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常用X投照技术常规
放射科岗位职责要点

范文一:一、主任岗位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行政管理工作。
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
组织实施,实行对常规x线、ct与各种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与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对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4、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实施主任领导下的常规x线、ct诊断综合读片制度,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单,亲自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和投照质量。
5、经常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6、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的具体意见。
学习、使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
督促科内人员做好资料积累与登记、统计工作。
7、担任教学任务,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8、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工作人员防护情况,严防差错事故。
9、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和休假安排。
10、审签本科药品器材的请领与报销,经常检查机器的使用与保管情况。
二、主治医师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放射科主任医师指导下参加常规x钱、ct、mr与介入治疗等各项工作,并定期轮转,全面掌握,进行工作。
2、着重担负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参加会诊和教学科研工作。
3、主持每天的集体阅片,审签诊断报告单。
4、其他职责同放射科医师职责。
三、医师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x线诊断和放射线治疗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3、参加会诊和临床病历讨论会。
4、担负一定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5、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6、加强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四、技师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投照工作,常规x线投照、ct操作等工作,并帮助和指导技士、技术员工作。
医院放射科操作规程

5、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6、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掉电源并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
二、质量保证内容 (一)技术员每次在病人治疗摆位前、摆位中和摆位后校对病人治疗单,核实相关照射参数。
(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三)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实行科主任、技士长负责制,采取定期检查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层层把关,防止 差错。
(四)维修技术人员在治疗期间随时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放射源台帐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我单位 的放射源管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台账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放射源的基本技术参数和状态。建立一一对应的放射源明细台账。
2、射源装置台账应做到一源一卡,技术参数准确无误,不能私自涂改,划改参数,做到物帐相符。
十、从事X射线检测的人员不得把个人生活品带入曝光室,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进食或存放食物,不得在曝光 室做与放射工作无关的事。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一、对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维修完毕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记 录,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
二、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三、急救设备,维修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扯皮,而应 积极抢修保证临床第一线需要。
(二)每年请卫生放射防护监督管理人员对放射场所的环境进行监测,出具监测报告,对机器进行性能的测定 。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摄影的原则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骨骼部分)手正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汉川市三医院(沉湖镇卫生)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透视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胸部疾患: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病变、肿瘤、结核等,纵隔心脏大血管病变、横隔或胸膜等疾病。
(2)腹部疾患: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
(3)四肢关节、骨骼病变,异物等。
【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危重患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
【检查方法与技术】(1)受检者去除体外金属异物。
(2)使用荧光屏,透视前医生进行“暗适应”,暗适应时间为15min左右。
(3)胸部或腹部透视先按序检查各部位,发现病灶后进一步重点观察,必要时转动体位,嘱患者呼吸观察横隔、病灶活动度。
(4)四肢关节整复、取异物等透视取最佳观察体位。
X线暗室技术操作规范一、暗室的设计与建筑要求(1)暗室的位置应选择在多台X线机的中间,并有足够的空间面积,同时注意远离其他放射源。
(2)室内除工作台和洗片机外,应保留一个小型手工洗片槽,以备洗片机故障后急用和清洗洗片机槽架等。
现在由于洗片机的大量应用,在暗室的构建时除设有防光通风窗外还应加设洗片机专用出风口及排水地漏,洗片机的排水管与地漏间尽量做到距离近、管线直、排水畅。
(3)暗室的照明应符合安全要求,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室温控制在15—25 ℃ 。
二、胶片和暗室的贮存保管(1)胶片的贮存:胶片是否合理贮存、妥善保管直接影响胶片质量。
环境应避免高温、潮湿、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胶片的叠放不宜重压,不然就可能会形成黑色树枝状或小草样静电阴影;密切留意胶片的有效期限。
对已启封的胶片要密闭放置,防止漏光。
受潮。
在拿取胶片时要保持手的清洁、干燥,以免造成伪影。
(2)暗盒的存放:带增感屏的暗盒的存放与胶片一样,也应避免潮湿、高温和过分于燥,以防增感屏的霉变和皲裂。
暗室应避免强光直射,以防增感屏过快老化,为此应做好保养工作。
三、套液的配制(1)在清洁过的10加仑桶内放人28L(14土3)℃的优质自来水,边搅拌边依次加人各瓶浓药液,待完全稳定后再搅拌2min使其混合均匀,加水至40L,盖上隔离盖备用。
放射科工作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一、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二、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三、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
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五、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 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六、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七、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
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八、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九、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十、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十一、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十二、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三、X线摄影、C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
