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实力”育才树人在改革中创新发展——记奋进中的桂林技师学院
以“硬实力”育才树人 在改革中创新发展——记奋进中的桂林技师学院

技工名校以“硬实力”育才树人 在改革中创新发展文 / 林 杨 何 叶 图 / 李 斌 阳海花中国技工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绵延曲折,在“工匠精神”的感染下,如今的技工教育可以说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各项技工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完善。
在桂林,有一所为人称道的技工名校——桂林技师学院(桂林高级技工学校),它地处美丽的漓江东岸,毗邻穿山公园及万达广场,校园环境清新优雅,文化氛围浓厚。
桂林技师学院的前身为桂林市技工学校,创建于1996年,是一所由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集二产、三产专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广西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桂林市全额拨款正处级事业单位。
技工教育开放日展学院风采6月28日,桂林技师学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2019年技工教育开放日暨毕业典礼”活动。
当天上午,在该校导游专业学生自信大方的解说下,领导嘉宾、企业代表、初中毕业生及家长共同参观了学校。
走完一圈,才能发现这所学校丰富的“内涵”。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12亩,绿树环抱,芳草如茵,理论教学区、技能实训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工生活区五大区域划分清晰,有现代化的教学综合楼、设施设备齐全的实训大楼、标准化的综合运动场、学生公寓配备有空调、洗衣机和空气能热水,生活便捷。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教学区域,除了理论教学区,更多的是实训区域。
近几年,学院投入2500多万元改善各专业生产和实习教学条件,目前设有工业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智能楼宇、新能源汽车、3D 导游模拟、动车乘务等80余个实训室,教学设备达到先进水平。
在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一条88米长的文化长廊格外显眼。
一侧展现着桂林山水旅游文化,另一侧则是技工教育发展历程,鼓励师生坚定技能成就梦想的信念。
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位学生。
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也是该校强悍的“硬实力”。
学院现有教师112人,研究生学历14人,大学本科80人。
凝心聚力谋发展 求是创新促提升

凝心聚力谋发展求是创新促提升作者:毕天云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22年第06期近年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思路,深化内部改革,攻坚克难开新局,开拓创新谱新篇,推动学校迈上新发展阶段。
一、党建引领把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擘画发展蓝图,优化顶层设计。
学校2020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扎根丽江、立足滇西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明确了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规划了“123456”的发展思路,即坚持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一手紧紧咬住升本目标不动摇、一手紧紧盯住“保民生、扩规模、提质量、促发展”不放松,强化党建引领、以本建专、强院兴校“三大支撑”,优化校政、校地、校校、校企“四个关系”,实施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制度治校、文化塑校“五大战略”,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教育教学评价、后勤保障体系、党建思政体系“六项改革”。
二是构建“大党建”体系,提升党建质量。
全面构建“一条主线”“两个导向”“三个融合”“四个作用发挥”和“五大体系”的“12345”党建工作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2020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2020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为“优秀”;1个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学校党委2021年被评为“丽江先锋”示范点,1个党支部被评为丽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支部被命名为丽江市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荣获丽江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以本建专”强内涵学校党委创造性地提出“以本建专”办学理念,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一是完善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规章制度的“废改立释”。
如何增强技工院校的社会吸引力

S H E B A O L U N T A N I社保之窗社保论坛如何士曾强技工院校的疆连契p⑨⑤当前.技工院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强劲、技工院校自身发展壮大以及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等都为推进技工院校发展带来了机遇。
但同时,技T院校发展过程中。
在体制机制、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等各个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招生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个别地方和学校社会关注度低.出现了招生下滑现象。
为此.技工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注重内涵发展。
坚持特色办学。
不断增强社会吸引力。
为技能人才培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不断探索特色办学之路。
培养更多一流技能人才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其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优势所在.也是影响学校地位和社会知名度的重要因素。
特色反映质量,特色体现水平.特色显示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是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社会吸引力的关键。
2009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到珠海市高级技丁学校视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到技丁院校视察。
他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一流的技t.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正如胡总书记所讲.技T院校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口王玉璋的重要基地。
在新形势下.要实现技工院校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之路,把技工教育做大做强.不断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知名度,增强吸引力。
二、积极构建和完善办学特色的支撑体系。
增强社会吸引力这些年来.技工院校在加快内涵发展、提高竞争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技丁教育的竞争性将日益激烈,发展的危机性悄然增多。
为此.我们一定要遵循市场和教育发展规律.以特色发展为突破口.围绕学科专业设计、人才队伍、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实力.增强社会吸引力。
1.围绕特色抓好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精冶巧匠深耕耘“玉林技工”谱华章

