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4篇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4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一、预期效果1、应获取的知识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要旨1、课标解读《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
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
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
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
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
“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1、朗读法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
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济南的冬天》(文章)通过生动而真实的描写,抒发了的赞美之情。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学校六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把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
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领悟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体会文中拟人、比方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采纳配乐朗读、老师范读、同学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同学争论、沟通的过程中拓展同学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予的浓浓爱意。
2、激发同学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育审美力量。
重难点分析: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认真观看、仔细思索、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同学反复朗读,感悟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一)出示济南风光图片。
(二)老师导语。
济南是一座漂亮的城市。
冬天中国的北方多是狂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高校任教时登记的济南冬天的景色,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会浸滋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一个生字新词。
思索: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反馈沟通中引导同学关注第一自然段,说出:全文是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绽开描写的。
(二)同学展现读课文。
要求留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索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反馈沟通中引导同学说出: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景、水色。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2)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分析、迁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本文与《春》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文温馨、美好的语言;(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像写济南冬天特有的温晴时各自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多角度地写景,并巧妙地运用对比、比喻、拟人手法来写景。
三、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朱自清笔下令人怀念的春天,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老舍先生笔下的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
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再次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先生。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老舍先生?(学生回答)2.教师总结: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一生著述丰富,作品文笔细腻,语言俗中含雅,意味深长。
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3.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教师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温馨提示:读书时要做到字字入目,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词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教师提问:读完课文,你感觉济南的冬天怎么样?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你对济南冬天的印象。
(学生回答)3.教师总结: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我们初步感知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这是文章的“文眼”,也是济南冬天的最大特点。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地描绘这一特点的呢?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寻找答案。
研读课文,赏析语段。
1.教师:阅读课文,用文中一句话总结济南冬天的特点。
再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分析、总结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济南的冬天》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济南的冬天》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老师,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堂小学六年级语文的说课。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济南的冬天》,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景色和气候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本课采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通过听课文、观察图片、讨论、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冬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通过几幅济南冬天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济南冬天的景色,并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冬天景色。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对冬天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二、听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跟读。
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掌握词汇和语感,为后面的讨论和朗读打下基础。
三、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济南冬天进行情感交流和观点交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四、朗读要求学生口头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使用,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冬天的气息和美丽。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结构更加熟悉。
五、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描述冬天的短文,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内容和词汇,描述济南冬天的景色和气候特点。
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最后,我将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安排。
1. 上课铃响后,首先用几幅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入课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冬天景色。
2.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济南冬天的观点和感受。
4. 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
5. 引导学生写作一篇描述冬天的短文,展示在黑板上并让几位同学进行朗读。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对《济南的冬天》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冬天的景色和气候特点进行准确的表达。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济南的冬天》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体验冬天的魅力,并通过写作让学生展示对冬天的感受和理解。
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了解济南冬天的景色与特点;•掌握描绘冬天景色的形容词和句式;•提高写作能力,表达对冬天的感受。
3. 教材结构本课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冬天的景色、冬天的生活和冬天的趣事。
一)冬天的景色课文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如雪、雾、阳光等。
同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使学生对冬天产生实际感受,加深对冬天景色的理解。
二)冬天的生活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冬天中人们的生活变化,如穿厚衣服、取暖、室内活动等。
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人们在冬天中的日常生活,体会冬天对生活的影响。
三)冬天的趣事课文最后一部分以冬天的趣事为主题,通过呈现一些有趣的冬天活动,如堆雪人、滑冰、放风筝等,激发学生对冬天的情感认同和参与欲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唱一首与冬天相关的歌曲,比如《雪绒花》或是向学生提问,引入冬天的话题。
接着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和理解,对所展示的观点进行讨论,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 正文阅读与讲解学生可以阅读课文,并分段解读。
(1)冬天的景色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了解济南冬天的景色。
通过朗读文中描写冬天景色的段落,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记录文章中的形容词和句子,加深对冬天景色的理解。
(2)冬天的生活引导学生注意冬天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穿厚衣服、取暖等。
通过讨论和相关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冬天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和适应。
(3)冬天的趣事让学生了解一些有趣的冬天活动,如堆雪人、滑冰、放风筝等。
通过这部分内容,引发学生对冬天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3. 学习活动与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冬天的感受和体验,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分享。
小学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小学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的济南冬天的景色和特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描绘的济南冬天的景色和特点。
2. 课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济南的冬天》。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冬天,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对一些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绘的济南冬天的景色和特点,如“山上的雪”、“水中的冰”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小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并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
《济南的冬天》小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济南的冬天》。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分析句式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济南的冬天》。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描绘画面、分析句式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济南冬天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济南的冬天》。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画面、分析句式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5. 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时安排:本节课共需40分钟。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济南冬天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小学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济南的冬天特点及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方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济南的冬天特点及景色。
2. 教学难点:(1)描绘事物的方法表现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济南的冬天。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描绘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济南的冬天》。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济南的冬天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济南冬天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济南冬天景色和特点。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所描述景色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描绘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6.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以“我眼中的济南冬天”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生字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2.了解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以及清楚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美景。
二、过程与方法
1.由上节课的春引出这节课的冬。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作者的基本信息和课文出现的生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的总特征。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PPT,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那么谈到冬天,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在你们的印象中,你所感受过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答案会千奇百怪: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等)大家可能会想到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萧杀的气象。
今天我们不说温暖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来说说多姿的冬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说燕京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
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发到是那么的“慈善”“可爱”“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领略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下课文,注意一下课文的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二、新课学习
让学生起来读生字词,并且纠正读音。
(5钟)
着(zhuó)落宽敞(chǎng)澄(chéng)清暖和(huó)发髻(jì)
看(kān)护妇薄(báo)雪
同时给学生讲解“薄”这个多音字,让学生积累。
薄:báo(厚度小的)~饼。
(冷淡,不热情)~待。
(味道淡)~酒。
(土地不肥沃)~田。
bó (轻微,少) ~命厚~(不充实,不坚强)~弱。
bò薄荷
介绍作者老舍先生。
(3分钟)
在正式讲课之前,先给学生讲一下老舍先生的生平,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明白为什么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积累课外知识。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1924年,老舍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
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此外,《济南的冬天》也跻身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散文作品,并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必学散文之一。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分析句子。
(10分钟)
1. 读完第课文,我想大家都不难发现,其实在冬天,我们的济南可真的是一个宝地。
那为什么说济南是一个宝地呢?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
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2.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出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征的?有什么作用?
对比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温晴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喜爱
用对比的手法来写济南的冬天的特点,重在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
3. 作者说“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并给写生讲清楚什么是直接抒情)
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济南的冬天特别景色。
(10分钟)
1. 课文主要写了济南的哪些景物?
济南的阳光,济南的山,济南的水,济南的雪
2. 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济南的山的哪些特点呢?
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作者给我们说了济南的水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景物呢?
绿萍水藻垂柳
通过阅读,你能说出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么?
喜爱赞美
找学生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并思考问题。
(讲述过程,用图画来反应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阳光普照下的山的特点)(12分钟)
1.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
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点?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出冬天济南的“暖和安适”的特点。
2. “这一圈小山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暖和。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小山写得小巧秀丽,充满温情。
3. 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神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温晴的,这是一个“慈善的冬天”。
因此用济南人“含笑”的表情来烘托济南温晴慈善的特点。
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
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
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
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三、结论总结
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的温暖的,好好感悟。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按照以上学习的思路,自学下面“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和“济南冬天的水色”这三幅美丽的图画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宝地
阳光普照的小山——温暖山薄雪覆盖的小山
温城外远山
晴绿萍
水水藻
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