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电中心编码传输系统设计探讨
广播电视信号中心传输系统设计

广播电视信号中心传输系统设计一、引言二、系统架构1.信号采集和接收设备:负责收集和接收来自不同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天线、卫星接收器、光纤收发器等。
2.信号处理设备:负责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处理。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编码器、解码器、调制器、解调器等。
3.信号分发设备:负责将处理后的信号分发给不同的播发终端。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信号切换器、分配器、放大器等。
4.信号传输设备:负责将分发的信号传输到不同的播发终端。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传输线路、光纤传输器、无线传输设备等。
5.控制和管理系统:负责对整个传输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这些系统通常包括信号监测设备、控制器、管理软件等。
三、系统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广播电视信号中心传输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信号传输质量:传输系统应能提供高质量的信号传输,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画面和声音清晰、稳定。
2.信号传输可靠性:传输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信号丢失和中断。
3.传输带宽需求: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带宽需求,根据不同节目类型和分辨率,合理配置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
4.系统扩展性和灵活性:传输系统应具备较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传输设备和传输线路,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节目资源和用户需求。
5.节能与环保:传输系统应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系统设计方案基于以上考虑因素,可以设计以下方案:1.信号采集和接收设备:选择性能优良、接收能力较强的天线和接收器。
根据不同节目的信号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天线和接收器进行接收。
2.信号处理设备:采用先进的编码、解码、调制、解调技术,保证信号的高质量传输。
根据不同节目的编码格式和解码要求,选择相应的设备。
3.信号分发设备:采用高性能的信号切换器、分配器和放大器,确保信号能够稳定、均匀地分发给各个播发终端。
4.信号传输设备:根据不同的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是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节目质量、增强传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并探讨其应用与影响。
一、节目制作技术1.录制技术随着高清电视的兴起,传统的模拟录制技术逐渐过时,数字录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数字录制技术具有高质量、低失真的特点,可以有效地保存和传输节目内容。
同时,随着云端技术的发展,节目制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实时制作和协同编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后期制作技术后期制作技术是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音频处理、视频剪辑、特效添加等手段,可以使节目更加精细和生动。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节目制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虚拟场景和人物的合成,可以创造出更加震撼的观看效果。
3.多媒体制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多媒体制作技术也成为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制作技术涉及音频、视频、图像的处理和编辑,可以将不同媒体元素有机地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
例如,交互式节目、立体声音频等都是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应用。
二、编码技术1.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保证视频传输质量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视频编码技术采用的是MPEG-2标准,而现在广泛应用的是更先进的H.264/AVC 和H.265/HEVC标准。
这些编码标准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图像质量,可以在有限的带宽下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2.音频编码技术音频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最常用的音频编码标准是AAC和MP3。
这些编码标准能够在保证音频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压缩比,节约了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
3.数据编码技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据编码技术也成为广播电视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编码技术包括差错控制、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等方面,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视频编码与解码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视频编码与解码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成为了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
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得视频传输更加高效,同时也提升了视频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中的视频编码与解码技术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常用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一、视频编码技术的重要性视频编码是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通过网络或其他传输媒介传输和存储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在于实现视频数据的高效压缩,从而降低存储和传输所需的带宽。
视频数据是广播电视传输中最大的数据量,如果没有有效的编码技术,将无法满足高质量视频的传输要求。
