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版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教案2 (新版)济南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A.细菌B.病毒C.酵母菌D.曲霉
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
A.动物病毒B.人类病毒C.植物病毒D.细菌病毒
6.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A.自养腐生B.异养腐生C.异养寄生D.自养寄生
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B.水螅C.烟草花叶病毒D.蚯蚓。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病毒结构的独特性;2.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批注
自主质疑
1.病毒的形体极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它们,这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2.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病毒
教学内容
病毒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情பைடு நூலகம்、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3.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___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
4.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在寄主细胞内,病毒是以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5.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分为三类:
①如;
②如;③如。
合作学习
小组内合作完成,相互交流。教师适当精讲点拨。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病毒》教学设计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病毒》教学设计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病毒》教学设计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病毒》教学设计内容简析《病毒》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物进化、生态系统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

本节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本节课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标定位我们面对的初一学生,初步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大众媒体资源使学生对病毒或多或少有些感性的认识。

但由于病毒微小而且特殊,形态结构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系统了解相对薄弱,但学生对病毒与健康、病毒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有所了解且很感兴趣。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病毒就代表疾病,很少有学生能客观而全面地认识病毒。

这将导致他们面对一些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疾病时可能会恐惧、逃避、愚昧、甚至迷信盲从。

本节课要在学习病毒本质的同时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判断并选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病毒性疾病,本节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好载体,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以适应学生发展。

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明白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通过学习了解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l)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噬菌体等,使学生初步具有哲学思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情感。

重点难点(1)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合作学习
小组内合作完成,相互交流。教师适当精讲点拨。
1.病毒的形态是怎样的?并试着说出几种常见病毒的形态
2.与动植物相比,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寄生?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有什么特点?
4.根据浸染细胞的不同,病毒分为哪三类?并举例说明。
5.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交流展示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细菌B.病毒C.酵母菌D.曲霉
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
A.动物病毒B.人类病毒C.植物病毒D.细菌病毒
6.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A.自养腐生B.异养腐生C.异养寄生D.自养寄生
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B.水螅C.烟草花叶病毒D.蚯蚓。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病毒
教学内容
病毒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8.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A.痢疾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结核杆菌C.痢疾杆菌噬菌体D.大肠杆菌。
9.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1.D
2.D
3.B
4.B
5.D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共9页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共9页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说出病毒的主要形态,结构组成,繁殖过程以及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进入专题性学习网站(http://218.56.181.14:8081/myweb/kxw/index.asp)进行网上冲浪,查找有关病毒知识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在研究学习病毒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讨研究能力及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品质和意识;树立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自觉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并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特点,以及病毒的繁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剖析社会热点,创设生动情景师:同学们近期有一场重大疫情席卷全球,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生:甲型H1N1流感师:下面请看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一则报道(播放视频)师:甲型H1N1流感,蔓延如此迅速,波及如此之广,危害如此之大,引起了全球极大关注。

大家知道引起这场疫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生:病毒师:说起病毒,你想了解关于病毒的哪些知识呢?生自由发言:(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人类的关系等等)(设计意图:利用社会热点和生物学知识的结合点,通过多媒体视频. 展示引起全球关注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切地体会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病毒。

)(二)确定探究课题结合学生想要了解的问题,制定出一些具有探究性价值的课题并附有相应的探究任务(如下所示)。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探究主题。

病毒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病毒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课题病毒课型新授课时间 2023年9月课时 1 教具课件、图片、资料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说出病毒的形态分类、结构组成。

2、观察噬菌体增殖示意图,概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2、列举实例说出病毒与生物圈中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关系,辩证的看问题。

3、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和报刊等途径,知道了流行感冒、新冠肺炎、艾滋病等是由病毒引起的,对流行感冒、新冠肺炎的预防有亲身的经历,对艾滋病的预防和发展有所了解。

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认识比较肤浅,学生不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殖方式,与人类关系总认为是有害的。

教师要选取资料和视频,通过分析讨论、点拨引导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病毒结构的独特性。

2、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板书设计第一节病毒一、病毒的形态结构:1.病毒形态:球形、杆状、蝌蚪状。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二、病毒生命活动特点:1.生活方式:寄生。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需寄生在其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2.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3.病毒类型:根据浸染细胞的种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三、病毒与人类关系有害也有益。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与设计一、情景导入,播放图片师点拨:在生物圈中,除了植物、动物外,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结构简单,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二、学习新课(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探究主题题一、病毒的形态结构自主学习,质疑探究1、病毒的形体及其微小,可用什么工具观察到?2、病毒常见的类型有几种?结构有什么特点?展示分享,师点拨释疑1、病毒的研究工具:电子显微镜。

(精编1)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精编1)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第一节病毒目标导航:1、会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能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病毒结构的独特性。

