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重构与战略突破:TPP、中美BIT与上自贸试验区
中美BIT谈判与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

中美B I T谈判与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孙元欣(:上海财经大学.200.43.3)摘要:分析《美国B IT范衣》金融服务条款、美国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可知,中国与美国金融业 准入负面清单在投资口後、所涉义务、措施形式、清单规范等均存在较大差异,中国自贸试验区 是国家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应继续在金融业负面清单管理、提升金融业开放水平、发展新金融 服务、大数据金融监管和系统集成、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对接国际规则.先试先行9关键词:中美B IT谈判美国金融业负面清单中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中图分类号:F127.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17)04-0062-007一、引f双边投资协定CBIT,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是_家(地g)之间为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公民在对方境内的投资而签署的双边条约。
2〇12年,美国发布了《双边投资协定2012年范本 (简称美国B IT范本)》。
2008年6月,•中国与美 国:tE式皂动投资协定谈判.中美B IT谈判和签暑 符合两国基本利益.前景依然乐观。
学者扪认为,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全新战略机遇(桑白川,2014),中国应 増强制定经贸规则的能力•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王 新奎,2〇16〉》中美BIT谈判中,金融业开放是焦 点之一@龚柏华(2013)和沈铭辉(2014)分析中美 B IT谈判中的金融服务条款,比较分析《美_BIT 协定》与《T P 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投资条款 之间的差异。
学者们也讨论了中自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必要性CM.喆等,2〇15,眞文洁■2〇16),以及互联网环境、金融监管、动态择机安排合适的 金融开放次序和尺度等问題(邓敏等,2013 •彭德雷,2014,全先银,2014)。
本文试分析|美:_ B IT范本》等协定金融服 务条款,以及美国金融业准人负面清单。
研究问 题有:美国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内容是什么?中美金融业开放政策差异是什么?中美B IT谈判 对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路径影响?二、《美国B IT范本》金融服务业条款和负面清单(—)《美国B IT范本》金融服务业条款1.投资和国民待遇的定义|《美国B IT范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射.我.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丈本:和管理模式研究》(编号14BJYD05.h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中美BII谈判对中禺金.融开放的...响以及上海应对策略研究》(编号.30:16.- A—Q55 - _A)。
TPP背后的中美博弈

1 9P的多重 意义
力 用 于反恐 战争 ,而 此 时亚 太地 区经
2 0 1 1 年 在 美 国 檀 香 山 举 行 的 A P E C 峰 会 上 ,美 国 总统 奥 巴马 推 出 了T P P 纲要 文件 。一 时间 ,T P P 成 为经 济领 域 炙手 可 热 的词 汇 ,加之 美 国 自
有理 由成为 看客 。
加 入 几个 小 国倡议 的多边 合 作框 架之
中呢 ?2 1 世 纪头 十年 ,美 国的主 要精
对 世 界 的主导 能力 下 滑 。2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 国 际
金融 危机 爆发 之后 , “ 华 盛 顿共 识 ”
遭 到 质疑 。如 何 在一 个 多极化 的世界
T P P已经 超越 了单 纯 的经 贸 含 义 而带
合 谈 判持 续数 年 而未 取得 进 展 。2 0 0 8 年 国际金 融危 机 席卷 全球 ,反对 保 护 主 义 、 坚 持 自由 贸 易 成 为 各 国 的 共
识 。美 国加 入 T P P 也 就 有 了现 实 的需
体 系 的关 键一 步 ,如 果被 排 除在 亚太 经贸体 系之外 ,美 国的损 失将惨 重 。
WT O,借助世界 市场的红利 ,经济
总量 突 飞猛 进 ,一跃 成 为世 界第 二 经
济大 国 。与此 同时 ,2 0 0 1 年 高盛 公 司
分析 师吉 姆 ・ 奥 尼尔 提 出 的 “ 金 砖 四
国 ” 已经 变成 了现实 ,美 国及 其 盟友
与 主导 权 。 中 国加 入世 贸组织 谈判 持 续 经 年 ,在 T P P 的建设 之 中 , 中国没
相 比之 下 ,T P P 要I :  ̄ P 4 涵 盖 的范 围 更
tpp、ttip、tisa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协调机制的区域化、复边化

