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五品社上13教案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 实物的联想》教学设计4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实物的联想》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实物的联想》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学会将一个实物通过想象和创意转化为另一个具有意义的新形象。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物联想创意的案例,以及一些简单的创作步骤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和探索。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物的联想和创新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物联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创作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联想,将一个实物通过想象和创意转化为另一个具有意义的新形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突破创意思维的局限。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实物和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3.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绘画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实物和相关的创意作品,制作PPT。
2.学生准备:带上自己喜欢的实物,准备好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实物创意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实物的联想。
2.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将这些实物通过联想转化为新的形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联想,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具创意的实物联想方案,并进行简要的解释。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联想过程和创意,同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3教案范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3教案范文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根据。
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特别教育学的理论作为展开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据。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X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3教案范文,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X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3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查查字表中的2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建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查查字表中的2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中作者的写作之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企图,那么你的企图是什么呢?2.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企图。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歌,在诗作中,小作者描画了他的企图,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企图是什么,他为了实现这个企图又做了哪些事。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读文情形,正音。
3.指名学生分小节读文。
4.说说作者的企图是什么?他为了实现这个企图做了哪些事?他的企图到底实现了么?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5.引导学生通过回答以上的问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学习第1.2小节:1.指名学生朗诵这两个小节。
2.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作品寄出去的,当时他的动作是怎样的?3.指导学生读一读作者当时的作者。
4.摸索:第二小节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引导学生想象出当时的画面。
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6.指导朗诵。
四、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识记生字。
2.书写,教师指导“载”、“蓄”等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说说作者的企图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企图的?2.复习生词。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与学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1.2 教学内容学校的作用和功能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活动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学校的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学校活动的经历,讨论活动的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设施,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我与同学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教育学生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2 教学内容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尊重他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同学相处。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情景。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我与家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培养学生的孝顺心。
教育学生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家庭的重要性尊重父母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学生分享与家庭成员的互动经历,讨论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四章:我与自我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自我缺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改进能力。
教育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2 教学内容正确认识自我面对自我缺点制定自我发展计划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教师组织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 实物的联想》教学设计5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实物的联想》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实物的联想》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学会从生活中的实物中发现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物联想案例,如将茶叶联想成山水画,将石头联想成动物等。
这些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对生活中的实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观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物的联想和创新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绘画技能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学会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将实物进行创意联想。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进行实物联想和创新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物与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2.示范教学:教师展示实物联想和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作品点评: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实物,如茶叶、石头、瓶子等,作为学生的创作素材。
2.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准备相关艺术作品,如摄影、绘画、雕塑等,供学生欣赏和借鉴。
4.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物和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实物图片,如茶叶、石头、瓶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这些实物有什么联想?”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艺术作品,如摄影、绘画、雕塑等,让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是如何将实物进行联想和创作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苏教版《品德与社群》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品德与社群》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课程介绍和目标教材简介- 本单元主要介绍《品德与社群》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 教材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参与社群活动为主要目标。
- 教材内容包括课文阅读、活动设计和评价方式等。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群活动的意识。
-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课程大纲- 本单元包括共10个课时的研究内容。
- 每个课时都涵盖了特定的教学主题和目标。
-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词汇研究、听力练等。
教学计划- 按照教材内容和研究目标,制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计划。
- 每个课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教学资源- 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学资源。
- 教学资源包括课本、教学辅助材料、课件等。
评价方式- 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
-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小组活动、作业评价等。
第四单元: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包括激发探究兴趣、合作研究、角色扮演等。
以上是苏教版《品德与社群》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介绍。
详细的教案内容将根据具体课时和教学要求进行制定。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日用品的基本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生活日用品的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描述其外形、颜色和功能。
2.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与想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日用品与其它事物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美术作品的创作:学生根据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和想象,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生活日用品的基本特征,进行联想和想象,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日用品与其它事物进行有效的联想,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这种联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投影仪。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日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基本特征。
2. 观察与描述: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日用品进行观察和描述。
3. 联想与想象:引导学生将所选日用品与其它事物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 创作:学生根据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和想象,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2. 提纲:观察与描述联想与想象创作与展示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的学习,选择一个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和想象,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需表现出对生活日用品的深入观察和理解,以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日用品与其它事物进行有效的联想,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这种联想。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苏教版第一章:遵守规则1.1 学习目标:了解生活中各种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1.2 教学内容:讨论规则与秩序的关系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规则思考不遵守规则的后果1.3 教学活动:观看遵守规则的短片小组讨论规则的重要性分享个人遵守规则的经历第二章:尊重他人2.1 学习目标: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2.2 教学内容:讨论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习尊重他人的言行举止分析不尊重他人的后果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展示尊重他人的行为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分享个人尊重他人的故事第三章:负责任的行为3.1 学习目标:理解负责任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学会承担责任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3.2 教学内容:讨论负责任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分析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好处思考如何做到负责任3.3 教学活动:观看负责任行为的短片小组讨论负责任的重要性和方法分享个人负责任的经历第四章:合作与团队精神4.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2 教学内容: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技巧分析团队合作成功的因素4.3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分享团队合作的故事或经验讨论团队合作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第五章:诚实与信任5.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理解诚实与信任之间的关系。
5.2 教学内容:讨论诚实的重要性分析诚实与信任的联系思考不诚实的后果5.3 教学活动:观看诚实与信任的短片小组讨论诚实与信任的价值观分享个人诚实与信任的经历第六章:公平与正义6.1 学习目标: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维护公平与正义。
6.2 教学内容:讨论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分析不公平的现象及其影响学习如何做到公平与正义6.3 教学活动:观看公平与正义的短片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公平与正义分享个人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经历第七章:保护环境7.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爱自然。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的社区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1.2 教学重点:社区的定义和功能培养学生关心社区的情感1.3 教学难点:理解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1.4 教学准备:社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照片或作品1.5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社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环境。
新课导入:介绍社区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重要性。
实例分析:分享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社区活动的意义。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关心社区的情感。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规则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规则,认识到规则对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意识。
2.2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规则及其作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2.3 教学难点: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2.4 教学准备:相关规则的案例或故事学生生活中的规则图片或作品2.5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学生生活中的规则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规则的存在。
新课导入:介绍生活中的规则及其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规则对社会的重要性。
实例分析:分享违反规则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规则,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2 教学重点:家庭的定义和功能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的情感3.3 教学难点: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家庭活动的意识3.4 教学准备:家庭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家庭成员的介绍或作品3.5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家庭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环境。
新课导入:介绍家庭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们知道这么美的一组图片出自何处吗?
