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日本专家

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日本专家

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日本专家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日本专家[临床经验] 日本专家《金匮肾气丸》1、可治疗慢性腰腿痛: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腰腿痛,施治61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治愈52例,见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2次,2周为一个疗程。

2、可治疗前列腺增生: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属于“癃闭”的范畴。

由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所致。

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前列腺增生,施治35例,治愈27例,见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3、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该病是由于女性绝经后,其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使阴道局部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细菌入侵所引起的阴道炎症。

有人采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此症,施治4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每日服3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3个疗程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4、可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施治36例,经服药3~5个疗程后,治愈28例,见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5、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施治42例,经服药2~4个疗程后,治愈35例,见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2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见效。

6、可治疗不孕症:有人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由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女性不孕症,施治27例,经用药3个月后,有12例妊娠,其余15例患者的血清催乳激素水平也降至正常。

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两次。

金匮肾气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金匮肾气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deficiency model
mice[J].Chinese Journal ofclinical
habilitation,2006,10(39):163—166.
收稿日期:2008—04—16
・65・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培训与职业暴露关系的探讨
程秀玲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300450)
[中图分类号]R19 文章编码:1001—8131(2008)04-0065—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尤其是近 几年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务工作者常暴 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 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occupational
in—
[文献标识码】B
学科分类代码:330
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艾滋病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 长期”j。Mishal等”3采用前瞻性研究医务人员暴徭于患者 血液和体液的概率和分布情况,并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 群。受伤者将面临被血液传染上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危险。 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身 体健康,各种防护措施应运而生。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医院 重视、医务工作者教育、穿戴手套、知悉规章制度、分室操作 对减少医务人员暴露程度起到保护作用。其中接受过有关 培训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接触病人血液、被医疗器械损伤
[3]袁世宏,王米渠,金沈锐.金匮肾气丸对“恐伤肾”大鼠丘脑、 海马C—los基因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24(6):34—36. [4]
Wang
Gang.Hu Guo—ku,Zhang Yi—zheng。et a1.Using sup— hybridization
to
n引 明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李 颖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04) 摘 要:就张仲景名方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作者从月经失常及不孕症、小便失常、大便失常、体温失常4个方面论述了临床应用肾气丸的辨治经验和体会,并从肾气丸的配伍组方、治病病机、愈病途径3方面阐述了本方的作用机理。

主题词:金匮肾气丸 治疗应用 金匮肾气丸 药效学 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功能填精益髓,温补肾阳。

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太平圣惠和剂局方》谓:“八味丸,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黎黑,不思饮食,又治脚气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

”尤在泾赞肾气丸“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溺可以化水。

”近年来,在仲景方药应用方面,金匮肾气丸是笔者用量最大、治疗病症最多的方药。

现就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作一简论。

1 临床应用1.1 月经失常及不孕症:《内经》云:肾藏精与志。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是生长发育的先天之本,同时也指人体本身具有繁殖后代能力的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要继续发挥其生命力,必须有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而后天之精的化生,又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互依赖。

所化之气,即为肾气。

肾精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和肾气分不开。

因此,肾精充沛,则肾气旺盛;肾精不足,则肾气随之而衰减。

人的生殖能力和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主要是由肾的精气盛衰所决定。

由于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发育完全,产生天癸,按期排卵。

凡是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出现异常,无不与肾有关。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有体悟,某些月经失常,小儿发育迟缓,筋骨痿软等症,常由肾气虚衰所致,临床表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等症状,也可出现子宫虚寒不孕等病变。