TPP、TTIP、TISA与国际经济事务协商机制的区域化、复边化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全球生产链、全球供应链与全球价值链三位一体,国际商品贸易、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当今的国际商务活动变得空前复杂。
这些变化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将关注的目光转向“边境线后”的各种壁垒,诸如各国规则、标准的统一与兼容、从业资格的认定、电子商务、跨境物流、供应链、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的公平与透明以及国有企业商业行为的规范等问题,而这些在WTO 规则中至今仍无章可循。
在他们看来,更为复杂的国际经贸关系需要有适应其需要的新的国际经济规则,由于WTO多哈回合陷于停顿,耗时十多年而进展甚微,不得不使人对其解决当今日益重要而复杂的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的能力发生怀疑。
正是作为对陷入停顿的多哈回合的一种替代,促使美欧发达国家力图在WTO之外,借助TTIP之类的区域性贸易谈判来为21世纪的贸易尤其是对“边境线后”的贸易问题制定新规则。
谈判一旦在“边境线后”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取得成功,将会为WTO的多边谈判起到重要示范和推动作用。
[1]二、概念介绍1.多边体制多边贸易体制即WTO所管理的体制。
在WTO事务中,“多边”是相对于区域或其他数量较少的国家集团所进行的活动而言的。
多边贸易体制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不产生不良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使贸易尽可能自由地流动。
多边贸易体制有五项主要原则:一是非歧视性,即一国不应在其贸易伙伴之间造成歧视,它们都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也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其“国民待遇”。
二是更自由的贸易,即通过谈判不断减少贸易壁垒,这些壁垒包括关税、进口禁令或进口配额等有选择地限制数量的措施,以及繁文缛节、汇率政策等其他问题。
三是可预见性,在世贸组织中越来越多的关税税率和市场规则受到约束,外国公司、投资者和政府应相信贸易壁垒不会随意增加。
四是促进公平竞争。
TPP 对我国自贸区战略发展的借鉴——基于国际贸易规则的视角

财经研究11TPP 对我国自贸区战略发展的借鉴——基于国际贸易规则的视角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朱博恩 马骆茹摘 要:TPP 原本作为美国试图主导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平台,如今随着特朗普的当选而出现了重大转折,使得TPP 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TPP 在诸多非传统议题上的开创性探索体现了其先进性,然而TPP 在新议题领域过高的标准以及明显的美国利益导向也体现了其局限性。
我国在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过程中,TPP 所体现的先进性和局限性都值得我们借鉴,应加快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规则体系的完善,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获得更强的话语权。
关键词:TPP 自贸区战略 国际贸易规则一、引言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历程一直十分艰难,其历经了七年的漫长谈判,最终于2015年10月5日12个TPP 初始成员国达成了基本协议,并公布了协议内容。
其以高标准的设计理念,试图树立全球贸易新标准,打造“21世纪区域贸易协定的范本”。
刘昌明和王敏(2013)认为TPP 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以调整该地区国际权力结构的重要举措。
Peter A. Petri(2013)也认为,尽管从CGE 模型预测来看美国加入TPP 的收益并不太高,但对美国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TPP 去主导未来几十年的国际贸易规则。
此前学者们还认为,TPP 并不是美国力图在未来主导国际贸易规则的唯一手段,结合2013年已经开始谈判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这三者被称作美国新贸易规则的“三大支柱”。
金中夏(2014)认为由美国主导的TPP、TTIP、TISA 和美式BIT(2012年)谈判代表着全球贸易与投资规则发展的最新趋势,如果我国能加入TPP,将成为最大受益国之一,但目前我国只参与了中美BIT 谈判,其余均未有机会正式参与,这不利于我国提高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制定话语权。
然而,这一切随着美国2016年的总统大选落下帷幕而出现转折,特朗普的当选使得TPP 的发展前景急转直下。
TPP让中国必须重新审视

TPP让中国必须重新审视国企改革与亚太战略的方向(Is TPP Crisis for Improvement of China)作者:储殷最近TPP的大热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激烈竞争再入新局。
如果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因亚投行得分,那么此次面对美国祭出的TPP大招,中国需要展开新的思考了。
TPP,全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称“经济北约”。
12个成员国的谈判已有5年之久,最初不被看好,但就在中国人放松的国庆节期间,它以一种意外迅捷的方式达成了协议。
对中国而言,强烈的对冲感迎面袭来。
其实,以“中国野路子”的高明而言,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令人畏惧。
然而,随着这个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网的建立,中国亚太战略遭遇挤压却是毋庸置疑。
这种挤压不仅让亚太主导权再次倾向美国,同时又对中国的应对提出更高要求,因为美国的这一战略举措实际上对中国的国家政策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倒逼效果,并可能引发一系列并不局限于经济的后果。
可见,TPP将促使中国内外同时发生变化。
TPP把中美博弈带入新阶段当地时间10月5日,美国等12国经贸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历时5年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结束。
包括美国、日本、文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在内的12个成员国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
TPP真实目的不是要遏制中国的经济,而是要避免中国用经济手段把亚太据为己有。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日本首相安倍。
对比WTO追求降关税,TPP追求的是自由贸易。
TPP言称对所有国家敞开大门,但中国却是跨不进这道门槛的国家。
TPP的高要求,诸如贸易和服务自由、货币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信息自由,这些准则中国目前还远远达不到。
很明显,撇开中国、重新整合亚太国家的力量,形成更高层面的贸易组织已是既定格局。
后TPP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与区域一体化的深化