视频编码技术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和压缩视频数据来实现高效率的传输。
冗余信息包括空域冗余和时间域冗余。
空域冗余是指在视频帧中相邻像素之间的冗余,而时间域冗余则是指不同帧之间的冗余。
通过采用适当的编码算法,视频编码技术可以减少冗余信息并实现更高效的压缩。
二、常用的视频编码技术1. MPEG技术系列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系列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的视频编码技术。
其中,MPEG-2是应用最广泛的视频压缩标准,被用于数字电视广播、DVD制作等领域。
MPEG-4是后续的标准,将更多的视频传输应用引入到了互联网上,包括流媒体和视频会议等。
2. H.264/AVCH.264/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广播电视传输。
相比于MPEG-2,H.264/AVC能够提供更小的数据量和更高的视频质量。
它通过引入更多的预测算法和变换技术,进一步减少视频数据的冗余,从而实现更好的视频压缩效果。
3. HEVC/H.265HEVC/H.265(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是一种最新的视频压缩标准,被认为是目前最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之一。
相比于H.264/AVC,HEVC/H.265能够实现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视频质量。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近年来,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在数字化和高清化的推动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分类、原理及应用。
一、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将原始信息转换为特定格式,以便在传输过程中更高效地存储和传递。
以下是主要的编码技术:1. 模拟编码模拟编码是早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使用的一种技术。
它将原始模拟信号直接转换为频率调制的连续波形,然后传输到接收端进行解码。
尽管模拟编码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它逐渐被数字编码所取代。
2. 数字编码数字编码是现代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编码技术。
它将原始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通过将其离散化为一系列二进制码字来表示。
数字编码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更低的误码率,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和传输效率。
常见的数字编码技术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正交振幅调制(QAM)和多路复用(MUX)等。
这些编码技术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传输成本,并提供更多的频道容量。
二、解码技术解码技术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接收端,解码器将通过编码技术转换而来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模拟信号,使其能够被电视机或收音机等接收设备所理解。
1. 数字解码数字解码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主要解码技术。
它通过反向操作数字编码过程,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数字解码利用合适的算法和解码器,还原出原始音视频信号,使其能够在电视屏幕上显示或扬声器中播放。
常用的数字解码技术包括脉冲编码解调(PCM)、解调器和解复用(DEMUX)等。
这些技术在接收端能够高效地还原传输的数据,提供清晰的声音和图像效果。
2. 模拟解码模拟解码是传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解码技术。
它直接对经过调制的模拟信号进行解调,使其能够被模拟电视接收器所理解和显示。
尽管模拟解码技术逐渐被数字解码技术所取代,但在某些地区和设备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
新广电中心编码传输系统设计探讨

新广电中心编码传输系统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莞广播电视台编码传输系统设计,分别从编码部分和传输部分两方面详细分析了系统架构和设计原理,并分析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方法。
【关键词】编码;传输;MPEG-2;SDH我台新广电中心已投入使用,电视播出系统共配置六个频道,四个为高标清同步播出频道,两个为纯高清播出频道。
正式播出的只有两个频道,采用高标清同步播出系统,高清信号不用作播出;一个高标清同步播出频道作开发、测试之用,其余则留作以后扩展之用。
电视播出SDI信号不能直接进入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传输,而要经过压缩编码、复用,最后调制成射频信号进入有线电视网络。
编码传输处于电视节目播出到电视用户收看节目的中间环节,其运行安全对确保播出安全的作用显而易见。
因此,我们的编码传输系统设计必须安全、稳定和可靠。
1 编码部分1.1 总体结构根据我台频道设置和实际使用情况,编码部分配置了6台标清编码器1个高清编码器,出于造价等因素考虑标清编码器采用1备6的方案,而只有一个高清频道用于开发和测试,因此,高清编码器则采用1备1的方案。
具体架构情况如图1所示。
自办频道信号输入到末级32*32矩阵,主32*32矩阵直接输出到各频道高标清编码器,备32*32矩阵输出到16*4矩阵作为备编码器信号源。
标清编码器备份为1备6,当某个频道标清编码器出现故障,网管通过16*4矩阵调度该信号输出到标清备份编码器,同时自动配置编码器参数,顶替故障编码器。
标清编码器正常情况下不工作,当主编码器故障时才工作,高清编码器主备同时工作。
播出信号经编码复用调制后进入有线电视传输网。
1.2 编码方式电视播出SDI信号必须经过编码复用再进入传输网,标清信源编码标准有多种,我们采用了被广泛使用的MPEG-2标准,这是基于MPEG-2多种优点。
首先,MPEG-2标准的设计目标是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MPEG-2所能提供的传输率在3-10Mibts/sec间,以及广播级的视像和CD级的音质。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编码与解码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编码与解码广播电视是传递信息、娱乐的重要媒介,而在广播电视传输中,节目编码与解码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节目编码是将原始的音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而节目解码则是将数字信号恢复为可视听的音视频节目的过程。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模拟电视系统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图像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新的数字电视时代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数字化的广播电视传输离不开节目编码与解码的支撑。
