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合集下载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既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引发疾病。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健康问题和解决方法。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1. 消化系统微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其他有益物质,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这些微生物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预防肠道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免疫系统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早期接触到多样性的微生物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正常发育,提高免疫力,预防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哮喘、湿疹等有关。

3. 心理健康微生物与人类的心理健康也存在关联。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脑轴向与大脑相互作用,影响情绪、认知和行为。

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1. 传染病微生物是引发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引发各种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抗生素耐药性过度和滥用抗生素导致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原本可以治疗的疾病变得难以控制,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治疗难度。

3. 环境污染微生物也可以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例如,水体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可以引发水源性疾病;土壤中的微生物可能导致食物污染,引发食物中毒等问题。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应对策略1. 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普及正确的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如勤洗手、合理使用抗生素、饮食卫生等,可以减少微生物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2.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在我们的身体里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非常微小,但它们对人体的健康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等;而另外一些微生物则可能引起各种疾病。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又称微生物体,指的是一些微小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它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微生物分为很多种,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它们被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如水、土壤、空气等,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里的微生物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最多的是细菌。

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如消化食物,制造维生素等。

如果身体内的微生物失衡,许多问题就会出现。

例如,细菌数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肠胃问题;菌群改变可能会引起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另外一些微生物则会导致各种致病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因此,保持身体内微生物的平衡是维持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微生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套重要的防御机制。

它可以识别并消灭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

微生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里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它们可以与免疫系统密切合作,共同维护身体的健康。

例如,肠道内的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还在不断的研究之中,研究者们希望能够深入解析微生物的不同种类、数量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合理的调控微生物数量与种类来预防和治疗不同的疾病。

维护身体内的微生物平衡如何维护身体内微生物的平衡?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建议:1.饮食:通过合理饮食可以保持身体内微生物群的平衡。

吃更多的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低脂肪乳制品,对于很多身体内的微生物而言十分有益的。

2.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并对身体内的微生物产生益处。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微生物是指在人类周围的微小生命体。

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而有些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广泛,本文将分别探讨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预防和保护人类健康的建议和方法。

一、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1.1 消化系统在人类消化系统中,有着大量的微生物居住着。

这些微生物主要分为两类: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有益微生物可以生产利于机体消化的酶和维生素,帮助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不同的营养物质,保持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

同时,这些微生物还能产生抗菌素和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保护人体免于病原菌的侵袭。

1.2 免疫系统人类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菌、病毒等侵入的重要防线。

人类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益微生物能够帮助免疫细胞识别并消灭病原菌,增强免疫系统的能力。

长期以来,人类经历了各种疾病的侵袭,免疫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加强,人体的抵抗力逐渐提高。

1.3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中的许多微生物能够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大气传输的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土壤、水体等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

此外,一些微生物也可以帮助降低对大气的环境污染,如清除废气。

二、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2.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一些致病性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吸入、食物污染或其他方式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

2.2 内毒素内毒素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有毒物质,它产生于一些细菌的细胞壁中,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症状。

2.3 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抵抗力逐渐增强,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现象。

高强度的抗生素使用可以导致病原菌长期处于低水平应激中,从而进化出抗药性菌株,这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是一类极为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中,甚至寄生在人类及其他生物体内。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既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

一、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1.1 人类肠道菌群的重要性人类肠道中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复杂的菌群。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促进食物消化、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系统等。

对于人类健康来说,良好的肠道菌群能够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1.2 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微生物密切相关。

早期的一些研究表明,早期接触微生物能够提高免疫系统发育的效果。

适当的微生物暴露可以让免疫系统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外界的病原体,有助于预防过敏、自身免疫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1.3 微生物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微生物在药物开发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都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科学家们不断开发新型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二、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2.1 疾病的传播微生物是引起各种传染病的主要因素。

例如,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感染人类,引发肺炎、流感、肠道感染等疾病。

此外,一些耐药性细菌的出现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挑战,这些细菌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使得传统的治疗方法失效。

2.2 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也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源之一。

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引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严格的食品卫生管理以及正确的食品加工和保存方法对于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2.3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感染病原体。