精冶巧匠深耕耘“玉林技工”谱华章作者:卢森专来源:《职业·下旬》2020年第01期广西玉林技师学院(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院)创建于1979年,前身为玉林地区技工学院,2015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广西玉林高級技工学院基础上设立广西玉林技师学院,是一所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学院,至今已有40年办学历史。
学院经过40年的风雨,精致巧匠,深耕耘,谱写了“玉林技工”的篇章。
创新发展“玉林技工”耀岭南学院以“面向企业,突出技能,质量至上,育人为本”为办学理念,坚守“广育技能专才,精冶行业巧匠”的办学宗旨,秉承“技德兼修,知行并重”的校训精神,不断渗透“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校风,顺势而为,以其前瞻性的眼光夯实基础,占领了玉林职业教育小高地,打响了“玉林技工”品牌。
学院建有50多个实训室,购置有工业机器人基础技能及应用技能实训系统、四轴数铣加工中心、汽车维修实训用车、3D打印设备等大中型数字化和智能化实训设备536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7000多万元,建有实训培训基地9个,其中,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自治区级实训基地8个。
除此之外,学院还建立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国家和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自治区创业培训基地、玉林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点。
每年,从广西玉林技师学院走出来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每年为社会培训学员近3000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8000多人次。
办学40年来为社会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40000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名师荟萃教学科研硕果丰学院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养。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学位进修、专业学习、“双师”培训、岗位练兵、教学比武、技能竞赛、教学成果评选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学院“一体化”“双师型”“复合型”的教师数量明显增加。
学院教职工251人,其中专任教师166人,“双师型”教师125人,高级职称42人(正高级讲师2人),中级职称76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记奋进中的辽宁鞍山树人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记奋进中的辽宁鞍山树人计算机职业
培训学校
佚名
【期刊名称】《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辽宁鞍山树人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1996年,是鞍山市第一家大型专业计算机技能培训机构,学校始终以"学以致用"作为教学宗旨!在18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总页数】2页(P115-11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试论家庭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 庞博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r——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生德育策略探析 [J], 黄成昭
3.以“硬实力”育才树人在改革中创新发展——记奋进中的桂林技师学院 [J], 林杨; 何叶
4.在改革的大潮中奋进——记辽宁人民出版社 [J], 李英健
5.向着“立德、育智、强体、树人”的教育目标奋进——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分析报告自2020年我校成功申报为广西中职机械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品牌专业以来,通过开展广泛的调研,分析调研数据,得到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中高一体、直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该方案的主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021年3月,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产品导向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论证。
按照专家的意见,学校组织老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修订工作的目标是推进我校“大平台、强专业、多方向、模块化”的教学改革;凸显“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利于教学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对各个教学环节作了规范的要求,规定了总学时、实践学时、选修课学时、职业资格考证等要求。
经过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和课时的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而且针对一些专业课实行模块化教学。
一、改革成效通过专业群建设,本专业群基本完成品牌专业发展建设的目标。
到2022年12月,组织老师编写了6本校本教材。
本专业群的招生规模和招生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22年本专业群人数达到1214人,学生毕业后双证率与就业率均超过98%。
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5.2%,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充分保证。
对外的示范辐射效应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一)以服务为宗旨,更新中职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群建设项目和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条件配置和专业团队自身发展理念新的变化。
1.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的专业建设理念根据中职教育的指导方针,本专业群重新分析定位了专业建设的服务对象,根据机电技术应用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往届学生就业去向等,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服务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专业建设的需求调查、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合作建设等各项工作。
专业团队深入服务企业调查了解真实的人才需求、岗位能力需求和典型的工作任务,重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情境的学习领域课程,从岗位工作任务入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建设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服务区域行业、企业、产业的理念得以具体落实。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育人力量,奋力推进教育制度创新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育人力量,奋力推进教育制度创新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天津教育·下》2020年第01期创新是永葆教育事业活力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机制始终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内在。
因此,在全新育人环境下,要积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育人力量,以办人民满意教育為目标,构建极富活力、更高质量和开放包容的现代教育机制,奋力推进教育制度全面创新。
在推进教育制度全面创新时,需要首先弄清“培养什么样人”的现实问题,只有把握了正确的育人导向,才能确保育人活动取得理想成效。
通过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选择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资源,关注大众迫切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理念,实现教育体系全面创新。