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二、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三、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四、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五、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七、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放射科工作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放射科工作制度篇一1、凡急诊科请检项目、住院抢救及手术中必要的放射检查均列为急诊任务,应立即进行放射检查。
会同临床医师作出临时初步诊断,最终结论以书面报告为准。
2、凡属危重病人及检查中可能出现意外的病人,临床医师必须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到场监护,由放射诊断技术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检查工作。
3、各科室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影像申请单上签注“急”字,申请目的及检查部位均应填写明确。
4、检查时,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及时签发诊疗报告。
遇疑难诊疗问题,应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
5、急诊报告及时发出,并注明患者住址或电话号码。
次日对科内留档资料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复审,如发现差错立即纠正并迅速通知经治医师或患者,以利及时治疗。
CT室工作制度1、CT室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从事普通X线诊断、技术操作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CT检查。
CT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在保证稳定使用和具有上岗证的人员中定期轮转。
2、CT室应配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定机、定岗监护操作。
3、CT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平诊病人随到随检查,介入性治疗、检查等均需预约进行。
4、CT诊断医师扫描前应审阅申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
扫描人员按规定常规程序操作,在常规以外的选层、加层等应和诊断医师共同探讨,扫描结束要准确填写各种规定记录参数并签名。
诊断医师必须及时阅片、书写或打印并按时送检查报告。
5、CT造影检查前必须确认静脉法碘试验阴性及无其他禁忌症者才能增强,注入造影剂后应随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扫描结束,患者离开机房后,仍应在候诊室处观察15分钟,以防碘迟发反应。
6、特殊造影的病人,由临床医师陪同并协助完成检查。
7、对垂危与强化过敏的病人的抢救,由值班医师和放射科护士组织并负责实施。
8、每天集体阅片研究解决诊断中的疑难问题和评价胶片等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书写报告规范,诊断报告必须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名。
放射科岗位职责

放射科岗位职责一、x线摄影室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上岗人员必须爱护各种影像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度和湿度,保证x线检查的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必须复位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规定的性能条件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及参数。
不经岗位责任者同意不得开机使用,实习人员必须在老师指导下工作。
3、根据临床要求,进行常规和特殊摄片以及各种造影,及时和相关岗位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反馈质量信息,各种检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应请患者稍候观察结果。
在使用碘对比剂时,工作结束后再观察15分钟,及时发现迟发反应。
4、讲奉献、讲贡献,不推诿患者,坚守工作岗位,按时开门检查,机房内不得会客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机房内不准吃食物,严禁吸烟。
发生医患纠纷时,克制忍耐,多做解释,妥善处理,及时汇报。
5、加强防护意识,注意对患者敏感部位必要的照射时,尽量使用最小照射野,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正在工作的环境,陪护人员应给子防护射线的教育。
二、CT室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CT机房内所有设备和各项设施由专人负责,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同作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定期校正各种参数,保证CT机正常、准确的运转状态。
2、CT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在保证稳定使用和具有上岗证的人员中定期轮转。
3、CT诊断医师扫描前应审阅中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
CT扫描人员按规定常规程序操作,在常规以外的选层、加层等应和诊断医师共同探讨,扫描结束要准确填写扫描条件等并签名,诊断医师必须及时阅片、书写或打印并按时发送检查报告。
4、CT检查前必须确认静脉法碘试验阴性及既无其他禁忌症者才能增强,注入对比剂后应随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扫描结束患者离开机房后,仍应在候诊室处观察15分钟,以防碘迟发反应。
5、保持CT机房的清洁,扫描室、控制室、计算机室的温度、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一般控制室、扫描室控制在22℃土4℃,相对湿度为65%以下,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和机器运转情况,定期书面交班,并向科主任汇报。
放射科规章制度

放射科规章制度放射科规章制度1一、放射科工作制度为了强化本科室的科学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制订以下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具体填写申请单,各种特别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
特别摄片和主要摄片,待观看片子前方可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特别造影的病人,必需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伴随检查。
4、X线诊断要亲密结合临床。
进修或实习医生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5、X线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由放射科登记、刻录光盘,统一保管。
6、每天集体读片,常常研讨诊断和投照的技术。
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
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当布置休假。
8、留意用电安全,严防过失事故,X线机要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查。
二、X线摄影室工作制度1、每日上班后开机,开空调检查患者之前,先将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的状态下检查患者,机器显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修理情况应记录。
2、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可科室,床号,住院摄片部位,检查号码是否正确,严防错号,重名重姓;应出去病人身上的金属物、膏药等物品,对检查又不明之处应按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医师或技师,或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
3、摄影操作时,应留意四周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患者或疑心脊椎骨折的患者应有临床医师伴随,帮助移动患者和摆位,防止患者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4、患者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检查日期,特别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终签名。
