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后妃世系·隋唐
中国历代后妃制度

中国历代后妃制度中国历代后妃制度远古“昔帝喾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
其一明者为正妃,余三小者为次妃,帝尧因焉。
至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谓之夫人。
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
春秋说‘天子娶十二女’,即夏制也。
以虞夏及周制差之,则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
周人上法帝喾,立正妃,又三二十七为八十一人以增之,合百二十一人。
其位后也,夫人也,嫔也,世妇也,女御也,五者相参,以定尊卑焉。
”周朝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出自周礼。
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秦朝秦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
并立八品: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西汉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
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仪,各有爵位。
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7)充仪,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12)五官,视三百石;13)顺常,视二百石;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中国历代美女之隋代篇《陈婉(宣华夫人)》

中国历代美女之隋代篇《陈婉(宣华夫人)》中国历代美女之隋代篇《陈婉(宣华夫人)》宣华夫人陈婉,本是南陈公主,可是因国破家亡,辗转间成了隋朝妃嫔,可是厄运一直伴随着她,致使一代佳人郁郁而终。
宣华夫人原是陈宣帝第十四女,陈后主之妹,母施姬,封号宁远公主。
生长于建康皇宫中的她,本应享尽人间富贵,可是,陈后主不理政事,宠爱张贵妃等后宫佳丽,致使北方的隋朝皇室有机可乘。
结果于隋开皇八年﹝公元五八八年),晋王杨广领军兵渡长江,直抵建康,南陈皇室不战而降。
陈氏与众皇族女子全数发配隋朝后宫。
当时,隋文帝的皇后独孤皇后善妒,不许文帝立妃嫔以及亲近诸后宫佳丽。
陈氏在隋宫中又生活了几年。
后来独孤后病逝,文帝才开始无所顾忌的遍幸妃嫔,其中,陈氏获封宣华夫人,另一美女蔡氏则为容华夫人。
这时,隋文帝已垂垂老矣,军政大事也全权委任于太子,亦即从前被封为晋王的杨广。
杨广本是文帝次子,表面孝顺有礼,实际上却是个心机深沉之人,由于太子杨勇的日常生活极不检点,使得文帝和独孤皇后对太子杨勇愈来愈不满。
这时杨广看准时机,获得母后独孤氏的喜爱,后来更利用苦肉计,令文帝与独孤皇后以为太子意图毒杀杨广。
于是杨勇被废,杨广如愿以偿被立为太子。
隋文帝已是风烛残年,夜夜招幸宣华、容华两位夫人。
在色欲上面,不免有些过度。
不多几天,弄出了一身病。
一次偶感风寒,内外交迫,即致卧床不起。
两位夫人见文帝有病,便日夜不离,侍奉汤药。
谁知两位夫人的汤药,侍奉得文帝的病一天重似一天。
夜夜与二美周旋于病榻,文帝已是骨瘦如柴,奄奄待毙。
太子杨广与杨素、柳述、元岩三人,同至隋文帝寝榻前视疾。
杨广佯作愁容,语声凄婉地问文帝的病状,文帝有气没力地说了数句。
接着杨素、柳述、元岩三人,上前请安,文帝握了杨素的手,欷歔不止,自言已是凶多吉少了。
杨素出言劝慰了一番。
文帝命杨广留居内殿。
杨广知道文帝将不久于人世,他嘱令杨素预先筹备即位的手续。
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须预先做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
中国古代皇后及妃嫔列表(全 有备注)

光烈皇后 美人
马皇后 贾贵人 秦贵人 阴贵人 阎贵人 阎贵人 窦皇后 宋贵人 梁贵人 梁贵人 宋贵人 申贵人 阴皇后 邓皇后 周贵人
中国古代后妃列表
本名
职位
傅氏,野史称傅黛 君
皇后
董氏
昭仪
王氏,史称孝平王 后
皇后,后成皇太后
结发之妻,正室,后
王氏
立为皇后,谥号孝睦
皇后
史氏
皇后
增秩
侍妾
怀能
侍妾
开明
尹氏
婕妤
邢氏
娙娥
上官氏
婕妤,皇后,后成皇 太后、太皇太后
许平君
元配嫡妻,立为婕 妤,再立为皇后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前141年-前128年
前128年-前95年
待查 待查 待查 ? - 前87年 待查 待查 前84年-前37年
前74年-前71年
霍成君
继皇后
前71年-前66年
备注
