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WTO框架内贸易保护体系之重建
12042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与对策研究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与对策研究引言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让全球贸易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且不确定。
笔者将深入研究该现象,探讨其原因、后果以及对策。
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本国经济利益受到挑战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是本国经济利益受到了挑战。
例如,对于一些高成本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难以获得成功,因此往往需要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来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战略目的一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是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限制外部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企业的垄断地位,并获得更多的收益。
政治原因还有一些国家的政治形势比较动荡,例如,经济承受不了外部的压力,就需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稳定本国经济以及政治形势。
贸易保护主义的后果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会导致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就业。
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加剧国际竞争,从而限制贸易、技术和资本流动。
世界贸易组织权威性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会导致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权威性下降,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会逐渐削弱。
世界贸易组织应该鼓励各个国家开放贸易,通过开展自由贸易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推动贸易自由化各国应该加强互信合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贸易自由化。
发展中国家应该向技术更发达的贸易伙伴学习和借鉴,适应贸易发展的趋势。
加强双方沟通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减少争端的产生,通过构建更加稳定、可预测的贸易体系,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国际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各国之间应该共同解决贸易纠纷,尊重国际法律,以及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结论贸易保护主义应被视为极端的政治行为,只会带来更多的利益诉求,从而导致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不断加剧。
各国应该尊重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公正、透明和稳定的贸易环境,从而促进各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稳定发展。
第二章-保护贸易理论

额;ΔM-进口的增加额;K-乘数
2、新保护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理论基础:凯恩斯的一般就业理论 理论核心:研究保持国内充分就业及其维持国际
收支平衡的关系,其政策目标是通过推行保护主 义措施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促进经济繁荣
政策结论
一国保持对外贸易顺差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必须采取贸易保护, 实行奖出限入政策。尤其在X/m值太低以至失业大量存在、国 民收入状况恶化情况下,应提高X/m的比率。但在短期内迅速 提高生产以增加出口往往是相当困难的;下调本国货币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也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快速有效的 方法是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灵活运用关税税种和适时调整关税税率
四、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超保护贸易的特点:
①保护对象扩大了,不但保护幼稚工业,且更多地保护国内高度发 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②保护的目的变了,不再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而是加强对国内外市 场垄断
③保护转入进攻性,原贸保主义防御性限制进口;超保护主义对国 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二、保护关税论
——汉密尔顿(Humiltan)1791年向国会递交报告《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提出背景:1776年独立后的美国面临发展经济方面的严重困难, 应选择哪种经济发展道路
主要内容: 1、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具有特别 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发展,就等于失去
超贸易保护理论的意义
超保护贸易理论是传统保护贸易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它 的许多具体论点仍然有其理论上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上的借 鉴意义的。如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分析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 经济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 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值 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高德莱的保护贸易理论模式及其政 策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经济活动的某些方面,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国际贸易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与变革。
本文将探讨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原因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提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建议。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和原因1. 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进口、提高出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就业和国内经济利益。
