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导学案__文安一中张晓辉
《李逵负荆》教案

04
教师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关注 孩子的成长,促进家校合作。
06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掌握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 事情节,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 。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 生能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增强语言表达和表演能 力。
情感目标
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 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李逵负荆》的背 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使 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生动。
实物展示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物或 图片,如古代的荆条、刑具等 ,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的直观 感受。
小组合作
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过程性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 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终结性评价
通过小组报告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 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01
02
03
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教学内容紧密围绕《 水浒传》中李逵的故事展 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内容的深度
本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了 李逵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主 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的广度
本课教学内容涵盖了《水 浒传》中的相关人物和事 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
《李逵负荆》教案
授课教师:
2024-01-02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与练习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李逵负荆》这个古代故事的内容和结局,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1.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内容。
2.理解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三、教学难点:1.分析李逵一角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2.合作探究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与古代英雄有关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英雄的世界。
(2)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古代英雄是谁?原因是什么?2.预习(10分钟)(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李逵负荆》这个故事,并思考故事的大致情节和结局。
(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故事结局如何?3.探究(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李逵的性格特点,并列举学生观点。
(2)学生回答问题:根据故事描写,李逵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合作探究(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饰演。
(2)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饰演角色的特点和形象,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点评。
(3)学生可以参考故事中的形象描写和台词进行表演。
5.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李逵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并总结讨论。
(2)学生总结:李逵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们对李逵有什么看法?6.活动(1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摇旗吶喊比赛,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力量。
(2)评选最佳团队,并分享团队合作心得。
五、作业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对《李逵负荆》的故事内容和李逵的形象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教学中,通过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李逵负荆》这个古代故事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饰演的形式,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简要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
2.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
3. 品读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性格特征。
4. 初步感知《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情节,品读精彩语句,概括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水浒传》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与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介绍作者及背景。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全班齐读。
3. 深入研读:
- 梳理情节: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 分析人物:从文中找出描写李逵的语句,概括其性格特点。
- 探究方法:小组讨论,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4. 拓展延伸:播放影视片段,加深学生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李逵的性格特点。
6. 布置作业:阅读《水浒传》,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李逵负荆》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2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李逵负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水浒传》中“李逵负荆”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并评价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李逵负荆”片段,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 人物分析:组织学生讨论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4. 课堂练习:请学生就“李逵负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知识点拓展: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李逵负荆》1. 故事情节: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梗概。
2. 人物形象:分析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特点。
3. 艺术特色:领会《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就“李逵负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经典故事,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李逵负荆》【教材版本】此教案适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李逵负荆》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1. 了解《李逵负荆》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3. 理解并解读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他们撰写读后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及行为动机;2. 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 形成独立的读后感,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导入】(用时: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这篇课文,提出以下问题:1. 你们知道《李逵负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 你们对《水浒传》的了解有哪些?【第二部分:阅读与分析】(用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1. 学生独立阅读《李逵负荆》。
2. 教师提问学生:a. 请描述李逵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b. 如果你是李逵,你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吗?为什么?c. 故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情节?这些情节对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d. 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第三部分:讨论与交流】(用时: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思路,然后展开交流讨论。