凝聚育人力量,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将实现:一是适应了教育改革的内在规律,推进教育向高质量阶段发展,开启教育事业发展新阶段。
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引教育制度创新,是从教育改革内在规律出发的全面创新,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引导优势,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流动,确保了教育质量,增添了教育价值活力,为教育事业全面创新注入新动能。
二是满足了大众对教育的期待,推进教育向人民满意教育升级。
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势,凝聚育人力量,优化教学机制,实现了为人民办学的教育宗旨。
通过坚持教育为民、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宗旨,坚持教育现代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每个人提供均等享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机会,实现教育造福人民的目标。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工作,在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进程中,要注重优化教育制度,聚焦学生需要,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面对基础教育的全新挑战和时代任务,更要发挥先进文化的载体优势,打破传统教育“重知识教育,轻思想引领”的错误理念,集中破解教育难题。
为此,在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势,奋力推进教育制度创新时,要重视做到:一要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调整教学育人导向。
一群职教人的哲学:有为才有位——江西技师学院改革发展纪实

一群职教人的哲学:有为才有位——江西技师学院改革发展纪实作者:杨生文华欣欣李世麒吴亚尉李心妍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3年第12期文/本刊记者杨生文华欣欣通讯员李世麒吴亚尉李心妍一个刚刚成立五年的技师学院,引来了三位主管副省长来院视察,以及全国近百家职业院校的校长、教务主任来参观学习,引来了省人社厅、财政厅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引来了社会上无数学生和家长的拥护。
还引来了一大堆牌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江西省职业培训综合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和江西省技工院校先进单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一举跨入了江西省以至全国一流技工院校行列,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江西技师学院的“江西技师速度”让外人惊讶。
在记者的连续追问之下,院长肖文透露了成就“江西技师速度”的秘诀:“有为才有位。
”这也是肖文的口头禅。
先让学校有为肖文是个有着23年职教经历的老职教人。
1990年10月调原赣州地区技工学校工作,1995年3月起任校长,2005年5月起任赣州技师学院院长,2010年1月正式就任江西技师学院院长,肖文从大学毕业后两年时间就与职教干上了。
从此,苦恼也随之而来。
“自己一直苦恼:技工学校没有地位,老师和学生被别人低看一眼。
这里面有宣传不够的缘故,但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我们自身努力不够。
”正是有这种认识带来的苦恼,“有为才有位”才会经常挂在肖文的嘴边。
“这个位一个是学校的位,一个是学校教职员的位,一个是学生的位。
这个位要不来,是要靠谋发展、靠有为得来。
”肖文院长这样诠释自己所说的“位”。
对于自己在赣州技师学院的经历,肖文认为是“老皇历”了,不去说它。
只说近5年在江西技师学院的事。
2008年10月,肖文调到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作。
这一年,他已年过50。
但他没有歇口气的想法,而是与其他领导成员一起,受命筹建江西技师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工名校以“硬实力”育才树人 在改革中创新发展文 / 林 杨 何 叶 图 / 李 斌 阳海花中国技工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绵延曲折,在“工匠精神”的感染下,如今的技工教育可以说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各项技工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完善。
在桂林,有一所为人称道的技工名校——桂林技师学院(桂林高级技工学校),它地处美丽的漓江东岸,毗邻穿山公园及万达广场,校园环境清新优雅,文化氛围浓厚。
桂林技师学院的前身为桂林市技工学校,创建于1996年,是一所由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集二产、三产专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广西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桂林市全额拨款正处级事业单位。
技工教育开放日展学院风采6月28日,桂林技师学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2019年技工教育开放日暨毕业典礼”活动。
当天上午,在该校导游专业学生自信大方的解说下,领导嘉宾、企业代表、初中毕业生及家长共同参观了学校。
走完一圈,才能发现这所学校丰富的“内涵”。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12亩,绿树环抱,芳草如茵,理论教学区、技能实训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工生活区五大区域划分清晰,有现代化的教学综合楼、设施设备齐全的实训大楼、标准化的综合运动场、学生公寓配备有空调、洗衣机和空气能热水,生活便捷。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教学区域,除了理论教学区,更多的是实训区域。
近几年,学院投入2500多万元改善各专业生产和实习教学条件,目前设有工业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智能楼宇、新能源汽车、3D 导游模拟、动车乘务等80余个实训室,教学设备达到先进水平。
在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一条88米长的文化长廊格外显眼。
一侧展现着桂林山水旅游文化,另一侧则是技工教育发展历程,鼓励师生坚定技能成就梦想的信念。
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位学生。
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也是该校强悍的“硬实力”。
学院现有教师112人,研究生学历14人,大学本科80人。
正高级职称教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28人,中级职称教师37人,双师型教师60人,全区技工院校学科带头人15人,技术能手18人,状元7人。
今年6月首批通过广西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认定一级1人,二级3人,三级12人。
近几年,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奖80人次,获广西技工院校技能比赛前十名的有10人,参加教研活动获奖180人次。
教师发表文章200多篇,公开出版教材21部,参加编写全国技工院校规划教材,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1项,今年自治区科研课题结题3项。
当天下午的毕业典礼,则展现出了学院德育工作的成果和学生们丰富的校园生活。
近年来,学院广泛——记奋进中的桂林技师学院学院全景图14OCCUPATION2019 0715OCCUPATION2019 07技工名校FAMOUS SCHOOL编辑 强 音开展“中国梦”、感恩励志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和公益活动。
同时,学院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才艺展示、晨读朗诵等活动精彩纷呈。
学院被评为自治区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市级学生管理先进单位。
2016年获得“全国技工院校阳光德育校创建宣传学校”称号。
注重技术应用与创新人才培养20多年来,桂林技师学院紧跟改革发展的步伐,完成了从合格学校到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四大跨越。
从办学初期6个专业、340名学生,发展成如今的四大教学系、20多个专业、在校学生近4000人的办学规模。
据了解,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跟市场接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不管是在区内,还是在区外,都能找到一席之地。
