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硕士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山东大学MPAcc会计硕士考研初复试经验

山东大学MPAcc会计硕士考研初复试经验

山东大学MPAcc会计硕士考研初复试经验一、先说复试1.复试笔试我本科是会计专业的,但是感觉笔试有点难,题量很大,马不停蹄的写了三个小时(专业课加政治),累的手都酸了。

政治两个大题,第一个是问的党2014年的重点工作,第二个大概是跟改革有关系?好像问的是指导思想(哎呀记不清了)专业课考会计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不算难,不过会计有的题有点接近注会难度。

只看课本和课后题好像不够啊。

10个选择,每题一分。

两个简答题,单个分值好像不算高,只记得其中一个了:为什么评价投资方案不看利润看现金流量。

两个计算题,每题15分。

一个是计算债券的复合收益率,另一个好像三问,计算股利和留存收益成本什么的。

会计的业务题,我也忘了是四个还是五个。

分值最高的一个是14分。

一道是关于无形资产的;一个关于固定资产,涉及分期购入,递延所得税处理,比较麻烦;还有一个是投资性房地产,好几问,记不住了。

2.复试面试老师们很和蔼的,也努力的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

观察了一下,每个人大概十分钟左右,有的更长,也有的很快就出来。

没有中英文自我介绍,也不提问什么山大历史校训之类的。

问我的题目有:英文:对capital structure的理解,financial statements有哪些。

中文:mm理论,三大报表的勾稽关系,流动比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公允价值是什么。

似乎还有可是记不住了……基本是围绕概念性的东西问的…… 还好没有问的很深。

二、初试山大今年和去年的线都是215。

招的人可能不到十个吧,僧多粥少啊。

关于初试的资料,复习心得其实很好找,因为各个学校都一样的,大家尽量往高分考,上不封顶嘛。

我就说说自己体会比较深的:1.辅导班尤其是几wan 块的那种,不一定非要报。

买一个网课就很好用,还可以自己调节时间,不用来回奔波,还可以和研友一起拼单。

2.逻辑一定要听饶思中!,讲的太好了!不用记那些逻辑概念公式神马的,只要把饶思中的课听完,讲义的题都做完,掌握做题方法就OK了。

MPAcc经验分享:选择上财的原因

MPAcc经验分享:选择上财的原因

MPAcc经验分享:选择上财的原因首先,时间可以换取空间,空间可以换取时间。

现在辛苦一点,多花点时间学习,以赢得一个更大的舞台,起点更高。

在读硕时,在那样的环境里,一年的努力抵得上本科毕业几年,尤其是一流院校的研究生。

其次,为什么选择专硕?众所周知,专硕近几年才兴起,市场认可度还有待观察。

加之,社会意识认为,搞理论的更高尚,更有前途。

他们会迷信于:看呐,人家学硕都是要考高数的。

显然,这些人迷信于,有难度的就是有价值的。

何况管理类综合能力联考也绝非一些人想的那么简单。

同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难度不等于价值,也不等于重要性,符合社会需要的,才是有广阔发展前途的。

当然,我不是说,学硕没有发展前途。

不过,显然,研究领域需要的人才数量有限。

目前的高等教育一大败笔就是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学到的用不上,要用的在学校里学的又很有限。

而专硕潮流的涌起,正是对国民教育的一种改良。

它注重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力图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天下间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的力量,但改革被大众接受又需要一个过程。

从实际出发,专硕必将大行其道,成为硕士培养的主流。

专硕和学硕从才都不是对立的,相反他们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分工而不分家。

学硕,对理论进行研究,往学术博士方向发展,以为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研究做准备。

专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深化认识,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既可以致力与实践,也可以朝博士方向发展。

一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一方面站在理论应用前沿,通过这样的发展过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专硕会成为企业栋梁,并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我们可以大胆的认为,学硕与专硕的结合,必将成为中国式教育的一次飞跃。

这一结合,必将打破壁垒和教条,使得中国教育气血更加旺盛,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作为一个会计专业学生,每每听到别人说四大,说什么国际咨询公司。

我想反问一下,为什么我们没有在四大中鼎立一足,甚至是领跑会计实务与理论的趋势与潮流。

2019河海大学会计硕士(MPAcc)考研经验分享

2019河海大学会计硕士(MPAcc)考研经验分享

2019河海大学会计硕士(MPAcc)考研经验分享管综复习►关于数学数学我用的是陈剑的高分指南,基本上10月之前都是只用这一本书,做一遍,摘抄错题,再做一遍,我是做了两遍的。

