x22x+3=0.题五:已知二次函数y=2x2 4x2.(1)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2)写出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题六:已知二次函数y=x25x+6.(1)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2)观察图象,当x取那些值时,函数值为0?第53讲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题一: 见详解.详解:(1)设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依题可知:当x =1时,y = 2.44;当x =3时,y =0.∴ 2.44930a b a b +=⎧⎨+=⎩,∴1.223.66a b =-⎧⎨=⎩, ∴y = 1.22x 2+3.66x .(2)不能.理由:∵y =4.88,∴4.88= 1.22x 2+3.66x , ∴x 23x +4=0. ∵(3)2 4×4<0,∴方程4.88= 1.22x 2+3.66x 无解.∴足球的飞行高度不能达到4.88m .(3)∵ y =2.44,∴2.44= 1.22x 2+3.66x , ∴x 23x +2=0,∴x 1=1(不合题意,舍去),x 2=2.∴平均速度至少为122= 6(m/s ). 题二: 见详解.详解:(1)在Rt △AOC 中,∵∠AOC =30°,AC =1.5=32, ∴OC =222233()2OA AC -=-=332, ∴点A 的坐标为(332,1.5); (2)∵顶点B 的纵坐标:3.55 1.55=2,∴B (2,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a (x 2)2+2, 把点O (0,0)坐标代入得0=a (02)2+2,解得a =1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2-(x −2)2+2,即y =12-x 2+2x ; (3)①∵当x =332时,y ≠1.5, ∴小强这一投不能把球从O 点直接投入球篮; ②当y =1.5时,1.5=12-(x −2)2+2, 解得x 1=1(舍),x 2=3,又∵333, ∴小强只需向后退(3−33)米,就能使刚才那一投直接命中球篮A 点了.题三:见详解.详解:(1)令y= 4,则x2+3x = 4,即x23x4=0,解得x1= 1,x2=4,所以,当二次函数y=x2+3x的值为4时,自变量x的值为x1= 1,x2=4;(2)因式分解,得(x+1)(x4)=0,x+1=0或x4=0,解得x1= 1,x2=4.题四:见详解.详解:(1)令y = 3,则x2+2x = 3,即x22x3=0,解得x1= 1,x2=3,所以,当二次函数y=x2+2x的值为3时,自变量x的值为x1= 1,x2=3;(2)因式分解,得(x+1)(x3)=0,x+1=0或x3=0,解得x1=1,x2=3.题五:见详解.详解:(1)作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2)令y =0,则2x24x2=0,解得x1=1+2,x2=12,∴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2,0)(12,0).题六:见详解.详解:(1)图象如图:(2)观察图象可得:①当x = 2或x = 3时,y=0.。
王孝玲《教育统计学》第五章课后练习题超详细解答步骤

考试科 目 物理 化学 数学 总和
标准分数 甲生 -3 0.67 0.92 -1.41 乙生 2 -0.67 -0.08 1.25
在团体中的位置(在改分数之下的人数比例) 甲生 0.00135 0.74857 0.82121 乙生 0.97725 0.25143 0.46812
5
总平均
-0.47
0.416667
18(人)
226(人)
11 (人)
18(人)
6
13. 答: 首先,通过人数比例计算每个等级的所占面积;其次,寻找每个面积对应的中位数来代表等 级的数量化分数 教师甲(人 等级 优 良 中 差 极差 总和 数) 10 20 5 5 0 40 甲比率(人数比 例) 0.25 0.5 0.125 0.125 0 本组 1/2 至 Z=0 的 面积 0.375 0 0.3125 0.4375 中位数 1.15 0 -0.89 -1.53 -
7. 答: (1) 直接查表 (2) P(2.8)-P(0.5)= 0.49744 – 0.19146=0.30598 (3) 直接查绝对值 (4) P(-1.5)+P(1.8)=0.43319+0.46407=0.89726 (5) P(-1.8)-P(-0.5)= 0.46407-0.19146=0.27261 (6) P(-2.5)+P(0.8)=0.49379+0.28814=0.78193 8. 答: (1) 直接查绝对值 (2) 直接查表 (3) P(Z)=0.5-0.2=0.3 ~ 0.29955 Y=0.28034 (4) P(Z)=0.8/2=0.4 ~ 0.39973 Y=0.17585
本组 1/2 至 Z=0 的
中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D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B.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3.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B )A.根本目的B.根本任务C.发展动力D.根本特征5.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 D )A.1980年B.1982年C.1978年D.1992年6.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共同富裕7.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C )A.刘少奇 B.毛泽东C.陈云 D.周恩来8.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 )A.社会主义的本质B.社会主义的特征C.社会主义的目标D.社会主义的原则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论断( C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10、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是:( A )A、发展B、创新C、改革 D实践二多项选择题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不断进行改革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E.实现按劳分配12.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ABDE )A.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B.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统一C.民族特色与基本特征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E.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1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E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E.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14.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CDE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实现共同富裕15.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是( ABCD )A.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1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A.由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B.由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决定的C.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17.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D )A.同步富裕B.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C.两极分化D.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18.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BD )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B.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C.十六大以后提出的新观点D.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三、辨析题1.社会主义就应该消灭剥削。
答:消灭剥削包括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
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有一个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剥削制度的消灭。
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还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还需要利用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还存在着剥削现象,消灭剥削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才能最终消灭剥削现象。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答:错误(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要求。
(2)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的存在,只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可能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必将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3)资本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是为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而是为了剥削阶级少数人的富裕。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答: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有约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不正确。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目前,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原因是重要的一个。
但这是暂时的现状,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
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2、简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3、简述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4.怎样理解我国当前存在的剥削现象?(1)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才能为消灭剥削创造物质前提。
(2)我国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剥削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最终消灭剥削五、论述题: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