故透过补肾阳之法,即可达到治愈上述病症之目的。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和药理实验研究进展_王雨桐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和药理实验研究进展_王雨桐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滋助五脏阴阳,为一身阴 阳之本。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金匮肾气丸以其“阴中 求阳”的配伍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肾阳虚为主的 不孕不育、老年性尿频、心律失常、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 等。本方的药理研究也涉及范围较广,如其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有显著调节作用,对神经细胞有增殖修复作用,有抗 氧化、抗衰老、抗应激,抗纤维化、抗肿瘤等作用。但目前应用 本方对某些疾病的干预研究多限于临床疗效报道,对其的药 理研究也多停留在药效的观察上,缺少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 系统研究。因此今后要提高其临床和实验研究水平,对其临 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第 21 卷 第 5 期 Vol.21 No. 5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5 年 3 月 March.2015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和药理实验研究进展*
王雨桐,王 蕾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及药理实验研究进展,发现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 分泌系统等。本方的药理实验主要从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抗氧化、抗衰老、抗应激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临床研究;药理实验;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51X(2015)05-0053-03 DOI:10.13862/43-1446/r.2015.05.017
金匮肾气丸始载于医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为温补 肾阳的代表方。原方由干地黄、薯蕷、山茱萸、泽泻、茯苓、牡 丹皮、桂枝、附子组成。在《金匮要略》中,本方可治病证包括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短气有微饮、脚气上入少腹 不 仁 、男 子 消 渴 小 便 反 多 、转 胞 不 得 溺 、胞 系 了 戾 等 。经 过 20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后人将本方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展。 笔者从临床与药理实验两个方面总结近年来金匮肾气丸的 研究进展。 1 临床研究 1.1 泌尿生殖系统 朱晓光等[1]用金匮肾气丸加益智仁、覆 盆子治疗成人夜尿症42例,治疗4周后发现患者夜尿次数明 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曲 司氯铵比较,其副作用也明显减少,为临床治疗夜尿症提出 了新思路。单昌涛等[2]用金匮肾气丸加水蛭、生大黄、蜈蚣、人 工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患者78例,治疗 2个月,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肾功 能及贫血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加味金匮肾气丸 治疗本病在早期阶段有优势。李青等[3]观察金匮肾气丸联合 美卡素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的临床疗效,疗程均为2个 月,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 学 校 高 层 次 人 才 引 进 与 培 养 计 划— ——长城学者项目(CIT TCD20140329) 通讯作者:王蕾,E-mail:tmwangl@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现代医家在运用此方时也衍生出许多相关方,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疑难杂证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近年来金匮肾气丸及其衍生方以及与其他方、药合用等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如下。

1 内科1.1循环系统①慢性心力衰竭:张杨卿[1]在对照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等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8w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②高血压:杜雨茂[2]以金匮肾气丸加味(怀牛膝、龙骨、牡蛎)水煎服,治疗高血压患者1例,30剂后诸症消退血压正常。

继用金匮肾气丸成药调理1个月以巩固疗效,收到了满意的治疗结果。

1.2泌尿系统1.2.1糖尿病性蛋白尿佘卫吉等[3]以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52例,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以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缓解程度;尿蛋白检查;血肌酐浓尿肌酐浓度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糖为观察指标。

显效10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

1.2.2糖尿病肾病路亚娥[4]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服用金匮肾气丸加味方(熟地黄、山药各15g,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半夏、陈皮、丹参、芡实、金樱子各10g,黄芪、益母草、白茅根各30g,肉桂6g,附子10g(开水先煎)治疗。

偏于阳虚加菟丝子、仙茅各10g;偏于阴虚加枸杞子、女贞子、黄精各10g;偏于痰浊盛加瓜蒌、泽泻各10g;偏于血瘀加JII芎、当归各10g。

1剂/d,清水煎,早晚分服,4w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结果:DN症状、空腹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均较前明显改善。

治疗组60例中,完全缓解l8例,基本缓解26例,部分缓解l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

1.2.3慢性肾衰竭王郁金,苏衍进[5]在使用一般西医非替代治疗方法基础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加服用金匮肾气丸,6粒/次,3次/d,共治疗3个月,取得满意疗效。

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进展

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进展

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进展【关键词】金匮肾气丸药理学综述金匮肾气丸的药理研究工作,目前不但进展较快,而且取得了可喜成绩,现综述如下:1 研究进展1.1 神经系统程嘉艺等[1]采用Y迷宫法、回避反射法分别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氢化考的松造成的阳虚小鼠及18月龄以上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发现金匮肾气丸能明显增强阳虚小鼠与老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同时测定了实验小鼠脑组织内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可显著对抗氢化考的松造成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提高。

王东方等[2]通过检测豚鼠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观察动物的外观行为、体温变化、耗氧量以及应激能力的改变等,探讨了金匮肾气丸对于庆大霉素耳蜗毒性损害的拮抗作用。

