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综合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新课标资料《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测试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湖镇初级中学李锡可蓝燕玲一、选择题1.(中学生报历史与社会第25期)我国四大发明中‘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指南针在15世纪末传入欧洲并普遍用于航海事业,是航海中必不可少的导向工具,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

答案:d2.(中学生报历史与社会第25期)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帮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

”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a.获得财富 b.传播文化 c.倾销商品d.和平交往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之一是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西欧社会对金、银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答案:a3.(中学生报历史与社会第25期)证实了地圆学说正确性的历史事件是()a.从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的开辟 b.迪亚士发现好望角c.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开辟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完成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记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答案:d4.(中学生报历史与社会第25期)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许多物产传动到欧亚大陆,如玉米传播到中国、非洲及东南欧。

这客观上反映了()a.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殖民掠夺 b.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化c.欧洲封建制度加速解题 d.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的理解。

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知,原产美洲的玉米传到亚洲和欧洲等地,说明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d5.小明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归来没有统帅》的传记,记述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的事迹,其主人公肯定是()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 d.麦哲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的记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第四课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第四课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问题探究
《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区与今天北京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清军前往包围东交民巷列强使馆
zx,xk
现在中国北京美驻华大使馆 外岗哨林立,戒备森严。
一批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内容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
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 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zxxk
与以前的条约相比此条约的危害是什么?
下列这些图片又说明了什么?
帝 后 出 逃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慈禧紫禁城的场面
《辛丑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仪式
各国代表签署的《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7日清政府 与德、俄、 英、法等 十一个帝 国主义国 家签订了 空前丧权 辱国的 《辛丑条 约》。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
八国联军总司令西摩尔
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
八 国 联 军 进 入 紫 禁 城
八国联军在天安门前
八国联军乘火车进北京 被八国联军焚毁的北京齐化门
观看下列照片,选择一张叙述八国联军的罪行
北京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美军在天津抢劫的银子
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民
外国侵略者逮捕的义和团民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试题卷(本卷为闭卷考,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答案请一律做在答题卷上)亲爱的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沉着动笔吧,祝你取得好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A.帝国的繁盛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近代的曙光D.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2.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

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A.废分封立郡县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4.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A.司母戊鼎B.金瓶(金奔巴瓶)C.锦衣卫印D.开元通宝钱5.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

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A.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B.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D.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8.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专制皇权强化D.地方权力膨胀9.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A.他相信天主教旨意B.他相信地圆学说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D.他拥有航海地图10.右图是一幅世界名画。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6篇)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6篇)

历史试卷分析篇一(一)基本情况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

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二)具体情况分析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

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相似于哪一组?应该是西晋与东晋;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突出原因?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第二题考查的是连线题,学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都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学生答得都比较好。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都是基本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等重要知识点,这部分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识图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探究题,也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三)教学反思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3、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历史试卷分析篇二一、试卷特点及分析: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资料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

第一题选取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透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潜力。

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潜力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务必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潜力的考查。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 . 秦朝B . 汉朝C . 唐朝D . 明朝2. 现在穿越剧盛行,假设电视剧女主角穿越到清朝雍正时期。

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在避暑山庄,看到了回归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②在新疆,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A . ①③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②3. 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其主要措施有①设立驻藏大臣②改土归流③册封制度④平定叛乱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4.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 . 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B . 到松江可采购大量棉布回北京C . 形成了一些人商帮,如徽商、晋商等D . 中国丝绸、茶叶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5. 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几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最早开辟印非航线的航海家是()A . 麦哲伦B . 达伽马C . 迪亚士D . 哥伦布6. 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法美等国在社会巨变中制定了许多法律文件,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其中最早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的是()A . 英国《权利法案》B . 法国《人权宣言》C . 美国《独立宣言》D . 美国1787年宪法7. 喜好穿越剧的莉莉同学坐上了从株洲到北京的高铁,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美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来到了1825年的英国,坐上了当时最新式的交通工具()A .B .C .D .8. 巴黎公社的性质是A . 资产阶级政权B . 无产阶级政权C . 封建君主政权D . 封建割据政权9. 读“美国崛起之路”折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①——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共和政体B . ②——召开制宪会议,首届联邦政府成立C . ③——内战宣告结朿,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 . 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10. 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的新剧种是A . 京剧B . 昆曲C . 越剧D . 黄梅戏11. 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A . 《齐民要术》B . 《本草纲目》C . 《资治通鉴》D . 《天工开物》12. 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含答案) (1)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含答案) (1)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明清帝国的兴替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7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6 分,共 2 题)1. (8分)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2. (8分) 例2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一中的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于哪年在什么地方建立明朝?在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2) 图二中所示是锦衣卫的飞鱼服,锦衣卫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明朝类似这样的机构还有什么?它的设立标志着什么?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被百姓称之为“闯王”的是()A. 张献忠B. 李自成C. 高迎祥D. 努尔哈赤4. (5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

