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公害事件(1)
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

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內13個工廠排放的大量煙霧彌漫在河谷上空無法擴散,使河谷工業區有上千人發生胸疼、咳嗽、流淚、咽痛、呼吸困難等,一周內有60多人死亡,許多家畜也紛紛死去,這是20世紀最早記錄下的大氣污染事件;2〕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持續霧天,而這裏卻是硫酸廠、鋼鐵廠、煉鋅廠的集中地,工廠排放的煙霧被封鎖在山谷中,使6000人突然發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頭痛、胸悶等不適,其中20人很快死亡。
這次煙霧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質和金屬微粒附著在懸浮顆粒物上,人們在短時間內大量吸入了這些有害氣體,以致釀成大災。
3〕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5-8日,倫敦城市上空高壓,大霧籠罩,連日無風。
而當時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煙粉塵和濕氣積聚在大氣中,使許多城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僅四天時間內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後的兩個月時間內,又有8000人陸續死亡。
這是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發的城市煙霧事件。
4〕美國洛杉機光化學煙霧事件:從20世紀40年代起,已擁有大量汽車的美國洛杉磯城上空開始出現由光化學煙霧造成的黃色煙幕。
它刺激人的眼睛、灼傷喉嚨和肺部、引起胸悶等,還使植物大面積受害,松林枯死,柑橘減產。
1955年,洛杉磯因光化學煙霧引起的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人數達到400多人,這是最早出現的由汽車尾氣造成的大氣污染事件。
5〕日本水俁病事件:從1949年起,位於日本熊本縣水俁鎮的日本氮肥公司開始製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
由於製造過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劑,大量的汞便隨著工廠未經處理的廢水被排放到了水俁灣。
1954年,水俁灣開始出現一種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俁病",患病的是貓和人,症狀是步態不穩、抽搐、手足變形、神經失常、身體彎弓高叫,直至死亡。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40-50年代) 日本水俣病事件(1949年-1955年)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30年代)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50年代)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
这一段中部低洼,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使河谷地带处于狭长的盆地之中。
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
通常,气流上升越高,气温越低。
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逆转层”。
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其中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这次事件曾轰动一时,虽然日后类似这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却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O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多诺拉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
八大公害事件

八大公害事件八大公害事件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八大公害事件,希望有所帮助!八大公害事件1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2、美国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
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
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洛杉矶是美国的工业城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由于阳光强烈,汽车排放的尾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黄色光化学烟雾。
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使数百人死亡,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
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地面无风且气压很低,潮湿而沉重的空气压在上空,使伦敦一连几天沉浸在浓雾之中,而居民烧煤取暖和工厂烧煤用的成千上万个烟囱浓雾中喷吐着大量的黑烟,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
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
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一、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地带分布着三个钢铁厂、四个玻璃厂、三个炼锌厂和炼焦、硫酸、化肥等许多任务厂。
1930年12月初,在两岸耸立90m高山的缺谷地区,出现了大气逆温层,浓雾覆盖河谷,工厂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被封闭在逆温层下,不易扩散,浓度急剧增加,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一周内60人死亡,为平时同期死亡人数的10.5倍,几千人受害发病,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也有大量家畜死亡。
发病症状为流泪、喉痛、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推断当时大气二氧化硫浓度为25~100mg/m3(9.6-38.4ppm)。
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二、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1948年10月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边的一个工业城市。
由于它坐落在一个两岸耸立着100m高山的马蹄型河弯的内侧,因而形成了一个河谷工业地带。
市中有大型炼钢厂、硫酸厂和炼锌厂等很多任务厂,它们不停的排放大量含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粉尘集腋成裘,一场严重的环境事故终于发生了。
1948年10月27日,工厂排放的烟雾蓄积深谷中扩散不开。
据当时记载:10月27日早晨烟雾覆盖了多诺拉。
地面处于死风状态,烟雾越来越稠厚,几乎凝结成一块。
在午后视线也仅仅能看到街的对面,除烟囱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空气开始令人作呕,甚至有种怪味。
这是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烟雾一直持续了四天,直到31日才散去。
这个小镇当时只有14000人,4天内就有5900多人因空气污染而患病,17人死亡,患者人数占全城的43%,症状主要是胸闷,呕吐,腹泻,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等。
