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化学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小结习题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学业水平测试(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中必修1化学试题

专题4 学业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2→NH3B.N2→NO2C.NH3→NO D.NO2→HNO3答案 B解析N2与O2化合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NO2。
2.关于铵盐的叙述:①铵盐易溶于水;②铵盐中氮元素均为-3价;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⑤铵态氮肥不宜跟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使用。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答案 B解析②和④中只注意了铵盐中的NH+4,忽略了铵盐中的酸根离子。
铵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均为-3,如NH4NO3中N的化合价既有-3又有+5;NH4HCO3等弱酸形成的铵盐也能与强酸反应。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答案 A解析燃煤时加入石灰石的作用是“固硫”,最终使硫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减小了SO2对空气的污染。
空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5%时,就会对人体、动植物造成危害。
pH小于5.6的降水才称为酸雨。
水体中过量的磷和氮元素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物质,使得藻类迅速生长,它们的繁殖、生长、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从而导致水体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在海湾出现叫做“赤潮”。
4.(双选)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3OH -===Al(OH)3↓ B .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 2O=====电解H 2↑+Cl 2↑+2OH -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 3+2H +===Ca 2++CO 2↑+H 2OD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 2++2H ++H 2O 2===Fe 3++2H 2O 答案 BC解析 A 项应为Al 3++3NH 3·H 2O===Al(OH)3↓+3NH +4,D 项应为2Fe 2++2H ++H 2O 2===2Fe3++2H 2O 。
高中化学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小结小结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 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核心知识:✧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 SO 2的化学性质✧ 恰如其分地评价SO 2对人类的影响 2.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知识体系核心知识:✧ 工业制备硫酸的反应原理以及与工业生产的不同,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不同价态硫之间的转化关系。
✧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3.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知识体系二氧化硫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的通性(氧化还原的角度)漂白性、毒性对环境的污染——酸雨酸雨的防治物理性质用途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知识体FeS 2(或S )SO 2SO 3稀硫酸的通性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工业上制硫酸的原理硫酸的性质核心知识:✧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1. 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知识体系核心知识:✧ 从两个方面(自然、人工)产生氮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的转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知识体系核心知识:✧ 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载体,重点是学习氨和铵盐的性质 3. 硝酸的性质知识体系三、本专题教学指导意见的说明——深广度的把握1.单质硫没有专门成节学习,而是分散在本单元中。
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雷电NONO2 HNO 3空气中N 2化工汽车空气中N 2物理性质氯化铵的热分解铵盐与碱反应NH 3NONO 物理性质不稳定性、强酸性强氧化性(浓、稀硝酸与铜反应,浓硝酸与炭反应,钝化) 硝酸的性质✧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单质硫的颜色状态、硫与金属(主要是汞)和非金属(主要是氧气)反应属于基本要求,从硫的非金属性和硫元素的化合价认识单质硫的化学性质。
✧硫与其他金属(如Na、Fe、Cu)的反应,硫与其他非金属(如H2)反应不是基本要求,重点学校可以补充。
✧硫与碱溶液反应不作要求。
2.“二氧化硫性质与作用”与原人教版内容接近,其中:✧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认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硫与水、碱性氧化物(如CaO)和碱[如Ca(OH)2]等反应。
高中化学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综合检测苏教必修1

专题 4 硫、氮和可连续发展(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此题包含14 小题,每题 4 分,共 56 分 )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pH= 6 的降雨是酸雨B.氯气泄露后应顺风向低处跑C. SO2和 HClO 都拥有漂白性,二者的漂白原理同样D.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SO2、 NO2、 CO、可吸入颗粒物等分析:选 D。
酸雨 pH<5.6, A 错误;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氯气泄露后应顶风向高处跑,B错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固的无色物质,次氯酸拥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二者漂白原理不一样, C 错误; D 正确。
2. 实验室制备以下气体时,只好用排水法采集的是()A. H2B.SO2C. NO2D.NO分析:选 D。
氢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采集;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采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采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响,只好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一氧化氮遇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只好用排水法采集。
3(). 以下实验过程,一直无明展现象的是2 4 溶液中A. NO 通入 FeSOB. CO2通入 CaCl 2溶液中3通入 AlCl 3溶液中C. NHD. SO 通入已酸化的 Ba(NO) 溶液中2 3 2分析:选 B。
A 项, NO与水反响生成2+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HNO,能将 Fe 氧化为 Fe2 3为黄色; C 项,生成 Al(OH) 3白色积淀; D 项, SO2被 HNO3氧化为 H2SO4,生成 BaSO4白色积淀; B 项, SO2与 CaCl2不反响,无明展现象。
4. 以下对于S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能与 NaOH溶液反响B.能使品红溶液退色C.能与水反响生成硫酸D.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分析:选 C。