刘恒为代王时为王后,王后与三子皆早卒,其地位虽在窦 氏之上,但文帝即位后并未有任何追封。
职位
在位期间
备注
3
王皇后
王氏
婕妤,皇后,后成皇 太后、太皇太后,史
称邛成太后。
前66年-前16年
斗鸡翁邛城侯王奉光之女,无子女。许平君死后她抚养刘 奭。
4
婕妤
张氏
婕妤
待查
生淮阳宪王刘钦。
5
婕妤
卫氏
婕妤
待查
生楚孝王刘嚣。
6
婕妤
公孙征史
婕妤,后成为东平王 太后。
待查
生东平思王刘宇。
7
婕妤
戎氏
婕妤
待查
生中山哀王刘竟。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后宫制度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后宫制度周朝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
妾皆称夫人。
西汉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
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
且各有爵位,如下: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
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
但也有个别例外。
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
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王莽新朝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
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东汉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
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
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历代后宫嫔妃制度

历代后宫嫔妃制度一、商周秦时期1.商朝: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2、周朝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3、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
妾皆称夫人。
4、西汉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
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
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
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
但也有个别例外。
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
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5、王莽新朝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
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6、东汉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
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
中国历史上的100位皇妃

中国历史上的100位皇妃1.西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权的女性2.西汉高祖刘邦姬(薄氏)——中国历代后妃中典型的贤母形象3.西汉文帝刘恒皇后(窦氏)——中国古代的“灰姑娘”4.西汉武帝刘彻皇后(陈娇)——“金屋藏娇”5.西汉武帝刘彻皇后(卫子夫)——被命运左右的女人6.西汉武帝刘彻妃(李氏)——唯美主义者7.西汉宣帝刘询皇后(许平君)——最终未逃脱厄运的幸运皇后8.西汉宣帝刘询皇后(霍成君)——权势之争下的牺牲品9.西汉元帝刘爽皇后(王政君)——毁了大汉帝国的女人10.西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一飞飞上天11.西汉成帝刘骜昭仪(赵合德)——美若天仙却不失心狠毒辣12.西汉哀帝刘欣皇后(傅氏)——独守空房,只因丈夫宠幸男人13.东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郭氏)——中国后妃群中的幸运儿14.