微生物在医院环境中传播的潜力较大,尤其是病房的密闭空间容易造成细菌感染的传播。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是由C,H,O,N,P,S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

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2、 分类: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

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並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

世界上最大的微生物和最小的微生物。

1985年Fishelson、Montgomery及Myrberg三人发现一种生长于红海水域中的热带鱼的小肠管道中的微生物,这是当时世界上所发现最大的微生物。

它外形酷似雪茄烟,长约200~500μm,最长可达600μm,体积约为大肠杆菌的100万倍,这种微生物并不需要由显微镜观察便可直接由肉眼察觉到它的存在。

目前最大的微生物则是1997年,由。

Heidi Schulz在纳米比亚海岸海洋沉淀土中所发现的呈球状的细菌,直径约100~750μm。

这比之前所提的微生物大上100倍。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小的微生物是支原体,过去也译成“霉形体”,它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

地球上已知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大小约为100纳米。

支原体一般都是寄生生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肺炎支原体,它能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牛的呼吸器官发生严重病变。

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1.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介绍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微生物与人类免疫系统人类的免疫系统是抵御微生物侵袭的重要防线。

对于人类来说,与微生物的长期接触和共存可以帮助其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

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就接触到了各种微生物,这种早期接触有助于其免疫系统的发育。

此外,长期接触微生物还能激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增强其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微生物的益处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许多益处。

首先,微生物在人类肠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其次,人类的皮肤上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天然屏障,阻止有害微生物进一步入侵。

此外,微生物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三、微生物的危害虽然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许多益处,但也存在一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某些细菌和病毒会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和流感等。

这些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此外,一些微生物也会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健康问题。

因此,人们需要注意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的微生物。

四、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管理为了维护人类健康,与微生物的关系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人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漱口等。

这些简单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

其次,人们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微生物抗药性的发展。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等途径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

综上所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不仅对人类的免疫系统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还对人体的消化、新陈代谢和免疫力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一些微生物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和感染。

因此,人们应该合理管理与微生物的关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微生物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物繁殖。
24
2、空气中的微生物
种类: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 来源:土壤、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 药物生产中空气中的微生物控制: 一般生产区:干净、整洁; 控制区:10万级,菌落数不得超过10个; 洁净区:一万级、100级 空气消毒:常用甲醛熏蒸或紫外线杀菌
2023/4/13
25
3、水中的微生物
2023/4/13
39
巴氏德的三大贡献
证明病原微生物可导致传染病 创立巴氏消毒法--低温消毒法 证明自然发生说是错误的。
2023/4/13
40
▲科赫(德国)
Robert Koch ( 1843-1910)
三大贡献:
细菌学奠基人
创立固体培养基
创立细菌染色方法
实验动物感染法
他发现各种传染病的
病原体(结核杆菌、
80S
18
(二)微生物的类型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结构。
特点 有完整的细胞核:有核 膜、核仁和染色体。
有完整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种类:真菌。
2023/4/13
19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结构。 特点 无完整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只
有核区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种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 衣原体、螺 旋体、立克次 氏体。
非细胞M 2023/4/13
17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 2023/4真/13核细胞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有明显核 区,无核 膜、核仁
有完整细胞 核,有核膜, 核仁
细胞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 无其它膜 线粒体内质 性细胞器。 网、高尔基 体、溶酶体 等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3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3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第一篇: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在人体内,微生物既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致病的。

正因为如此,对微生物的认识与了解,对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1. 有益的微生物在人体内,有许多微生物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防御作用都很重要。

例如,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产生维生素K等生理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和免疫激活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2. 致病的微生物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微生物会导致人类感染或者疾病。

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超级细菌可以引起难以治疗的感染;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对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可能导致死亡。

针对这些致病微生物的情况,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

例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或食用可能感染微生物的食物,及时接种疫苗等。

3. 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益的微生物能够帮助人体健康,预防疾病;致病的微生物可以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增强对健康的认知和重视。

因此,人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不断加强个人卫生意识和健康知识,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篇: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微生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体,在人类生活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微生物的益处已经被广泛认可,包括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产生必要的代谢产物,以及增强免疫力等。