二、节目编码技术1. 压缩编码技术在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系统中,由于信号量庞大,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需要对信号进行压缩编码。
常见的压缩编码技术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能在明显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压缩数据量,适用于音频、视频等内容;而无损压缩能在不损失质量的情况下减小文件大小,适用于一些重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2. 编码算法在数字化广播电视系统中,常用的编码算法有:MPEG编码算法、H.264编码算法等。
MPEG编码算法主要用于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通过分析图像的空域和时间域冗余,以及主观视觉特性,实现高效的信号压缩。
H.264编码算法是一种先进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三、节目解码技术1. 解码算法对于经过编码后的数字信号,需要通过解码算法进行解码,将其恢复为原始的音视频信号。
解码算法通常与编码算法相对应,比如常用的MPEG解码算法和H.264解码算法。
这些解码算法通过逆向的数学运算和信号处理,还原出原始信号,使其能够进行播放和显示。
2. 解压缩技术除了对编码算法进行逆运算外,节目解码还需要对信号进行解压缩。
解压缩技术能够还原出编码前的信号,并恢复其原始的质量和数据量。
解压缩技术一般根据编码时所使用的压缩算法进行相应的解压缩处理,以便使解码后的信号能够满足观众对音视频质量的要求。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编码与解码技术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关键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理与应用,旨在加深对这一技术的理解。
一、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将原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广播电视领域,常见的编码技术有模拟编码和数字编码。
1. 模拟编码模拟编码是将原始的模拟信号转化为连续的数字信号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有脉冲编码调制(PCM)、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等。
(这里可以具体讲解每种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2. 数字编码数字编码是将原始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压缩编码和差分编码等。
(同样,这里可以具体讲解每种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二、解码技术解码技术是将编码后的信号重新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其目的是恢复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广播电视领域,常见的解码技术有模拟解码和数字解码。
1. 模拟解码模拟解码是将模拟编码后的信号重新还原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有功率恢复解调、频率恢复解调和时钟恢复解调等。
(同样,这里可以具体讲解每种解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2. 数字解码数字解码是将数字编码后的信号重新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其主要方法有脉冲解码调制(PCM)、解压缩解码和差分解码等。
(同样,这里可以具体讲解每种解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举例说明)三、编码与解码技术的应用编码与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广泛且重要。
例如,在数字电视中,常用的编码与解码技术有MPEG系列(如MPEG-2、MPEG-4)和H.264等。
这些技术既能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又能保证信号的质量。
此外,编码与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还具有音频压缩、视频压缩和数据传输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通过有效的编码与解码技术,可以将信号的数据量减少到较小的规模,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信号传输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更加高效、清晰,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本文将从传输编码、解码技术等方面来探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相关技术。
一、传输编码技术传输编码技术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过程中将信号进行编码,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传输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转播系统中,包括数字音频编码、视频编码等。
1. 数字音频编码技术数字音频编码技术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数字音频编码技术包括PCM(脉冲编码调制)、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等。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将音频信号进行高效的压缩,从而减少传输带宽,并且保持音频质量。
2. 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视频编码技术包括MPEG-2、MPEG-4和H.264等。
这些编码技术通过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可以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同时,视频编码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从而满足观众对高清晰度和高画质的需求。
二、解码技术解码技术是将传输过来的编码信号恢复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解码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观众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1. 数字音频解码技术数字音频解码技术是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数字音频解码技术包括DAC(数模转换器)、DPCM解码器和ADPCM解码器等。
这些解码技术可以将数字音频信号进行解压缩,恢复成原始的音频信号。
2. 视频解码技术视频解码技术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视频解码技术包括MPEG解码器和H.264解码器等。
这些解码技术可以对压缩后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解码,使其恢复成高质量的视频信号。
