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墨梅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古诗三首之《墨梅》说课稿及反思

古诗三首之《墨梅》说课稿一、说教材《墨梅》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作者善于画梅,也喜欢咏眉梅。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全。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表现出了他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四、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五、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墨梅》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墨梅》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墨梅》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元代画家王冕。
这首诗以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全诗简短而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方面仍有难度。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梅花的清雅和高洁,体会诗人高尚的品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墨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洁品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梅花、墨色、洗尽、骚人、品题等。
2.诗歌意境:理解诗人以梅言志,表达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诗歌全文、生字词、图片、音乐等。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梅花,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然后简介诗人王冕,导入本课。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总结诗歌的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各组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高洁品格。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之《墨梅》人教部编版

举例:介绍王冕的清贫生活、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的意境。四年级学生理解古诗意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举例:如何引导学生从“淡墨浓彩”中感受到墨梅的高洁、坚韧品质?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创作表现出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创作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多读多练,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他人意见,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指导。
举例:如何让学生学会将墨梅赋予人的品质,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创作?
(3)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事例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朗读并背诵《墨梅》。
2.学习生字词:墨、梅、淡、痕、玉、骨等。
3.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人对墨梅的赞美及所蕴含的哲理。
4.了解王冕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
5.拓展练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墨梅》一诗,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诗歌文化,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夜和孤独的楚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清白自守,坚贞不屈的品格。
《塞下曲》是卢纶的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篇。
诗人借助夜晚大雁高飞,单于逃走等景象,展示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
“大雪满弓刀”一句,既描绘出了严寒的边塞生活,又突显了战士们的英勇毅力。
《墨梅》是王冕的咏物诗,以墨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诗人不慕虚荣,只求内心清白的品格。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美的机会。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墨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描绘梅花景象的古诗。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以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梅花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们通过梅花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三首古诗的含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三首古诗,了解梅花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4.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三首古诗,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古诗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笔、纸等基本学习用具。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和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梅花的诗句。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把握。
3. 解析:逐句解析古诗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艺术欣赏: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古诗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等,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古诗的魅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背诵,并写下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墨梅》2. 三个子王冕《墨梅》、王安石《梅》、陆游《卜算子·咏梅》3. 重点解析:每首古诗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4. 作业布置:背诵一首古诗并写下理解和感受作业设计:1. 背诵一首古诗,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其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写一篇关于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感受的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对梅花这一象征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欣赏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案)教学内容:《墨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
这首诗以墨梅为主题,描绘了墨梅的坚韧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共四句,分别从墨梅的颜色、香气、姿态和品格四个方面来描绘墨梅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梅》,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掌握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墨梅的坚韧和美丽,体会到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淡墨”、“清香”等。
2. 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图,理解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墨梅》的诗歌文本、插图、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纸、课本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墨梅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墨梅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学生分享对墨梅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墨梅》的学习。
二、阅读诗歌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墨梅》,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3.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三、思考与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2. 学生分享对诗人的情感和意图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的思考。
四、欣赏与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的表达。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墨梅》的学习内容,强调墨梅的坚韧和美丽,以及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对《墨梅》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四年级下22古诗三首《墨梅》

四年级下22古诗三首《墨梅》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其中《墨梅》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全诗内容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开篇就提到了“我家洗砚池头树”,这里的“洗砚池”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冕借这个典故,表明自己与书法艺术的渊源,也暗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而那池边的梅树,仿佛也沾染了文人的气息,显得与众不同。
“朵朵花开淡墨痕”,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墨梅的形态。
那一朵朵绽放的梅花,不是鲜艳夺目、色彩浓烈的,而是带着淡淡的墨色痕迹。
这种独特的色彩描绘,让人感受到墨梅的素雅和清幽。
它不像其他花朵那样争奇斗艳,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不要人夸好颜色”,这一句体现了墨梅的品格。
它不追求他人的夸赞,不在乎外表的艳丽,坚守着自己的本真。
这种不迎合世俗、独立自在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而改变自己,失去了原本的初心。
而墨梅告诉我们,要坚持自我,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左右。
“只留清气满乾坤”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墨梅虽然没有娇艳的颜色,却能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里的“清气”不仅仅是梅花的香气,更是诗人高尚品格和操守的象征。
王冕借墨梅表达了自己不向世俗低头,追求清白正直、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王冕一生酷爱梅花,他种梅、咏梅、画梅,通过梅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这首《墨梅》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梅花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
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首诗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的魅力,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让我们从墨梅的品格中汲取力量,学会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真实的自我,不被虚荣和浮华所迷惑。
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背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的创作意图。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墨梅》,理解诗句含义,了解作者王冕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象理解,如“洗砚池头树”、“淡墨痕”等。
2. 诗人王冕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 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投影或打印稿。
2. 诗歌鉴赏资料。
3. 朗读音频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揭示课题《墨梅》,简介作者王冕。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墨梅》,注意字音、停顿。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检查读音,指导朗读技巧。
3.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意。
三、理解诗意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探究诗句含义。
2. 教师讲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洗砚池头树”、“淡墨痕”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理解的诗意,教师点评、总结。
四、感悟诗情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
五、拓展延伸1. 教师简介王冕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推荐相关古诗,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2. 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板书设计: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知诗味 知淡味
淡墨痕
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 这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 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 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 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 的梅花如此钟爱呢?
伸
——陆游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禅师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句。
课 后 作 业
板 书墨 设梅 计
淡淡墨梅 清香宜人
苦练书画
借花喻人 表达情操 高尚情操
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初 读
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 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古
墨梅
诗
[元]王冕
yàn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qián kūn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砚”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洗砚池” 读课文注释,你读出了王冕 怎样的品质? 勤奋、自励
古诗三首 墨梅
初读,知诗美
墨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思遥考知:不这是幅雪图,画为上的有暗香来。
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
片有什么不一样吗? ——王安石《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了解作者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
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诸暨 (今浙江)人,元朝画家、诗人、篆刻 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 学成才。
引读:是的,因为在你心里永远坚守 的是——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配乐诵读 。
背诵诗句。
知诗法
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 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拓 展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延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乾坤。
自由读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 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 中的哪些词句又有了新的认识。
“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 作者的淡泊清明。
“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 者的清白正气。
知诗味
听引读,跟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读一读 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 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 名利禄。
读资料,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①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 拒绝了。
②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
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淡泊名利
知清味
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 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诗句 回答。
淡墨铺陈。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
引读: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 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 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引读: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 正气的自己最重要!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主要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 《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 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 史》有传。
我会读
yàn qián kūn
砚 乾坤
我会写
砚乾坤
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
导 入 诗
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 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
文 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
“乾坤” 天地间。
墨梅
朗 读 古
[元]王冕
通常七言诗都
我家洗砚池头树, 是按照二二三的方
朵朵花开淡墨痕。 式停顿的,这样就
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 能把古诗的节奏读
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来了。
品读,知诗意
自由朗读,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 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
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有哪些 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