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导学案
《 古诗二首》学生导学案设计

4.说说自己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别人写的字哪里值得自己学习。
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况,练习再写3个“首”,争取做到比刚才写得还要好。
6.学习“采”。了解它是平舌音,会意字,它就像一只手正在树上采摘果实。“采”的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
7.借助课文插图发挥想象,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创编故事。
2.教师范写“爱”。
“爱”,共10画,上下结构。上部爪字头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友”字的横在横中线上,第二笔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第四笔捺长而舒展。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练写。
6.指导“角”的写法。
“角”,共7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斜刀头短撇从竖中线起笔。下部“用”中间两个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4.汇报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运用了什么好办法。“泉”,上下结构,上“白”下“水”。“爱”,用一句顺口溜来识记:张开手拥抱朋友。“流”,结合词语来识记,流水、水流。“荷、露”,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识记。“角”,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5.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1.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识记“泉”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化过程进行识记。“荷”可以出示荷花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露”可以做相应的动作来识记。同时,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通过组词、拓展词语来巩固所学。
(1)读诗的第一、二句。
(2)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3)在教师指导下读诗句。
(4)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1)看课件,听老师范读古诗。
(2)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并汇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的池塘。因为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统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导学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创设情境,画诗悟请(用时:20分钟)
(一)理解《村居》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村居》,一边读一边想:如果请你为《村居》画一幅插图,你会画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诗句,想一想:我们在画这 些事物的时候应该把它们画成什么样?
2.搜集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比一比谁积累的最多。
1.学生朗读古诗,根据家人的建议再次练习朗读。
2.搜集古诗,请家人当老师,教一教,读一读。
可以丰富课外积累形式,制作古诗卡片、古诗小书签、古诗小报等。让学生的积累活动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诵读引入,表达交流(用时:5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2.教师组织学生诵读两首古诗,并针对古诗节奏做适当指导,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 3.教师配乐,组织学生在音乐中诵读两首古诗。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诵读古诗,一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二要尝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
3.学生配乐诵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美感。
例如:歌咏、吟咏、咏叹;柳树、杨柳、垂柳、柳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读准每一个字音。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相互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4.教师将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集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识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生字。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板题导入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一)自学自测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导:(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案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初读古诗,想象画面再读古诗,随文识字看图想象,理解诗意多种方法,背诵古诗掌握规律,书写生字学习完毕,布置作业
导学案
1.课题名称: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第1课时)
2.学习任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在朗读中通过看图、想象、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古诗意思。
(3)规范、端正地书写本课两个上下结构的字。
3.学习准备:
(1)准备一个田格本
4.学习方式和环节:
《古诗二首》导学案

蟠龙镇韩村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年级五年级课题古诗二首备课教师海丽娜备课日期10、16学习目标1、独立认字学词,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学习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由景物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道理的写作手法。
3、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预习检测5分1、说说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做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潋(liàn liǎn)滟便(pián biàn)宜分(fēn fân)量雨亦(yì jì)奇3、我能分辨得清。
试()宜()似()亦()轼()谊()拟()迹()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研读探究20分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探究点一:品读第一首:“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是什么?探究点二:品读第二首: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什么。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探究点三:作者看到西湖美景的心情如何。
把什么比作成了什么?【展示交流】我愿意把我的探究结果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能做到声音宏亮、表达准确、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3、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拓展训练10分1、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
2、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预习内容
1. 阅读并背诵《古诗二首》;
2. 了解《古诗二首》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熟悉《古诗二首》的韵律和格律;
4. 思考《古诗二首》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室内容
1. 课文朗读;
2. 分组讨论《古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古诗二首》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朗诵《古诗二首》;
5. 写作《古诗二首》的鉴赏感悟。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背诵《古诗二首》;
2. 撰写《古诗二首》的鉴赏文章;
3. 收集其他古诗名篇,进行比较分析;
4. 定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
五、评判方式
1. 教室表现评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分;
3. 朗诵比赛成绩评分;
4. 文学素养提升评分。
古诗二首导学案

廿里堡学校高效课堂小学语文学案班级五年级姓名张志玲日期设计审核【自研课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和默写。
2.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检测:同位对学,小组讨论,互相检查,小组展示;最后十分钟全班展示。
(10分钟)自读自悟:朗读《古诗二首》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作者简介自主积累:理解古诗,背诵古诗自我感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示课导学】(时段:一课时)·学习主题..(1分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理解背诵古诗。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反思总结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内容:1.自由读古诗,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再读古诗,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诗句的节奏。
4.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学法:·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自读不少于三遍预时:4分钟1、两人小对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利用工具书解决。
对子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相互检测朗读情况预时2分钟2、四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组内讨论交流。
内容: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进行“你问我答”: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预时3分钟3、十人共同体①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
②预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
③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
预时9分钟表现单元一:我会学建议:1、同学们读课文时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可以查生字表或者查字典,还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人签字:
时间
年级
课题
课型
课时
授课教师
9.12
四语
古诗二首
问题解决课
2
教材分析
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1、能不能试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2、谁能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1、“人闲”是什么意思?
“桂花落”说明了什么?
“空”是什么意思?“时鸣”是什么意思?
2、交流讨论: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以多种方式朗读,仔细体会
比赛背诵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组织交流
组织交流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3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的《鸟鸣涧》这首诗。
4、涧是什么意思?鸟鸣涧又是什么意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及体会描写的意境。
3、情意目标:通过体会两首诗所描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两首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自读感意,自我解决三单问题。
2.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成果。
教学准备
做好本课三单设计,提前发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起兴趣
二、自读古诗,交流收获
三、交流困惑,解决问题
四、读中品味,体会感情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月夜
教学反思
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常常是教师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云云。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在本诗中,我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想像红日西沉,一弯月牙悄然东升,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感受全诗。
2、请你读准韵律,多读几次。
还有什么没读懂的,我们来交流一下。
1、解释“残阳、瑟瑟、可怜”等词的意思。
2、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以多种方式朗读,仔细体会
比赛背诵
谈话导入
组织朗读
组织交流
组织朗读、背诵比赛
激发学生的兴趣
踊跃参与,积极发言
积极举手,大胆朗读
大胆提出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解决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鸟鸣涧
组织朗读、背诵。
激发兴趣,期待学习。
积极交流收获
交流问题
积极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
桂花落
空
教学反思
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炼主要内容的训练。使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教育学生围绕文本学习,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学习了一些方法,但是对古诗中的有些文言字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设计理念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思考。
一、导入
二、初读感悟
三、交流困惑,理解古诗
四、读中品味,体会感情
上一节课学习了古诗二首的第一首诗,这节课来学习第二首《暮江吟》
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