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a中国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空间变化趋势
平顶山近50a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普遍 关注 ” 。 中国近百 年 的气 候变化 与 北半 球 的
变 化 趋 势 大 致 相 似 , 暖 只 表 现 在 东 北 、 北 和 西 北 增 华
西 部地 区 , 大约 3 。 以南 地 区 变 冷 。近 5 5N 0 a中 国西部 、 南部地 区 降水量增 加 , 而华北 等地有 减少趋
第 3 3卷
增 刊
气 象 与 环 境 科 学
Me e r l g c l a d En io m e t l S i n e t o o o i a n v r n na ce c s
Vo . p l 1 33 Su p
S p. e 201 0
21 0 0年 9月
平顶 山近 5 气 温 和 降水 变 化 特征 分 析 0a
中图 分 类 号 :P 6 4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71 8 2 1 增 刊 一0 4 17 4 ( 0 0) 0 4—0 3
\ 赠
引 言
2 0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 球 增 暖 受 到 国 际 社 会 0 全
出 现 在 16 、9 4 , 1 . ℃ 。 平 均 气 温 变 化 大 94 18年 为 39 年
摘 要 :利 用平 顶 山地 区7 气 象 站l 5 -2 0 年 气 温 和 降 水 资 料 , 用 直 线 回 归 法 对 其 变 化 趋 势 进 行 分 析 , 个 97 0 8 采
结 果 表 明 : 5 近 0 a来 该 地 区 气温 呈 上 升趋 势 , 季 气 温 呈 下 降趋 势 , 、 、 季 为上 升 趋 势 ; 温 室效 应作 用 下 , 夏 春 秋 冬 在 平 顶 山 市 区 四 季平 均 气温 均 呈 上 升 趋 势 。 降水 量 总体 呈 上 升 趋 势 , 四季 中冬 、 季 为 增 加 趋 势 , 、 季 为 减 少 趋 势 。 夏 春 秋 高 温 、 温 、 雨 日数 呈 减 少 趋 势 。 低 暴 关键词 : 顶山; 温; 平 气 降水 ; 化趋 势 变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周成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人均占有年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5。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量, 担负着本流域和下游引黄灌区占全国9%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 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含河北与天津及青岛)远距离送水(刘昌明,2004)。
过去50年黄河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循环要素均呈减少的趋势,黄河流域从1972-2000年间有22年出现断流。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流域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
特别是近20 多年来干流、主要支流下游断流频繁发生, 不仅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刘昌明,2004)。
河川径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
本项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河川径流的分析。
根据1956-2000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唐乃亥测站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3.93m3s-1,占全流域产流量38.13%;兰州站为329.89 m3s-1,占61.68%;花园口站为532.78 m3s-1,占99.6%,利津站为534.79 m3s-1。
所以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特别是黄河源区,这也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区。
(一) 近50年黄河流域降水及其变化1、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1951-2000年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9.9mm,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量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为800~1000mm;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
如用200、400、6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代表黄河流域的年降水地带性, 即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 其中200mm线东-西变幅不大,约100km;600mm线主要是南-北变化,南-北变幅大于300km;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代表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49.9 mm)情况, 而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各年南-北(纬向)与东-西(经向) 的摆动都很大,在黄河流域可达400km以上。
近50a三峡库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

Go g s Re e v i a e n rc n 0 a r e s ro r a i e e t r 5
L U i rn 一 C E G B n y n , AN a GU u &Z A i y I X a a , H N ig a Y G Qi , O Q H NG T a u o n n
( :C og igCiaeC ne , h n qn 0 17 . . hn ) 1 h nqn l t etr C o g ig4 14 ,P R C ia m ( Istt t shd hs s hns cd m cecs e i 0 0 9, R C ia 2: ntueo mop e cP yi ,C ieeA a e yo i e,B in 10 2 i fA c fS n jg . hn ) ( 3:C o g igIsi t o t rlgc l cecs h n qn 0 7, . . hn ) h n qn tue fMee oo i i e,C o g i 4 14 P R C i n t o aS n g 1 a