四、艺术长廊我来护
1.保护历史艺术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大行动。
这几位同学介绍的这些艺术品,现在我们已很难再见到了。你们有什么看法、想法?
2.莫高窟大量珍贵文物遗失更是令我们痛心!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祖国的定期会被盗取?你想对那些贪婪的强盗说些什么?
(2)《渔庄秋霁图》作者:“元四家”代表人物倪瓒。表现作者生活的无锡太湖一带丘陵地区的特色。
(3)《墨葡萄》作者:徐渭,大写意画法创始人,用笔豪放,用墨有技巧,使葡萄显现出晶莹欲滴的质感。
三、艺术剧场真精彩
1.教师播放敦煌影片(落日、沙漠、驼铃)。
2.看了刚才的一段影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描述看到的场景,说出此时的感受。
2.通过对中国画人物、山水、欣赏,了解中国国这一中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对中国绘画材料和基本表现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
难点
重点:通过对敦煌雕塑、壁画、建筑等古老艺术品的欣赏,知道珍视祖国的艺术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之情,为祖国悠久的文化艺术而自豪。
难点:通过对中国画人物、山水、欣赏,了解中国国这一中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对中国绘画材料和基本表现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
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了解历史名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热情。通过用上网查找资料的形式使学生养成乐于控究的了解中华民族名人辈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预案
二次备课
一、我所知道的历史名人
1.中华大地人杰地灵,中华民族名人辈出,他们光彩熠熠,恩泽后世,光照环宇。你们知道哪些历史名人?
五、教师小结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中国绘画还是艺术宝藏――敦煌都闪烁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它是我们伟大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艺术遗产,我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科责任人审核意见:教务处审核意见
5.自言探索。以查代资料任务驱动,学生们自主地从网上信
息库中获取自己所需信息,同时对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备输出;或做一定的书面记录,从而为自主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了准备。
(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来学习历史知识,极大地扩大了学生信息的来源,学生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感觉,促进学生更加如饥似渴地在网上学习。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他们手中,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反馈,教师拖动课件中的国画图片按学生所说分类)
3.中国画有表现人物的人物画,表现风景的山水画,表现花鸟鱼虫的花鸟画。
4.(课件展示书中三幅例图并同时出示“欣赏指南”)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根据“欣赏指南”,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5.学生反馈。
(1)是唐朝时期的人物画大师――张萱的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的是唐大宝年间虢国夫人游春的情景,人物有的安详,有的矜持,有的凝重。人物服饰轻薄,意在以服饰点明春光时节。
泗洪姜堰实验学校教师备课稿
主备教师:朱联军
课题
13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下)》
总第课时
实施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了解历史名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热情。通过用上网查找资料的形式使学生养成乐于控究的习惯。
2.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名人辈出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创设情景,在网站上找到一些有关历史名人的信息、图片等,引导学生去搜索有关孔子和司马迁的信息。
4.分组活动。以抽签的方式,把全班分成4组,分别承担一项探索任务:
(1)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
(2)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搜集孔子的名言。
(3)司马迁是什么时代的人?
(4)司马迁有什么著作?搜集司马迁的名言。
(2)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他的《史记》在中国历史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03篇,50多万字。
三、名言育读
让学生读一读收集的孔子或司马迁的名言。
四、知识小竞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预案
二次备课
一、我是小小艺术家
今天老师请我们班的小艺术家给大家现场作画,瞧,这是他的作品。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用什么工具画的吗?
2.请我班的小艺术家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画工具吧。
二、我给国画分分类
教师用课件展示多幅国画作品(含书三幅例图)。
1.四人一小组使用,互相讨论,根据画中表现的内容把这些国画分类。
二、历史名人报告会
1.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他们网上搜集的知识,再由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总结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让学生在教师的网页上搜集一些简单的历史文化信息制成卡片,并以“幸运52”这个节目的形式,让学生挑战。
五、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科责任人审核意见:教务处审核意见:
泗洪姜堰实验学校教师备课稿
主备教师:朱联军
课题
13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下)》
总第课时
实施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敦煌雕塑、壁画、建筑等古老艺术品的欣赏,知道珍视祖国的艺术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为祖国悠久的文化艺术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