我自己的感觉是与其做很多本还不如一本多做几遍,很多题目做两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思路的,注意总结。

后期我主要买了老吕的冲刺600题和真题。

基本上也是1个小时做一套,然后对答案摘错。

真题的话是等到12月的时候模拟用的,就管综3个小时真实模拟。

有些人会把真题多做几遍,所以很早就做了。

我个人都是觉得做过再做,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都是把真题留到考前再做的。

►关于逻辑逻辑我前期是用了赵鑫全的逻辑精点,再配以随书的视频。

后期用的是老吕的逻辑母题和冲刺的,但个人认为老吕的逻辑有些解析有些不明确,可能是我个人思路问题吧。

逻辑分好几部分,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点来加强。

像我个人觉得推理比较简单,就会在这一块花比较少的时间,把时间花在其他部分。

►关于写作写作我是从11月开始的,说实话个人真正模拟练习的只有真题,其他都没怎么动手写过,不过因为平时喜欢写一些东西,也算有一些文字功底,应付考试不是很难。

我平时会摘录一些素材,有些是写作精点书上的,有些是百度的。

不过写作时间真的挺紧的,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多练练的。

第一篇写作完全是套路,要注意总结各种句式,开头和结尾,最好自己要想几个题目,新颖些的,不要太大众。

第二篇主要是看平时的积累,当然审题也特别重要的,但归根结底也就那几种题型。

其实很多人觉得写作是提高最慢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仔细去总结了,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毕竟写作是要占65的,比逻辑分还高。

我用的书是陈君华的写作高分指南和赵鑫全的写作精点,感觉两本的写作风格相差很大,我是结合使用的。

会计硕士考研考研经验必看

会计硕士考研考研经验必看

会计硕士考研考研经验必看1 2010年毕业于南京一所非211学校中文系,毕业后回家乡一家制造业公司做着鸡肋一般的工作,2012年6月辞职来苏州,开始我漫长的考研之路。

其实,在正式参加13年考研之前,在12年还工作的时候裸考过南大cc,分数大概在当年国家线10分左右,13年分数137+81,不是很高,数学不好,以上基本情况吧。

一、英语我是7月5日正式开始去苏大图书馆自习。

综合考得也不好,所以略去不谈……说点英语复习的心得吧。

大学四六级裸考一次通过,分数不高,12年裸考的时候英语58,这次是81,考虑难度系数,相当于12年70分的水平吧。

英语用了一本单词书(乱序版),背了四遍吧,阅读用了蒋军虎的80篇,没好好做,150篇,认真做了一遍,不认识的单词都标注了,后来读了2遍,真题用的英语一的,10月份开始做,每天读,有点读烂的那种吧。

12月中旬开始背作文,小作文每种文体背了1篇,大作文背了去年真题1篇,1篇买的真题送的,还买了一本星火英语二的资料,没太看。

今年英语比较简单吧,考场大部分人提前交卷,我也老早写完,但没交,后来我在那1个小时里改了一题阅读,改了2个完型填空吧,结果都改对了,所以不管试卷难易,还是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能因为简单而掉以轻心吧,几个月都熬过来了,还等不了那一个小时?英语我比较看重单词吧,单词好比一栋大楼的砖头,没有砖头,就算框架再美也是难以完成的,尤其你基础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好好背单词,还有英语句型就那么多,简单回忆下就好,后面阅读的提高我觉得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二、专业课关于专业课,我因为跨专业,之前零基础,借贷分不清的那种,所以在开始复习初试的时候,每晚4小时用来看专业课吧,主要是中财和财管,用的是苏大推荐书,哦,一开始看的是注会书,9月份出推荐书才改过来的,到12月底每本看了大概6遍吧。

初试结束后休息了2天继续看专业课。

当时因为综合感觉不好,所以看书状态也不是很好,所以直到2月22日出成绩之前没有看太多,期间主要把成本会计看了好几遍,顺便背背政治(这个最坑爹,因为复试政治一题都没考)。

北大mpacc考研经验

北大mpacc考研经验

北大mpacc考研经验北大MPAcc考研经验分享作为一个成功考入北京大学MPAcc(专业会计硕士)的学生,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考研过程中的经验和窍门,希望能对其他有意向报考北大MPAcc的同学有所帮助。