2、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探究过程(一)病毒的形态自读教材第106----107页内容并认真观察相关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100多年前的科学家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见细菌而看不到病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3、病毒没有结构,它是由和组成的。

议一议:病毒的结构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植物、动物细胞结构一样吗?为什么?练一练:1、中新网2008年3月11日电,著名呼吸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称SARS已经过去5年,仍不清楚其源头。

SARS病毒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没有生命特征B、没有蛋白质C、没有遗传物质D、没有细胞结构2、构成病毒的结构主要有()A、遗传物质和脂肪B、蛋白质和遗传物质C、糖类和水D、蛋白质和脂肪(二)病毒的生命活动认真阅读教材第107页内容并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1、病毒体内没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在其它生物的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病毒的营养方式为。

3、病毒的繁殖方式为。

侵入活细胞后,病毒会利用内的物质作为原料,在自己的“指挥”下制造出新病毒。

4、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

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 (专门侵染的病毒)、(专门侵染的病毒)、(专门侵染的病毒,也叫噬菌体)三类。

议一议:1、噬菌体是指哪一类病毒?2、病毒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是生物?练一练:1、将病毒从细胞中提取出来,提纯呈结晶状态后,病毒会()A、失去生命活动B、正常生活但不能繁殖C、正常生活D、结构马上解体2、烟草花叶病毒的生存环境是()A、烟草周围的空气B、烟草根周围的水溶液C、烟草的活细胞D、腐烂的烟草叶3、下列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够繁殖后代B、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内C、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真观察第108页图片并阅读109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的一面: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改变生物的或导致破裂而死亡。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病毒》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第一节病毒一、预习检测: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有由_____构成的外壳和由_____组成的核心。

所以说,病毒是一类_____的生物。

2.病毒_____独立生活,必须_____在其他生物的_____里。

3.病毒分类的依据是_____不同。

种类有_____病毒、_____病毒、_____病毒。

二、学习目标1、描述病毒的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4、养成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良好习惯重点1.病毒的基本形态;2.病毒的结构组成;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生活。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06页下边的“相关链接”了解病毒的发现史。

合作交流: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大小,观察病毒要用什么工具?(二)熟悉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形态,说出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及其种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6-107,完成下面的题目:1.病毒的形体微小,通常只能借助才能观察到它们。

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2.读P107页图2.3—2几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三种病毒的结构图,找出共同点,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是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3.提出疑问:病毒身体结构如此简单,要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病毒必须在其他生物的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病毒是以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4.提出疑问:病毒怎样分类?依据是什么?病毒种类很多,但一种病毒通常只能浸染某种特定的细胞。

根据它们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__ 、__ 、___ (叫)合作交流思考和讨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为什么还属于生物呢?(三)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合作交流:1、病毒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那些影响?2、在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病毒有益的一面。

济南初中生物七上《2.3第1节 病毒》word教案 (3)

济南初中生物七上《2.3第1节 病毒》word教案 (3)

病毒教学目标:知识:认识病毒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能力: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的有关病毒引起疾病的信息。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关系;2.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辩证地看待病毒的功与过。

教学重点分析: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既然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即病毒的结构与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病毒是怎样生活的?这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分析:1.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么为什么说病毒是生物呢?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生物特征及细胞结构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的好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可病毒是否一无是处?对人类毫无作用呢?病毒的生活会对其他生物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应该在这节课得到解决。

教学策略:以天花的故事引出病毒,让学生们分组提前准备病毒引起的疾病及对病毒研究的新进展。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

之后讲解病毒的发现史,特征、结构和生活,最后是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由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病毒的生活等内容比较抽象,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好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前准备:收集病毒的危害、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等方面的资料;病毒的生活及繁殖的动画;与病毒有关的疾病如:天花、流感等的视频。

教学设计: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说明10 分钟导入公元165年,天花席卷了整个罗马帝国,杀死了意大利全国人口的1/3。

幸存的人不是眼睛瞎了,就是面部严重变形。

此次天花是最早被人类记载的烈性传染病。

进入新情境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根除了,天花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用人工的方法消灭的惟一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资料
经典资料(一)
第一节 病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明白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5.通过学习噬菌体等,使学生初步具有哲学思辨的能力。
6.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7.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3分钟 这是首歌曲的演唱者是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宣传员的彭丽媛。这是她为的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拍摄的短片。 关于艾滋病,老师课前给1-6组的同学们布置了资料作业,要求大家查找艾滋病的相关信息:如艾滋病毒的原因,艾滋病的特点,最先发现情况,现在全世界及中国的感染人群数,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等。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作业情况。 (学生展示) 引起艾滋病的原因是是人类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为HIV病毒。那么,病毒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它有哪些特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病毒,了解病毒。(板书: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病毒)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关于艾滋病的资料。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培养学生获
取课本以外
的生物学信
息的能力。

