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技术第五章
地基处理新技术5(碎石桩)

(二)桩位布置
(a)正方形 (b)矩形 (c)等腰三角形 (d)放射形
.
(三)加固深度
(1)当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不大时,应按相对硬层埋藏深度确定; (2)当相对硬层的埋藏深度较大时,对按变形控制的工程,加固 深度应满足碎石桩复合地基变形不超过建筑物地基容许变形值的 要求; (3)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加固深度应不小于最危险滑动面的 深度; (4)在可液化地基中,加固深度应按要求的抗震处理深度确定;
.
(2)按固结度要求确定
同排水固结法砂井计算。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
或 p c f K 11 m p fp K 22 ( 1 m )p sf
pcf——桩极限承载力(kPa)
psf——天然地基限承载力(kPa) K1——复合地基中桩实际极限承载力与单桩极限承
载力不同的修正系数。
K2——
桩间土与天然地基承载力不同的修正系数。 .
质量检验可用单桩载荷试验,其圆形压板的直径与桩的直 径相等,可按每200~400根桩随机抽取一根进行检验,但总 数不得少于3根。对砂土或粉土层中碎石桩,除用单桩载荷试 验检验外,尚可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试验对桩间土进行处 理前后的对比试验。
.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载荷试验
.
.
.
振冲碎石桩的动探检测
振密法
振冲挤密法
沉管法
干振法
.
振冲置换法 振动气冲法
置换法
排土法 沉管法
钻孔锤击法 强夯置换法
水泥碎石桩法
其它方法
群围碎石桩法
.
袋装碎石桩法
3 加固机理
3.1 对松散砂土加固机理 疏松的单粒结构,产生较大的沉降,特别在振动力作
用下更为显著,其体积可减少20%。 碎石桩和挤密法加固砂性土地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自年月日起实施其中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号文的要求规范修订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全面修订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等本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是增加了强夯置换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干法石灰桩法和柱锤冲扩桩法等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和施工规定对原规范中总则主要符号基本规定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土或灰土挤密桩法砂石桩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等内容均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取消了托换法一章对其内容作了调整将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内容作了补充独立成章将其他方法列入第章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号邮政编码本规范参加单位冶金建筑研究总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上海河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永钧以下按姓名笔画为序王仁兴王吉望王恩远平氵勇潮叶观宝刘毅刘惠珊张峰杨灿文罗宇生周国钧侯伟生袁勋袁内镇涂光祉阎明礼康景俊滕延京潘秋元目次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其他地基处理方法附录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本规范用词说明总则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术语符号术语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

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地基处理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的地基处理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包括扩大处理范围)。
根据使用功能和地质条件,地基处理范围划分为A 区、B区、C区和扩大处理区(编号以K开头)四个大区。
地基处理采用明沟排水+强夯法和明沟排水+换填法。
场地原处于海滨浅滩,后经吹填形成现有陆域,吹填料以砂、粉土为主,局部混有少量淤泥质粉质粘土。
场地标高为+5.0~+5.6米。
二、工程位置三、主要工程量表1.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2.强夯:点夯夯击击能为2000KN.m,普夯夯击能为1000KN.m3.点夯:夯击能为4000KN.m,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第二章编制依据本工程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文件和现场勘察报告等。
第三章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1.明沟排水+强夯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场地土层厚度较薄,土层中含有较多的松散土和淤泥等杂质。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开挖明沟;2)进行排水处理;3)进行强夯处理。
2.明沟排水+换填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场地土层较厚,土层中含有较多的粘土和石块等杂质。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开挖明沟;2)进行排水处理;3)进行换填处理。
第四章施工计划及机具配置计划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包括前期准备、地基处理、后期整理等阶段。
机具配置计划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计划确定。
第五章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1.技术保证措施1)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2)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质量保证措施1)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2)对施工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六章雨季施工措施本工程的雨季施工措施包括加强排水处理、采取覆盖措施等。
