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2016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句式大全

文言文句式大全

文言文句式大全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否定句、定语后置句等。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5.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B]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讲义 定时规范训练:文言句式、断句和翻译ppt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讲义 定时规范训练:文言句式、断句和翻译ppt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 听受 .. D.时中原荡覆 ,典章殆尽 .. 励精:专心致志。
荡覆:动荡倾覆。
• •
解析
励精:振作精神。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拜右散骑常侍 乃 . A. 不能及 今其智乃 . 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 以 . B.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 . 中部郡太守 出为 . C. 天下笑者,何也 为 . 策,少有其比 儒者之 . D. 二虫又何知 之 .
时中原荡覆 ,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 .. 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 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 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 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 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 揆矜能忌贤,以 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 . 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第三步:反复揣摩,以求正确答案 •做题时注意必须把题干句子代入原文中,仔细 察看上下文语境,前后勾连,反复揣摩,以寻
求正确答案。
•掌握利用文言实词储备做铺垫,以技巧推断词
义的方法做好文言实词推断题;利用文言知识
迁移的能力,学会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运
•“文言文阅读题”大约要用 15~20分钟的时间 去完成。考生一定要把轻“读”重“解”,变 成重“读”巧“解”,要先用 10 分钟左右的时 间去“速读”“细读”,弄懂文意后再去“解 题”。习惯于这样的阅读程序,大有裨益。
把握结构, 对古代议论性散文的阅读,我们要多琢磨文章立论 理清逻辑思 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 路 生的说服力量。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它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华丽、优雅。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文言句式,供大家参考。

1. 背景介绍:昔者,人又何曾不孤的时候,人们还没有这么发达的交通工具,每个人的生活都相对孤独,没有太多的交流与互动。

展望,很显然,这种情况早已发生了改变。

2. 观点:盖闻,一事当勤去思量,方能真正得其精髓。

可见,决策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有着深远的影响。

3. 提出问题:汝观此事,似乎能够知晓其意义所在?可知,世事皆有一番道理,我们需要深刻思考。

4. 对比论证:夫人之父母,犹一老乌龟,相依为命,休戚相关;吾辈之友人,恰如蜻蜓,翩翩起舞,总是能够互助。

5. 运用比喻:此事犹如一张网,将众多心思完美地捕捉。

可见,比喻是表达的一种手段,能够使文章更加形象化。

6. 引用名言:曾有圣贤云:“世事如棋,有时一着不慎,前功尽弃”。

可见,智慧是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 提出观点:此乃人之常情也。

可见,人类在面临困难时,常会表现出相似的心理状态。

8. 解答问题:然则,人之行事,又应该如何衡量呢?可知,要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9. 展开论述:人生苦短,时间宝贵,我们应当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务必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

10. 用例子佐证:上古之人,言必信行必果,遵循的原则相对简练,行事一贯有条不紊。

原则是行事的基础。

11. 提出疑问:今之我,志在心中,方能事必成。

可见,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的前途。

12. 论述方法:夫言辞,有如一把利剑,能舍弃无效的部分,集中精力,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13. 突出重点:岂曰无圣人哉,其有明确的目标,从不为小事分神。

可见,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14. 说明原因:夫法家之学,以石为锤,旨在敲打人心,唤起内心的力量。

,教育的目的是发掘潜力。

15. 用比喻形容:月有阴晴圆缺之变,人亦有喜怒哀乐之情。

可见,人们的情绪变化就像月亮一样阴晴不定。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文言句式,它们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典雅、华丽。

文言文重要句式

文言文重要句式

文言文重要句式
1. 判断句:以名词、代词充当谓语的句子。

例句:皆白马之子也。

译句:都是白马的人。

2. 省略句: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句子。

例句:承籍于武城。

译句:继承了武城的户口。

3. 倒装句: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的位置颠倒的句子。

例句:甚矣,汝之不惠!译句:你太不聪明了!
4. 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例句:受制于人。

译句:被人控制。

5. 固定句式:某些固定结构的句子。

例句:孰若孤?译句:谁像我?
6. 递进句: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

例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者?译句: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还严重呢!
7. 选择句: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

例句: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译句:与其错杀无辜,宁可对有罪的人有所宽恕。

8. 因果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例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译句: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克敌制胜,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挫败敌人,再次就是出动军队。

9. 条件句: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

例句:天下有常胜之道,非信久而不能成其事。

译句:天下有一种常胜之道,并不是因为有信用才能长久地实现其成功的。

10. 让步句:表示让步关系的句子。

例句:吾虽以吾国财用不足故来,至于衣食,知止不苟可以生,知足不苟可以给。

译句:我虽然因为我国财政不足而来,至于衣食方面,知道满足就可以够用,知道自足就可以够供给。

以上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式,掌握这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语法结构。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较全、有练习题2016-01-11 11-22-30)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 汝、尔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 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 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 有何罪 唯你是问 (唯问你) 唯利是图 (唯图利)
4、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
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尝贻余核舟一(枚)。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被动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判 断