东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阴氏)——史上少有的拥有幸福圆满婚姻的皇后15.东汉明帝刘庄皇后(马氏)——与世无争的贤德皇后16.东汉和帝刘肇皇后(邓绥)——一生宁静致远的典型17.东汉安帝刘祜皇后(阎姬)——在权势的漩涡中挣扎的女人18.汉元帝赐匈奴王妃(王昭君)——出塞和亲19.三国蜀昭烈帝刘备皇后(吴氏)——刘备的最后一个夫人20.三国吴大帝孙权皇后(潘氏)——倾国倾城的一代皇后21.西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杨艳)——一个聪慧绰约的皇后22.西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杨芷)——被历史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23.西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西晋王朝中的“女主角”24.西晋惠帝司马衷皇后(羊献容)——一个曾同时成为两国皇后的女人25.东晋康帝司马岳皇后(褚蒜子)——三次垂帘,极有政治头脑的女人26.南北朝北魏文成帝拓跋溶皇后(冯氏)——北魏杰出的女政治家27.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元宏皇后(冯氏)——历史上生性淫荡的皇后28.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拓跋恪皇后(胡氏)——一个有政治谋略的女中豪杰29.北齐武成帝皇后(胡氏)——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娼妓皇后30.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氏)——中国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先锋31.隋文帝杨坚贵人(陈氏)——一生波折多作弄32.隋炀帝杨广皇后(萧氏)——生不逢时,难以改变亡国的命运33.唐高祖李渊皇后(窦氏)——隋唐时期一位伟大的女性34.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氏)——历史上的一代名后35.唐高宗李治皇后(王氏)——宫廷内部斗争的牺牲品36.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37.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政治野心膨胀的皇后38.唐玄宗李隆基皇后(王氏)——唐玄宗政治冒险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39.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40.唐肃宗李亨皇后(张氏)——一生追逐权势的女人41.唐代宗李豫皇后(独孤氏)——代宗生命里最爱的女人42.唐宪宗李纯贵妃(郭氏)——唐代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位贤后43.唐昭宗李晔皇后(何氏)——一生多苦多难的可怜皇后44.后粱太祖朱温皇后(张惠)——被史书称之为“五代第一贤妃”。
隋唐皇帝世系一览表

隋唐皇帝世系⼀览表隋唐时代,我们经常放在⼀起将,因为这两个朝代⾮常像秦汉时代。
第⼀,隋朝统⼀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局⾯,天下归⼀。
隋朝之前的⼤⼀统时代可以追溯到西晋灭东吴(280年),⾜⾜有400年的时间了。
秦朝也是历经数百年混乱的时代,⼀统天下。
第⼆,隋朝仅存不到40年就灭亡了,开国皇帝离奇死亡。
秦朝同样,仅存10余年就灭亡,开国皇帝同样离奇死亡。
第三,两个⼤⼀统王朝之后的朝代,都是中国极其强⼤昌盛的时代。
秦朝过后是⼤汉王朝,隋朝过后是⼤唐王朝。
隋朝隋朝享国39年,统⼀南北,共历经4位帝王。
皇帝最⼤年龄64岁(杨坚),最⼩15岁(杨侑),平均36岁;平均在位时长9.75年;被杀⽐列百分之百(杨坚存疑)。
隋朝朝开国皇帝杨坚为北周公爵,当时南北朝对⽴,北朝前盛,南朝陈萎靡不振。
当杨坚有实⼒⾃⽴为帝的时候,他便开始了霸业。
纵观隋朝短暂的39年,只有开国皇帝杨坚与其⼦杨⼴在位时间较长,有所作为。
后⾯两位英年早逝。
由上图可见,四位帝王,死亡原因基本都是被⼈杀死,可见皇帝的命运,并⾮⼗分稳固,⽣命随时都有被终结的可能。
年龄上来看,杨坚因为是北周旧⾂,所以寿命较为长,其他的皇帝不具有代表性,毕竟是终结。
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皇帝吧。
唐朝唐朝享国289年,共历经22位帝王,包括武则天在内。
皇帝最⼤年龄82岁(武则天),年龄最⼩为15岁(李柷),平均年龄46岁;平均在位时长13.1年;病逝12位,吃仙丹死5位,被弑4位,吓死1位。
唐朝皇帝是很有意思的,⾸先是寿命平均46岁,算是长寿了,除了个别嗑药死的和被⼈杀的,⼤部分都是50岁以上,尤其是唐朝早中期;另外就是寿命最长的是⼀代⼥帝武则天,82岁的⾼龄,并且是因为丢失权⼒才死去的。