第七章安全施工措施本工程的安全施工措施包括加强现场管理、做好安全防护等。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本工程的文明施工措施包括加强施工现场卫生、减少噪音污染等。
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淤、换填及土方开挖,严格按照设计高程实施测量。
《地基处理》第五章

直到1981年后, 直到1981年后,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对东南沿海的大 1981年后 面积软土地基采用生石灰与粉煤灰掺和料进行加固, 面积软土地基采用生石灰与粉煤灰掺和料进行加固,仅 南京市采用生石灰桩加固了50余幢房屋的软土地基,加 南京市采用生石灰桩加固了50余幢房屋的软土地基, 50余幢房屋的软土地基 固面积达3万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固面积达3 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其后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与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等单位相继展开了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 院等单位相继展开了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都作出 了卓有成就的工作。 了卓有成就的工作。
桩长
桩的长度取决与石灰桩的加固目的和上部结构的条 件。 如果加固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压缩小的垫层, 如果加固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压缩小的垫层,则桩 长可较小,一般可取2 4m。洛阳铲成孔时不宜超过6m 6m; 长可较小,一般可取2~4m。洛阳铲成孔时不宜超过6m; 机械成孔外投料时,桩长不宜超过8m 8m; 机械成孔外投料时,桩长不宜超过8m;螺旋钻成孔及管 内投料时可适当增加。 内投料时可适当增加。
我国与1953年开始对石灰桩进行了研究, 我国与1953年开始对石灰桩进行了研究,当时天津 1953年开始对石灰桩进行了研究 大学与天津市等单位对生石灰的基本性质、加固机理、 大学与天津市等单位对生石灰的基本性质、加固机理、 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当时的条件, 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当时的条件, 施工系手工操作,桩径仅100~200mm,长度仅2m,又因 施工系手工操作,桩径仅100~200mm,长度仅2m, 100 2m 为发现桩中心软弱等问题,所以工作未能继续。 为发现桩中心软弱等问题,所以工作未能继续。1975 年~1980年间,北京铁路局勘测设计所、同济大学等单 1980年间,北京铁路局勘测设计所、 年间 位进行了石灰桩与其它加固方法对比试验研究, 位进行了石灰桩与其它加固方法对比试验研究,证明了 石灰桩的良好加固效果。 石灰桩的良好加固效果。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覆盖土层厚度不宜小于0.3 m 2.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宜选用机械成孔和夯实; 2)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应 夯实; 3)土料有机质含量不应大 于5%;
夯实水泥土桩
5.5.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成桩后,应及时抽检水泥土桩处理的质量。
桩孔夯填质量检验应随机抽样检测。
3 2 应对预压的地基土 进行原位试验和室 内土工试验。
1
对塑料排水带应进 行纵向通水量、复 合体抗拉强度、滤 膜抗拉强度、滤膜 渗透系数和等效孔 径等性能指标现场 随机抽样测试。
真空预压、真空和 堆载联合预压工程, 除应进行地基变形、 孔隙水压力监测外, 尚应进行膜下真空 度和地下水位监测。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4.1压实地基
4.1.1压实填土地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使用要求、邻近结 构类型和地质条件确定允许 加载量和范围。 2.压实填土施工过程中,应 采取防雨、防冻措施。 3.基槽内压实时,应先压实 基槽两边,再压实中间。
地基压实施工
4.1.2压实填土地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施工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 含水量;
3 2 3.水泥粉煤灰碎石 桩复合地基检验应 在桩身强度满足试 验荷载条件,宜在 施工结束28d后进 行。
1
1.施工质量检验主 要应检查施工记录、 混合料坍落度、桩 数桩位偏差、褥垫 层厚度、夯填度和 桩体试块抗压强度 等。
2.水泥粉煤灰碎石 桩复合地基竣工验 收时,承载力检验 应采用复合地基载 荷试验或单桩静载 荷试验。
5.3 旋喷桩复合地基
5.3.1旋喷桩复合地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序为机具就位、贯入喷射管、喷射注浆、拔管和冲洗等。 2.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 mm。
第五章地基处理

第五章地基处理
2.2泥炭,泥炭质土 Peat
• 定义:
泥炭e>1.5,>l (Il>1.0),有机含量 30%(Beijing) 泥炭质土 e=1.0~1.5,>l (Il>1.0)有机含量10-30%
• 土性
*高含水量
*高压缩性, 快, 不均匀 * 高流变性 *低强度 Cu < 30 kPa *高渗透性
落距 100cm 3~4m >10m
第五章地基处理
Heavy tamping
(1)强夯机理 :动态能量, 波的传播和固 结;
(2)深层加密, Manerd formulation
Hk Mh/10
M(KN),h(m),k=5~10. (3) 适用于-砾、砂、非饱和粉土和粘性
土
第五章地基处理
二 深层挤密法
• 泥炭,泥炭质土Peat • 填土,回填土Fill, backfill • 松砂Loose sand • 区域性土Regional soil
第五章地基处理
2 软土和特殊土地基
2.1淤泥土与淤泥质土muck, muckyas>o0.i5lMpa-1
(1)定义
Cu < 30 kPa
淤泥土孔隙比 void ratio e>1.5, >l (Il>1.0)
淤泥质土孔隙比 e=1.0~1.5,>l (Il>1.0)
(2)土性
*高含水量 =40~90% even >100%
*高压缩性 a >0.5~3.0Mpa-1 *高流变性 : 次固结量随时间增加 *低强度 Cu < 30 kPa vane shear test *低渗透性 10-6~ 10-8cm/s, 固结过程长
ch5地基处理

堆载
排水 砂垫层
软土层
堆载产生超静水压力