1. 提前规划:考研需要提前规划,确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了解考研科目、复习内容、考试方式等,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2. 整理资料:整理好自己的大学成绩、奖项、实习经验等个人资料,为申请做好充分准备。

3. 备考科目:北大MPAcc的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英语和专业课。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提升。

4. 多做题:多做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

可以通过参加考研培训班或者自主订购一些相关的考试资料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5. 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划分复习内容的优先级。

保证每天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6. 多交流:和其他备考的同学一起组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讨论问题。

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7. 提高英语水平:北大MPAcc的英语要求相对较高,考生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可以多看英文材料,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8. 关注最新政策:及时关注各学校招生信息和政策变化,了解报考要求和录取标准,为自己的申请做好准备。

9. 面试准备:如果有机会进入面试环节,要提前准备面试答辩的相关内容。

多进行模拟面试,并请教老师和前辈们的建议。

10. 保持自信:备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

希望以上经验对考生们有所借鉴,祝愿大家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

北大MPAcc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希望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同学们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硕考研经验分享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硕考研经验分享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硕考研经验分享已经录取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硕的研究生,初试总成绩230,综合152,英语二78,虽然我的成绩也不是很高,作为过来人还是想把自己觉得比较有用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我想先谈一下关于初试的一些备考经验,再分享一些复试的个人经验。

大家都知道会计专硕的初试只有管理类综合和英语二两门,专业课在复试中才进行考查,因此初试的准备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相对轻松一些。

其中管理类综合包括数学、逻辑与写作,我按科目顺序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经验。

一.数学1.复习时间:我是从6月份开始备考的,6,、7、8三个月是基础阶段,主要打基础,把基础掌握扎实,9,10月份提高阶段,11.12月冲刺阶段,主攻真题和套题。

2.复习方法:对于数学,我个人觉得把基础打好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味研究难题,从这两年的考试真题可以看出真题的考试难度并不大,往往是对于最基础的知识的考察,因此研究难题对于考试的帮助并不大。

在基础阶段的几个月可以按照数学精点每一章按顺序认真做,甚至可以做到两到三遍,掌握基本知识点和考查题型,并且及时总结错题。

在后期9.10月份就开始计时练习做一套完整的数学题,既要保证时间也要慢慢提高正确率,在最后冲刺阶段主攻真题和套题。

真题很重要,一定多做几遍,总结命题老师的考察思路。

个人认为数学复习书籍在精不在多,而数学复习的精髓三分在刷题,七分在错题。

所以做多少题不是最重要的,解决多少知识盲点才是最重要的。

在后期的学习中也是一样,不要一味刷题,而是要把一本题做透,并且总结错题,回归基础。

二.逻辑1.复习时间:同数学。

2.复习方法:首先我觉得大家不要对逻辑抱有恐惧,觉得之前没有接触过就学不好,逻辑只要掌握思路和方法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逻辑主要是分为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形式逻辑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形式逻辑有一定的套路和公式,不难理解,只要掌握之后学会运用就可以很快掌握。

论证逻辑相对难一些,不太好理解,我个人的经验是学习论证逻辑一定要掌握方法,在读题时学会准确抓主体,找出主要论证结构,这样题干结构就会很清晰,然后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2022考研清华大学MPAcc会计硕士经验分享

2022考研清华大学MPAcc会计硕士经验分享

2022考研清华大学MPAcc会计硕士经验分享首先,客观分析自己,是保研还是考研的抉择。

我本科就读于某985高校,本科是会计学专业。

受学校政策所限,专业前10%不允许外保。

我决定考研是因为两个理由:一是想弥补曾经的遗憾,一直想去“天南海北”拓展下视野,不想一直在一个地方,趁着年轻多闯一闯;二是由于大三暑期参加了华科的夏令营,在里面认识了不少同学,他们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长时间留在一个地方,只在某个小圈子里混,你的思维和见识就容易受限。

我真心的希望自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见识到更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然后从他们身上取长补短。

既然不能保送到外校,自认为实力不差,那我就选择考研。

其次,关于择校。

我选择MPAcc主要考虑了会计需要经验和实践,而我对学术研究不太感兴趣。

主观地认为目前中国的学术氛围太浮躁,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的没有几个。

而见识了不少学校的学硕硕士的生活后,我更觉得选择MPAcc不错。

大不了以后如果想做学术研究再读博。

其实,当时我还是挺狂的,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

我把自己的目标定于上财,厦大,人大和清华之间。

经过新祥旭辅导班老师的指点,从就业考虑,若打算在长三角工作,可选上财,珠三角,则厦大,环渤海地区则人大和清华。

综合之下,选择了考取清华。

复试,几乎完全是英语问答。

紧张是难免的。

关键是表现出你的真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切勿夸夸其谈,言多必失,自己给自己挖坑。

