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即事》——王维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王维ppt实用课件

王维ppt实用课件

黎明——春天——英雄出世创世的神话-传奇故事原型 天顶——夏天——神圣婚姻进入天堂的神话-戏剧的原型 日落——秋天——战败死亡牺牲的神话-悲剧的原型 黑暗——冬天——洪水众神毁灭的神话-讽刺作品的原型
尾尾联联以以侧侧笔笔写写出出了边了境边战境事 的战胜事利的和胜将利士和们将的战士绩们卓的著。 战绩卓著。
4、思亲怀友送别之作: 擅长用绝句短小的形式来抒发悠
长的情思。如:《送元二使安西》等 《杂诗三首》“君子故乡来,应知故 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就 寒梅发问,以见乡思。《相思》一诗, 借红豆劝言,以慰相思。
三、艺术成就:
1、诗中有画: 首先,其诗具有线条美。 其次,其诗具有构图美。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 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 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
3、诗中有禅:
禅宗的思想与哲学深深地渗透 到王维的诗作中,其主要表现为 空和寂的境界的营造。
这种空寂之境是一种无我的 境界,是一种对自由心境的放纵 和追求。
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自 是天仙语,右丞却入禅宗”。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李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王维以理趣 胜。”(清 徐增《而庵诗话》)
单车 ——独当重任,奉
命之塞的豪情
使至塞上.SWF
pingshaly.mp3
颔联:诗人以“征蓬”和“归雁” 自比。
征蓬——传统的忧悒之意少而豪迈之意多 。
出汉塞 ————写出了自己征途的遥远
入胡天
和特点
颈联中,诗人选取了边塞的四种典型景 物进行描绘。
这四种景物最能反映边塞风光的特征, 本身就给人以雄伟开阔之感。同时,诗 人又抓住了这些景物最动人的一刹那, 使画面产生了时空的永恒感和苍阔感。

《山居即事 》王维.拼音版

《山居即事 》王维.拼音版

山sh ān 居j ū即j í事sh ì【唐t án ɡ】王w án ɡ维w éi寂j ì寞m ò掩y ǎn 柴ch ái 扉f ēi ,苍c ān ɡ茫m án ɡ对du ì落lu ò晖hu ī。

鹤h è巢ch áo 松s ōn ɡ树sh ù遍bi àn ,人r én 访f ǎn ɡ荜b ì门m én 稀x ī。

绿l ǜ竹zh ú含h án 新x īn 粉f ěn ,红h ón ɡ莲li án 落lu ò故ɡù衣y ī。

渡d ù头t óu 烟y ān 火hu ǒ起q ǐ,处ch ù处ch ù采c ǎi 菱l ín ɡ归ɡu ī。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 释】山居:山林之中隐居。

《战国策·韩策一》:“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

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王维古诗《山居即事》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古诗《山居即事》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古诗《山居即事》原文译文赏析《山居即事》唐代: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译文】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赏析】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

苍茫余落晖”诗句。

顾安《唐律消夏录》谓此诗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

其实不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

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

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联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

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此联“遍”“稀”二字用得很妙。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颈联对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馆诗》:“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

”这一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

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最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

《山居即事》——王维 ppt课件

《山居即事》——王维 ppt课件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 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3)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 竹”“红莲”意象。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嫩竹生长,红莲花落,“嫩竹”、“荷花” 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2 分)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2分)表 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2分)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颔联写所见。夕照满山,鸟鹤还巢,行人归宅,柴。 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故衣:指莲花败叶。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6.尾联: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渡头:犹渡口。 烟火:指炊烟。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颈联、尾联写所见:绿竹、荷花、渔火和采菱人归来。 7.内容:
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 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落寞之情。
(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 两者对比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题目:山居即事
山居:山林之中隐居。 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隐居山林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2.作者:王维 3.首联: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寂寞:寂静无声,沉寂。 落晖:夕阳,夕照。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 4.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巢:栖息 荜(bì)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山居即事课件

山居即事课件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首联: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点明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独处陋室,寂寞
难耐,于是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正切诗题 “即事”,即咏眼前景、眼前事。如果闭关室中, 能有什么事可写呢!山居所见,都是幽静寂然之 景,使人不再有淡淡的寂寞。
颔联: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弥满诗画
翻译 独处陋室,寂寞难耐,于是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 景。山里松茂鹤多,门前访客稀少,嫩竹带着些粉 色,红莲有花瓣凋落。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
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高考真题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
者少,两升起,嫩竹荷花清新 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 活的,但是诗人的内心却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 态,促使王维去发现田园、欣赏田园,从而内心和 田园融为一体。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即事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诗人,崇信 佛教,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其诗、画成就 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山水诗成就 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著有《王右丞 集》,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气息的宁静生活给诗人内心的宁静和享受。

古诗词鉴赏PPT

古诗词鉴赏PPT
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 答②: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 最常见的做法。
3【“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 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 “边城”、“烽火”、“羌笛”、“关山”、 “月”、“大漠”等词语;
古诗词鉴赏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
1【“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 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 的离妇。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
么不同?(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 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 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 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1】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 感。(2分)(意近 即可)

2014《山居秋暝》课件

2014《山居秋暝》课件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答: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 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 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4、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 这首诗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知识分子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被挤压、难以
自我主宰的感觉。
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 (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 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他过着“晚 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
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
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可分 为套数、小令
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1、近体诗有 “律诗” 、“绝 句”之分。 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 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 “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陆游的慷慨激昂 苏轼的旷达豪迈
杜牧的清健俊爽
王维的清新自然 高适的悲壮苍凉 孟浩然 闲静淡远 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李清照:清新自然(早期)、哀婉悲凉(后期)
山居秋暝
首联: (空)山 (新)雨
(傍晚) (秋天)
地点、天气 时间、季节
意 颔联:(明)月、(青)松 [照] 象 (清)泉、(山)石 [流] 竹(喧)、(浣)女 颈联: 莲(动)、(渔)舟
2、颔联、颈联描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

山水田园诗课件资料

山水田园诗课件资料

1、(0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D)(E)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答案: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2、(07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3、(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题目:山居即事
山居:山林之中隐居。 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隐居山林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2.作者:王维 3.首联: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寂寞:寂静无声,沉寂。 落晖:夕阳,夕照。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 4.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巢:栖息 荜(bì)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3)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 意象。 (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1象。
颈联、尾联写所见:绿竹、荷花、渔火和采菱人归来。 7.内容:
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 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落寞之情。
3
(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 两者对比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 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4
(3)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 竹”“红莲”意象。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嫩竹生长,红莲花落,“嫩竹”、“荷花” 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2 分)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2分)表 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2分)
6Hale Waihona Puke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颔联写所见。夕照满山,鸟鹤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2
5.颈联: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故衣:指莲花败叶。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6.尾联: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渡头:犹渡口。 烟火:指炊烟。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5
(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 诗人形象。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 (1分)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 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1分)尾联炊烟升起, 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1分)整 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 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