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社会观与政治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家的社会观与政治思想

颜佩恒政管学院学号:J201302029(交流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

兼爱

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

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

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

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

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

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②“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借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借良宰。”①这是在说,有的时候,不是近臣,宠臣和能臣都能给国君摆平一切的,而这个时候,就需要贤臣的出现,就是达到了国家和国君共同需要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是很难达成一致的。墨子说,对待贤良是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而富贵之臣多近宠,敬誉之臣多能臣。达到国家兴盛并不是要全部都使用贤良,而是要这四个条件都被贤良所具备,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国家实施兼爱的政策能够能好的贯彻落实,以达到国君的”从利”。而墨子说的很笼统,德行与才能如何辨

别?而墨子又说”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①似乎有些矛盾,可是仔细考虑下,墨子的尚贤很简单,就是给老百姓在政府部门解决一些就业人口。

尚同是与尚贤相辅而行的行政管理原则。墨子认为,政令不一,只能导致社会纷乱。尚同与尚贤一样,是”为政之本”。墨子的尚同思想是高度的集权主义,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与有效管理。它要求一切统一于上级,从组织系统的领导关系到思想意识,都要绝对地统一于上级,服从于上级,绝对不许反其道而行之。墨子认为的上下级关系要贯彻最高层意志的组织系统与组织原则,用这样的组织关系,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绝对领导与有效的逐级管理。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支配,没有思想的统一,便不能有行动的一致,墨子主张”一同天下之义”,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墨子认为尚同是行政管理之根本,只要为政者对人民”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导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举措适宜,就一定能统一全国上下的思想,实现民富国治。

尚贤尚同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部分。这是针对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和才疏德寡的贵族官员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让平民百性中的贤良之士参予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他认为,国家各级政府中的官职,应该平等地、无条件地向农夫和手工业者等一般平民开放,只要他们具有贤能条件,自天子、天公、诸侯,直到地方上的乡长、里长等官职,都应该由他们担任。他说:“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①。他并且进一步提出衡量和要求贤良的具体准则:“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因此,他提出了著明的政治主张,即“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家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这种对立反映了两种政治理论和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墨家主张建立的是平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以利万民的;儒家则主张维护世袭贵族政治制度,反对平民民主制度。前者明确地提出了平民百姓有平等参予政治管理的权利,这既表明了强烈要求对当时现存的世袭贵族制度实行变革的愿望,又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的平民民主的政治主张,它较之儒家的政治主张是很有进步意义的,特别是对照墨子之后的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更加显示出它的历史进步性。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③,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也讲”慈”、”孝”,但并不以”孝悌”为”兼爱”之本,更不主张有等差的爱,所以,其”兼爱”具有反宗法等级制的特点,因此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墨子的”兼爱”还要禁止”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反对贵族、富人欺压下层民众。并且,”兼相爱”和”交相利”是相结合的,墨子吸收并发展了子思学派”义”、”利”合一的思想,摆脱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讲”义”不讲”利”的片面性。”兼爱”有利于自己,不”兼爱”则有害于自身,墨子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墨子提出的兼爱不仅是对儒家仁爱说的突破和批判,而且把爱的“主体对象”予以换位,平民是爱的主体对象,这和儒家的“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的思想是不同的,其爱的主体对象是贵族、王公和君子,庶民百姓最多处于陪衬地位。所以,墨子明确提出“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的原则,要求天子君王都要做到。

其次,墨子提出“兼爱”是为了利人。兼相爱与交相利是紧密结合着的。兼爱相利是墨子的社会伦理的中心内容。在《经说下》中曾说:“仁,爱也。义,利也”。仁爱与义利是一致的,二者是互通互补的。所以说,墨子的兼爱又是着眼于实际利益的,不是像儒家那样止于空泛的道德说教。他认为,爱而必利,不利无以见爱。“爱利万民”,“爱利天下”,就是他的义利一致、爱利统一观的具体表现。他并且把这种义利一致、爱利统一的兼爱相利的社会伦理上升到治理国家、佐治社稷的高度,作为他奔走救世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纲领,这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与儒家提出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的主张不相同的。

①《墨子》七十一篇--墨翟

②百度百科——墨家

③《兼爱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