该校老师介绍,学院以现代制造类、汽车服务类、电工电子类、旅游服务类为专业发展建设大类,开办专业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建成数控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器、旅游服务、导游5个自治区级重点示范专业,数控加工、汽车维修2个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
“近年来,紧贴就业市场需要,新开设了楼宇智能化、数控与3D打印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等专业,着力培养智能制造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办学中,学院坚持以提高学生职业、就业能力为教学教育目的,一体化教学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强化动手能力,从企业和社会需要出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凸显“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办学理念。
通过专业实践,学生技能扎实,参加各级竞赛屡创佳绩。
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区市级一等奖90项、二等奖110项、三等奖115项。
1人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模具项目选拔赛,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三等奖3人次、优胜奖2人次。
学院也先后被评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西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广西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
深度“校企合作”助力就业创业校企紧密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是学院的办学法宝。
学院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建立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院外实践教学基地,着力探索“产学研一体、师徒生互动”模式,开创产教融合新局面。
学院与桂林比亚迪公司、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榕湖饭店、桂林世外桃源景区等40多家本地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就业基地,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建立了实训、就业网络,给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开拓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历届学生凭借精湛的技艺、良好的职业素养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为了响应桂林市委市政府“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号召,学院在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方面主动与桂林的重点企业对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培养。
与桂林市深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选派了近300名电子电器专业学生到惠州深科技实习,成为储备干部或熟练工后回到桂林公司工作;对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建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动车乘务实训室技工教育开放日来宾参观单片机实训室技工名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对接桂林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设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是学院品牌专业之一,汽车技术应用系学生现已占学院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
“前校后厂”是学院办学与汽修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
2000届汽修专业学生杨迪海,毕业后从学徒做起,经过经验积累、刻苦钻研,2002年创办了自己的修理厂,凭着过硬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业务不断拓展,其间开办了三家汽车修理厂,每年安置母校的学生实习、工作。
2017年,学院与杨迪海创建的广西荣天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汽车维修教学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将企业引入学院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高级工班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为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的空间。
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0%。
一批又一批精英从桂林技师学院走向社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有的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被聘用到高校任教,还有的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展现了技师学院的办学实力。
惠民扶贫 服务社会发展近年来,桂林技师学院还肩负起了社会服务责任,助力脱贫攻坚。
学院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的优势,利用场地、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资源,积极为大中专院校学生、部队官兵、企业员工、监狱服刑人员、县乡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车工、装配钳工、电工、汽车修理工、中西式面点师、保育员等工种的培训,并开展5个工种的鉴定,年培训鉴定量近3500人。
2018年成功协办了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桂林分会场)、承办广西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及闭幕式,多次承办桂林市农民工技能大赛,在提升学院办学条件的同时,也为社会技能人才展示风采提供了平台。
在精准扶贫方面,从2016年以来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招收年龄在15至22周岁的未婚初中、高中毕业后(含退学、辍学等)的“两后生”,他们在学院享受在校培训一年期间的费用全免政策,由财政给予每人每学年1.2万元补贴,完成培训后轻松就业。
2019年学院成功申报了3个全区技能扶贫重点专业,并获得了全区技能扶贫“重点技工院校”的荣誉。
此外,学院与政府部门签订2019年“千村万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协议书,积极投入职业技能培训大行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
报读桂林技师学院优势还有很多,除了免交学费外,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还可申请助学金,品学兼优学生可申请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全国“技能雏鹰”奖学金。
初中毕业生就读技师学院,经过5年的培养可获得高级工技术等级证,6年可获得预备技师技术等级证,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
优秀应届毕业生可参加区内自主招生考试,就读全日制本、专科院校。
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的施行,全社会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紧跟时代步伐,学院有了更大的改革动力。
正如该校校歌中所唱:“用我们的双手谱写人生乐章,相信自己,放眼未来,我们的事业前景远大”。
未来,学院将继续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激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毕业典礼大合影16OCCUPATION2019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