通过确认本
节课的学习
目标,使同
学们有个清
晰地认识。

预习展示 1、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生物课本106-109 页。 1、完成助学培养学生自
经典资料

经典资料(一)
7分钟
2、检査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 3、解答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困惑问题 上的预习作业 2、分小组展示预习的内容 3、提出预习时的困惑问题 主预习的能

力。

合作探究 25分钟 (一)病毒的发现 关于病毒的发现,老师课前给7-12组的同学们布置了资料作业,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作业情况。 (学生展示) 过渡:从1892年,俄国科学家的伊万诺夫斯基第一次接触病毒的实验,到20世纪初,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如今的人们对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么,病毒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 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一”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 (1)病毒的大小?必须借助什么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病毒主要有哪几种形态? (3)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 (4)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说出图片上是哪一种形态的病毒。 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关于病毒的发现的资料。 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教师展示的合作探究问题。 (结合图形小组合作)球形、杆形,蝌蚪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的。 培养学生获
取课本以外
的生物学信
息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
病毒的大小、
形态和结构。

知道病毒是
一种没有细
胞结构的简
单的生物。
经典资料

经典资料(一)
3、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说出病毒的结构。
过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还是生物呢?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病毒有哪些生命活动。
(三)病毒的生命活动
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二”的内容,要求小组
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
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
(1)病毒是如何获取营养物质来进行生命活动
的?
(2)根据病毒寄生的部位不同,病毒可分成哪
几类?
(3)病毒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2、补充讲述: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生
化学家斯坦利第一次将病毒提纯出来,得到了
一些结晶体。后来,许多科 学家将各种各样的
病毒提纯出来,均为结晶体。这些结晶体表现
不出任何的生命特征,但是将这些结晶体移入
生物体内,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并使生物体致
病。至今美国加州大学原斯坦利实验室里保存
的他当时提纯的病毒结晶仍然具有致病力。由
这些资料可知,病毒是一种特殊生物,只有在
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才能表
现出生命现象。离开活细胞后,病毒无法进行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教师展示的合作探究问题。 思考,小组讨论将自己所知道的病毒进行分类。
学生了解病
毒的生活方
式、繁殖方
式。

引导学生从
经典资料
经典资料(一)
任何生命活动。这点也可以用在普通培养基上无法培养病毒来解释。 3、动画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4、知识拓展:朊病毒是由1 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发现的,其本质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能引起“瘙痒症”和“疯牛病"(症状: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人的朊病毒已发现四种。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辩论:病毒对人的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 (1)有益的方面: ①利用动物病毒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 ②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 (2)有害的方面: ①多数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②可使农作物和其他经济植物降低质量和减少产量。 2、人们通常谈“毒”色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病毒有了哪些认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1.病毒的益处: ①制成疫苗,用于预防接种; ②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 2.病毒的害处: ①使人和动病毒的寄生

对象的角度
对病毒进行
分类。

通过课件和
动画把比较
抽象的内容,
我把学生用
肉眼见不到
的事物再现
出来,表现病
毒在寄主细
胞里的增殖
过程。从而调
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活跃
课堂教学气
氛,体现学生
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开阔
眼界和思路,
从而对病毒
与人类的关
系形成客观
辩证的认识。
经典资料

经典资料(一)
植物致病;

②可使农作
物减产量。
巩固练习 5分钟 一、 选择题 1.下列病毒的类型中,错误的是( )。 A. 动物病毒 B. 植物病毒 C. 真菌病毒 D. 噬菌体 2. 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 病毒不具有严整的结构 C. 病毒不能在一般的培养基上生存 D. 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 3. 艾滋病病毒类型属于( )。 A. 植物病毒 B. 动物病毒 C. 细菌病毒 D. 噬菌体 4. 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 )。 A. 烟草花叶病 B. 流行性感冒 C. 鸡瘟和猪瘟 D. 痢疾 5. 噬菌体是指( )。 A. 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B. 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病毒 C. 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 D. 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 6.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②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③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加
强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
解,同时培养
学生的答题
速度和规范,
将学习延伸
到课下。
经典资料

经典资料(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7. 下列疾病中,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是( )。
①流行性感冒 ②病毒性肝炎 ③艾滋病 ④传
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⑤结核病
A. ①②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8.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
A. 痢疾杆菌
B. 结核杆菌
C. 痢疾杆菌噬菌体
D. 大肠杆菌
9.病毒在寄主的细胞内进行生殖,对寄主的影
响是( )
A. 没有影响
B. 有害
C. 有益
D. 有些有害有些有益
1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 个体微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B. 没有细胞结构
C. 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 可以独立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一节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大小:极其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病毒的形态:球状、杆状、蝌蚪状。
3.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经典资料
经典资料(一)
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1.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内。
2.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引发疾病
2.有益:帮助科研攻关、为人类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