这些措施通常包括关税壁垒、贸易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2. 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经济压力和政治因素而产生的。
以下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几个主要原因:(1)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和就业机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保持竞争力。
(2)防止倾销和不公平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被用于限制来自其他国家的倾销产品或不公平贸易行为。
(3)民族主义和政治因素:在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和政治家们争取选民支持的手段。
二、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壁垒提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贸易配额等手段,使进口商品更难进入本国市场。
2. 贸易争端增加:不同国家之间出现贸易争端的风险增加,因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往往导致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的措施。
3. 供应链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供应链分化,一些企业可能会考虑建立在本国境内的生产基地,以避免进口成本上升。
4. 经济发展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通常会阻碍国际贸易,限制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互利共赢,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建议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应对。
以下是几点建议:1. 建立多边贸易机制:加强对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持,通过国际组织、协定和规则来解决贸易纠纷,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2. 推动自由贸易协定:各国应加强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自由、公平的贸易环境。
WTO规则与环境保护的贸易措施之冲突与协调-

WTO规则与环境保护的贸易措施之冲突与协调吴迪 10021005摘要:虽然目前在 WTO 框架内还未出现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争端,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 WTO 规则之间的潜在冲突却是真实存在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将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应用于进出口贸易管制,这种潜在冲突转化为现实冲突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
加拿大诉欧盟的石棉案是WTO 争端解决机构在协调环境贸易关系方面的一个重要阶段性标志,其不仅赋予GATT 第20 条在环境保护方面以实质意义,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TBT 协定对环境措施的适用问题,对把握WTO 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的未来发展走势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关键词:利益诉求,绿色壁垒,石棉案, GATT1994 第20 条透过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实践不难发现,热衷将环境保护措施应用于进出口贸易管制的主要是发达国家。
它们已完成工业化过程,国民的环保意识较强,并且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来制定和实施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措施。
但是,发展中国家囿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限制而无法贯彻与发达国家同样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措施。
这种差别使得发达国家企业的环境成本相对较高,从而使其产品在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发达国家往往在进口环节设立环境法规、标准或其它措施从而增加外国产品的进口成本甚至干脆将部分外国产品挡在国门之外。
在有些情况下,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环境法规和标准超出了正当的需要,或者对进口产品适用比国产品更为严格和苛刻的环境法规和标准。
这种做法具有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造成了对正常贸易秩序的扭曲和 WTO 规则的违背,也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一、WTO规则与环境保护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争隐藏在环境保护措施与 WTO 规则之间冲突背后的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
一方面,发达国家希望借助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迫使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标准,甚至为其贸易保护主义服务。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的构建与国际贸易新战略问题分析5300字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的构建与国际贸易新战略问题分析5300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产品为主导的贸易模式转为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并由此引来了新一轮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国际贸易战略的改革。
文章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探究新形势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的构建与国际贸易新战略问题。
开放型经济;国际贸易;战略调整;国际化资本账户;监督制度国际贸易战略的制定和调整要考虑到本国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征和生产阶段、全球贸易发展趋势、国际贸易最终实现方式和经济管理体制等众多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新的发展形势使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这也对我国经济体制和国际贸易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重大举措。
本文所探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国际贸易新战略是在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对经济体制框架、国际贸易战略和国际贸易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构建和调整,最终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部署。
