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7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七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英国于1961年和1967年两次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
由于英国试图保持“帝国特惠制”“英镑区”及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两次申请均被否决。
在第三次申请加入谈判后,1973年英国终于进入欧共体。
这一变化反映出A. 英国政治地位不断上升B. 美国对英国的控制力强化C. 欧共体实现了货币统一D. 西欧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2.“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意味着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东盟、非盟等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
这反映了( )A. 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B. 欧盟发展成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C. 欧洲联合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推动区域合作3.1961年,英国正式提出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申请。
在美国看来,扩大到英国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将成为一个可靠的伙伴。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
1963年,他表示英国与美国关系过于紧密,因而否决了英国的申请。
从中能够看出①英国因国力衰落而追随美国②马歇尔计划未能发挥作用③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矛盾④欧洲的经济合作已见成效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决心通过完成内部市场,增强内聚力和保护自然环境来促进人民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施旨在保证经济一体化和其他领域同步发展的政策”;“决心对各成员国的国民实行共同国民身份制度”;“重申为人员自由流动提供方便的目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条款出自哪个组织的条约A. B.C. D.5.“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觉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由此可知,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主要是为了()A. 共同对抗美苏B. 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C. 维护世界和平D. 恢复欧洲的霸权地位6.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初高中全科电子教材网址

物理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czwl/jszx/tbjx/tb8s//jazx/List_154.html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czwl/jszx/tbjx/tb8x//jazx/List_155.html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czwl/jszx/tbjx/tb9//jazx/List_159.html/jazx/List_162.html高中物理必修一:/gzwl/jszx/tbjx/kb/bx1//WL/List_2013.html高中物理必修二:/gzwl/jszx/tbjx/kb/bx2//WL/List_2014.html高中物理选修1系列:/gzwl/jszx/tbjx/kb/xx1/高中物理选修1-1:/WL/List_2015.html高中物理选修1-2:/WL/List_2016.html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gzwl/jszx/tbjx/kb/xx2/高中物理选修2-1:/WL/List_2017.html高中物理选修2-2:/WL/List_2018.html高中物理选修2-3:/WL/List_2019.html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gzwl/jszx/tbjx/kb/xx3/高中物理选修3-1:/WL/List_2020.html高中物理选修3-2:/WL/List_2021.html高中物理选修3-3:/WL/List_2022.html高中物理选修3-4:/WL/List_2023.html高中物理选修3-5:/WL/List_2024.html语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czyw/jszx/tbjxzy/qs/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czyw/jszx/tbjxzy/qx//YW/List_1451.html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czyw/jszx/tbjxzy/bs//YW/List_1452.html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czyw/jszx/tbjxzy/bs_1_1_1//YW/List_1453.html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czyw/jszx/tbjxzy/bs_1_1//YW/List_1454.html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czyw/jszx/tbjxzy/bs_1//YW/List_1455.html高中语文必修一:/gzyw/jszx/tbjxzy/kbjc/bx1//YW/List_1512.html高中语文必修二:/gzyw/jszx/tbjxzy/kbjc/bx2//YW/List_1513.html高中语文必修三:/gzyw/jszx/tbjxzy/kbjc/bx3//YW/List_1514.html高中语文必修四:/gzyw/jszx/tbjxzy/kbjc/bx4//YW/List_1515.html高中语文必修五:/gzyw/jszx/tbjxzy/kbjc/bx5//YW/List_1516.html高中语文选修教材:/gzyw/jszx/tbjxzy/kbjc/xxjc/数学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czsx/jszx/czsxtbjxzy/czsxqnjs_2/cs7skb//SX/List_1703.html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czsx/jszx/czsxtbjxzy/czsxqnjx_1_1/cs7skb//SX/List_1704.html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czsx/jszx/czsxtbjxzy/czsxqnjs_1/cs7skb//SX/List_1705.html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czsx/jszx/czsxtbjxzy/czsxqnjx_1/cs7skb//SX/List_1706.html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czsx/jszx/czsxtbjxzy/czsxqnjs/cs7skb//SX/List_1707.html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czsx/jszx/czsxtbjxzy/czsxqnjx/cs7skb//SX/List_1708.html高中数学必修一:/gzsx/jszx_1/czsxtbjxzy/xkbsyjc/gzsxxkbbx1_2/gzsxbx1kb_1//SX/List_1747.html高中数学必修二:/gzsx/jszx_1/czsxtbjxzy/xkbsyjc/gzsxxkbbx1_1/gzsxbx1kb//SX/List_1748.html高中数学必修三:/gzsx/jszx_1/czsxtbjxzy/xkbsyjc/gzsxxkbbx1_3/gzsxbx1kb//SX/List_1749.html高中数学必修四:/gzsx/jszx_1/czsxtbjxzy/xkbsyjc/gzsxxkbbx1_4/gzsxbx1kb/高中数学必修五:/gzsx/jszx_1/czsxtbjxzy/xkbsyjc/gzsxxkbbx1_4_1/gzsxbx1kb/ /SX/List_1751.html高中数学选修1系列:/gzsx/jszx_1/czsxtbjxzy/xkbsyjc/xx1/gzsxxkbbx1_5/高中数学选修2系列:/gzsx/jszx_1/czsxtbjxzy/xkbsyjc/xx2/gzsxxkbbx1_5_1_1/英语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ce/czyy/tbjxzy/qnjsc//YY/List_1815.html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ce/czyy/tbjxzy/qnjxc//YY/List_1816.html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ce/czyy/tbjxzy/bnjsc//YY/List_1817.html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ce/czyy/tbjxzy/bnjxc//YY/List_1818.html初中数学九年级全册:/ce/czyy/tbjxzy/qnjqyc//YY/List_1819.html高中英语必修1 :/ge/jszx/tbjx/pg_1_2/b1//YY/List_1856.html高中英语必修2:/ge/jszx/tbjx/pg_1_2/b2//YY/List_1857.html高中英语必修3:/ge/jszx/tbjx/pg_1_2/b3_1//YY/List_1858.html高中英语必修4:/ge/jszx/tbjx/pg_1_2/b31//YY/List_1859.html高中英语必修5:/ge/jszx/tbjx/pg_1_2/b51//YY/List_1860.html高中英语选修6:/ge/jszx/tbjx/pg_1_2/x6//YY/List_1861.html高中英语选修7:/ge/jszx/tbjx/pg_1_2/x7//YY/List_1862.html高中英语选修8:/YY/List_1863.html高中英语选修9:/YY/List_1864.html高中英语选修10:/YY/List_1865.html化学初中九年级上册:/czhx/jshzhx/tbxzy/jnshc/初中九年级下册:/czhx/jshzhx/tbxzy/jnshc_1//HX/List_1608.html高中化学必修1:/gzhx/gzhxjs/0pl/kb/bx1_1//HX/List_2037.html高中化学必修2:/gzhx/gzhxjs/0pl/kb/bx2//HX/List_2038.html高中化学选修1:/gzhx/gzhxjs/0pl/kb/xx11//HX/List_2039.html高中化学选修2:/gzhx/gzhxjs/0pl/kb/xx12//HX/List_2040.html高中化学选修3:/gzhx/gzhxjs/0pl/kb/xx21//HX/List_2041.html高中化学选修4:/gzhx/gzhxjs/0pl/kb/xx22//HX/List_2042.html高中化学选修5:/gzhx/gzhxjs/0pl/kb/xx23//HX/List_2043.html高中化学选修6:/gzhx/gzhxjs/0pl/kb/xx31//HX/List_2044.html生物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czsw/jshzhx/tbjxzy/7sh//SW/List_2172.html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czsw/jshzhx/tbjxzy/7xxsh//SW/List_2173.html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czsw/jshzhx/tbjxzy/8sh//SW/List_2174.html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czsw/jshzhx/tbjxzy/8xxsh//SW/List_2175.html高中生物必修1:/gzsw/jshzhx/tbziy/kbshy/fzyxb//SW/List_2160.html高中生物必修2:/gzsw/jshzhx/tbziy/kbshy/ychyjh/ /SW/List_2161.html高中生物必修3:/gzsw/jshzhx/tbziy/kbshy/etyhj//SW/List_2162.html高中生物选修1:/gzsw/jshzhx/tbziy/kbshy/swjsh//SW/List_2163.html高中生物选修2:/gzsw/jshzhx/tbziy/kbshy/swkx//SW/List_2164.html高中物物选修3:/gzsw/jshzhx/tbziy/kbshy/xdswkj/ /SW/List_2165.html政治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sxpd/js/tbjx/7s//ZZ/List_1936.html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sxpd/js/tbjx/7x//ZZ/List_1937.html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sxpd/js/tbjx/8s//ZZ/List_1938.html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sxpd/js/tbjx/8x//ZZ/List_1939.html初中政治九年级全册:/sxpd/js/tbjx/9q//ZZ/List_1940.html高中政治必修1:/sxzz/js/tbjx/kb/bx1//ZZ/List_1981.html高中政治必修2:/sxzz/js/tbjx/kb/bx2//ZZ/List_1982.html高中政治必修3:/sxzz/js/tbjx/kb/bx2//ZZ/List_1983.html高中政治必修4:/sxzz/js/tbjx/kb/bx4//ZZ/List_1984.html高中政治选修1:/sxzz/js/tbjx/kb/xx1/高中政治选修2:/sxzz/js/tbjx/kb/xx2/高中政治选修3:/sxzz/js/tbjx/kb/xx3/高中政治选修4:/sxzz/js/tbjx/kb/xx4/高中政治选修5:/sxzz/js/tbjx/kb/xx5/高中政治选修6:/sxzz/js/tbjx/kb/xx6/历史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czls/js/tbjx/7s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czls/js/tbjx/7x/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czls/js/tbjx/8s/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czls/js/tbjx/8x/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czls/js/tbjx/9s/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czls/js/tbjx/9x/高中历史必修1:/gzls/js/tbjx/kb/bx1/高中历史必修2:/gzls/js/tbjx/kb/bx1/高中历史必修3:/gzls/js/tbjx/kb/bx3/高中历史选修1:/gzls/js/tbjx/kb/xx1/高中历史选修2:/gzls/js/tbjx/kb/xx1/高中历史选修3:/gzls/js/tbjx/kb/xx3/高中历史选修4:/gzls/js/tbjx/kb/xx4/高中历史选修5:/gzls/js/tbjx/kb/xx5/高中历史选修6:/gzls/js/tbjx/kb/xx6/地理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czdl/jszx/tbjxzy/qs_1/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czdl/jszx/tbjxzy/qs_1/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czdl/jszx/tbjxzy/qs_1_2/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czdl/jszx/tbjxzy/qs_1_1_1/高中地理必修1:/gzdl/jszx/tbjxzy/kbjc/bx1/高中地理必修2:/gzdl/jszx/tbjxzy/kbjc/bx2/高中地理必修3:/gzdl/jszx/tbjxzy/kbjc/bx3/高中地理选修教材:/gzdl/jszx/tbjxzy/kbjc/xx/。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后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后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初三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试题

初三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试题1.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__________共同签署了《_____》,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答案】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一子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的内容:“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可知,故填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
【考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的时间、意义、影响。