L k c ( a e i 湖泊科学) 2 1 ,4 2 :4 -5 S. ,0 2 2 ( ) 2 42 1
ht : w w j ksog Ema :l e@n lsa. t / w .ae.r. — i j ks i a.e n p/ l l a g c
⑥ 2 1 yJunlfL k c ne 0 2b o ra o a eSi c e s
e t me p e i t t n e e ti h o d s a o r o n e n h i mp r la d s a ilc a a trsi sa e a a y e xr e r cpi i v n n t e f o e s n a ec u td a d t e rt ao l e o a n p t h c e it l n l z d.Co sse ta a r c n itn ・ n may d srb to s t e man s a i d lo xr me p e i iai n e e t e u n y i o d s a o v r T r e Go g s Re e v i o l it u i n i h i p t mo e fe te r c p tt v n q e c n f o e s n o e h e r e s r or i l a o r f l a e . T e s a i it b to fe te r c p tto v n e u n y i o lx wi n may di e e c e we n i o t n ra h p ta d sr u in o x r me p e i i i n e e t q e c sc mp e t a o l f r n e b t e n t s u h a d l i a r f h f he
中国水资源利用的时空分布格局分析

中国水资源利用的时空分布格局分析一、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图1 2004年~2015年我国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空间格局图1为2004年~2015年我国各省份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用水总量和人均用水量的相对变化率。
从用水类型的空间变化来看,生态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空间变化差异最大,农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次之,人均用水量和用水总量的变化最小。
从空间变化的地区分布来看:第一,农业用水以黑龙江、吉林、山西等省份的变化大于全国的变化,而北京、上海、浙江等省份变化最小,长江中下游省份变化略快于全国,其余大多数省份的变化均比全国稍慢。
第二,工业用水以少数民族自治区、吉林、安徽的变化明显大于全国的变化,而北京、黑龙江、甘肃、青海的变化远远小于全国变化,其余省份比较接近全国的变化。
第三,生活用水变化中福建、湖北、四川大于全国的变化,黑龙江和青海相对变化率较小,其他省份围绕全国的变化水平稍有浮动。
第四,生态用水变化差异最大,大多数省份的变化快于全国,其中以内蒙古、甘肃和北京的相对变化率最大,分别为13.7、10.36和6.95;而江浙沪、两广、湖南、西藏、新疆等省份均小于全国的变化,其中江苏的变化率最小,仅为0.1。
第五,用水总量的变化差异最小,安徽、山西、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的变化大于全国,而上海、浙江和青海为相对变化率的低值区,其他省份的变化在全国变化水平附近轻微浮动。
第六,人均用水量中安徽、四川、黑龙江和吉林的变化明显大于全国的变化,京津、沪浙、广东等省份的变化小于全国的变化,其余省份的相对变化率在1周围略有浮动。
由以上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分析可知,我国用水总量和人均用水量变动较小,表明我国水资源利用量总体上较为稳定,但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差异有不同的成因.由图2-5可知,我国用水总量相对变化率的空间分布与农业用水的变化差异分布基本一致,表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主要受农业用水空间变化的影响,但具体到某一省域略有不同.安徽、江西、湖北、陕西等省份用水总量相对变化率明显大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是四大用水类型的相对变化率均高于全国,这是由于这些省份地处中西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阶段,但由于用水技术较为落后,各种类型的用水都有显著增加.山西、重庆、四川等省份用水总量相对变化率大于全国主要是由于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相对变化率均高于全国;山西近些年关闭或整合了大批小煤矿,淘汰了落后矿井,而重庆、四川近几年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任务,都使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北京受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使得用水总量相对变化率高于全国水平。
水资源

古夫中学 李君
搜集信息,讨论完成下列题目:
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情况。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水土配合情 况。 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规律与什么的时空分 配规律一致?是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形成的? 5、填注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地图,抢答完成 67页活动题一。
中国的水资源
相 对 缺
我国水资源总量 丰富 人均占有量 不足
空间分布 不均
水土配合 不协调
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水 时间分配 不均 与 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一致,是受 季风 气侯的影响形成。
知识回顾
我国的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⑥ ⑨
① ②
缺水带
③
少水带 ⑤ 过渡带 多水带
④
⑦
丰水带 ⑧
⑩
①塔里木盆地、②青藏高原北部、③内蒙古高原西部、④长江 中下游平原、⑤华北平原、⑥东北平原西部、⑦横断山脉、⑧武夷, 讨论分析,找出解决水资源不均的方案
5)、下列河流与南水北调工程无关的是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D
D、珠江
6)、华北平原发展经济的限制性条件是 B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件 D、交通条件 C、地形条
谢谢!再见!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配不均: 兴修水库
世界上最后一滴水不要是人类的眼泪
问题 浪费
污染
措施 节约用水, 科学用水 保护水资源, 防止水污染