言 句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六、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此为何若人? 7、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忠之属也 13、环滁皆山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中轩敞者为舱。 8、鱼,我所欲也 10、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夫战,勇气也 14、醉翁亭也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3、帘卷西风。
2、潇潇暮雨。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何以战?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时人莫之许也。 7、会宾客大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6、问女何所思。 8、何苦而不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
02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省略谓语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侯)狱门外。
2.省略谓语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一狼仍从(之)。”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01
宾语前置
03
例:“时人莫之许也。” “忌不自信。”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02
如:不自信、不吾知、不自胜、莫之许、莫己若、未之闻、未之知。
04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用否定副词“非”、“莫”表示否定的判断。
常用判断句式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5、直接判断
常用判断句式
直接判断
用否定副词“非”、“莫”表示否定的判断。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⑥秦,虎狼之国。 ⑦大王来何操? 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⑨将军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⑩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用“者”或“也”表判断。
判断句

2016高考复习——文言句式

2016高考复习——文言句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 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 主动者、实施者。 (表示被动意 义的句子)。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 重为乡党所笑
C.②妪,先大母婢也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边练边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②刘备天下枭雄
①为一般句式,②
C.②①妪《,诗先》大三母百婢篇也,大底圣贤为发判愤断之所句为。作也
2.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文刀言俎文,判断我句为·最鱼显肉著。的特点就是基本 ⑵⑶上词此问或不后今用名是典判词何籍断性皆世词短“语为。·是直版”接本来充。表当示谓,语而,往对往主让语名进 ⑷ ⑸行出示同 是判现代行日断的词十也。“,·二,需是作年天要”判注一断朗,意般句气不的都的清知是不主木,,是语兰惠判判。是风断断·女和句词郎畅中,。 。谓而语是前指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且相如素贱人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宾语前置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特点是句子结构简练明确,使用的词汇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一、主谓句式主谓句式是最基本的文言句式,也是其他句式的基础。

主谓句式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可以表达简单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 吾爱汝。

- 子欲何为?二、主谓宾句式主谓宾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宾语,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受事者。

例如:- 吾赐汝金币。

- 吾见子犹如见真龙。

三、主谓补句式主谓补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动作的属性、状态或结果。

例如:- 吾为人帝。

- 彼宜君子。

四、主系表句式主系表句式是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构成,用来表达主语的属性、状态或身份。

例如:- 吾乃石破天。

- 吾今病矣。

五、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用来强调某一成分或改变语序。

例如:- 犹如骏马奔腾,君子忠义无边。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先。

六、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句子通过某种连接词或标点符号并列在一起,用来表示并列关系或对等关系。

例如:- 吾欲与子相约,共谋国事。

- 若非亲朋,谁肯帮助?七、状语从句句式状语从句句式是由一个从句充当状语,在主句中用来修饰动作的条件、方式、原因等。

例如:- 怀念往事,恨不能倒流时光。

- 知止而后行,可以保身修德。

以上是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形式。

穷函天之灵秀,无法尽数其妙。

> 注意:以上文言句式仅供学习参考,实际应用中请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写作目的恰当使用,并结合现代语言风格进行调整和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 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否定句 (一般句中必须有“不”、 “未”“毋”、“无”、“莫”等否定 词);
二是代词作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 “安”、“孰”“谁”等
豫州今欲何至? —— 《赤壁之战》
沛公安在?
动词宾语提前之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同舍生皆被绮绣A)来自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行将为人所并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朱)晖(huī )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
多被劾。
答案: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常常被人弹劾。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省略句主要形式:
一、省略主语。 二、省略谓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四、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判断。 五、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六、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倒装句:
• 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文言 句式。主要有: • 1、宾语前置句 • 2、定语后置句 • 3、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4、主谓倒装
文言句式
基本类型
• 1、判断句 • 2、倒装句 倒装句 • 3、被动句 • 4、省略句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此帝王之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C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城中皆不之觉。
B尔何知? C惟利是图。 D马之千里者
D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定语后置句:
(定)+主+〔状〕+ 谓+(定)+


不然,籍何以至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敢以烦执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一)宾语前置句:
• 根据下列句子的特点,概括宾语前置句 的几种类型: • 古之人不余欺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 忌不自信。 • 沛公安在?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 宾语) • 大王来何操?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以“是”“之” • 无乃尔是过与? 为标志)
如:何功之有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唯(惟)……是……”或“唯(惟)……之……”等格 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如成语“唯 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君何以知燕王?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 D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且焉置土石? C、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子邪,言伐莒者?
被动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1、谓语+于…… 2、见+谓语 3 受+谓语 4、为+动词 5 、为……所…… 6 、无任何标志 君幸于赵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受制于人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
·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介词结构后置作状语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译成 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长于臣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 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 具告以事。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此帝王之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前单用“者”或后单用“也”表判断。
•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 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 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 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 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 定语+者”的形式。
识记典型例子: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中心词+后置定
(求可使报秦之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爪牙,强筋骨) 马之千里者(千里马)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于”“以”)。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2、君何以知燕王?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豫州今欲何至? 5、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6、会于西河外渑池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今以钟磬置水中。
语+者
中心词+之+后 置定语+(者)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人无不立死者。 B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
4、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 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⑴具告以事。 ⑵以其无理于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