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在明显降低耳毒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同时,对于动物整体功能状态的修复亦具有良好的作用。

1.2 免疫系统刘叙仪等[3]观察了金匮肾气丸水煎液对雌性Swiss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本方可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对照组,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 <0.01)。

1.3 内分泌系统周超凡等[4]指出,肾阳虚的人或动物都可能表现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紊乱,而服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后,上述病变常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或完全恢复正常。

说明温补肾阳类药物在具有可的松样正作用的同时,避免了激素类药物的副反应,且能拮抗外源性激素的反馈性抑制,防止肾上腺皮质的萎缩。

1.4 生殖系统陈庆平等[5]以8%金匮肾气丸水溶液1ml/20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了本方对生育末期小鼠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发现该方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睾丸激素、促卵泡激素水平。

程嘉艺等[6]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老龄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金匮肾气丸能明显提高老年雄性大鼠血清睾丸酮及老年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的含量,并可显著增加老年雄性大鼠双侧睾丸重量。

金匮肾气丸延缓衰老作用的理论和实验分析

金匮肾气丸延缓衰老作用的理论和实验分析

世界中医药2015年11月第10卷·789·金匮肾气丸延缓衰老作用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孟 阔(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药剂科 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目的:目的:通过实验分析金匮肾气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

方法:方法:方法:选择20只健康小鼠,首先予以适量金匮肾气丸药液注射,随后使用环磷酰胺(CPP)20mg/kg腹腔注射,诱导其发生骨髓细胞的DNA损伤,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只正常健康小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小鼠的活体骨细胞微核以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情况。

结果:观察组小鼠的骨髓细胞MN率与SCE值分别为14(0.23%)、(1.46±0.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金匮肾气丸的抗衰老作用确切,推断其抗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促进机体抗DNA 衰老能力的提升,临床上需对此引起重视。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抗衰老;小鼠;试验【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789-01【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kidney bolus anti-aging golden.Methods: select 20 healthymice,first of all be moderate kidney bolus injection of liquids,golden then use cyclophosphamide (CPP)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20 mg,the bone marro w cells induced DNA damage,as observed group; The other selecting 20 normal healthy mice,amount of normal saline injection,as control group. Compariso n of two groups of mice living bone cell micronucleus and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Results: the rate of bone marrow cells of mice to observe MN and SC E values of 14 (0.23%),respectively (1.46+/-0.15),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anti-aging effect of kidney golden pill exactly,concluded that the main mechanism of anti-aging is to promote the body DNA aging resistan ce has increased,clinical needs attention.本研究通过对照试验,探讨金匮肾气丸的抗衰老机制与效果,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和药理实验研究进展_王雨桐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和药理实验研究进展_王雨桐
第 21 卷 第 5 期 Vol.21 No. 5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5 年 3 月 March.2015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和药理实验研究进展*
王雨桐,王 蕾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滋助五脏阴阳,为一身阴 阳之本。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金匮肾气丸以其“阴中 求阳”的配伍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肾阳虚为主的 不孕不育、老年性尿频、心律失常、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 等。本方的药理研究也涉及范围较广,如其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有显著调节作用,对神经细胞有增殖修复作用,有抗 氧化、抗衰老、抗应激,抗纤维化、抗肿瘤等作用。但目前应用 本方对某些疾病的干预研究多限于临床疗效报道,对其的药 理研究也多停留在药效的观察上,缺少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 系统研究。因此今后要提高其临床和实验研究水平,对其临 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金匮肾气丸始载于医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为温补 肾阳的代表方。原方由干地黄、薯蕷、山茱萸、泽泻、茯苓、牡 丹皮、桂枝、附子组成。在《金匮要略》中,本方可治病证包括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短气有微饮、脚气上入少腹 不 仁 、男 子 消 渴 小 便 反 多 、转 胞 不 得 溺 、胞 系 了 戾 等 。经 过 20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后人将本方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展。 笔者从临床与药理实验两个方面总结近年来金匮肾气丸的 研究进展。 1 临床研究 1.1 泌尿生殖系统 朱晓光等[1]用金匮肾气丸加益智仁、覆 盆子治疗成人夜尿症42例,治疗4周后发现患者夜尿次数明 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曲 司氯铵比较,其副作用也明显减少,为临床治疗夜尿症提出 了新思路。单昌涛等[2]用金匮肾气丸加水蛭、生大黄、蜈蚣、人 工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患者78例,治疗 2个月,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肾功 能及贫血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加味金匮肾气丸 治疗本病在早期阶段有优势。李青等[3]观察金匮肾气丸联合 美卡素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的临床疗效,疗程均为2个 月,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 学 校 高 层 次 人 才 引 进 与 培 养 计 划— ——长城学者项目(CIT TCD20140329) 通讯作者:王蕾,E-mail:tmwan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肾气丸药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药理学综述
金匮肾气丸的药理研究工作,目前不但进展较快,而且取得了可喜成绩,现综述如下:
1 研究进展
1.1 神经系统程嘉艺等[1]采用Y迷宫法、回避反射法分别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氢化考的松造成的阳虚小鼠及18月龄以上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发现金匮肾气丸能明显增强阳虚小鼠与老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同时测定了实验小鼠脑组织内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可显著对抗氢化考的松造成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提高。

