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导学案

统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导学案
诵读时,教师要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比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创设情境,画诗悟请(用时:20分钟)
(一)理解《村居》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村居》,一边读一边想:如果请你为《村居》画一幅插图,你会画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诗句,想一想:我们在画这 些事物的时候应该把它们画成什么样?
2.搜集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比一比谁积累的最多。
1.学生朗读古诗,根据家人的建议再次练习朗读。
2.搜集古诗,请家人当老师,教一教,读一读。
可以丰富课外积累形式,制作古诗卡片、古诗小书签、古诗小报等。让学生的积累活动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诵读引入,表达交流(用时:5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2.教师组织学生诵读两首古诗,并针对古诗节奏做适当指导,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 3.教师配乐,组织学生在音乐中诵读两首古诗。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诵读古诗,一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二要尝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
3.学生配乐诵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美感。
例如:歌咏、吟咏、咏叹;柳树、杨柳、垂柳、柳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读准每一个字音。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相互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4.教师将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集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识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生字。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古诗二首-语文A版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古诗二首-语文A版

4、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诵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查挠找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歌意境。

(3)通过反复读诗歌,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人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阶段1、熟读古诗,读准字音。

2、理解:青青:;闻:;郎:;道:;3、搜查“刘禹锡”的资料二、课堂学习阶段1、交流刘禹锡生平简介。

2、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分组读,齐读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情感,诵读诗歌(1)哪一句诗写的最好?为什么?(2)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三、盘点收获,当堂达标1、学生当堂背诵古诗2、写一句谐音相关的诗句。

四、课外延伸搜集并阅读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

第二课时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自主朗读,分组读,PK读,齐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体会情感,诵读诗歌(1)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是:,。

写出了特点?(2),。

写出作者对人文景观的慨叹。

(3)全诗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三、盘点收获,当堂达标1、背诵古诗。

2、写两句描写景的诗句,。

,。

四、课外延伸阅读杜牧的其他诗歌,写下一首。

,。

,。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板题导入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一)自学自测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导:(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预习内容
1. 阅读并背诵《古诗二首》;
2. 了解《古诗二首》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熟悉《古诗二首》的韵律和格律;
4. 思考《古诗二首》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室内容
1. 课文朗读;
2. 分组讨论《古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古诗二首》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朗诵《古诗二首》;
5. 写作《古诗二首》的鉴赏感悟。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背诵《古诗二首》;
2. 撰写《古诗二首》的鉴赏文章;
3. 收集其他古诗名篇,进行比较分析;
4. 定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

五、评判方式
1. 教室表现评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分;
3. 朗诵比赛成绩评分;
4. 文学素养提升评分。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二)能力目标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提升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古诗内容,提高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描述古诗的意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4.创新能力: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尤其是对抽象意境的把握。
(二)预习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特制定以下预习指导:
1.预习目标:
-熟悉两首古诗《春夜喜雨》和《绝句》的内容,能自主阅读并背诵。
-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其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
2.预习内容:
-阅读两首古诗,注意读音、停顿、节奏。
-教师挑选古诗中的关键句或精彩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案例分析能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互动问答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任务驱动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春夜喜雨》和《绝句》。
2.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诗的韵律、对仗、意境等,并能够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3.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如“喜雨”、“润物”、“江山”等。
4.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其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古诗背后的故事等,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准备。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导学案及知识点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导学案及知识点

1《古诗二首》导学案一、新课导入咏柳1.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是一个希望勃发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吧!观赏视频:《春天的中国》2.清朝有位诗人高鼎,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出示课题:村居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咏柳1.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赞颂春天的的诗文。

2.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3.出示课题:咏柳咏:歌颂、赞美。

咏柳:赞美柳树。

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1.在听读诗歌中能关注读音和节奏。

2.用借助插图、图片,音、形、义结合等方法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反复练读,懂得诗歌大意,体会诗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法指导:1.反复认读、图文识字等方法,认识生字新词。

2.听读、跟读、配乐朗读等方式读好诗歌,理解诗歌。

三、字词运用1.把生字和对应的音节连起来。

拂绦醉咏裁莺zuì fú tāo yǒng yīng cái2.拼一拼,写一写。

tóng nián bì lǜ huà zhuāng sī guā jiǎn dāo(童年)(碧绿)(化妆)(丝瓜)(剪刀)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一)初读感知,认读字词1.问题引领:读古诗,想想跟生字交朋友的方法。

2.学习提示:(1)随诗认读,读准字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3古诗二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3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独立识字学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描写黄河的3. 体会黄河雄浑辽远、大浪淘沙的景象。

【重点】体会黄河雄浑辽远、大浪淘沙的景象。

【难点】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描写黄河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抓住学习目标,研读课文,圈画有关类容,抓住关键词、随手批注,2. 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课本上圈画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知识链接】1.黄河简介: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

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一泻千里。

它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

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迤逦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沃土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2.作者简介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诗人,山西人。

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刘禹锡: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等3.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预习案一、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度:孤城:仞:何须:九曲:浪淘风簸:天涯:探究案探究一:朗读这两首诗,说说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探究二: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三:用自己的话说说《凉州词》的诗句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佛寺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学生学案学科主任签名:________ 课题:《古诗二首》计划课时数:2 主备人:马天武
中心备课负责人:马天武年级主任签名:时间:____月_____日
【学习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方法与过程: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导学案设计
一、【知识链接】
1、题目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随性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描写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的诗篇。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2、作者了解: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晚年隐居退隐。

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

主要作品《青远店》《州桥》《双庙》《四时田园杂兴》等。

二、【预习导学】:
一、看拼音,写汉字。

yún( )田 jì( ) 麻 lí( )落 jiá( )蝶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xīng xìng
高兴()兴( )奋时兴()兴()趣 dāng dàng
当()家妥当()当()选上当()三、辫字组词。

昼()耕()供()绩()
尽()耘()拱()债()
傍()蜓()织()蝶()
旁()挺()知()谍()
四、解释下列词语。

昼()耘()绩麻()各当家()童孙()供()肥( ) 稀( )篱落()
五、读诗句,写出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三、【质疑探究】
1、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3、你能找出描写农民劳动繁忙景象的诗句吗?请抄写下来。

4、从小孩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首诗)
1、诗人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3、那两句诗写出了乡村的宁静,抄写下来。

4、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比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
不同点:
6、搜集并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四、【达标检测】
一、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诗人___________。

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田园杂兴》描写农村 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季节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片段阅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古诗。

2、第一句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第二句进一步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诗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菜花的稀落、雪白的麦花”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诗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农户家静悄悄的,该如何理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五、【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耘田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天真可爱
(喜爱)
六、【补充资料】
1、主题解说:第一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热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第二首诗通过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2、古诗学习步骤: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反复读,悟诗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