三、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的应用传输编码与解码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数字电视系统中,传输编码技术可以将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和编码,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广电中心编码传输系统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莞广播电视台编码传输系统设计,分别从编码部分和传输部分两方面详细分析了系统架构和设计原理,并分析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方法。
【关键词】编码;传输;mpeg-2;sdh
我台新广电中心已投入使用,电视播出系统共配置六个频道,四个为高标清同步播出频道,两个为纯高清播出频道。
正式播出的只有两个频道,采用高标清同步播出系统,高清信号不用作播出;一个高标清同步播出频道作开发、测试之用,其余则留作以后扩展之用。
电视播出sdi信号不能直接进入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传输,而要经过压缩编码、复用,最后调制成射频信号进入有线电视网络。
编码传输处于电视节目播出到电视用户收看节目的中间环节,其运行安全对确保播出安全的作用显而易见。
因此,我们的编码传输系统设计必须安全、稳定和可靠。
1 编码部分
1.1 总体结构
根据我台频道设置和实际使用情况,编码部分配置了6台标清编码器1个高清编码器,出于造价等因素考虑标清编码器采用1备6的方案,而只有一个高清频道用于开发和测试,因此,高清编码器则采用1备1的方案。
具体架构情况如图1所示。
自办频道信号输入到末级32*32矩阵,主32*32矩阵直接输出到各频道高标清编码器,备32*32矩阵输出到16*4矩阵作为备编码
器信号源。
标清编码器备份为1备6,当某个频道标清编码器出现故障,网管通过16*4矩阵调度该信号输出到标清备份编码器,同时自动配置编码器参数,顶替故障编码器。
标清编码器正常情况下不工作,当主编码器故障时才工作,高清编码器主备同时工作。
播出信号经编码复用调制后进入有线电视传输网。
1.2 编码方式
电视播出sdi信号必须经过编码复用再进入传输网,标清信源编码标准有多种,我们采用了被广泛使用的mpeg-2标准,这是基于mpeg-2多种优点。
首先,mpeg-2标准的设计目标是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mpeg-2所能提供的传输率在
3-10mibts/sec间,以及广播级的视像和cd级的音质。
由于其的出色性能表现,mpeg-2已被广泛用于为广播,有线电视网,电缆网络以及卫星直播提供广播级的数字视频。
我台标清视频信号采用mpeg-2信源编码(亮度抽样比4:2:0,有效样点720*576,5m带宽),音频信号采用mpeg-1(layer2)音频编码(音频编码只对group1 part1进行编码,采样频率为48khz,197带宽)。
高清视频信号采用h.264信源编码,音频信号采用mpeg-1(layer2)音频编码。
1.3 网管及应急
网管的作用是通过网管软件管理编码器、复用器、16*4矩阵,并以网络组图形式显示,让人一目了然。
网管自动检测,当网管检测到其中一个频道标清编码器有告警的时候,网管会自动调用备份标清编码器代替故障编码器,组图上备复用器标识为黄色,该频道由
信号源到编码器到复用器的线路变暗,备份编码器的线路显示为粗绿线条。
当网管检测到高清编码器编码后信号故障时,自动调用备份高清编码器编码后信号对其垫播,此时主备复用器都显示为黄色告警,告警提示激活垫播信号。
值班员发现网管告警应急时可以从组图上一眼看出是哪里出了故障,从而快速恢复故障。
应急之后的信号恢复:标清编码器恢复正常后,需要在组图手动将备份编码器倒换回主路编码器。
高清编码器恢复正常后,网管检测到该信号正常会自动取消垫播,采用高清主编码器信号输出,告警消失。
2 传输部分
2.1 总体设计
由于我台播出机房在新广电中心,前端机房在台旧址大楼,发射塔则在水濂山上,三者距离数十公里不等。
因此,三者之间选择正确的传输方式与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由于是长距离传输,传输介质就选择了光纤。
光纤传输具有频带宽、损耗低、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工作性能可靠等诸多优点。
如图2所示,新广电中心、有线前端及发射塔三者各有两条光纤进行传输,这是一主一备的设计,主光纤采用92芯光缆,备光纤使用72芯光缆,而且两条光纤必须走不同的方向到达目的地,以防止某处不当施工把主备光纤同时挖断的情况出现。
虽然新广电中心投入使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已经出现过被挖断光纤的事件,由于只挖断一路没有影响到传输,所以这样的设计很好的保障了传输安全。
为更好的保障安全,我们除了用光端机传输外,增加一路用mstp平台传输
作为第二备,充分做足冗余备份措施。
mstp基于sdh链路传输,如图2所示。
2.2 sdh网
sdh网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光路接口,具有很好的横向兼容性,它能与现有的pdh完全兼容,并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sdh有传输和交换的性能它的系列设备的构成能通过功能块的自由组合,实现了不同层次和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十分灵活。
sdh并不专属于某种传输介质,它可用于双绞线、同轴电缆,但sdh用于传输高数据率则需用光纤我台sdh网采用mstp平台光纤传输,mstp即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sdh传输网如图3所示。
由新广电中心、有线前端及发射塔三个mstp组成。
mstp在电视播出主要用于传输复用后的ts流,由于asi信号不能直接通过sdh网传输,需要对其进行转码成ds3信号后进行传输。
2.3 传输部分应急
我台新广电中心与有线前端之间各设置一个“三选一”开关,输入的三路信号分别为asi光端机主、asi光端机备和mstp的信号,三选一输出经主光纤传输到前端机房“三选一”,前端机房“三选一”开关第二路输入信号为新广电中心mstp输出第二路直接通过备光纤传输的信号,第三路则为中一信号。
当主光纤信号故障,前端机房“三选一”会自动切换到第二路mstp信号输出。
新广电中心“三选一”开关通常设置为手动控制,光端机故障时,需手动切换到正常信号再通知前端机房切回主路输出。
复用器故障的应急操
作跟光端机故障应急操作是一样的,因为复用器故障时,输出到光端机的信号异常,只需将“三选一”手动切换到正常信号即可。
3 系统优缺点探讨
系统优点:1)网管软件将信号流程以组图形式显示,让人一目了然,可以迅速找到故障点,大大减少应急时间;2)实现自动化,网管一旦发现信号或者设备故障能够自动切换,安全性高;3)“三选一”冗余备份设置,容易操作安全性高;4)性价比高,只用了两台备份编码器,节约成本。
系统缺点:1)性价比高也决定了编码器备份不足,因为如果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编码器同时故障,就不能确保多路信号正常传输,只能手动更换编码器;2)网管电脑没有热备份,当网管电脑故障同时信号也出现异常,系统就不能自动切换,不利于播出安全。
针对以上缺点,我们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6个频道中,实际播出的只有两个频道的标清信号,可以考虑将还没投入使用的两个标清频道编码器拿出来作备份编码器,可以实现编码器1比1备份,安全性更高。
网管电脑可以配置多一台用心跳线连接做热备份,这个应该可以考虑的。
【参考文献】
[1]李宇.广西电视台信源编码传输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视技术,2011(10):120-122.
[2]李珂,劳童丰.电视台信源编码系统的可信性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12).
[责任编辑: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