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32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人民版19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7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7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

学习资料专题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走向整体的世界(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按此理解,下列发明或创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导学号:97372071】①瓦特改良蒸汽机②史蒂芬孙研制出“旅行”号机车③迪塞尔发明柴油机④西门子制成发电机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A[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研制出“旅行”号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其产生与生产经验紧密相关,不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2.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远洋轮船的出现B.飞机的出现C.汽车的出现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创制并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出现了汽车、飞机、远洋轮船等交通工具,带动了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A.珍妮机B.蒸汽机C.骡机D.内燃机D[珍妮机和骡机只是纺织机器,使用机械动力,并不属于交通工具的发动机。

蒸汽机虽解决了交通工具动力,但所使用的燃料为煤。

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不仅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 ) A.垄断组织出现B.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C.化学工业建立D.汽车制造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B[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工业生产结构”。

A项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C、D两项是新兴产业,包含在B项当中,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化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5.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31“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人民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31“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人民版

31“蒸汽”的力量课时作业人民版一、选择题1.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在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上文中“现代工业时代”发生的时间和基本动因分别是( ) A.15世纪末期新航路开辟B.18世纪中期市场需求C.19世纪中期科学的突破D.20世纪中期跨国公司答案:B 解析:“现代工业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它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市场需求”是动因,故选B。

“新航路开辟”与“现代工业时代”无直接联系,A项错误;“19世纪中期”“科学的突破”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20世纪中期”“跨国公司”是指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2.斯普拉特在《增进一般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的历史》(1734年)中记载:“所有地区都忙于并热心于这项工作:我们发现每天交给(学会)的许多极好的奇物珍品不仅出自博学的、专门的哲学家之手,而且来源于技工的工场、商人的航海、农民的耕地以及绅士的种种运动、养鱼塘、猎园和花园。

”这表明( )A.发明主要来自哲学家之手B.英国工业革命已蓬勃展开C.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D.科技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C 解析:据“我们发现……不仅……之手,而且来源于……猎园和花园”可知,工业革命前夕发明创造来源多样,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A项错误,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时间晚于题干时间,B项错误;科技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错误。

3.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主要在于圈地运动( ) A.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C.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D.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

高中历史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统计图表反映的是( C )A.粮食产量B.棉织品产量C.石油产量D.煤炭产量【解析】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依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石油作为新兴能源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带动石油开采的迅速发展。

故应选C。

2.(2017·河北定州中学)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其含义是( A )A.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B.垄断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C.垄断组织有利于减轻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D.垄断的出现,消除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解析】从“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恩格斯是认为在垄断的组织形式下,资本主义经济在特定的范围内达到了一种有序生产,联系当时史实,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故A项正确;“私人生产停止了,无计划性也没有了”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只能是加剧经济危机,更不可能消除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故B、C、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A。

3.(2016·四川内江模拟)一名芝加哥企业家在1892年说:“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

它显示出人类正将自然无意识的力量转换为让人类舒适的力量。

”他这一说法表明( B )A.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美国受到了污染B.将滚滚浓烟视为一种进步、繁荣的象征C.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社会进步D.人类有能力治理空气污染,变废为宝【解析】根据“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可知,材料并未涉及污染等问题,故A错误;根据“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可知,这位企业家将滚滚浓烟视为一种进步、繁荣的象征,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治理空气污染的问题,故D错误。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习题(有答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习题(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与技术结合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蒸汽机的广泛普及2.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B.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C.美国莱特兄弟在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D.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科技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列发明属于后者的是()①蒸汽机②汽车③水力织布机④电话机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4.“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是英国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5.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 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组织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6.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瘸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7.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890—1917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8.《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课时作业课件人民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课时作业课件人民版
答案 C
答案
解析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故 A、B 两项错误;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美国”“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电力和能源开发”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故 C 项 正确;西门子制造发电机是德国的成果,故 D 项错误。
解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加速了商业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大发明成果有 ()
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 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 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A.英国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 B.19 世纪英国代议制度日趋完善 C.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D.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答案 C 解析 工人工资的提高源于生产力的进步,在当时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 两次工业革命,即技术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故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 B.各种新发明层出不穷 C.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 D.社会生产关系随之发生变化
答案 D
答案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及“一切国家的生产和 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此可以得出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最终形成,答案为 D 项。A 项“倒退”、B 项“消亡”、C 项“不需要” 说法太绝对,故排除 A、B、C 三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1900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 国 19%,美国 13%,德国 12%,法国 9%。1870~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 成品的贸易额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时作业3 人民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时作业3 人民版必修2

三“蒸汽”的力量[课程标准]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1.条件(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______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__________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3)__________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政治保障:____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1)开端: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__________业开始,诞生了近代机器大工业;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________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

(2)动力革新:瓦特总结前人的经验,制成了______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______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1825年,英国人____________利用蒸汽机牵引列车试验成功,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3.工业革命的扩展:1825年,英国取消__________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

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4.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________。

(2)社会结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__________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职业结构:机器的使用使相当多的人从直接生产中被排挤出来,为__________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4)思想文化:促进了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二、打造“世界工厂”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增。