5、非本机器操作人员未经答应严禁操作运用。
6、保持机房内的干净,下班前按时关机,关灯及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三、综合读片制度1、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每天组织全科医生读片。
2、由值班医师事先准备挑选前一天中较为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科教意义的病片3、读片时由值班医生汇报病例,作出初步印象,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骨骼部分手正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
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
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2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
(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
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
腕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
腕关节侧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但都相互重叠。
腕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左右。
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
为了使豌豆骨和钩骨的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豌豆骨等轴位。
舟骨后前位(尺偏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
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
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
如不垫高暗盒,而将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尤为清晰。
尺桡骨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
尺桡骨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
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
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
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肘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
肘关节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
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
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
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3CM处。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处,与暗盒垂直。
(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
前臂下部和解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
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前后位。
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都稍有失真,但桡骨小头的盆状关节面却很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侧立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查侧肘部的外侧紧靠暗盒,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对侧躯干离开摄影架,成为斜位,使被检侧肘关节易于靠近暗盒。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侧位。
尺桡骨和肱骨可能与肋骨或脊柱重叠。
肱骨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手臂伸直,手掌向上。
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容易紧靠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
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前臂处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前后位位。
肱骨侧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上臂紧靠暗盒。
手臂与躯干分开,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成侧位姿势。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侧位。
肱骨穿胸位位置: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靠暗盒,肩部下垂。
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肩不致重叠。
被检侧肱骨外科颈部位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使胸腔内充有多量气体,借以增加对比度,并可给短曝光时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2/3的侧位。
肱骨上部轴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部和上臂垫高约10CM。
上臂外伸与躯干垂直。
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手掌放于台面,头部转向对侧。
暗盒横立于肩关节上部,内缘尽量靠紧颈部,肱骨头对暗盒中心。
暗盒背面用沙袋支撑固定,不使倾斜或动摇。
中心线:与躯干平行,对准肱骨头,与暗盒垂直ak向内侧(肩关节侧)倾斜10度,使肩关节的显示更为清晰。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端和肩关节的轴位。
肩关节前后立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背靠暗盒。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肩胛骨喙突对暗盒中线,身体健侧约向前转35度,使肩胛骨与暗盒平行并紧帖。
被检侧手臂与躯干分开,稍向内旋,手部靠腰,肩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关节中心,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能清晰显示关节广盂与肱骨头间的间隙。
锁骨后前位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台面或暗盒中线。
头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靠紧。
手臂内转,手掌向上。
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将锁骨中点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上角,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锁骨的后前位,较前后位摄影更为清晰。
肩锁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二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中线,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纵的中线。
患者两手下垂,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中心线:对准第三胸椎体,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两侧肩锁关节后前位。
足前后位位置:患者坐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或弯曲。
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靠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
第三跖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并使暗盒中线与足底部长轴平行。
中心线:(1)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暗盒垂直。
(2)向足侧倾斜15度,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经位置显示全部趾骨、跖骨和距骨前面的跗骨(包括舟骨、骰骨和第一、二、三楔骨)的正位。
距骨和跟骨因被胫腓骨下端所重叠而不能显影足前后内斜位位置:1、卧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被检侧膝部稍弯曲,足底部紧靠暗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