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退色;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响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有复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答案解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答案解析1.【答案】B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等);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是一种常用的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
2.【答案】D D项,SO2(或H2SO3)也可使KMnO4溶液褪色,对验证生成的Fe2+造成干扰。
3.【答案】B 液面仍在原来位置,说明NO已完全反应,试管中剩余气体为O2,且剩余O2的体积为V,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9 mL-V),由4NO+3O2+2H2O===4HNO3可知,反应消耗的NO体积为×(49 mL-V),即V=×(49 mL-V),解得V=28 mL。
4.【答案】A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橙色褪去;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
5.【答案】A①大气固氮反应:N2+O22NO,氮元素被氧化②硝酸银分解:2AgNO3===2Ag+2NO2↑+O2↑,氮元素被还原。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2NH4Cl+2Ca(OH)2CaCl2+2NH3↑+2H2O,非氧化还原反应。
6.【答案】D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1.12 L÷22.4 L· mol-1=0.05 mol,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2.56 g÷64 g·mol-1=0.04 mol,反应共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0.05 mol+0.04 mol×2=0.13 mol。
7.【答案】C 硝酸是一种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其浓度会不断减小;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生成的二氧化氮又溶于硝酸而呈黄色。
苏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一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过关练习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过关练习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 SO2、O2、N2B. HCl、Cl2、CO2C. CH4、H2、COD. SO2、O2、Cl22.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A. a升华、b冷凝B. a挥发、b吸水C. a蒸发、b潮解D. a冷凝、b吸水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下列不适合作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4.用于区别溴蒸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试剂是()A.淀粉碘化钾溶液B.氯化亚铁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5.已知C、D、E、F 4种物质均含同种元素,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一定为单质B. E一定为氧化物C. F一定为酸D. C、D、E、F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或16的倍数6.Zn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SO2↑+2H2O。
向100 mL 18 mol·L-1H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2A.等于1.8 molB.小于0.9 molC.等于0.9 molD.在0.9 mol和1.8 mol之间7.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D.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8.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 60 mLB. 45 mLC. 30 mLD. 15 mL9.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①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2②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③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变化④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固体,用碱石灰除氯化氢的方法制备氨气A.①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10.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总结】-202x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本专题总结苏教版必修1(专业版)

4NH3+5O2=催==化 △=剂==4NO+6H2O
;
3NO2+H2O===2HNO3+NO
(3)NH3的催化氧化NH3+H2O NH3·H2O NH4++OH- ;
(4)NO2溶于水
3Cu+8H++2NO- 3 ===3Cu2++;2NO↑+4H2O
(5)把NH3通入水中
;
(6)Cu和稀HNO3的反响
;答案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知识网络构建 方程式再书写源自知识网络构建ZHI SHI WANG LUO GOU JIAN
01
一、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二、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返回
方程式再书写
FANG CHENG SHI ZAI SHU XIE
02
1.硫及其化合物
写出以下反响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响的写离子方程式。
△
C+H2SO4(浓) =====CO2↑+SO2↑+H2O
(5)Cu与浓硫酸的反响
;
(6)C和浓硫酸的反响
。
答案
2.氮及其化合物
写出以下反响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响的写离子方程式。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1)N2和H2的反响
;
(2)实验室利用NH4C△l固体、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 S+Fe=====FeS
(1)S与铁加热反响
SO2+2OH;-===SO23-+H2O
(2)SO2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SO2+OH-===HSO3-
;
(3)SO2气体通入少量NaSOOH2+溶2液H2S===3S↓+2H2O
高中化学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小结习题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小结习题苏教版必修1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小结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教学资料范本A.酸雨 B.河水变质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2的排放有关;河水变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直接变质;臭氧空洞的形成主要与氟氯烃类物质和还原性气体有关;温室效应主要与CO2等有关。