王东方等[2]通过检测豚鼠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观察动物的外观行为、体温变化、耗氧量以及应激能力的改变等,探讨了金匮肾气丸对于庆大霉素耳蜗毒性损害的拮抗作用。

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在明显降低耳毒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同时,对于动物整体功能状态的修复亦具有良好的作用。

1.2 免疫系统刘叙仪等[3]观察了金匮肾气丸水煎液对雌性Swiss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本方可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对照组,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 <0.01)。

1.3 内分泌系统周超凡等[4]指出,肾阳虚的人或动物都可能表现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紊乱,而服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后,上述病变常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或完全恢复正常。

说明温补肾阳类药物在具有可的松样正作用的同时,避免了激素类药物的副反应,且能拮抗外源性激素的反馈性抑制,防止肾上腺皮质的萎缩。

1.4 生殖系统陈庆平等[5]以8%金匮肾气丸水溶液1ml/20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了本
方对生育末期小鼠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发现该方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睾丸激素、促卵泡激素水平。

程嘉艺等[6]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老龄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金匮肾气丸能明显提高老年雄性大鼠血清睾丸酮及老年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的含量,并可显著增加老年雄性大鼠双侧睾丸重量。


俊英等[7]研究发现金匮肾气丸可明显提高大鼠受损睾丸组织中的cAMP水平,说明通过第二信使cAMP的含量调节而起到调整体内激素水平和恢复内分泌功能正常的作用,可能是金匮肾气丸的作用机制之一。

1.5 循环系统张建新等[8]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金匮肾气口服液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金匮肾气口服液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可显著改善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能明显降低氯仿所致小鼠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可显著延长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能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为临床应用该方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1.6 物质代谢
1.6.1 糖类代谢岛津孝[9]探讨了金匮肾气丸提取物对于大鼠耐糖能力的影响:在无麻醉的条件下给大鼠作葡萄糖口服负荷及静脉负荷试验,同时分析血中葡萄糖及胰岛素的动态变化情况,借以观察金匮肾气丸对于大鼠耐糖能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通过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可能产生降血糖效果。

1.6.2 脂类代谢余美娟等[10]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鹌鹑食饵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和甘油三脂(TG)含量均明显地低于高脂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α-脂蛋白含量同高脂组相比则显著增加,表明金匮肾气丸可提高高脂膳食动物血清HDL-ch及α-脂蛋白含量,对于动物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6.3 氨基酸代谢动物实验证明,白内障眼病者其晶状体中GSH(还原型谷胱甘肽)和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减少。

小曾户洋[11]报道,以24月龄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按每日1g/kg剂量给予口服金匮肾气丸提取物,连续12个月,研究给药后大鼠36月龄时机体内谷胱甘肽的代谢情况。

发现金匮肾气丸组大鼠晶状体及精巢中GSH、GSSG含量显著上升,血浆中GSH含量亦明显升高,为该方预防白内障眼病的发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1.7 抗疲劳作用蒋珠芬等[12]取昆明种小鼠3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组,分别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及金匮肾气口服液的抗疲劳作用。