排水砂井
砂井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示意图
5.4 深层水泥搅拌法
❖ 深层搅拌法:
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一定深度范 围内,将软土和水泥强行拌和,固化后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好和较高强度 的水泥土,与天然地基形成复合地基。
❖ 适用范围:
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含水量较高且承载力较低的粘性土。
2
换土垫层
砂石垫层、素土垫 层,灰土垫层,矿 碴垫层
以砂石、素土、灰土和矿渣等强度较高的材料, 置换地基表层软弱土,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 少沉降量
暗沟、暗塘等软弱土 地基
3
排水固结
天然地基预压,砂 井预压,塑料排水 板 预 压 ,真 空 预 压 , 降水预压
通过改善地基排水条件和施加预压荷载,加速地 基的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并使 基础沉降提前完成
松砂、粉土、杂填土 及湿陷性黄土
5
置换及拌入
振冲置换,深层搅 拌 ,高 压 喷 射 注 浆 , 石灰桩等
采用专门的技术措施,以砂、碎石等置换软弱土 地 基 中部 分软 弱土 ,或 在部 分软 弱土 地基 中掺 入 水泥、石灰或砂浆等形成加固体,与周边土组成 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 适用范围:
人工填土,黄土及一般粘性土,软粘土,砂石。
5.5 高压喷射注浆法
❖施工流程
5.6 强夯法
❖ 常用机械: 由起重机将重型锤提至一定高度后
自由落下,重复夯击使土密实。 锤重:100~400kN,落距8~20m。
❖ 适用条件: 碎石土、砂土、粉土、等,不适于
淤泥等高灵敏度土。 ❖ 加固机理:
地基处理手册

地基处理手册:《地基处理手册》是2008年6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龚晓南。
内容简介:《地基处理手册(第3版)》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水平。
《地基处理手册(第3版)》共分十八章,包括:总论,复合地基理论概要,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土桩、灰土桩挤密法,沉管挤密砂石桩法,振冲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灌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水泥土搅拌法,石灰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冻结法,锚固法,土的加筋法,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托换技术和纠倾技术。
《手册》第三版中独立章目比第二版的章目增加了复合地基概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冻结法、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等四章。
《手册》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应用,亦可供工程勘察、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第三版序第二版序第一版序前言王要符号第1章总论1.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1.2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概况1.3 常见软弱土和不良土1.4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1.5 地基处理需用材料与机械1.6 地基处理方法选用原则和规划程序1.7 地基处理监测方法1.8 地基处理与环境保护1.9 地基处理发展展望1.10 关于地基承载力表达形式的说明参考文献第2章复合地基理论概要2.1 概述2.2 复合地基定义、分类和本质2.3 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2.4 复合地基常用型式分类2.5 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2.5.1 桩体复台地基承载力引算式2.5.2 粘结材料桩桩体承载力2.5.3 散体材料桩桩体承载力2.5.4 天然地基承载力2.6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2.7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2.8 复合地基位移场特点2.9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2.9.1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2.9.2 加固区土层压缩量s1的计算方法2.9.3 下卧层土层压缩量S2的计算方法2.10 基础刚度和垫层时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2.10.1 基础刚度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2.10.2 颦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2.11 复合地基型式合理选用原则与优化设计思路2.11.1 复台地基型式台理选塌原州2.11.2 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思路参考文献第3章换填法3.1 概述3.2 换填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3.3 表层原位压实法3.3.1 碾压法3.3.2 振动压宴浊3.3.3 重锤夯宴法3.4 换土垫层法3.4.1 原理及适用范围3.4.2 设引计算……第4章排水固结法第5章土桩、灰土桩挤密法第6章沉管挤密砂石桩法第7章振冲法第8章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第9章灌浆法第10章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第11章水泥土搅拌法第12章石灰桩法第13章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础技术第14章冻结法第15章锚固法第16章土的加筋法第17章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第18章托换技术和纠倾技术词条释义索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压系统
................................................ .................................. .................................. ............. ..
