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古诗两首导学案
5《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的意思。
2、我能通过想象并说出“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描绘的景象。
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3、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自主学习】1、搜集作者资料并填空。
叶绍翁,字(),号(),滁州龙泉人。
他是南宋时著名的江湖派诗人,诗歌多写田园风光,尤其擅长()绝句。
2、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是。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试着标出节奏和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不值、怜、小扣”以及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1、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象。
2、有感情朗读《游园不值》填空。
诗人看到了(),想到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3、说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包含的哲理。
【拓展提高】搜集并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文。
【学习目标】1、能学会古诗中的几个生字并组词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4、能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自主学习】1、搜集杨万里的资料以及《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有感情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试着标出节奏和重音。
3、理解题目“宿新市徐公店”并填空。
1、《宿新市徐公店》作者:_______,宿:________,新市:_______,徐公店:_________。
4、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及诗句意思。
并填空。
篱落:径:未成阴:急走: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菜花无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有感情朗读《宿新市徐公店》并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物,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写,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导学案《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一首课外阅读过的古诗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采取多种方式自由识记生字2、反复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课: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谁能把你课外掌握的古诗背一首给老师和同学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好不好?<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看图激趣:图上都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2.、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① 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字形:形旁识字:牧、捕换偏旁:蜻——晴同形旁:蜻、蜓、蝉;怪、惜;霜、露② 小组合作,试读诗歌,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① 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②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教师简述诗意,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5、读一读,想一想:有感情地朗读,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6、书写生字:指导学生写字,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二、探究新知《小池》1、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衣;① 小组合作,试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② 交流自学,讨论疑难词句,教师相机点拨2、教师简单讲述诗意3、启发想象,感情朗读① 教师范读② 学生能练读③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4、练习背诵5、处理生字:利用生字卡片,采取多种形式识记生字6、指导书写三、巩固新知1、教师描述诗意,引导学生背诵2、同桌数空写生字四、拓展延伸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的在课外学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表演。
《古诗两首》导学案

1.搜集古人咏叹秋天的诗。(师生)
2.自学生字词,尝试理解诗中不懂的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搜集作者杜牧、张继的资料,了解诗人。(师生)
4.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走进古诗(用时:3分钟)
1.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近处的景色。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学法,练习书写(用时:8分钟)
6.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怎么样?
1.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赛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交流生字记忆方法,重点学习:“径”左窄右宽;“霜”上扁下长。
4.小组内再读古诗,结合预习、查字典、看插图,试着读通古诗。与组内讨论字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结合预习介绍诗人,补充资料。
3.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1.朗读课题,书空“泊”。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组内交流诗题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苏州城外的一个地方。诗题的意思:夜晚,在枫桥停船靠岸。)
7.填空。
(1)《枫桥夜泊》中“泊”的意思是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由朗读品悟,体会山中秋景迷人,读后交流感受。(山中景色迷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古诗两首》导学案

3.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主要从读、背两个方 面) (2)各小组质疑问题, 分小组讨论。
四、拓展阅读 1.主题阅读 搜集其他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来阅读,如《绝句》、 《春晓》、《早春》等。 2.资料袋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他精于诗、赋及古文, 尤以诗的成就最高。他和同时代的另一位杰出诗人 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诗风格明快豪爽, 雄姿英发,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清新,尤为 后人传诵。 程颢(1032—1085):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 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 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他的诗 大都申述理学宗旨和描写山水闲居生活。
3.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 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莺啼 绿映红 山郭 酒旗 楼台 傍花 谓 ②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这两首诗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5.我能背诵这两首诗。
1.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认识2 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 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 鉴赏能力。
二、自学引导 1.查阅作者杜牧、程颢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①生字我会读。 莺 郭 ②巧辨形近字。 旗( ) 诗( ) 傍( ) 偷( ) 棋( ) 寺( ) 旁( ) 愉( )
第五课古诗两首导学案(1)修改稿

主备人:杨磊分管领导评定:备课组长签字:成丽班级:学生姓名:组名:
课题:5、古诗两首(第1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重难点)
三、展示交流
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拓展延伸
背诵苏轼其他古诗,如《惠崇〈春江晚景〉》等。
五、当堂检测(10分)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题西林壁。()A做题B书写,题写C题目
(2)只缘身在此山中。()A缘由B缘分C因为
2、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正如俗语(
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呢?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
当堂检测成绩汇总处
我的疑惑
教学反思
(我的收获)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31、我给大家介绍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题壁诗的由来。
2、我能给大家朗诵古诗。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用/做标记。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说:
一、自主学习
1、你知道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
题:_____________;西林:_____________;缘_____________;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课型:精读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得情感。
二、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学习方法:读诵为主,以读诵促情景想象及内容感悟。
五、评价设计:目标1字词的学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予以达成:一是课堂上通过诵读课文检查读音;二是于最后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听写互评活动。
目标2,通过听老师范读、轮读、指名读等方式,使95%的学生达到正确、通顺、流利。
通过指名反复读及教师点拨等形式,使80%以上的学生能读出感情。
六、课堂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
古诗词两首导学案

5、《古诗两首》导学案【教材分析抓诗理】《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目标制定重发展】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重点)4、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课前准备重自主】1、古诗我会读: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画出诗的节奏。
(1)我会读写生字词岭(lǐng)峰(fēng)只缘(zhǐyuán)浑(hún)莫(mò)腊(là)不识(bùshí)(2)我会查字典“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部首,再查画。
第四笔是,名称是,第五笔是,名称是。
请在横线上抄写5遍:。
在字典中,“岭”的解释是;“峰”的解释是。
你能根据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岭”“峰”的简笔画吗?(3)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
疑()腊()浑()2、查阅资料,收集整理:(1)诗人苏轼、陆游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2)读一读《盲人摸象》的故事3、分组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诗中的词义、句意,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小组的其他同学。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学生姓名班级组号评价等级【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习重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学习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导课:请同学们抢答古诗的意思,作者简介等。
(约4分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小组内解决。
13分钟)1.初读古诗,理解词义(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伴交流,读完后完成下列练习并两两相互检查并纠错)。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1)缘”共___笔,第四笔是_____。
组词:____、______(2)我能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
题:______ 只缘:______ 不识:______ 山西村:______ 莫:______ 浑:______豚:_________ 疑:______2.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诗意。
(2)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往往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我知道了古诗《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一诗景物描写中也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读《题西林壁》,我体会到,是说明诗人不能认清庐山真正面目的原因。
通过读《游山西村》,想画面,知道了“,”这两行诗句描写了山西村的美景。
二、合作探究。
(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按a_b_c_D顺序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0分钟。
)1.通过读《题西林壁》,从这首诗中我不仅能感受到庐山的美,而且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生本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编号: 05 主备人:王锦备课日期:2012.9.3上课日期:班级:组名:姓名: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
课题: 4、《古诗两首》
早读课:(20分钟)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分钟)2、背诵古诗。
3、深层次理解古诗。
(15分钟)
检效:小组长检查晨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目标的达成情况。
建议可以进行诵读比拼。
(5分钟)
预习课:(晚自习30分钟)
学习目标:(1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能够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词,领悟作者的心情。
4.了解诗之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日日清”达标训练检测题
书写等第 达成等第 【默写】
【订正】
【反馈训练】
【培辅课】
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生:我是第 大组的第 小组的 (姓名),我在 问题上存在困惑,需要培辅!
师:(1)请你于 日 时段来老师办公室,我将提供帮助!或(2)请你于 日 时段找 组长寻求帮助!
2、效果描述:
【反思课】
(1)病题诊所或精题入库
(2)今日所得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