近50a河池市日照时数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近50a河池市日照时数空间变化特征分析河池市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地区,近50a来,河池市整体气候状况、日照时数及空间变化特征均有一定变化,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河池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河池市的日照时数及空间变化特征,本文基于河池市近50a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SPSS 19.0及ArcGIS 10.0软件,分析河池市的气候状况、日照时数及空间变化特点。
一、河池市近50a气候状况概述河池市北依黔东南,南抵贵州,东临安顺、省港口、毕节,西接湘西,合称黔东西岩。
河池市年均气温较高,全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有“三月热苦,六月热暑,九月凉爽,十二月寒冷”之特点。
1961-2010年,河池市年均气温上升了0.8℃,比上一个时期上升了0.2℃。
夏季最高气温比前时期略高,冬季最低气温明显升高。
同时,河池市的发热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年均发热量从1961-1975年的3423.2 Kcal/m2提高到1976-2010年的3813.3 Kcal/m2,提高了11.26%,表明河池市热环境正以较快速度向热潮湿气候发展。
二、河池市近50a日照时数及空间变化特征1、日照时数河池市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总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均日照时数由2319小时提高到2550小时,增加了7.3%。
由此可以看出,河池市的日照条件有显著改善,同时也表明河池市的气候正处于由寒冷向温和转变的过渡期。
2、日照时数空间变化特征(1)河池市日照时数总体多少从河池市整体日照时数分布来看,全市普遍统计日照时数较多,最高可达2919小时,最低可达2126小时,有一定的差异,表明河池市及其周围地区的日照时数变化范围较大。
(2)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征从河池市近50a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河池市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都较多,属于中等和较多日照时数区域。
主要为河池市西部,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中等日照时数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池市中部,县城及其附近;较少日照时数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池市东部西江和邻近省界的部分新丰县一带。
1965~2014年我国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65~2014年我国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作者:佟金鹤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12期摘要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中的385个台站1965~2014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OPTICS等方法,对近50 a我国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近50 a来我国整体升温,华南以及华中地区南部、西南地区北部升温较弱;东北,华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升温较强,且最低气温升高程度普遍高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
全国范围内降水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华东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西南、华北地区降水减少;东北、华中地区降水变化区域性差异较大,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程度不大,以增加为主。
近50 a来东北、华北地区在1985~1994年增温最快,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地区西南部在1995~2004年增温最快;而2005~2014年我国大部分台站呈现变冷趋势。
降水方面,华东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西南、华北地区降水减少,降水明显变化主要发生在4~10月,对西南地区降水减少贡献最大的是6、8月;华北降水减少主要发生在7~8月;华东地区降水增加月份是1、3、7和8月,减少程度较大的月份是4、5和9月。
关键词气温;降水;变化趋势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12-229-07过去的百年间,全球几乎均经历了显著的变暖[1]。
在此背景下,我国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变暖趋势[2-4],其中,以北方地区冬季变暖最为显著[5-6],我国气温整体升高的同时还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准周期性变化[7-8]。
有研究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有所减缓,已经陷入停滞,或已经开始变冷[9-11]。
全球降水变化空间差异较大,仅以北半球陆地降水增加信度较高[1]。
对于我国,遭受气象干旱的范围明显增加,其中华北、东北地区干旱面积增加更为显著[12],而青藏地区有变湿的趋势[13]。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微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华北地区工农业集中,城市 人口多,需水量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耕地
水资源
人口
中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其他地区
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影响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生命之源
认识水资源
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水资源的多少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
