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6.黄山奇松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

雀,有的好像 ,有的仿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松树的姿态。 2.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黄山松树姿态
的奇特之美。 3.如果能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会令你的
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孔雀松
双龙松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品读松之奇美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 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 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 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 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 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 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 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 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 舍地告别。

,乃至

陪客松正对


,如同
,在陪同游人观
送客松 下
, ,游人把它比作 。它向山
,好像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 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 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 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 加秀美。
屹立
斜出
弯曲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
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
它有一丛 青翠的枝干斜 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 地欢迎宾客的 到来。

迎客松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 霜,却仍然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夏日炎炎,
,迎客松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寒冬腊月,
,迎客松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迎客松姿态优 美,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 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它有 一丛青翠的枝干 斜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出 手臂,热情地欢 迎宾客的到来。

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目的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难点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指导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16 黄山奇松名字神奇样子生长情况所用参考资料《语文教学参考用书》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你知道哪些?然而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更是集群山之美于一身,以它独特秀美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黄山以四绝闻名,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在这四绝中人们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呢?(生答)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呢?(神奇)对,正是因为它的神奇,让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现在为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去一堵奇松的风采。

二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认真地高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棵松树?(迎客陪客送客)它们神奇在哪里?1、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它的神奇的?2、交流。

姿态优美,枝叶遒劲样子优美、神奇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年代久,经历风风雨雨,依旧茂盛迎客、陪客、送客名字很奇特天然盆景,枝干蟠曲天然美3、在优美的音乐中看图欣赏4、指导朗读我们已经知道了黄山松的神奇,那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神奇呢?5、指导说话作者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现在你就是黄山上的一棵松树,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吗?(生长情况)三学习第三段1、齐读课文第三段2、谈谈感受3、指导朗读4、欣赏黄山松5、写话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四总结黄山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难怪古人会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呀,可见黄山松真是魅力无穷令人着迷。

五作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用诗、画、文章赞美黄山。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6黄山奇松 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6黄山奇松 教案

16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准备:投影片、黄山奇松图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

1、出示图片。

(有关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指导观察,这就是有着“四绝”美称的“天下第一奇山”。

2、板书课题:16黄山奇松黄山在安徽省地部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⑵思考:①文章各自然段各写了什么?②你喜欢哪一自然段?(这一部分放在第二遍的时候)⑶自学生字新词,注意音、形、义。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抽读生字卡片。

誉为陡崖屏风宾客屹立卧注意:誉、屏、宾⑵注意“誉、屏、”的写法。

⑶理解词义,结合文章有关句子进行。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情有独钟:钟:集中、专一,意思是对某一样东西特别偏爱。

饱经风霜:饱:充分,意思是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与折磨。

⑷指名试读课文,师生相机指点。

4、再读课文,要求见上(⑵思考)说说每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三、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第一自然段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⑴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的意思吗?让学生体会“被、以、而、更”的妙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陡崖屹立情有独钟姿态优美盆景宾客饱经风霜充满生机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1.出示填空题:被誉为()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更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黄山奇松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黄山奇松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经过朗诵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育审美情味,激起先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指点朗诵,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进程中协助先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进程: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欣赏黄山〝四绝〞的景色。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借助〝课件〞演示和教员的解说,不但激起了先生的学习兴味,集中了先生的留意力,而且笼统快捷地让先生对黄山有笼统、生动的印象,激起先生想了解黄山的兴味。

〕2、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3、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入印象。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经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需你离开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4、指读、质疑课题。

整理剖析,确定研讨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㈡交流汇报。

〔依据先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局部。

〕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状奇〔引导先生用自己的言语概括黄山奇松的形状特点,并指点感情朗诵最后一节,增强体会黄山松形状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预备引见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预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引见〞。

3、交流汇报:〔在先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先生朗诵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迎客松〞⑴、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溢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似乎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曾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意味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5上教案16黄山奇松 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5上教案16黄山奇松 教案