.............. .............. .............. .............. .............. .............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5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一)瞬时加荷固结度计算
2u 1 u u 2u Cv 2 C h 2 t r r r r
u——超孔隙水压力;
t——固结时间。
(瞬时加荷条件下)
式中 Cv、Ch——分别为竖向和水平向固结系数;
Cht de
2
Ur 1 e
n2 3n 2 1 F n 2 lnn n 1 4n 2
式中 Th——径向排水固结时间因子; F(n)——参数;
n——井径比,n=re/rw;
de、re——砂井影响范围的直径和半径; rw——砂井直径。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8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砂井平面布置采用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采用等面积圆表示一个 砂井的影响范围竖向排水体影响圆直径de与排水体间距l关系如下:
de 2 3 l 1.05l
等边三角形排列
正方形排列
de
4
l 1.13l
4.地表排水砂垫层设计 地表排水砂垫层是排水系统的一部分。砂垫层采用中粗砂,含泥 量应小于5%,其厚度一般大于400mm。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2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系统可有效缩短最大排水距离,大大缩短地 基土固结所需的时间。 只有加固土层较薄,渗透系数较大的情况,才适宜采用堆载法。 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系统。采用普通砂井、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形成的排水系统的效用基本是一致的。在工程中 采用何种方法较好,主要取决于经济效益的比较。 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效果一样。在堆载材料比较困难的条件下, 真空预压较优越。但真空预压只能达到相当于85%的堆载效果。当地基中 存在水平向透水层时,如无其它措施,难以形成负压区,则不宜采用真 空预压法。 排水固结法适用于饱和软粘土和冲填土等地基,但不宜用于有机质含 量较多的地层。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一、概述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是通过预压 使软粘土地基中的孔隙水排出,在预压 荷载下土体发生固结,土中孔隙体积减 少,土体强度提高,达到减少地基工后 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排水固结法通常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 统两部分组成,见图5-1。 表中未列水平向排水系统。除电渗法 和降低地下水位法外,其它方法均需在 堆载体与地基之间铺设水平向排水系统 ——砂垫层。
式中 kh、ks——分别表示原状土和扰动土水平向渗透系数; s——扰动区半径rs与砂井半径rw 之比,s=rs/rw。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12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反映井阻作用
kh Fr z 2 H z qw
式中 H——砂井贯穿土层最大排水距离;
z——竖向坐标值;
qw——竖向排水体(砂井)通水量,其表达式为
14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15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发生固结,固结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消 散,有效应力增大,地基土强度提高。同时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产 生蠕变,还有可能导致强度衰减。因此在荷载作用下,地基中某点某 时刻的抗剪强度τ f可以表示为
f f 0 KU 1
2017/3/21 11
地基处理技术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Ur 1 e
8Th F
式中 F——综合参数,其表达式为 F=Fn+Fs+Fr 式中下标n、s、r分别表示井径比、涂抹作用、井阻作用的影响。 Fn计算式同(4)式,当井径比≥20时 Fn=ln(n)—3/4 反映涂抹作用
kh Fs 1 ln s ks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3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二、加固原理和计算理论
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原理是利用饱和黏土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固结, 土体孔隙比减少,强度提高,可有效减少工后沉降和提高地基稳定性。 现以图5-2来说明。
e e0 ec eB 0 p0 p 0+Δ p lnp
/
f A C B E B . . A 0
C
p
(b)p — f曲线
(a)e — lnp/曲线