【答案】 A2.下列关于SO2和N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S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B.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4C.可用排水法收集NO2D.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SO2废气【解析】SO2的漂白性是有限的,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A错误;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B错误;NO 2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C错误。
【答案】 D3.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铵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②铵盐都能溶于水,铵盐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而不可能含有金属元素③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能与强碱反应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解析】在NH4NO3中,氮元素呈现-3、+5两种化合价;铵盐都溶于水,大多数铵盐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也有含金属元素的,如(NH4)2Cr2O7等;铵盐都不稳定,但受热分解并不都产生NH3,如NH4NO3=====△N 2O↑+2H2O;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由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因而都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 C4.将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第①份先通过适量蒸馏水,再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第②份直接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则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最可能为()A.①不变浑浊,②变浑浊 B.①变浑浊,②不变浑浊C.①变浑浊,②变浑浊D.①不变浑浊,②不变浑浊【解析】木炭与浓硝酸共热,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O2的混合气体,而NO2可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故混合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会生成Ca(NO3)2,得不到CaCO3沉淀;混合气体先通过水,NO2可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则剩余的为NO和CO2的混合气体,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会生成CaCO3沉淀。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本专题总结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本专题总结一、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二、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硫及其化合物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1)S 与铁加热反应S +Fe=====△FeS ;(2)SO 2气体通入足量NaOH 溶液SO 2+2OH -===SO 2-3+H 2O ;(3)SO 2气体通入少量NaOH 溶液SO 2+OH -===HSO -3;(4)SO 2气体通入H 2S 溶液SO 2+2H 2S===3S↓+2H 2O ;(5)Cu 与浓硫酸的反应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6)C 和浓硫酸的反应C +H 2SO 4(浓)=====△CO 2↑+SO 2↑+H 2O 。
2.氮及其化合物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1)N 2和H 2的反应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2)实验室利用NH 4Cl 固体、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 32NH 4Cl +Ca(OH)2=====△2NH 3↑+2H 2O +CaCl 2;(3)NH 3的催化氧化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4)NO 2溶于水3NO 2+H 2O===2HNO 3+NO ;(5)把NH 3通入水中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6)Cu 和稀HNO 3的反应3Cu +8H ++2NO -3===3Cu 2++2NO↑+4H 2O ;(7)Cu 和浓HNO 3的反应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 ;(8)C 和浓HNO 3的反应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9)浓硝酸见光分解(化学方程式)4HNO 3=====光照4NO 2↑+O 2↑+2H 2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小结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 B.河水变质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2的排放有关;河水变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直接变质;臭氧空洞的形成主要与氟氯烃类物质和还原性气体有关;温室效应主要与CO2等有关。
【答案】 A2.下列关于SO2和N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S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B.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4C.可用排水法收集NO2D.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SO2废气【解析】SO2的漂白性是有限的,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A错误;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B错误;NO2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C错误。
【答案】 D3.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铵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②铵盐都能溶于水,铵盐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而不可能含有金属元素③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能与强碱反应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解析】在NH4NO3中,氮元素呈现-3、+5两种化合价;铵盐都溶于水,大多数铵盐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也有含金属元素的,如(NH4)2Cr2O7等;铵盐都不稳定,但受热分解并不都产生NH3,如NH4NO3=====N2O↑+2H2O;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由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因而都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 C4.将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第①份先通过适量蒸馏水,再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第②份直接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则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最可能为( ) A.①不变浑浊,②变浑浊 B.①变浑浊,②不变浑浊C.①变浑浊,②变浑浊 D.①不变浑浊,②不变浑浊【解析】木炭与浓硝酸共热,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O2的混合气体,而NO2可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故混合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会生成Ca(NO3)2,得不到CaCO3沉淀;混合气体先通过水,NO2可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则剩余的为NO和CO2的混合气体,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会生成CaCO3沉淀。
