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生命存在的重要功能,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它们通过水循环相互转化。
4.陆地的基本构造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陆地是地壳上海拔较高并露出水面的部分,海洋是被水覆盖的部分。
陆地主要构成有大陆和岛屿。
5.地壳的构造与运动地壳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具有不均匀分布和多样化的构造。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错和折叠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1.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研究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等。
2.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体系是由城市和城市间的联系组成的空间网络。
城市体系可以根据城市的大小、地理位置和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3.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工业地理与工业发展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工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5.人口地理与人口分布人口地理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地理与自然资源1.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类型和区域发展等内容。
2.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3.能源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是支持人类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

高二地理知识点必修三必背一、地球上的大气圈地球大气圈的组成:地球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以及其他稀有气体、水汽和悬浮微粒等组成。
二、地球大气环流1. 大气环流的形成:地球表面吸收不均匀的太阳辐射,并将辐射转换为热能后,产生温差。
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角度的不同,形成了纬度圈层和地球温度分布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
2.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指赤道附近,海洋上空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强热带低气压系统。
热带气旋分为台风、飓风和龙卷风三种不同名称,它们在不同地区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强度有所不同。
3. 水平气压带:全球大气环流在相对平坦的地壳上形成了水平气压带,分为低压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
三、地球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1. 地球环境与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科学研究和预测,可以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
实施生态修复、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防控等措施,可以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3. 重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内部、表面和大气层中存在并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四、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 农业地理环境: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生活活动之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对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2. 工业地理环境: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对地理环境的要求较高。
工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良好的交通通道。
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地理环境影响了城市的选择、发展和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保护环境资源,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格局、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必修三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大气环境与水环境、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内容。
以下是对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变1. 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地质构造和地壳演化。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球的三个结构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外部地质作用: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论和火山地球的外部构造。
4. 地球演化的地貌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
二、大气环境与水环境1. 大气圈与大气层的结构:包括由地壳、外围域、太阳辐射、热量交换和风的形成等。
2. 大气环境与天气气候:包括气候要素、天气的形成、气象预报等。
3.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包括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管理等。
4. 水体污染与防治:包括水体污染的种类、污染水体的治理方法和水质净化等。
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的定义、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模式等。
3. 城市环境问题与管理:包括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环境管理与治理、乡村振兴与城市副中心等。
四、农业与工业1. 农业地理:包括农业类型、农业生产布局、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等。
2. 工业地理:包括工业分类、工业发展基础、工业布局和工业化的影响等。
3. 农业与工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农业工业化、绿色工业等。
五、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1. 基础产业的发展与特点: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工等。
2. 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包括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作用。
3. 创新与协同发展:包括信息技术与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
总结起来,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大气环境与水环境、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基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内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总结学习地理时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一.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四.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五.能源的综合利用: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结构.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2.调整产业结构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③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④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2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3)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3)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为了使城市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3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后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二.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三.课标解读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水平层次不齐,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能绘制简单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六.重点难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八.教学方法分析微课教学法.分层推进设问法.九.学法指导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十.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导学案十一.教学过程(节选)教学活动活动目标师生活动主要评价方式参与式导入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重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考试知识重点高二地理必修三考试知识重点(一)农业:①船作为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
农业后期:①工商业的使长、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南部和华北平原.高二地理必修三考试知识重点(二)1.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河恒河文明2.田纳西河位于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3.不同地段的保护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带地区,冬末春初降。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高二地理必修三考试知识重点(三)长江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与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地图的投影方法及其变形问题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地图符号的识别-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阅读- 地图上量算距离与面积的方法- 地图的综合解读与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气压、风和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构造与运动-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地貌类型与地貌演化-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2. 经济地理-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与交通网络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遥感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与处理- 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与可视化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GPS在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 GPS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以上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以及解决实际地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主要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下面将针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别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地理必修三。
一、自然地理1. 大气环流和气候带:了解地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掌握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要了解地球上的主要气候带分布,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特征,并能解释其形成原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陆地资源和利用:研究陆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了解陆地资源的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
掌握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并能分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水资源和利用: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掌握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方式和管理原则。
熟悉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和特征,以及全球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 土地资源和利用:了解全球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掌握不同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利用方式。
了解土地利用的模式和流程,包括城市化、农业化以及工业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5. 自然灾害:熟悉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和发生机理,包括地震、火山、洪水、旱灾等。
了解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措施,能够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人文地理1. 土地利用与规划: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2.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影响,掌握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了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研究城市规划的内涵和实施策略。
3. 人口与人口流动:了解人口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
研究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人口流动的类型、原因和影响,熟悉人口政策和控制措施。
4. 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
一、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四、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
五、能源的综合利用:
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结构。
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
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③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2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
信息化提升;
(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
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
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3)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
的污染;
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为了使城市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3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后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
二、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三、课标解读
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
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水平层次不齐,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能绘制简单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六、重点难点分析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八、教学方法分析
微课教学法、分层推进设问法、
九、学法指导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
十、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导学案
十一、教学过程(节选)
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师生活动
主要评价方式
参与式导入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