灌胃给药30分钟后,做游泳试验(抗疲劳试验),结果表明金匮肾气丸及金匮肾气口服液均可使小鼠存活率提高50%以上。

1.8 抗衰老作用刘宏阳等[13]观察了金匮肾气丸水煎液对于不同年龄小白鼠的抗衰老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能减轻自由基对肝组织的损伤,从而使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下降;同时,该方还具有一定的抑制脑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作用,从而说明金匮肾气丸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抗衰剂。

1.9 抗突变作用王明艳等[14]以ICR纯种小鼠的骨髓细胞为实验材料,以公认的诱变剂环磷酰胺(CPP)诱导所致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作为检测指标,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ICR小鼠骨髓细胞SCE的影响。

发现金匮肾气丸对于SCE具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提示该方在预防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1.10 抗辐射损伤郑小伟等[15]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SD大鼠慢性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能明显降低辐射诱发的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能很好地纠正辐射所引起的大鼠白细胞总数下降,表明该丸具有良好的减轻辐射损伤的作用。

2 探讨与展望
从所获文献资料来看,有关金匮肾气丸的药理研究报道多从对某一系统或某一病变指标的影响入手,观察该方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作用机制。

在实验中,多根据现代医学发病原理进行动物模型的复制或在西医学原有动物模型基础之上稍加改进而制作病理模型。

这种研究方法固然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揭示中药复方的某种体内作用规律,但由于中医学自身的特色及优势是宏观把握及整体调节,其临床遣药用方的基本思维是辨证论治和方证对应,以“病”为着眼点的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显然与中医“辨证用药”的治疗准则相差甚远。

尽管建国以来,广大学者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然而迄今为止,成熟定论的动物模型并不多见。

今后若能从改进动物模型入手,积极发掘现代医学病症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快建立中医证候的客观综合指标体系,进而复制出符合该指标体系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从方证对应的角度着手用药,立足整体,把握全局,将全方位、多层次、多靶点的指标检测纳入药物疗效评价标准,从多学科、多系统、多病种的角度探讨药物治疗机制,对于准确把握中药复方的体内作用原理以及客观评价中药复方的治验结果,将会更具权威性及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程嘉艺,孙文静,张予阳.肾气丸方易化阳虚小鼠及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1992,14(10):33-34.
[2]王东方,干祖望,余江毅,等.金匮肾气丸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的机理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5):284-286.
[3]刘叙仪,庞玉滨,赵玉亮,等.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辅助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附六味地黄汤及金匮肾气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2):720-722.
[4]周超凡,张静楷.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探讨[J].中成药研究,1980,2(3):4-7.
[5]陈庆平,郭凌燕.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对小鼠性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1999,10(6):255.
[6]程嘉艺,张予阳,吴强.金匮肾气丸对老龄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619-620.
[7]狄俊英,崔洪英,苗戎,等.肾气丸与六神丸对靶组织cAMP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1998,15(4):180-181.
[8]张建新,李兰芳,吴树勋,等.八味地黄口服液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1994,16(3):23-33.
[9]岛津孝.用小动物检定糖尿病治疗药的方法及八味地黄丸的效果[J].国外医学&#8226;中医中药分册,1984,6(1):56-57.
[10]余美娟,姚晓渝,周思萍,等.金匮肾气丸对鹌鹑食饵性高脂血症和血清过氧化脂质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1990,25(7):419-420.
[11]小曾户洋.八味地黄丸对加龄的影响一八味地黄丸与谷胱甘肽代谢[J].国外医学&#8226;中医中药分册,1984,6(1):57-58.
[12]蒋珠芬,田军,杨士友,等.桂附地黄口服液的药理作用[J].中成药,1991,13(11):46.
[13]刘宏阳,程士德.按照肾气发育周期因时抗衰的实验研究—八味地黄汤对不同年龄小白鼠耐寒、抗疲劳作用及组织MAO、LPO水平影响的观察[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10(6):33-35.
[14]王明艳,吴海涛,赵鸣芳,等.4种方药对环磷酰胺诱发的SCE的抑制作用[J].中成药,2000,22(3):212-214.
[15]郑小伟,刘明哲,程志清,等.金匮肾气丸对SD大鼠慢性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6):3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