【答案】 B5.下列实验装置及做法对环境友好的是( )①实验室收集氨用(a)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用(b)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用(c)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验时,有大量氯化氢和氨挥发,引起大气污染,对环境不友好。
【答案】 C6.(2014·温州十校高一期末联考)下面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解析】SO2水溶液呈酸性,加入酚酞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加入HNO3和BaCl2的混合液中,SO2被氧化为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加入NaOH和BaCl2的混合液中,SO2与NaOH 反应生成Na2SO3,BaCl2与Na2SO3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C项正确。
【答案】 C7.取少量无机盐溶液试样对其中的离子进行检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Ag+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CO32-C.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试样中一定有SO42-D.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NH4+【解析】硅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硅酸也是白色沉淀;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试样中有HCO3-时,也能产生CO2;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可能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硫酸钡。
【答案】 D8.硫酸、盐酸、硝酸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三酸”。
下列对“三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浓度都减小B.浓溶液与足量锌反应,都可能生成两种还原产物C.浓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氧化碳D.硫酸是稳定的酸,盐酸和硝酸是不稳定的酸【解析】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水,盐酸、硝酸挥发,故浓度都减小,A项正确;盐酸与锌反应还原产物只有氢气,B项错误;浓盐酸不能氧化碳,C项错误;盐酸是易挥发性酸,但它是稳定的酸,硝酸既是易挥发性酸,又是不稳定的酸,D项错误。
【答案】 A9.(2014·济南高一质检)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盐酸与镁反应生成H2,故硝酸与镁反应也生成H2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故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铁、铝发生纯化【解析】A项中CO2无还原性,不能使酸性KMnO4褪色;B项中金属与HNO3反应不产生H2;C项中CO2无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 D10.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原理,在实验室中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含酚酞的NaOH溶液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H4、SO2、NO七种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是NH3,Y是HClB.X是Cl2,Y是CH4C.X是SO2,Y是O2D.X是NO,Y是O2【解析】依题意,甲烧瓶内气体极易溶于NaOH溶液,Y气体使溶液碱性减弱,即Y气体能与NaOH 发生化学反应;X与Y气体反应产生白色固体小颗粒。
上述气体组合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11.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解析】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转化为NO2,即氮气与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NO2。
【答案】 D12.足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C.30 mL D.15 mL【解析】根据金属铜失电子总数等于氧气得电子总数,2N(Cu)=4N(O2),则N(Cu)=2N(O2)=2×1.68 L22.4 L·mol-1=0.15 mol,根据Cu2+~2NaOH,则V(NaOH)=0.15 mol×25 mol·L-1=0.06 L=60 mL。
【答案】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2分)实验室中要测定某无色气体的成分,已知此气体可能由CO2、NH3、NO2、N2、NO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对此无色气体进行以下实验:①先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一部分体积;②继续通过装有Na2O2固体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来的气体颜色呈红棕色;③再继续将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最后气体完全被吸收,试管内仍为一满试管液体。
由此可判断:(1)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体积比为________。
【解析】 混合气体无色,则一定不含红棕色的NO 2。
由①知原气体中一定含有NH 3;由②知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只可能是生成了NO 2,故原气体中一定含有CO 2、NO ,发生的反应为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2NO +O 2===2NO 2;由③知恰好发生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
由以上三个反应可推出CO 2与NO 的体积比为6∶4,即3∶2。
【答案】 (1)NH 3、CO 2、NO NO 2、N 2(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2NO +O 2===2NO 2 (3)CO 2 NO 3∶2(或NO CO 2 2∶3)14.(12分)非金属单质A 经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 ,已知D 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A ――→+O 2B ――→O 2C ――→H 2O D(1)若A 在常温下为固体,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B 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而污染环境。
(2)若A 在常温下为气体,C 是红棕色气体。
①A 、C 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C________。
②D 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 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1)若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 是SO 2,C 是SO 3,D 是H 2SO 4;若大量排放SO 2,会形成酸雨。
(2)若C 是红棕色气体,则C 为NO 2,B 为NO ,A 为N 2,D 为HNO 3,浓硝酸可与Cu 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此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1)①H 2SO 4 ②酸雨(2)①N 2 NO 2 ②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属于15.(14分)将红热的固体单质甲投入黄色的溶液乙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 ,A 在常温下不与空气反应,根据下列变化填空:(1)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