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国际贸易新战略的背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国际贸易新战略有着其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准确把握全球经济趋势和发展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保障,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的构建离不开全球贸易链的推动。
以国际形势来讲,区域贸易安排和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经济全球化贸易体制正在进行新一代的国际建构。
(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国际贸易新战略的国际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入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新阶段。
国际生产体系、商业业态与贸易投资格局与全球价值链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造就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趋势。
在全球价值链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全球贸易中中间产品贸易份额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远远高于最终产品贸易份额。
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经济的生产、贸易投资体系都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发生新的转变,生产与投资之间由传统的替代关系转为互补关系,国际贸易之间日益融洽,跨越国界的贸易、投资之间的最大障碍也由关税转变为“边境内”的监管、非关税壁垒和贸易服务的行政管理。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很多国家为了挽救经济危局,纷纷使出贸易保护的大棒,一时间反倾销诉讼接连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大有抬头之势。
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对外贸易逆差国,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贸易保护的侵扰。
一年来中美不断爆发贸易摩擦,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21年7月,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2021年8月3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输美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征收0~264.98%的反补贴税和154.72%~386.28%的反倾销税;2021年9月9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反补贴调查案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10.9%~30.6%不等的补贴幅度;2021年3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和磷酸盐等产品征收初步反补贴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由来已久,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伴随着因贸易保护而引起的贸易摩擦。
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演进的历史过程看,我们可以将它分成四个阶段。
1 重商主义阶段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盛行于15—18世纪的欧洲。
欧洲的封建专制者将金银数量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强盛与否的标志。
增加金银的数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国际间的贸易。
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货币差额论”的实质就是重金主义。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夫(W.Staffor,1554—1612)。
“货币差额论”认为金银作为财富的代表应该藏之国内,禁止进口国外的贵重物品,以防止金银流出导致财富减少。
同时又要尽力地扩大出口,以赚取他国的金银。
“货币差额论”仅仅关注货币流动而没有关注货币流动和商品流动的关系。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晚期的“贸易差额论”较“货币差额论”更进一步,它认为一国可以用货币去购买他国的商品,但是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必须小于本国向他国出售商品而获得的货币数量,这样依然可以保证一国金银的增加。
“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T.Mun,1571—1641)。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主线的国际贸易理论 更加丰富,更贴近现实。
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
15世纪到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代表商品资本制造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
2. 实施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 则有保护的必要。
3. 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肯 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 间的关系。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评价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提出,是保护贸易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确立了保 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牢固地位,对当前国际贸易决策和 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于购买本国货物。
英国为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重商主义发展得最为成熟。
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观点和内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 途径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的西欧 各国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一国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应是增加国内 货币的积累,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或不买,用以积累货币, 而且积极鼓吹国家采取强制手段控制商品出口禁止货币输出。 因此,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第三节 超保护贸易理论
产生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垄断资本已经不能满
足国内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经济扩张。