道家在唐朝基本上是地位崇⾼的,从李唐家族5位嗑药⽽死的皇帝,就能看到他们对道教是多么信任,当然这也是皇帝追求长⽣不死的梦幻的结果。
⾎缘关系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阶段是继承皇位混乱的开始阶段,此阶段的帝位没有顺延,都是由皇帝在位时期不同势⼒导致的最终结果,没有⼀位皇帝是嫡长⼦继承。
唐朝妃位表

唐朝妃位表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妃嫔制度发展最为完善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皇帝拥有众多的妃子和嫔妃,她们的地位和排名都有严格的规定。
本文将以唐朝妃位表为主题,介绍唐朝各个皇帝和他们的妃子们。
二、盛唐时期皇帝及其后宫1. 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太宗李世民是唐太宗李渊的长子,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被誉为”贞观之治”。
太宗李世民有多位重要的皇后和嫔妃。
•独孤伽罗:太宗最早的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文德皇后:太宗第二任皇后•武德皇后:太宗第三任皇后•娄昭君:著名美女,被封为昭仪•杨玉环:著名美女,被封为贵妃2. 高宗李治(开元盛世)高宗李治是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开创了开元盛世。
高宗有多位重要的皇后和嫔妃。
•武则天:唐朝第一位女皇帝,先后被尊为皇后和太皇太后•吴氏:高宗最早的皇后•张氏:高宗第二任皇后•裴氏:高宗第三任皇后•杨贵妃:著名美女,被封为贵妃3. 中宗李显(安史之乱)中宗李显是高宗李治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中宗有多位重要的皇后和嫔妃。
•王昭君:被封为昭仪•杨贵妃:被封为贵妃4.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之治)唐玄宗是中宗李显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被誉为”开元之治”。
唐玄宗有多位重要的皇后和嫔妃。
•武则天:先后被尊为皇后和太皇太后•杨贵妃:被封为贵妃•李贵妃: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被封为贵妃5. 唐肃宗李亨(安史之乱后的复兴)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长子,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
肃宗有多位重要的皇后和嫔妃。
•文明皇后:肃宗最早的皇后•沈氏:肃宗第二任皇后•杨贵妃:被封为贵妃三、结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妃嫔制度发展最为完善的时期之一。
本文以唐朝妃位表为主题,介绍了唐朝各个皇帝和他们的妃子们。
通过了解唐朝的皇后和嫔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氏
清河东武
父 北周东郡公崔君绰
孝成帝杨昭
王妃
崔氏
博陵安平
父 慈州刺史崔弘升
河南王妃
被废
太子妃
韦氏
京兆杜陵
父 滑国公
韦寿
太子妃
恭皇帝杨侑
良娣
刘氏
太子良娣
燕王杨倓
大刘良娣
圣感皇太后
刘氏
太子良娣→皇太后
皇泰主杨侗
小刘良娣
下落不明
唐
先天太上皇李敬
先天太后
益寿氏
大圣祖李耳
玄宗追尊
献祖李熙
宣献皇后
太原寿阳
父 周太祖
武士彟
母 周孝明高皇后杨氏
武德六年623
麟德二年665
43
韩国夫人
魏国夫人
贺兰氏
河南洛阳
父 贺兰越石
母 韩国夫人武顺
乾封元年666
魏国夫人
毒杀
孝敬帝李弘
哀皇后
裴氏
绛州
父 右卫将军裴居道
上元三年676
太子妃
中宗李显
和思皇后
赵氏
京兆长安
父 左千牛将军赵瑰
母 常乐公主
上元二年675
周王妃→庶人→
父 隋楚国景武公杨素
嫔→江国太妃
江安王李元祥
嫔
杨氏
舒王李元名
小杨嫔
婕妤
张氏
婕妤
婕妤
薛氏
河东汾阴
父 隋临河公薛道衡
婕妤→河东郡夫人
出家为尼
被废
婕妤
郭氏
婕妤
徐康王李元礼
婕妤
刘氏
婕妤
道孝王李元庄
美人
张氏
美人
霍王李元轨
高祖李渊
美人
杨氏
美人
虢庄王李凤
才人
王氏
才人
彭思王李元则
才人
鲁氏
才人
密贞王李元晓
宝林
张宠则
宝林
蜀王李愔
嫔
阴氏
父 阴世师
齐王李祐
昭容
韦尼子
京兆杜陵
父 韦匡伯
堂姐 韦珪
隋大业三年607
显庆元年656
15
50
昭容
婕妤
杨氏
父 杨恭道
太宗李世民
美人
萧氏
才人
武氏
并州文水
父 应国公武士彟
母 荣国夫人杨氏
武德七年624
神龙元年705
14
82
才人→高宗皇后→
周圣神皇帝
出家为尼
才人
崔氏
才人
萧氏
王氏