2.措施(1)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通过三次______制度改革,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习题(含解析)人民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习题(含解析)人民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远洋轮船的出现B.飞机的出现C.汽车的出现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创制并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出现汽车、飞机、远洋轮船,带动了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产业。

答案D2.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下图中③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交通运输工具实际速度的变化A.轮船B.火车C.汽车D.飞机解析根据图片分析,③所代表的交通工具出现于1900年以后,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轮船、火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飞机的速度应该最快,从速度可以判断是汽车,故C项正确。

答案C3.导学号下图为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示意图(1500—1900年),该曲线反映出( )A.20世纪初期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B.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C.海外殖民扩张是英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数的增长率持续走高解析20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不是很大,所以D项的叙述不确切;18世纪中期之后,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图中1900年增幅明显大于18世纪后半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 )A.垄断组织出现B.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C.化学工业建立D.汽车制造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解析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工业生产结构”。

A项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C、D两项是新兴产业,是生产部门,而非生产结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化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总复习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总复习

走向整体的世界一、选择题1.[2023·山东省菏泽市期中考试]15世纪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吨。

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

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C.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2.[2023·山西省运城市期中调研测试]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其原因是( )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 2.4 18.31750年19.2 1.6 13.1A.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B.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C.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D.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3.[2023·河北省唐山市期中考试]14世纪,病菌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毁坏了社会秩序,被视作恶魔。

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病菌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忠诚的士兵。

这两种看法( )A.从欧洲自身的立场来看待病菌B.反映了欧洲对人类生存的关注C.全面看待病菌肆虐的社会影响D.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人们的认知4.[2023·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期中考试]16世纪,古老的香料之路恢复了生机,并且逐渐繁荣起来。

从此,地中海的胡椒贸易向西海岸发展,把葡萄牙国王经营的胡椒贸易挤到大西洋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地中海重新控制了一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胡椒贸易,又从大西洋手中夺回了财源。

这表明(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并未完全衰退C.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D.胡椒香料代替了中国茶叶的地位5.[2023·江苏省宜兴市期中调研测试]1521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将其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作业人民版
一、选择题
1.有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

”这里的“转入现代增长模式”主要是指( )
A.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
B.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
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
D.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
答案:C 解析: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与题意相符,故选C。

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与此题时间不符,A项错误;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也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B项错误;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在整个世界近代经济史上都是存在的,D项错误。

2.据记载,1870年至1905年间美国钢铁工业的企业数目从1 808家减至606家,而平均投资额却从15万美元增加到150万美元。

材料现象说明( )
A.重工业一跃成为主导产业
B.社会经济管理日益严格
C.工厂制取得了全面胜利
D.生产与资本趋向集中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垄断组织的形成。

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钢铁工业的企业数目大幅减少而投资额却大幅增加,说明企业的规模扩大,这是生产与资本日益集中的结果,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重工业的地位进行说明;B项由材料不能看出社会经济管理;C项错误,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材料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垄断组织。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新兴国有企业大多位于郊区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城市生活成本提高
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汽车已经较普及,为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提供了方便,故选A。

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的是房地产商,不是联邦政府,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新兴国有企业大多位于郊区,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
而材料是整个20世纪20年代,D项错误。

4.阅读下图,导致美、德两个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A.殖民霸权的建立B.垄断程度较高
C.封建因素的铲除D.欧亚移民涌入
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德两国迅速开展,美国、德国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程度较高,推动制造业迅速发展,故选B。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1900年美国、德国制造业迅速发展,此时美国、德国并没有建立殖民霸权,A项错误;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封建因素,C项错误;欧亚移民涌入只符合美国,D项错误。

5.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美两国展示了各自的代表性展品(见下表)。

两国代表性展品的差异说明了( )
A.
B.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
C.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D.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根本不同
答案:B 解析:表格所示展品中,美国主要是工业产品,中国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故选B。

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是在鸦片战争之后,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美国和德国,材料中没有反映这一结论,C项错误;政治制度和材料反映的展品信息关系不大,D项错误。

6.19世纪末,有人曾惊叹道:“在1870年以后你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

”这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重新瓜分殖民地
C.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衰落
D.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
答案:A 解析:“在1870年以后你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说明英国经济不再是独
立存在的,而是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选A。

无法单独编写英国经济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无关,B项错误;无法单独编写英国经济史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衰落无关,C项错误;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只能说明其殖民地广阔,不能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D项错误。

7.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

(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节点。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表格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对外扩张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化,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信息只是侵略方式的转变,并非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B项说法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是在18世纪60年代,可以排除;D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可以排除。

8.19世纪70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

这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
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逐渐超越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故B项正确;A项应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D两项分别涉及工业布局、国民经济结构,均隶属B项,与设问要求“主要表现”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9.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象一文官制度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
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
(1)概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

现象二劳工福利
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

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

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

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著《西方文明史》
(2)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现象三帝国主义
下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

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

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答案:(1)合理性: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文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调动了文官的工作积极性;文官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了文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2)特点:国家立法;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体系。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后来福利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

(3)评述:只强调帝国主义将西方文明带到非洲的观点是片面的;它掩盖了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掠夺和奴役;虽然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给非洲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文明,但也给非洲带来灾难、贫困和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