图5-2 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原理示意图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4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初始应力p0对应土体初始孔隙比e0,当固结应力增加至p0+Δp时,从 A点沿正常固结线压缩至B点,土体孔隙比减少了Δe(Δe=e0—eB)。若加 荷后卸荷至p0,土体回弹,沿回弹曲线由B点至C点土体孔隙比为ec。若再 加荷至p0+Δp时,由C点再回到B点,土体孔隙比也再次减少至eB。可以看 出,从A点到B点与从C点到B点的孔隙比改变量相差悬殊。所以预压减少工 后沉降是非常有效的。若预压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土体固结应力增加至 pB (pB=p0+Δp),工作荷载作用下相应土体中固结应力为pD,当pD<pB, 称为超载预压,当 pD>pB时,称为一般预压。经过超载预压地基土体, 在工作荷载作用下,常处于超固结状态。 由图5-2(b )所示p—τ f曲线可知,土体固结应力增大,强度τ f提 高。土体经加荷固结,再卸荷至初始应力状态,如图中从A点到B点,再回 到C点,土体强度的提高是明显的。
③由Ut用(6)式求出St。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10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2.求某一沉降量St所需时间t ①由St求出Ut; ②由Ut和Tv曲线得出Tv; ③由Tv和Cv求出t。 在地基中设置的竖向排水系统的透水性虽然大,但对渗流总有一定的 阻力,这种现象称之为井阻作用;设置竖向排水系统的过程中对地基土 的扰动会降低砂井周围土体的渗透性,这种现象称之为涂抹作用。上述 式子是没有考虑井阻和涂抹作用得到的。近年来横断面积较小的袋装砂 井和塑料排水板应用日益广泛,则考虑井阻和涂抹作用的非理想井固结 理论得到重视。Hansbo (1981 年)提出了饱和软黏土地基在深度 z 处径 向排水固结度表达式。
u z 2u z Cv t z 2
2017/3/21
2ur 1 ur ur Ch 2 t r r r
地基处理技术 6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1.竖向排水固结度
对于土层为双面排水条件或土层中的附加压力为均匀分布时,某 一时间竖向固结度的计算公式为:
3.总固结度
总固结度是由竖向排水和径向排水所引起,按下式计算
U rz 1 1 U z 1 U r
可根据各种情况的固结度 Ut=f ( Tv ) 的关系式制成图表(设计曲 线)来简化设计过程。也可将沉降与时间的计算公式归纳如下:
St Ut S
U t f Tv
2017/3/21
式中 η ——考虑土体蠕变及其它因素对土体抗剪强度的折减系数,并建 议在工程设计中取η =0.75~0.90;
K——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的函数, K sin cos 1 sin
Φ `——土体有效内摩擦角; U——地基中某点的固结度,为简便计,常用平均固结度代替; Δ σ 1——荷载引起地基中某点超孔隙水压力增量,可按弹性理论计算。
普通砂井直径:300~500mm,井径比n=6~8。 袋装砂井直径:70~100mm,井径比n=15~30。
塑料排水板常用当量直径表示,塑料排水板宽度为b,厚度为δ , 其当量直径Dp计算式为 2b D p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18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塑料排水板井径比一般采用n=15~30。
Cvt Tv 2 H
k 1 e Cv wa
地基处理技术
9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式中 St——某一时刻t的固结沉降量; S——固结稳定的最终沉降量; k——土的渗透系数; e——土层在固结过程中的平均孔隙比; a——土的压缩系数; γw——水的容重。 实际工作中的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计算常以下列两种方式提出: 1.求某一时间t的沉降量St ①根据固结土层的已知资料k、a、e、H和时间t求出Cv、Tv; ②由Ut和Tv曲线得出Ut;
..............
排水系统
图5-1 排水固结法示意图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1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表5-1 方法 堆载法 砂井法 袋装砂井法 塑料排水板法 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堆载 联合预压法法 降低地下水位法 电渗法 超载预压法 堆载荷载超过设计荷载 加压系统 堆载 堆载 堆载 堆载 真空预压 真空预压加堆载 降低地下水位 增加自重应力 排水固结法分类 排水系统 无 普通砂井 袋装砂井 塑料排水板 普通砂井,或袋装砂井, 或塑料排水板 同上 一般无排水系统也可辅 以各种形式排水通道 无 普通砂井,或袋装砂井,或 塑料排水板 在地基中设置正负极, 形成电场,土中水会流 向阴极 备注 一般用于土体渗透系数 较大的地基
2 d w
q w k w Aw k w
4
kw——竖向排水体渗透系数。
2017/3/21
地基处理技术
13
第五章 排水固结法
(二)分级加荷作用下的固结度
实际工程中,荷载往往是分级施加的,推荐改进的高木俊介法进 行分级加荷作用下固结度的计算法,其固结度的计算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