但是,微生物中也存在某些致病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可以影响人类的健康。

1. 微生物对身体器官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会影响不同的身体器官。

例如,口腔和牙齿中的微生物与口腔健康和龋齿有关;肠道中的微生物可以影响肠道健康并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引起人类疾病也能造福于人类。

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

在现今科学如此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微生物,让微生物给我们带来最小的伤害和最大的益处。

那么,究竟怎样利用微生物维护人类健康,怎样使微生物造福人类,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总是在无止境地持续着,只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了解微生物与环境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益处,坚持与科学技术为基础,向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力争进步,微生物会在很多方面为人所利用!微生物对人类有着众多的影响。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还可以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等。

有益之处:作为分解者,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

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丙型流感病。

常言道:“病从口入”,病毒的传染的主要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等方式。

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性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

病毒可以通过降低呼吸道粘液层的粘度,不仅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有利于病毒的吸附,而且还促进含病毒的液体散布至下呼吸道,在短期内使许多呼吸道细胞受损。

流感病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

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偶有侵袭肠粘膜的病例,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

病毒侵入体内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入胞浆;进入胞浆之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包含的某种RNA;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它的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

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

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

为了防治流感病毒的感染,要加强流感病毒变异的检测,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切断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进行治疗,以至于缓解流感症状。

虽然说微生物处处存在,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

1929年,青霉素研究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

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

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

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

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

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现实生活中,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

青霉素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其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

霉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

链球菌、肺炎双球等等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效果较好,对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在临床上,青霉素对于治疗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脑膜炎、肺炎球菌脑膜炎、梅毒、淋病、炭疽、破伤风等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青霉素不论何种给药途径均能被吸收。

一般多采用肌肉注射,可以被充分吸收。

可溶性结晶青霉素盐类的水溶液吸收很快,血浓度在15~30分钟内即可达最高峰,而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青霉素的吸收则较慢。

青霉素在现实生活中,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

青霉素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其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

霉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

链球菌、肺炎双球等等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效果较好,对敏感的萄萄球菌也有作用,对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青霉素也会发生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现象往往出现在作皮试或注射10几分钟内。

病人首先感到胸闷气憋,浑身哆嗦以至抽搐,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血压急骤下降,脉博快细而弱。

在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如抢救不及时,常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对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人,采用针灸疗法,应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 l%肾上腺素。

还可以作静脉输液,输入5%葡萄糖或萄萄生理盐水,对血压急剧下降者,输液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

当现场无输液条件者,可予静脉注射25%葡萄糖,静脉注射升压药物,但推药速度应缓慢。

青霉素过敏的发生虽然来势急骤,但只要处理得当,病人的恢复和预后都较良好,而这急救措施:主要是肌注肾上腺素,缓减在途中出现的各种险情,以保人生安全。

正常菌群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正常菌群的营养来自宿主组织细胞的分泌液、脱落细胞,以及某些腔道中的食物碎屑和残渣等。

菌群的代谢产物除供给细菌自身利用外,一部分可以被宿主吸收利用。

例如,过去外科医生不太重视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大肠埃希氏菌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功能,所以在肠道手术后为避免发生感染,常用抗生素作预防性治疗,结果是手术后感染是防止了,病人却出现了厌食和贫血等维生素B和K的缺乏症,因为大肠杆菌也被抗生素杀死了。

所以现在遇到这类需施行肠道手术的患者,在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同时,必须补充足量的微生素B和维生素K。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生息无处不在。

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但对人类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先进而重要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除。

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

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利用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正确对待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减小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让微生物为人类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

只要我们能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微生物,那么,它不仅可以造福苍生,对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有待于我们在微生物领域上有着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发展和利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生物将会更加普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来,我们将会更好的利用微生物这柄双刃剑造福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卢礼亚,等(王顺德、周德庆等译).普通病毒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7[3] 沈萍主编.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黄秀梨主编.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施莱杰(陆卫平、周德庆等译).普通微生物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6] 国家自然金委员会. 微生物学(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