资本主义陷入危机和萧条,自由放任经济信条受到批 判,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盛行,凯恩斯从新古典经济学阵 营中分离出来,对重商主义给予肯定,从而系统地提出他 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的研究一.理论归纳(一)传统的贸易保护1 在发展中国家支持贸易保护理论有以下几种理论(1)保护幼稚工业论实行贸易保护以保护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的工业,等工业成熟再取消保护。
代表人物: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2)改善国际收支论实行贸易保护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3)改善贸易条件论用增加关税等贸易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4)增加政府收入论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
增加政府收入论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行为。
(5)民族自尊论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发展本国工业。
总体来说,发展中国家采取贸易保护的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实践上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在保护幼稚工业论的实践中存在保护对象的选择的问题以及保护手段的选择的问题。
在改善国际收支论的实践中存在别国贸易政策对本国出口的影响的问题。
在改善国际贸易论的实践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否成功的通过贸易保护来降低产品的进口价格首先要取决于该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其次,通过降低进口价格也未必能够获利,贸易是相互的,实行贸易保护很可能会引起别国相应的报复,结果是贸易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贸易量下降。
至于增加政府收入论,研究表明关税的比重跟异国的发展程度有反向关系,发展程度越低关税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就越高。
历史表明通过贸易保护实现民族自尊的做法往往是不成功的。
清末中国在闭关锁国后使国家更落后,离现代科技发展更远,民族也就没有资本来自尊了。
2在发达国家支持贸易保护理论有以下几种理论(1)保护就业论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西方国家就以因外国的竞争而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为由,来采取限制进口的方式来保障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2)保护公平竞争论这一理论最初是用来对付国际贸易中因为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行为,后来又被广泛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 。 易 自由化 符 合 各 国 的 利 益 , 而 成 为 各 国经 济 贸 因
发 展 的主 流 趋 势 。 WT 是 这 种 趋 势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O
种程 度 对 本 国 利 益 的 影 响 。 就 长 期 的 动 态 利 益 而
本 国 的 对 外 贸 易 ,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以来 中 国 一 直 依 从 靠 高 关 税 税 率 为 本 国 产 业 的 发 展 创 造 了 良好 的 环 境 。但 在 中国 “ 世 ” 。 税 壁 垒 在 中 国 贸 易 保 护 入 后 关 体 系 中 的 核 心 地 位 已迅 速 动 摇 。 从 WT 内部 看 。 O 由于 关 税 税 率 的高 低 直 接 影 响 到 出 口产 品 的 价 格 和 市 场 竞 争 能 力 。 国都 把 关 税 各 作 为 贸 易 保 护 的主 要 手 段 。 因此 , A T及 WT G T O一 直 都 把 关 税 减 让 视 为 其 工作 的 核 心 任 务 。 在 经 过 总 共 八 轮 的 多 边 贸 易 谈 判 后 。 O各 成 员 国 的关 税 税 率 WT 已得 到 大 幅 度 降 低 。 目前 发 达 国家 的加 权 平 均 税 率 降 到 了 4 。 展 中 国 家 也 降 到 了 1 % 。 而 使 得 关 % 发 5 从 税 壁 垒 在 WT 各 成 员 国 中 的 贸 易 保 护 作 用 受 到 了 O
论 WT O框 架 内 贸 易 保 护 体 系 之 重 建
陈 东
( 州 商 学 院 国 经 系 杭 州 30 3 ) 杭 10 5
摘 要 :入 世 ” 中 国 向 贸 易 自由 化 迈 出 一 大 步 , “ 世 ” 使 得 中 国 原 有 的 以 关 税 壁 垒 为 核 心 的 贸 易 保 护 “ 使 但 入 也 体 系 将 逐 步 瓦 解 。 出 于 国 际 竞 争 的 需 要 , 国 必 须 在 WT 框 架 内 重 新 建 立 新 的 贸 易 保 护 体 系 。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各 中 O 种 贸 易保 护 政 策 和 中 国 国 情 , 出 了建 立 以 直 接 管 理 壁 垒 为 核 心 的 综 合 贸 易保 护 体 系 的 观 点 。 提 关 键 词 : 易 保 护 ; 易 自由 化 ; 世 ; 接 管 理 壁 垒 贸 贸 入 直 中 图 分 类 号 :7 o 文 献 标 识 码 : F4 A 文 章 编 号 :0 5—10 (0 2 l —0 2 10 0 7 20 )1 0 2—0 3
贸 易 保 护 和 贸 易 自由化 是 一 国 国际 贸 易 政 策 对 立 的两 个 方 面 。 在着 此 消 彼 长 的关 系 , 在 更 深 层 存 但 次上两者 又 是统 一 的 。 者 统 一 于 国家 利 益 之 中。 两 任 何 一 国 的 国 家 贸 易 政 策 都 是 基 于 本 国 利 益 制 定 的 , 贸 易 保 护 程 度 和 自 由化 程 度 完 全 取 决 于 这 两 其
A b tac : s r t “Ac e s t he W TO" ma e i a d a n a e o r e ta e lb rlz to c s o t k s Ch n r w e r rtwa d t r d i e aia n。 b h i ut“a c S 0 t e W TO" m a S c e S t h ke Ch n So g n ltrf l — c n r d ta e p o e to s c Ua s r d ly.Ch n s t rbul w r d r tc o y t m i a’ r i a a i i wal e te r d r tc inim o p e g a ual i a ha o e id a ne ta e p e t n s se o i wi i e W T0 r me r n o d r t a e t e n enaina o e to h t nt h fa wo k i r e o fc it r t h o l c mp ti n.Tho h a a y i rou rde r tc o ol y n d i r ug n zng vai s ta p e t n p i a l o i c Chna’ tt iu to h i ril in sf r r e p ito iw bo tsti g u o peh n ie ta e p t cin s se whc i S sae st a n,t sa t ebr g o wa d t n fve a u etn p ac m r e sv r d r e to y tm i h i c h o o i e r d o t e d r c na eme tb ri r. s c nte n i tma g h e n are
K e or yW ds: a e P o e to Tr d i rlz to Ac e s t e W TO ; rc a a e n ri r Tr d r tc n; a e Lb ai i n; c s o t i e a h Di tM n g me tBare e
维普资讯
2O O 2年 第 1 1期 第 2 2卷 ( 13期 ) 总 5 现代 财经
M ODERN AN(E & ECONOM I S : C
No. I, 0 Vo . I 20 2 1 22 Ge e a n r lNo. 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