三、伦敦烟雾事件[英国]1952年12月伦敦位于泰晤士河开阔河谷中,1952年12月4日,一个大型移动性高气压脊逼近伦敦,它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严严实实将整个伦敦裹住,致使伦敦出现无风状态和60~150m低空逆温层,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燃煤烟尘被封盖滞留在低空逆温层下。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2、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 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 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 县 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 人死亡。
3、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 镇 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 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 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 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 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 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 死亡17人。
二噁英事件
• 1999年1月15日以来比利时、德国、荷兰、法国等相 继发生因饲料被二噁英污染,导致禽畜类产品及乳制品 含高浓度致癌物的二噁英事件。 • 二噁英的致毒作用机理是与细胞内液中芳香烃受体 (AhR)相结合,进入细胞核,激活基因的转录,诱导细 胞色素氧化酶,然后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如肝脏 毒性、体重减轻和免疫系统的反应等。 • 1999年6月11日我国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发》的有 关规定作出禁止经销比利时等国受二噁英污染的食品的 紧急通知,以防二噁英污染食品流人中国境内。
解决方法
• 调整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的燃烧,开 发无污染的新能源(水力、太阳能等); • 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工 业区应该建设在城市主导风的下风口, 居民去采取集中供热; • 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煤的脱硫、 汽车尾气的处理等)。
划时代的《人类环境宣言》
• 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1972年6 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 环境会议上通过的。它是保护环境的一 个划时代的历史文献,是世界上第一个 维护和改善环境的纲领性文件。同年的 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的开幕 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

20世纪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
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事件发生的地区是比利时境内沿马斯河24公里长的一段河谷地带,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
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河谷上,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
⏹1930年12月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
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
一个星期内就有63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
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尸体解剖结果证实: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
其他组织与器官没有毒物效应。
⏹在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中,地形和气候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地形上看,该地区是一狭窄的盆地;气候反常出现的持续逆温和大雾,使得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在河谷地区的大气中积累到有毒级的浓度。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河谷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即有人指出:“如果这一现象在伦敦发生,伦敦公务局可能要对3200人的突然死亡负责”。
这话不幸言中。
22年后,伦敦果然发生了4000人死亡的严重烟雾事件。
这也说明造成以后各次烟雾事件的某些因素是具有共同性的。
2.多诺拉烟雾事件⏹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匹兹堡市南边30公里处,有居民1.4万多人。
环境与健康3(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的两个主因:冬季取暖燃煤和 工业排放的烟雾,外因是逆温层现象 逆温层现象。燃煤产生 逆温层现象 的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飘尘上,凝聚 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 肺炎、心脏病。 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 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 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 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工厂排出的大量 山谷中。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 烟雾被封闭在山谷 山谷 化硫气味,令人作呕。空气能见度极低。 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中近6000人突然发病,症 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 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其中有17人很快死 亡,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情 况和当年的马斯河谷事件相似 和当年的马斯河谷事件相似。 和当年的马斯河谷事件相似
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O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的一个小镇多诺拉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 上去格外昏暗。 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 都没有,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 逆温现象。在这种死风状态下,工厂的烟囱 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 层一样,不停地喷吐着烟雾。
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 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 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 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 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 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 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几 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 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 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 难等。