2.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于____________年7月,结束于__________年2月,最终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1942 194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最后的胜利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子目最后的胜利中的内容:“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于1942年7月,结束于1943年2月,最终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可知,故填1942 1943。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后的胜利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最后的胜利的时间、意义、影响。
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时间是()A.1941年元旦B.1942年元旦C.1943年元旦D.1944年元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一子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的内容:“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可知,故选B。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和文化》课件

著作: 小说集《人间喜剧》
经典之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地位: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价值:
《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 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 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 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二:文学巨匠
1、文学家——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的小说,刻画了两三千个形形色色的人 物,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反映了人们对 钱 的追逐;《贝姨》《邦斯舅舅》反映了封建贵族的没 落;《农民》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的斗争。
一:科学家
2、科学家——达尔文——成就 人从哪里来,世界万物为何这么精彩?
女娲造人
上帝造人
人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一:科学家
2、科学家——达尔文——成就
达尔文
1859年出版
1809~1882 《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 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 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 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 是上帝创造的。
一:科学家
1、科学家——牛顿——评价
今天的物理学家的思想很大程度上还为牛顿的基本概念所左右。如果没有牛顿的 清晰的体系,我们将不可能取得迄今为止如此众多的成就。
——爱因斯坦
“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 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 而沾沾自喜,而对于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 篇一一、现状分析历史思品学科只占中考分数50分,由于学业繁重,学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主科上,弱化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这门学科上保证学业质量,我们首先要学会花时间下功夫,而且应该是尽可能花学生在校的时间,所以我们思考的是怎样去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怎样做好有效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落实?二、目标定位从目前各校联考成绩来看,我们社会学科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是我们社会学科初三接班老师特别多,而学生对理科重视,放在社会学科上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基础又差。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联考第二,进步较大,但期末的成绩就排在联考第五,成绩起伏很大。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最后100多天时间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我们备课组本学期重点工作。
今年的中考目标定位:最低目标是超过市平均分,最高目标是联考学校第二水平。
三、计划安排1、进度安排本学期,初三历史备课组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三轮复习。
(1)1-10周第一轮复习。
我们注重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第一轮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扎实落实教学内容。
复习的模式为:依据考点——回归课本——重点突破——当堂检测。
重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构建实效课堂。
(2)11-13周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重视专题复习,加强题目的训练,尤其是选择题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导选择题致错误多。
(3)14-16周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了解身边大事,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
综观这几年中考试卷,社会时政热点与考点知识的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而且思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不仅仅为了应考,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学课件 人教版

日本崛起的四个阶段
? 50 年代,在美国的扶植下起步, ? 50 年代中期以后的20 年间,高速发展,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 70 年代中期,速度放缓, ? 80 年代中期后,科技立国,再次高速发
展
战后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的比较
同
异
(1) 社会改革,
(2) 美国援助和扶植,
(3) 政府的宏观指导,制定 适合的政策, (4)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未来世界格局趋势:
多极化
4、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的因素
经济实力
二、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
1、地区冲突 2、民族矛盾 3、宗教纷争不断 4、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纷争
科索沃战争说明了哪些问题?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 这是美国对多极化格局的挑战, 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2. 联合国的主导地位下降。 3. 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
(5)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 动,科技立国
日本消除残余 的封建因素,大力 发展外向型经济。
西欧加强与周 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 坚持改革开放, ?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 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二战 ?冷战与美苏争霸 ?亚、非、拉美的崛起 ?一超多强与多极化 ?科索沃战争
世界经济
?第三次科技革命 ?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欧盟、日本的崛起 ?经济全球化
文化技术
?文学:美国的三部作品 ?美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音乐:爵士乐 ?电影:1895 年开始,好莱坞
什么是绥靖政策?