它的宽度变化代表河流径 流量沿河变化情况,一般 情况下,从上游向下游, 河流的径流量逐渐增大。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
水资源不足全国的 20%
水资源占全国的 80%以上
我国南方河流径流量比北方河 流径流量大。
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北京降水量
季节变化
北京降水量
年际变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 水年际变化大,导致我 国水资源也具有年际变 化大的特点。
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超过 1350mm
不足300mm
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北方以旱地为主
南方以水田为主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 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源仅占全 国的3.8%。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 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 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 aeSi( 『 k c 湖泊科 学) 20 , 9 5 :9 5 3 'L . , 07 1 ( )4 7— 0
h p ∥ w w j ksog — a : l e@ ng sa.n t : w .l e.r.E m i j ks il .ca t a l a a
we tr go s I 9 0s,hih l k trqu n i c ur d t n t e a ta d t s e ins o i . W a e s e in . n 1 5 g a e wae a tt o c re boh i h e s n he we tr g o fChna y tr q a iy i he e s e inss o d a ltl e r a e i 9 0s,whl a e n h s e insdiply d a mi l u ntt n t a tr go h we ite d c e s n 1 6 ie lk s i t e we tr go s a e dde— h g t t . I 7 i h saus n 1 0s,t e eWa ta y—oig me i m a trq ntt c ur d i fe e e in fChia. 9 h r s a se d g n d u lke wae ua i o c re n di rntr go so n y f La tr qu ntt n t a tr go h we n i r a e tnd n y n 1 8 ke wa e a iy i he e s e inss o d a nce s e e c i 9 0s, ie i he we ta lt e de r a e wh l n t s it c e s l c mpa e t h ti 9 o r d wih t a n 1 70s I 99 . n 1 0s,a n r a e tn n yo c re oh i h a ta s e o so i a n i c e e de c c u d b t n t e e s nd we trgin fCh n . s Fut e tdisr v ae h tn to y ci t nc re t h ng so a e u nt y,b lo hu n a tvte rh rsu e e e l d t a o nl lmae i u d hec a e flkewatrq a i t utas ma c iiis so d i h we mpo a tefc . t r n f t e Ke wo d y r s:L ke wae a tt a trqu n i y;s t lv ito pai a ain;e s e ins a r a tr go ;we trg o s e ins
( 中国科学 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20 0 ) 2: 10 8
摘
要: 基于近代湖泊水量 ( 位 、 水 水深和面积 ) 记录 , 近 5 对 0 a中国东部和 西部湖区水量 的空间变化趋 势进行半定 量研
究. 结果表明 : 整体上看 , 2 0世纪 8 年代 以前 , 0 东部湖区水量呈现波动变化而西部湖区水量基本趋于减少 ; 年代 以后东 8 0
⑥ 2 0 yJun lfL k c ne 0 7b ora o a eSi cs e
近 5 国 东部 和 西部 湖 区水 量 空 间变 化 趋 势 0a中
黄 智 华 r,薛 滨 逢 , 勇
( : 海 大学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京 2 09 ) 1河 南 10 8
tn e c n t e w s b fr 9 0 .S n e 1 8 s ts o d a n r a e tn e c t i ee t e r e i h a t n e d n y i h e t eo e 1 8 s i c 9 0 ,i h we n i ce s e d n y a f r n g e n t ee s d df d a
pa t5 e r s 0 y a s
H UANG i u .XUE n Zh h a 一 Bi & P ANG n Yo g
( : oeeo E v o m na Si eadE gnei , oa n e i , aj g20 9 , R C ia 1 C lg ni n etl c n n n i r g H h i i rt N nn 10 8 P . h ) l f r e c e n U v sy i n ( : a gIstt o Go r h 2 N , ntu ega y& L o g , hns Aa e yo Si e, aj g20 0 , . . h a n i ef p i l y C i e cdm c n s N nn 10 8 尸 R C i ) mn o e f e c i n
部和西部湖区水量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 中,0世纪 5 2 0年代 , 东部 和西部湖 区水量状况基 本相似 , 均保持 高湖面
特征. 0世纪 6 年代 , 2 0 东部湖区水量有 所减少但幅度不明显 , 而西部湖区以中高水量为主. O 2 世纪 7 年代 , 同区域湖 0 不
泊基本都保持 中湖面特征.2 0世纪 8 0年代 , 东部湖区水量呈增加趋 势而西部湖区水量相对 7 0年代略有减少 . 0世纪 9 2 0 年代 , 东部 和西部湖区水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进 一步研究发现 , 近 5 中国不同区域湖泊水量发 生变化除 了气候 最 0a来 因素的驱 动外 , 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 的. 关键词: 湖泊 水 量 ; 间 变 化 ; 空 东部 湖 区 ; 部 湖 区 西 S ta a ito f l ke wa e pa i lv ra i n o a t r qua tt i t e e s nd we tr g o s o n iy n h a t a s e i n f Chi a d i he n urn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