蒋王李恽
高宗李治
张氏
懿祖李天赐
懿祖李天赐
光懿皇后
贾氏
太祖李虎
太祖李虎
景烈皇后
梁氏
南阳公李延伯
谯王李真
世祖李昞
毕王李璋
雍王李绘
郇王李祎
蔡王李蔚
郑王李亮
世祖李昞
元贞皇后
独孤氏
运中
父 赵国景公独孤信
母 郭氏
梁王李澄
蜀王李湛
皇子李洪
高祖李渊
同安长公主
高祖李渊
太穆皇后
窦氏
京兆平陵
父 隋神武公窦毅
母 北周襄阳长公主
北周天和四年 约569
(恭皇后)
饿死
皇后
韦氏
京兆万年
父 韦玄贞
母 崔氏
唐隆元年710
太子妃→皇后→
庐陵王妃→太子妃→
皇后→皇太后→(庶主
安乐公主李裹儿
被杀
昭容
上官婉儿
陕州陕县
父 上官廷芝
母 沛国夫人郑氏
麟德元年664
唐隆元年710
13
47
[才人]→昭容
才人为武后所封
被杀
睿宗李旦
让帝李宪
恭皇后
元氏
河南洛阳
寿春王妃→宋王妃→
宁王妃
玄宗李隆基
皇后
王氏
父 祁国公
王仁皎
开元十三年725
临淄王妃→太子妃→
皇后→庶人→(皇后)
贞顺皇后
隋大业九年 约613
45
(穆皇后)
隐太子李建成
太宗李世民
卫怀王李玄霸
巢剌王李元吉
平阳昭公主
贵妃
万氏
贵妃
楚哀王李智云
德妃
尹氏
父 尹阿鼠
德妃
酆悼王李元亨
昭仪
宇文氏
代郡武川
父 宇文述
昭仪→太上皇太妃
韩王李元嘉
鲁王李灵䕫
贵嫔
莫丽芳
吴郡
荆王李元景
嫔
孙氏
汉王李元昌
嫔
崔商珪
博陵安平
嫔→邓国太妃
邓康王李元裕
嫔
杨氏
弘农华阴
肃明皇后
刘氏
父 陕州刺史刘延景
周长寿二年693
相王妃→皇后→
周皇嗣妃
让皇帝李宪
寿昌公主
代国公主李华婉
被杀
昭成皇后
窦氏
父 润州刺史窦孝谌
母 庞氏
周长寿二年693
相王孺人→德妃
玄宗李隆基
金仙公主
玉真公主李持盈
被杀
睿宗李旦
贵妃
豆卢氏
父 汾州王
豆卢钦肃
龙朔二年662
开元二十八年740
15
79
相王孺人→贵妃
贵妃
中国后妃世系·隋唐
其夫
称号
姓名
籍贯
亲属
生卒年
婚卒年龄
封号
子女
备注
隋
武元帝杨忠
元明皇后
吕苦桃
山东济南
父 吕双周
母 姚氏
文皇帝杨坚
蔡景王杨整
滕穆王杨瓒
安成长公主
昌乐长公主
文帝杨坚
文献皇后
独孤伽罗
云中
父 赵国景公独孤信
母 崔氏
西魏大统十年544
仁寿二年602
14
59
北周随王妃→
北周随王后→皇后
房陵王杨勇
炀皇帝杨广
69
贵妃→纪国太妃
纪王李慎
临川公主李孟姜
贵妃
杨氏
赵王李福
德妃
燕氏
涿郡昌平
父 燕宝寿
母 杨氏
隋大业五年609
咸亨二年671
13
63
秦王贵人→贤妃→德妃→越国太妃
越敬王李贞
江殇王李嚣
贤妃
郑氏
贤妃
徐惠
湖州长城
贞观元年627
永徽元年650
24
才人→婕妤→充容
妃
杨氏
弘农华阴
父 隋炀帝
杨广
隋公主→唐皇妃
吴王李恪
崔氏
鄎国公主
德妃
王氏
太原祁县
父 薛国公
王美畅
惠宣太子李业
淮阳公主李花山
凉国公主李华庄
贤妃
王芳媚
太原祁县
父 薛国公
王美畅
咸亨四年673
天宝四年745
73
贤妃
孺人
崔氏
相王孺人
惠文太子李范
孺人
唐氏
酒泉晋昌
祖父 莒国襄公唐俭
相王孺人
宫人
柳氏
蒲州解县
祖父 中书令柳奭
惠庄太子李捴
殇帝李重茂
皇后
陆氏
温王妃→皇后
不知所终
被杀
炀帝杨广
愍皇后
萧氏
南
兰陵
父 西梁孝明帝萧岿
母 张皇后
西梁天保六年567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
15
81
西梁公主→晋王妃→
太子妃→皇后
孝成皇帝杨昭
齐王杨暕
皇子
南阳公主
嫔
萧氏
赵王杨杲
贵人
陈婤
吴兴长城
父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南朝陈公主→贵人
陈氏
吴兴长城
父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母 高昭仪
南朝陈广德公主
王氏
太原晋阳
父 王裕
安定思公主
太平公主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
淑妃
萧氏
南
兰陵
永徽六年655
太子良娣→淑妃→庶人
许王李素节
义阳公主李下玉
高安公主
被杀
婕妤
徐氏
湖州长城
姐 太宗贤妃徐惠
贞观四年630
永淳二年683
54
婕妤
宫人
刘氏
麟德二年665
燕王李忠
宫人
郑氏
原悼王李孝
宫人
杨氏
乾封二年667
泽王李上金
高宗李治
韩国夫人
武顺
郑惠王李元懿
宝林
柳氏
宝林
滕王李元婴
张氏
周王李元方
太宗李世民
文德皇后
长孙氏
河南洛阳
父 长孙晟
母 高氏
隋仁寿元年601
贞观十年636
13
36
秦王妃→太子妃→皇后
恒山愍王李承乾
濮恭王李泰
高宗李治
长乐公主李丽质
城阳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
新城公主
贵妃
韦珪
京兆杜陵
父 郧国公
韦圆成
隋开皇十七年597
麟德二年665
25
秦孝王杨俊
蜀王杨秀
汉王杨谅
乐平公主杨丽华
襄国公主
广平公朱
公主
兰陵公主杨阿五
宣华夫人
陈氏
吴兴长城
父 南朝陈宣帝陈顼
母 施姬
29
南朝陈宁远公主→贵人→宣华夫人
容华夫人
蔡氏
江南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