总之,要有信心,恒心,决心。

只要努力奋斗了,结果如何都不重要。

希望考上MPacc等专硕的同学为自己争口气,让他们看到,我们并不比某些学硕差!各位,加油吧!2022年考研复习方案和规划前几遍专业参考书的复习,一定要耐心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1、基础复习阶段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3、冲刺阶段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2021年中央财经会计硕士MPACC考研经验分享

2021年中央财经会计硕士MPACC考研经验分享

2021年中央财经会计硕士MPACC考研经验分享一、初试。

初试就是众所周知的两门,英语2和管理类综合,其中管理类综合又分为三部分:逻辑、数学和写作。

考试是全国统一的,但是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科,所以复习计划还是要按照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

我和一朋友一起,每天学习时间基本都能保证,约定每周休息一次,各门复习也基本同步进行。

但就考完的情况来看,复习的时间略长一些会更好,这样能够增加一些后期模拟的时间,对提升信心有很大好处。

(一)英语二单词:我认为单词是一项需要持续到考试之前的工作。

背诵初期我用的是《考研英语红宝书》,我最初是认真看了的,虽说最后用法也没能全记下来,但肯定对完型和阅读是有帮助的,最重要的是一词多义要重点记忆,别嫌麻烦。

考研单词其实差不多就是四六级单词合集,但是四六级基本裸考,最初的生词量还是挺大的。

最初一两遍的时候确实挺辛苦的,背完基本又不记得了。

背诵后期是通过阅读一遍做阅读一边记单词练翻译。

主要是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历年真题。

通过前面的记忆,现在把重复出现的较为常见的单词在确认一遍意思,掌握每一个意思及用法。

1.完型完型我一直认为是一个很难提高的题型,考察的知识点又细又多,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补起来的,而且分值不大,所以复习的很晚。

我把英语2历年真题的完型都做了,英语1近几年的真题也挑了一些做了,把在其中遇到的短语和语法点都抄录在本子上,反复看了几遍。

后来发现英语2的完型真的不难,只要做上一些找找语感,读的时候如果能把握大概文意也就能填的差不多。

我做完形一般是做两遍的,第一遍先通读一下,大概填一遍,再按照逻辑关系重新捋一遍。

2.阅读阅读是英语里面的大头,练习的也是最多的。

基本也是一直在做,没有间断过。

我做了《老蒋80篇》里面的后40篇。

前40篇简单了一些而且长度较短,基础好的同学基本可以不用做了,后四十篇可以作为初期的练手。

《老蒋长难句解析》也是挺好的一本教材,这本书看似很薄,但因为都是长难句,读起来是要花上一些时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硕士经验分享
摘要:过去的一年,我们彷徨然后努力,我们在考研教室里日日夜夜地奋战的情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但是时至今日我认为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进入考研论坛交流>>>全面掌握考研资讯先来说说我的专业,我考的会计硕士,即本科非会计专业去考的会计硕士。

我主要是依自己兴趣选择的专业。

在考研这一年中,我认为考研要注意很多问题,以下是我对大家的一些建议和注意的问题。

一、学校选择:
谈到选学校的问题,我想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选择一个和你实力比较均衡的学校,这样才有比较有把握,报的太高了,可能会让你在复习过程中慢慢失去信心,报的太低了则可能会让你没有动力和冲劲。

二、专业选择:
如果你选择了考研的话,那你就意味着还想为你将要报的专业卖命,而且有可能是一辈子,所以选择专业你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选择你真正喜欢、感兴趣的专业,这样为你将来深造和研究有大的利处和发展空间,也对你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提醒准备考研的朋友一定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

三、复习问题:
我自己是从大三第二个学期开始复习的,在这个学期我就是背背单词,稍微先看看专业,政治没有必要看那么早(看得早到时也忘的差不多),要考数学的朋友在这个学期也要慢慢把数学看看,最好这学期可以把书过一遍(如果底子好的同学也可以直接跟着复习全书看)真正要加大力度复习的时期就应该是大四上学期,其实我认为,只要你在大四上个学期抓紧复习,也是来得及的,也没有必要从大二就开始复习,有时候复习战线太长到最后可能会感到疲倦,效率可能不是很高,不过这个也因人而异。