八大公害事件

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许多牲畜死亡。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夏季,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燃烧的1100吨汽油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了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该类事件,分别有400多人死亡和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下旬,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17人死亡4、伦敦烟雾事件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那一次,伦敦大雾,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无法散去。
迫使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困难。
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出现了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等病症。
6、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含汞废水,使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7、四日哮喘病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
8、米糠油事件1968年,在日本北九州一带,由于鸡和人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环保技术期末复习大纲环境与环境保护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化工污染物种类:按性质分为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污染;按形态分为废气、废水及废渣。
来源:一、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1、化学反应的不完全所产生的废料2、设备和管道的泄漏二、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物1、副反应所产生的废料2、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3、冷却水4、其他化工生产中排出的废物化工污染的特点Ⅰ水污染的特点:1、有毒性和刺激性2、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都较高3、PH不稳定4、营养化物质较多5、废水温度较高6、油污染较为普通7、恢复比较困难。
Ⅱ大气污染的特点:1、易燃、易爆气体较多2、排放物大都有刺激性或腐蚀性3、负有粒子种类多、危害大化工废水处理化工废水来源:1、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因一部分物料流失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形成的废水2、化学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废料3、化学反应中副反应生成的废气4、冷却水5、一些特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6、地面和设备冲洗水和雨水,因常夹带些污染物,最终也形成废水。
分类:含有机物的废水,含无机物的废水,既含有机物又含无机物的废水特点:1、排放量大2、污染物种类多3、污染物毒性大、不易生物降解4、废水中有害污染物较多5、化工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视其原料路线、生产工艺方法及生产规模不同而有很大差异6、污染范围大。
水体污染物种类: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型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有泪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热污染。
固体污染物水质指标: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细菌总数、PH、色度、温度。
(一种水质指标可以包括几种污染物,而一种污染物又可以属于几种水质指标)BOD(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以mg/L表示。
BOD越高,水中耗氧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COD(化学含氧量):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CO2、H2O所消耗的氧量,以mg/L表示。
COD值越高,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越严重。
TOD(总需氧量):有机物在高温下燃烧后所消耗的氧量。
一般TOD>COD。
TOC(总有机碳):通过测定废水中的总有机碳量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富营养化污染N、P为废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有毒污染物种类: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无机有毒物质中金属读完汞进入人体后被转化为甲基汞)热污染相关题目如:工业废水排入水体,温度不高会有哪些危害?答:1、可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2、可加快藻类繁殖3、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加快,使水体中的物化性质发生变化4、可加速细菌生长繁殖,增加后续水处理的费用。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按原理划分: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处理法。
按程度划分:一级处理:物理处理法法(沉淀法)二级处理: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三级处理:不等于深度处理。
物理处理法沉淀法(重力分离):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污染物的方法。
沉淀: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
混凝沉淀:实质为化学处理法,在废水中投入电解质作为混凝剂,使废水中的微小颗粒与混凝剂黏结成较大的胶团,加速在水中沉降,从而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
影响因素:污水的流速、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沉淀池的尺寸。
表面负荷:又称过流率,指废水流量Q与沉淀池平面面积A之比。
Q=Aq0沉淀池(初沉池——二沉池)初沉池:在生化处理前,废水先要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设备在生化处理之前的沉淀池。
二沉池:在生化处理后的沉淀池。
理想沉淀池:实际沉淀池中,悬浮颗粒沉降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情况比较复杂。
为便于说明沉淀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常作一些假定,如忽略紊流、进出口水流不均匀及悬浮颗粒絮凝作用等次因素,而只考虑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来分析问题。
这种作了某些假定的沉淀池称为理想沉淀池。
种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射式沉淀池、斜管式沉淀池、斜板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优缺点:构造简单,效果良好,工作性能稳定,但排泥较为困难。