后TPP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与区域一体化的深化作者:陈淑梅高敬云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第04期摘要 21世纪以来,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代表的巨型区域贸易协定竞相施加系统性和全球性影响:通过制定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深化其区域一体化程度,在解构现有价值链的同时,正在试图重构全球价值链。
在分析后TPP时代区域一体化特征的基础上,从TPP边境后新规则视角,探究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正在如何重构全球价值链。
通过分析得出,借助整合和创新区域价值链上各经济体的经贸规则,不断深化的区域一体化在促进区域内经贸活动的自由化、便利化、标准化和协调化的同时,正逐渐割裂即有价值链分工格局,进而可能彻底破坏现有价值链,从而达到重构全球价值链的目的。
不管未来TPP的命运如何,西方发达经济体以TPP规则力图重新改写全球经贸规则的事实无法改变。
中国要从世界制造中心发展为世界创造中心,必须彻底摆脱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面临“低端锁定”和“高端封锁”的困境。
因此,从如何深化区域一体化提出了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TPP TTIP与RCEP 全球价值链深度一体化规则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价值链已成为世界经济显著特征,逐渐占据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成为驱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对现有国际经贸规则亦提出了全新要求;而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导致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停滞不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区域贸易协定的剧增,进而反过来加快了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塑和全球价值链的重构。
截至2016年底,通报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已高达635个,其中423个仍然有效。
2017年1月23日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旋即签署了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TPP,原先包含12个成员的TPP变更为“TPP-11”,标志着后TPP时代的到来。
TPP的演变逻辑及中国的策略选择

TPP的演变逻辑及中国的策略选择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虽有所复苏但仍不见明显好转。
当前,亚太经济合作正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方向性选择。
为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分享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红利,美国以TPP为抓手意图打造由其主导的亚太自贸区(FTAAP)。
TPP的持续推演遵循着一国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以及国家亚太战略的综合考量这一逻辑规律。
对于“剑指中国”的TPP,中国该如何做出战略选择,已是摆在我国面前的现实课题。
中国应依据TPP的演变逻辑,积极探索应对措施。
一、从P4到P12:TPP的缘起与演变现在所称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Economic Agreement,简称TPP)最初源于1998由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和智利所共同倡导的“优惠贸易安排”,以加速实现《茂物宣言》所提出的目标,但因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之后在2002年APEC墨西哥峰会期间,亚洲四小国即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发起关于建立多边关系的贸易自由化谈判,经过3年的努力,最终于2005年在APEC框架内签署了“跨太平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Partnership Economic Agreement,简称P4)。
P4虽于2006年5月28日开始实施生效,但因P4成员国经济影响力有限,所以起初并未怎么引起世界其它国家的关注。
为迎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宣布加入TPP,并开始主导TPP谈判,并于2011年11月夏威夷APEC峰会上达成TPP基础框架协议。
之后,亚太地区的多个国家纷纷宣布加入进来,使P4不断扩大为P8,直至现在的P12。
截止2013年8月,TPP先后经过了19轮谈判,目前成员国已有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经济大国在内的12个国家,成员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0%以上,GDP总量占全球的近40%,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其影响力已可见一斑。
TPP贸易投资新规则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TPP贸易投资新规则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作者:郑程张九丽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2期摘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努力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第一大贸易国。
一直以来,我国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沉着应对来自贸易方的各种国际经济上的机遇与挑战。
2016年11月21日,美国宣布正式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让中国面临的挑战得以缓解。
虽然TPP没有真正落实,但作为一项多边贸易协定,在贸易发展史上仍具有借鉴意义。
TPP协议真正做到了在WTO基本规则的部分原则,监管及战略性格局等方面推陈出新,不仅涵盖WTO的全方位内容,而且还非常具有战略性突破意义。
然而以美国主导的TPP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中国,力图孤立中国。
在这种境况下,中国不甘示弱,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御与攻击,尤以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战略最为突出。
关键词:TPP协议;贸易投资新规则;中国应对策略;“一带一路”一、TPP协议及其贸易投资新规则TPP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因为主导国美国的退出而被搁置,但TPP本身作为一项区域贸易合作规则蓝图,号称集结了世界40%的经济体(具体的影响是有些夸大的),必定是一份大多数参与国都能得到利益的协定。
虽然最终可能无法实施,但对于今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仍具有借鉴实际意义。
那么TPP贸易规则具体在规则有哪些具有创新思路和特点呢?第一部分就是关于此问题的讨论和总结。
二、多边贸易规则-关税壁垒及规则TPP的目的众人皆知,起先2005年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的4P协议,2014年形成了区域合作发展贸易投资规则,致力于区域合作发展的世贸组织之外的规则,但最终被美国等国利用,成为带有政治色彩的亚太战略,企图孤立中国。
多边贸易规则主要是在市场准入规则和壁垒削减方面做了规定。
在货物投资贸易和投资领域存在的各种壁垒实施统一削减,具体是在基础农业,纺织业以及电子商务等金融行业,实施协议成员国零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