下面我就各门课谈谈我的复习心得吧。

1、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和四六级英语是不同的,所以没有过四六级的同学是完全要有信心去考研,因为考研不用考听力,这就和英语听力占大部分比重的四六级很不一样了,而且考研的英语考的是难度深度而不是速度,这和四六级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三个钟的时间做英语。

另一方面四六级考的好的同学也不要掉以轻心。

考研英语分数中占百分之七十的是作文和阅读,所以复习时的重点是在这两部分。

对于背单词呢,我的建议是不要去买什么专门的单词词汇一类的书籍每天啃着来背,倒不如找出历年考研试题中的高频率词汇,把自己做题时不会的词汇找出来记下来每天看几遍就熟悉了。

阅读呢,不仅仅要做题而且要认真对答案,把自己不会做的做错的题目反复研究,特别是第一次做历年真题的时候,这一环节特别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做题思维,能够去适应出题者的出题意愿,看看他们出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想我们给出怎样的答案,做多了熟悉了那套思路,久而久之就会按着这样的思维去思考去解答了,准确率自然而然也就高了!
对于作文呢,我的建议是多背一些历年试题的范文,近年来考的都是图表作文,小作文都是一些实用的应用文之类的。

这些都在于平时复习中的积累了,特别是一些模板之类的词汇和句型。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能练练笔最好了.
2、政治复习
政治的复习,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理解。

所有的范畴和原理都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死记硬背倒不如多读几遍,然后自己复述出来。

总之,政治的复习,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理解。

另外活学活用也非常重要,千万别死记硬背。

要是记起来,你会发现要记得实在太多了,多得让你对自己的能力表示质疑。

而且毛邓还要和时事结合,在时事的基础上上升一步,也就是上升到理论。

政治做题很重要,特别是选择题,多做选择题可以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点,不断巩固复习理解的知识点,不过最好选择有答案解析的题目,可以让你的理解更清晰。

3、数学复习
对数学复习而言,我将其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书为本,总体把握
因为课本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基本原理的推导都是十分准确、精练的,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体系,后续阶段的复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同学一开始就盲目地追求做题数量,忽视了课本的复习,那是极不可取的。

必须通过对课本的复习,理出一个知识框架体系,从总体上把握考点。

第二阶段:认真做题,广积思路
众所周知,数学还是以练为主的。

除了第一阶段必须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外,主要的精力应集中在习题集上,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等。

刚做这些习题时,我真有点力不从心,有时觉得解题方法很奇特,而答案也有些突兀。

经过不断练习,我对这些难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会有条不紊的解题思路,以及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运用他们。

我想强调融会贯通的重要性,千万别为了做题而做题,因为做题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应通过做题将所学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的思路与方法为己所用。

第三阶段:研究真题,查漏补缺
从一些研究生介绍和自我感觉来说,真题的作用绝对是其他模拟题所不可替代的。

只要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历史是如此惊人地相似,很多考题都是貌离神合。

应该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来做和研究近十年真题,这不仅可作为检测自己最直接的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考生熟悉考试的内容和侧重点,了解命题人的命题思路。

在分析真题时,可找出自己的不足,再回到课本和辅导书进行复习巩固,理解的程度自然就加深了。

至于模拟题应有选择地做几套,目的只是练练手,切勿一味贪多。

4、专业复习
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考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专业课的复习也不一样,大家可以联系一下报考专业的学姐学长了解下,在网上搜下历年考题,制定好计划认真复习,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专业也不能松懈,因为专业绝对是拉分项目,
四、辅导班问题:
我当时报了英语和政治全程,我觉得报班还是有用的,辅导班里老师可以给我们一个指导,同时帮助我们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教给我们一些考试做题技巧。

特别是对于政
治而言,自己看书可能觉得理解的不够,特别是政治经济学部分,所以这时候如果有辅导班的老师的讲解能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并且能融会贯通,有助于加深记忆。

当然,对于辅导班问题也因人而异,不过如果有条件的话,报班是有帮助的,可以有老师带着你复习,能给你一个大方向的指引,不至于你个人复习有误区,同时也会给你与众不同的信心提升。

我觉得对我来说考研给了我很大收获,不但看到了自己的实力。

而且懂得了许多作人的道理,使自己更成熟。

养成了许多很好,受益终生的习惯,锻炼了自己同时处理很多事情的能力,更科学、合理的利用统筹方法。

也让我体验到了家人的疼爱与朋友的支持。

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