含义: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某同学以“科学家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四个探究题目。
其中正确的是()A.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B.莱特兄弟与火车C.达尔文与电的应用D.爱迪生与进化论2.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翻译了多部西方著作,其中《天演论》一书特别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这一观点源于19世纪英国的生物学家()A.牛顿B.伏尔泰C.达尔文D.爱因斯坦3.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神创论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权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
该理论是()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日心说4.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A.《战争与和平》B.《悲惨世界》C.《英雄交响曲》D. 小说集“人间喜剧”5.某大学近代世界文学研究组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选择谁的照片悬挂在会场最合适()A.高尔基B.郭沫若C.鲁迅D.列夫·托尔斯泰6.贝多芬曾经一度把拿破仑看作自由之神,希望他能在法国建立一个英雄的共和国,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遍整个欧洲。
怀着这一崇高的理想,他创作了() A.《义勇军进行曲》 B.《国际歌》C.《英雄交响曲》D.《马赛曲》7.如果在浏览器中输入“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等文字,其指向的艺术家是()A.梵高B.达·芬奇C.但丁D.贝多芬二、读图简答题8.站在科学家的肩上,你可以看得更远;踏着科学家的足迹,你可以走得更快。
以下是两位近代著名科学家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的人物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物理学中“力”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出版了哪一科学巨著?(2)图2中的科学家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请写出他的名字。
这位科学家出版了哪一科学巨著?1知能演练·提升1.A2.C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指出生物的发展和进化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天演论》一书强调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源于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 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2)标志: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 》,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 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 形成。
【课后习题答案】 练一练(第42页) D 活动与探究(第43页) 1.示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要人物:罗斯福、斯大林、艾森豪威尔、 丘吉尔、希特勒、东条英机、隆美尔、格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要事件:1939年9月1日,德国利用闪电 战入侵波兰。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 模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 步扩大。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开罗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 (2)地点:埃及的开罗。 (3)参加者:中、美、英三国首脑。 开罗宣言 (4)内容:发表《 》,明确要求:日本所窃取的 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 (2)地点:苏联的 雅尔塔 。 (3)参加者: 罗斯福 、 丘吉尔 、 斯大林 。 (4)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对 德国 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 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 联合国 。 苏联 承诺在德 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基础知识梳理
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 (1)时间: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 (2)地点:斯大林格勒。 (3)作战双方:苏德。 (4)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经过:美英等盟军在法国的 诺曼底 登陆。 (3)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教材习题答案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 言》。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4月18日,美日中途岛海战。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 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 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波 茨坦会晤,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 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教材习题答案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 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教材习题答案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 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给 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 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涂炭无数生灵。 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 兵力高达1.1亿。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5 000万左右。中 国军民伤亡达3 500万人。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 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 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在当今世界上,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努力提高自 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 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 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教材习题答案
【动脑筋】 动脑筋(第39页)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 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 中立法等。由于它们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动脑筋(第41页) 盟军发动了诺曼底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当时 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
能力提升精讲
提升点
提升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1)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它们把战争强加给各国人民, 遭到了各国人民的反对。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它们必然失败。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加强了反法西斯各国的合作,增强 了反法西斯力量,这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材习题答案
动脑筋(第42页)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 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 不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 的受害者。
教材习题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欧洲战争的结束 1945年4月,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 德国 正式签署 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 战争结束了。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无条件向同盟国 投降。 (2)9月2日, 日本 正式签署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 束。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 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财产被毁。它也彻底改变了世界 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