16 黄山奇松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特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

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翘舌音:状如黑虎(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

16、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第一篇:16、黄山奇松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16.黄山奇松【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2.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板书:黄山)3.关于黄山,你了解多少?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查资料后指生汇报。

4.过渡语: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基于《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优质课教案

16《黄山奇松》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6、黄山奇松一、教学目标:1.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词,书写正确规范。

结合语境理解“屹立”、“饱经风霜”等新鲜词语的意思,并能积极运用。

2.朗读课文,抓住主要词句概括主要内容,并借助已经学过的《泉城》等课文进一步感知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品读文章精炼的语言中饱含的情感,初步学习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黄山松“奇”的特点,感受黄山松被赋予的美好情感。

4.借助作者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描写,体会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并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选择一种松的姿态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使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品读文章精炼的语言中饱含的情感,初步学习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黄山松“奇”的特点,感受黄山松被赋予的美好情感。

难点:借助作者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描写,体会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并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选择一种松的姿态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使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认读生词、指名读课文等方式了解学生识记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利用示范朗读、再次练读的方式推进有感情读书。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主要词句概括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批注式阅读、自主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4.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比较,体悟作者运用虚实结合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安排仿写,训练尝试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黄山奇松的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单元导读,引入新课同学们,我国的旅游胜地远近闻名,四年级的时候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泉城济南、四川九寨沟、荷兰的田园。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松课件》


看了黄山 的松树后, 给你最大 的感受是 什么?
黄山奇松
1、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出感情。
边读边思考,黄山的松树“奇”在什么地方? 2、文章共有3个自然段,请你分别找出三个 段落中的关键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段 落内容。
黄山四绝
奇 松
怪 石
云 海
温 泉
被誉为“天下第
一奇山”的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 海、温泉“四绝” 闻名于世。而人们 对黄山奇松,更是 情有独钟。
苏教版 第十六课 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
我会读:
yù dǒu píng bīn yì wò






(玉屏楼) (宾客)(屹立)(卧倒) (名誉)(陡崖)
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
依依不舍 姿态优美
遒劲
盆景 屹立
我会读:
yù dǒu píng bīn yì wò






(玉屏楼) (宾客)(屹立)(卧倒) (名誉态
)。它们或
),或(
卧 弯曲
),或(
斜出
);
或( 仰 ),或( 俯 ),或(
);有的

状如黑虎 装点
),有的(
形似孔雀
)……
它们(
)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
秀美

神奇
),更加(
)。
拓展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黄山奇石》《黄山云海》
《黄山温泉》,仔细体会景物的特点,品味语言的优美。
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词填空,品味用词的准确和精妙。 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 的到 来。 2.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 站在那儿,正陪同 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3.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
把它比作
4.它(送客松)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 依依不舍地告别。
3.小练笔: 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树木,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进
行小练笔。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送客松
千姿
四绝
我会读:
赞誉 宾客 情有独钟
陡崖 屹立
遒劲 卧龙松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依依不舍
黄山四绝
奇 松
怪 石
云 海
温 泉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 是情有独钟。
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 霜,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 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 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 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
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
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拓展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黄山奇石》《黄山云海》
《黄山温泉》,仔细体会景物的特点,品味语言的优美。
迎客松( 虽然( (
),(
),
),却仍然 ),( )。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 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 郁苍苍,充满生机。
陪客松正 对玉屏楼,如 同一个绿色的
巨人站在那儿,
正陪同游人观
赏美丽的黄山
风光。
送客松姿态 独特,枝干蟠曲, 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 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别。
送客松姿态 独特,枝干蟠曲, 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 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别。
赏析下面三句话的写法妙在哪里?
1.它(迎客松)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 来。
2.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 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3.它(送客松)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游人 游客 宾客
1.它(迎客松)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 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 宾客 的到来。 2.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 在那儿,正陪同 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3.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
4.它(送客松)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 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