以下属于皇太极所为的有()①推翻明朝②统一女真族③改族名为满洲④改国号为清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 (5分)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A. 隋朝和唐朝B. 北宋和南宋C. 契丹和辽D. 蒙古和元朝6. (5分) 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B.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C. 1636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D.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统治7. (5分)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出现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道光帝8. (5分)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_______在位时期。

()A. 李世民B. 李自成C. 朱元璋D. 乾隆帝9. (5分) 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其中政治上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创内阁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④改革赋役制度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0. (5分)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朝建立②元朝统治结束③明朝统一全国④李自成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 ①④②③11. (5分)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 吴三桂B. 皇太极C. 李自成D. 努尔哈赤12. (5分) 明成祖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将都城迁到()A. 北京B. 东京C. 南京D. 西安13. (5分)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①明朝日趋衰败②统治者对后金用兵③连年天灾④商品经济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4. (5分)朱元璋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 加强专制皇权C. 提高政府效率D. 便于政令畅通尝试运用(总分 24 分,共 3 题)15. (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第八单元第1课第一目《》那一次,我们挨打了——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第八单元第1课第一目《》那一次,我们挨打了——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2.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中国,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
当堂检测:
1.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什么?
-英国对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
-英国以此为借口,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对华贸易。
2.鸦片战争的过程是什么?
-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三次鸦片战争(1860-1861年)、第四次鸦片战争(1861-1864年)。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鸦片战争知识及其影响。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预习成果,讨论鸦片战争的影响。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思品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思品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2011学年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思品期中试卷(出卷人:潘泉洁审核人:谢娜)历史与社会篇(5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2、......................................... 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无关的选项是( .................................................................... )A、否定了托密斯的“地球中心说”B、确立了“太阳中心说”C、为捍卫真理被教会活活烧死D、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3、................. 小明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做了如下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有()①支持国家:西班牙和箭萄牙②原始动机:对黄金的渴求③技术条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④主要活动有:达伽马进行了环球航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 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的是( .................................................................... )A、莎士比亚B、但丁C、拉斐尔D、达•芬奇5、................................. 对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美国宪法制定②来克星顿枪声③《独立宣言》的发表④萨拉托加大捷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6、...............................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等级中,属于第三等级的是( .................................................................... )①资产阶级②教士③工匠④农民A、①②③B、①®④C、①©④D、②③④7、............................. 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综合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路小虎跟爸爸去某城市参观,该城市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座雕塑(如图所示),其主题是“怒折烟枪”。

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

请你判断该城市是( )A.上海 B.虎门 C.福州 D.南京2.右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A.签订时间 B. 签订地点C.内容 D.危害3.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首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口那些小屋。

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

”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都城定于天京。

你知道“天京”属于现在的哪个省吗( )A.浙江 B.江苏 C.湖北 D.安徽5.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影响6.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提出( )A.协定关税 B.公使进驻北京 C.在华建厂 D.门户开放7.“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这一年是 ( )A.1840年 B.1856年 C. 1900年 D.1931年8.对中华民族来说,伴随着20世纪钟声而来的,不是和平的福音,丽是侵略者的铁蹄。

此次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汀了丧权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右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

下列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10.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系列记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

片中幼童留学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鸦片战争后一 D.甲午中日战争后1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12.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下列人物属于其中典型代表人物的是( )A.奕诉 B.张謇 C. 曾国藩 D.李鸿章13.在著名搜索网站百度上输入“公车上书的意义”进行搜索,他得到的结果可能是( ) A.挽救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使中国从此走向了富强之路14.右面这一漫画讽刺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梁启超 D.严复15.某同学将教材内容整理如下。

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A. 为走救国之路, △再次上书,B. 不作亡国之君,△下话变法。

C. 反对变法维新, △发动政变,D. 以血唤醒民众,△慷慨就义16.“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A. 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B.开办新式学堂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废除八股文17.如右图人物所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首绝命诗出自(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18.《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通过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②对《马关条约》的评论③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烧毁④张謇弃官经商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9.我国现行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这是一种法定学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增删。

这种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的做法开端于( )A.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B.新文化运动时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建议C.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D.京师大学堂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作出的规定20.新式学堂的兴办,使在中国延续了千年并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

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 )A.1860年 B.1894年 C.1898年 D.1905年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6分)(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此时,日本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4分)(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 A 条约。

这次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 B条约。

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材料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C 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四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

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

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人教网(1)材料一、二、三中的A、B、C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6分)(2)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一例。

(4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

(6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

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签、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故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

“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B 4.B 5.D 6.D 7.C 8.D9.D 10.A 11.B 12.B 13.B 14.D 15.A 16.A 17.B 18.D 19.A 20.D二、非选择题21.(1)英国;《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孪鸿章:资本主义国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帝反活动。

22.(1)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2)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3)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专治统治的腐朽黑暗。

23.(1)事件:公车上书。

主张:拒和、迁都、变法。

(2)兴办商务:重用人オ:鼓励创造发明。

(3)谭嗣同。

他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民族的振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突出其不怕牺牲的精神或奉献精神之类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