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故事?b. 你们认为李逵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c.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形象和特点?d. 故事中是否有一些隐含的道德观念?2. 不同小组的代表发言,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部分:文学鉴赏】(用时: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学生对《李逵负荆》的欣赏和理解。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的作者罗广斋,并讲解他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描写技巧和语言表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和叙事手法。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李逵负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自《水浒传》的《李逵负荆》一节,通过讲述李逵在梁山泊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熟读并理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2. 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读并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2. 通过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水浒传》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李逵负荆》,理解故事情节,注意把握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设计一道关于《李逵负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并对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李逵负荆》一、故事情节1. 李逵上梁山2. 李逵负荆3. 李逵遇险4. 李逵脱险二、人物形象1. 李逵的性格特点:忠诚、勇猛、直率、粗犷2. 李逵的行为举止:负荆请罪、敢于担当、舍己为人、坚韧不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李逵负荆》,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谈谈你从李逵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你性格鲜明、爱憎分明,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汉.你勇敢无畏,为了救出自己的结义哥哥,单枪匹马,横扫官兵无数;你是仁义的化身,对兄弟的忠诚,对老母的至孝,都是因为那个大大的“仁”字;你是不争名夺利的,你奋力拼杀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为了一时的义气。
但你也有缺陷,你的鲁莽,你的狭隘,你的头脑简单,不听劝告,常常让自己和他人都陷入险境。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依然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无需太多那天偶过花店,他察觉到我对黄玫瑰的喜爱,第二天便送了一束给我。
可不知怎的,我老想着花店橱窗里的那一朵,总觉得这一束不如那一朵清丽、可人。
有一天,我俏皮地问他:“你真的爱我吗?"其实,只要他讲一个“爱”字,我就满足了,可他不仅说“爱”,且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爱的理由,听着听着,我心不在焉了.无需要太多!人,有时真的并不是非要得到或听到许多的。
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便可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了。
只要在我身心透支时,有一双温暖的手向我伸出,我便能借助这一臂之力走出困境;只要在我苦恼时,有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在我身边,我就能吐出所有心事求得心灵上的舒展;只要在我忧郁时,天边有一抹淡淡的斜阳,便能照亮我那双迷茫的眼睛。
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爱情,尤其是向生活。
是否记得?我们曾经多么专注地设计美妙的未来,我们是如何细致地描绘多彩的前途,然而,尽管我们是那样固执、那样虔诚、那样坚韧地等待,可生活却以我们全然没有料到的另一种面目呈现于面前。
无需痴想太多!只要我们每一刻都在认真地做人,认真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高二(下)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李逵负荆》——施耐庵时间:2012-4-2
命制人:张晓辉审核人:李卯圈年级领导签字:
一、自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
二、自学引导:
(1)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年)。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元末中过进士,在钱塘做了两年官,因对当时黑暗腐败的官场愤慨不平,后弃官还乡,从事文学创作。
本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
另外,古往今来还有一种说法,即《水浒传》为施耐庵、罗贯中合著,至今仍待考证。
(2)相关链接: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
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使这轰轰烈烈的水浒起义彻底地失败。
使这108位水浒英雄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水浒传》全书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577位,有名无姓有9位,有姓无名的有99位。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本书:《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道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
金圣叹加以评语,和二人全副精神,所以妙极。
(3)号外最新研究发现,中国第一部白话章回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很可能就是元顺帝的笔名。
根据近年来在福建以及海外的一些新发现史料的叙述,元顺帝颇喜各民族史诗传奇,于是有了用汉文编写一部史诗的想法,因此他命脱脱组织史官修史的同时,收集民间英雄传说,最后梁山宋江传奇被选中,元顺帝就亲自组织史官用口语化的汉语编写《宋江》故事,结集成册,并以其中一名汉族史官的名字署名为“施耐庵”,但该书未完成,元朝即被推翻,后来此书流落民间,经过历代作者、书商加工,渐渐才形成目前的《水浒传》一书。
三、自学测评:
(1)1、注音:朴.刀()筵.宴()蹊跷
..()哽.咽.()
尪羸
..()攧.翻()绾.头发()丫髻.()
(2)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他在东京兀自
..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②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
③柴进道:“这个不妨,你先去那里等。
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
..。
”()
④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
..。
.()
⑤小人只是这里剪径
..,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
(3)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⒈大闯五台山___________⒉误入白虎堂___________⒊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
⒋大闯野猪林___________⒌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⒍怒杀阎婆惜___________
⒎大闹清风寨___________⒏斗浪里白条___________⒐智取生辰纲___________
⒑探穴救柴进___________⒒浔阳楼题反诗_________⒓血溅鸳鸯楼___________
四、自学质疑
2010级高二(上)自助餐式语文作业
课题:《李逵负荆》——施耐庵时间:2012-4-2
命制人:张晓辉审核人:李卯圈年级领导签字:
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1卖官鬻爵2济困扶危3封妻荫子4有条不紊5水寨大火并6哽咽7 水浒8蹊跷9瓮中捉鳖10朴刀
11绰了杆棒12弓弩13箭疮14这厮15无名蟊贼
二、选出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粗卤鲁莽梗咽黑厮B封妻阴子树阴翻来覆去鞍辔
C请君入翁瓮中捉鳖消耗恶耗D影影绰绰阔绰带罪立功筵席
三、文学常识填空:
1《水浒传》全称为( ),是( )描写中国封建社会( )和农民战争的( )长篇小说,产生于( ),其作者一般认为是( )。
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____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2. 《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共_____人,地煞星共________人.
3、梁山好汉中,有三位女将,分别写出她们的绰号和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中的四大奸臣:()、()、()、().
5《水浒传》中的五虎将:关胜、()、()、()、董平。
6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四大粗人”形象:《水浒传》中的()、《三国演义》中的()、《隋唐演义》中的()、《说岳全传》中的()。
四、文段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卤,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戴宗道:“兄弟,你便问请‘这位官人是谁’便好。
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
这不是粗卤,却是什么?我且与你说知。
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
”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
若是闲人,我却拜甚乌!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
”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可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1这段语言与《三国演义》的语言相比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李逵和戴宗各自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逵负荆》导学案(1)pō yán qī qiāo gěng yè wāng léi diān wǎn jì
(2)1.仍旧,还是2.冒充追究,弄明白随意,没有约束3.奇怪,可疑4.消息
5.拦路抢劫(3)1.鲁智深2.林冲3.林冲4.鲁智深5.武松
6.宋江
7.花荣
8.李逵
9.吴用10.李逵11.宋江12、武松
《李逵负荆》自助餐一、略二、A三、1.《忠义水浒传》第一部农民起义章回体元末明初施耐庵宋江 2.108 36 72 3. “母大虫”顾大嫂_、“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
4.蔡京、高俅、童贯、杨戬 5. 林冲、秦明、呼延灼
6.李逵、张飞、程咬金、牛皋四、1.《三国演义》语言为浅易的文言文,《水浒》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2.李逵:爽快粗鲁,不拘礼节,不会客套。
他出身于农民家庭,目不识丁;戴宗:习惯于官场的礼数,讲究客套,敬上。
他多年混迹于官场,见过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