沉砂池种类: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隔油池种类:平流式隔油池、竖流式隔油池及斜板式隔油池。
沉砂池与沉淀池的区别:沉砂池处理的是无机悬浮物,沉淀池处理的为无机砂粒或固体颗粒。
过滤法种类:格栅过滤和筛网过滤格栅和栅网的区别:格栅较大的,筛网细小的。
滤料:石英砂、无烟煤粒、石榴石粒、磁铁矿粒、白云石粒、花岗岩粒以及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球等。
石英砂使用最广。
颗粒介质过滤设备:普通快速滤池。
快滤池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池内有排水槽、滤料层、垫料层和配水系统;池外有集中管廊,配有进水管、出水管、冲洗水管、冲洗排出管等管道及附件。
(有兴趣可参考P44 图3-12)化学处理法中和法定义:处理低浓度的含酸、含碱废水。
(1%~3%酸3%~5%碱)干投和湿投的区别:干投的设备简单,但反应较慢,而且反应不易彻底、投药量大。
当石灰成块时,应用湿投法。
有关问题:为什么要控制进水硫酸的浓度?答:为防止生成硫酸钙,硬壳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混凝沉淀法混凝定义: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因混凝剂为电解质,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绒粒沉降,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的方法。
种类:按机理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四种。
影响因素:水样、药剂投加量、水温、碱度、废水PH、水利条件。
混凝剂种类:有机混凝剂和无机混凝剂混凝设备:混凝处理流程:混和设备:1、采用机械搅拌的有机械搅拌混合槽、水泵混合槽2、利用水力混合的有管道式、穿孔板式、涡流式混合槽等。
混合过程有快速混合和均匀混合两个方式。
澄清池定义:能够同时实现混凝剂与原水的混合、反应、澄清合成一体的设备。
原理:利用接触凝聚原理,即强化混凝过程,在池中让已经生成的絮凝体悬浮在水中成为悬浮泥渣层,当投加混凝剂的水通过它时,废水中新生成的微絮粒迅速吸附在悬浮泥渣上,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物化处理法吸附法吸附:多孔性物质的表面吸附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污染物,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的方法。
吸附容量:达到平衡时,单位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的数量。
吸附平衡:在吸附过程中,固、液两相经过充分的接触后,一方面吸附剂不断地吸附吸附质,另一方面吸附质由于热运动又不断地脱离吸附剂表面而解吸,最终将达到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吸附平衡。
一般需通过静态、动态试验来确定处理效果、吸附容量、设计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吸附操作分间歇和连续两种。
吸附剂:固定床吸附剂、移动床吸附剂和流化床吸附剂。
影响因素:1、吸附剂的性质2、污染物的性质3、吸附过程的条件。
有关公式在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等温式为A=KC浮选法定义: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黏附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视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
二个条件:有气泡,在气泡上分离。
设备:吸水井—加压泵—空压机—压力容器罐—减压释放阀—浮上分液池—原水进水管—刮渣机—集水系统—填料层—隔板加压浮选法基本原理:在加压的情况下,将空气通入废水中,是空气溶解在废水中达饱和状态,然后由加压状态突然减至常压,只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就成了过饱和状态,水中空气迅速形成极微小的气泡,不断向水面上升。
基本流程:按溶气水划分全部进水溶气、部分进水溶气和部分处理水溶气。
电渗析定义:在直流电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反渗透定义:膜分离技术。
利用半渗透膜进行分子过滤来处理废水的一种新的方法。
二个条件:1、必须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透水性的半渗透膜2、操作压力必须高于废水的渗透压。
生化处理法种类:以微生物的代谢形式划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以微生物的生长方式划分为悬浮生长型(活性污泥法)和固着生长型(生物膜法)。
微生物生长条件:PH、温度、水中的营养物以及毒物、氧气、有机物的浓度活性污泥法定义:是处理工业废水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好坏的指标:MLSS(活性污泥的浓度):指1L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或挥发性悬浮固体的量,单位为g/L或mg/L。
SV%(污泥沉降比):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表示。
一般沉降比可达15%~30%。
SVI(污泥容积指数):又称污泥指数,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体积,单位为mL/g。
一般控制在50~150mL/g之间为宜。
这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污泥指数越大,则污泥越松散,若过于松散,则污泥的沉淀性差。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流程:活性污泥处理流程中有关设备作用:曝气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回流污泥——补充微生物量二沉池——泥水分离生物膜种类: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
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或兼氧微生物)的作用,见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甲烷和CO2的过程。
三个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处理设备: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AFEB),厌氧流化床(AFB)。
化工废气污染控制化工废气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特点:①种类繁多②组成复杂、具有一定毒性③污染物浓度高④污染面广、危害性大⑤废弃污染物难以治理颗粒物种类:总悬浮颗粒物、降尘、飘尘降尘、飘尘的区别:降尘指粒径大于10μm;飘尘指粒径小于10μm的煤烟、烟气和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
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能在太阳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生成SO3和硫酸雾,降低能见度。
由天然源排入大气的HS,会被氧化为SO2。
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吸收法填料塔、板式塔、喷淋塔3个塔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净化废气的装置,需要净化的气体都是由塔的底部进入,液体都是由塔顶进入。
不同点:填料塔属于微分接触逆流操作,塔内以填料作为气液接触的基本构件。
板式塔属于逐级接触逆流操作,塔内以塔板作为气液接触的基本构件。
喷淋塔内既无填料也无塔板。
催化法与吸收、吸附法的区别催化法治理污染物过程中,无需将污染物与主气流分离,可直接将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可避免二次污染,也可简化操作过程。
二氧化硫治理干法与湿法的区别湿法:即采用液体吸收剂如水或碱性溶液等洗涤以去除SO2。
干法:用粉状或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以除去SO2。
双碱法第一碱:采用钠化合物(NaOH、Na2CO3、Na2SO3)吸收SO2。
第二碱:吸收液用石灰或石灰石,吸收效率高,但碱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