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掖的破产
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薛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

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薛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审理法院】甘肃省张掖地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甘肃省张掖地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5.21【案件字号】(2020)甘07民终546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赖鹰陈建武宋睿【审理法官】赖鹰陈建武宋睿【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薛某【当事人】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薛某【当事人-个人】薛某【当事人-公司】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民终字【原告】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本院观点】上诉人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本案审理期间提出撤回上诉的请求,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准许。
【权责关键词】合同申请撤回上诉【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上诉人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本案审理期间提出撤回上诉的请求,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准许。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裁定如下【裁判结果】准许上诉人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撤回上诉。
一审判决自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二审案件受理费2629元,减半收取1314.5元,由上诉人郭吉亮负担。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更新时间】2021-10-23 06:07:50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薛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0)甘07民终546号当事人上诉人(一审被告):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住所:临泽县工业园区。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20723561100378H。
法定代表人:贾某,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诉讼代理人:张某,系该公司员工。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薛某。
审理经过上诉人张掖金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与被上诉人薛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临泽县人民法院(2020)甘0723民初43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司法文书

判决书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原告张掖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法定代表人张学祥,该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秦彩云,甘肃方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张秀玲,张掖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工作人员。
•被告甘州区林业局。
•法定代表人李自威,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王兴义,该局办公室主任。
•委托代理人陈兴国,张掖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原告张掖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诉被告甘洲区林业局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原告委托代理人秦彩云、张秀玲,被告委托代理人王兴义、陈兴国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张掖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诉称,1996年4月20日原告与被告签订一份施工合同,由原告为被告承建了林工贸有限公司的综合楼修建工程,2000年8月该工程竣工。
2000年8月20日双方就付款问题达成付款协议,后因被告未按付款协议履行,原告于2002年7月就到期款项提起诉讼,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张中民初字第37号民事判决已产生法律效力,按照原付款协议,上次诉讼时为到期款项现已到期,而被告仍借故不予支付,其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利益。
据此,原告认为,被告欠款的事实有双方签定的付款协议。
要求判令被告立即支付工程款383260.64元,利息20000元。
被告甘洲区林业局辩称,1999年甘洲区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各项基本建设完工,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即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林业局与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政企于1999年实现了彻底分离,2000年8月20日张掖市第五建筑公司与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就综合楼工程的支付签订了还款协议,其协议甲方主体为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债务应由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清偿,故将林业局列为被告主体不适格。
原告的债权已经通过林工贸公司的破产还债程序得以实现,目前原告再以一审民事诉讼程序追偿债权,在诉讼程序上有障碍,有违于《民事诉讼法》,不符合一事不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应当视为终结于诉讼程序。
2022年度无锡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2022年度无锡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05.09•【分类】其他正文2022年度无锡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目录案例一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案例二汉邦(江阴)石化有限公司、江阴澄高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江阴石庄热电有限公司、江阴澄利散装化工有限公司程序合并重整案案例三江阴新浩再循环纸业有限公司、江阴长江纸业有限公司、江阴市新荣版纸有限公司程序合并预重整转重整案案例四无锡市翠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预重整转重整案案例五江苏民舜实业有限公司重整转破产清算案案例六无锡禅金贸易有限公司公益强制清算案案例七无锡蓝天智云消防技术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转和解案案例八蒋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案例九李某与东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取回权案案例十无锡华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人与戈某破产撤销权案案例一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案件亮点】本案引入预和解审查上市公司破产申请,充分论证了和解可行性,依托预和解成果,以最快诉讼完成和解案件审理全过程。
本案作为全国首例上市公司直接申请和解的破产案件,创新了上市公司挽救路径,对如何挽救上市公司再生有借鉴意义。
【案情简介】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澄星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2019年以来,因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澄星股份控股股东澄星集团及关联企业陷入债务危机、相继破产,受上述因素影响,澄星股份陷入严重债务危机,2020年资产负债表为负资产,自2021年5月6日起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1年11月5日,江阴某建筑公司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澄星股份进行破产重整,无锡中院立案审查,给予澄星股份6个月庭外重组期限,由澄星股份与主要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通过庭外商业谈判拟定重组方案。
庭外重组期间,澄星股份聘请中介机构,开展债权预申报和预审查、草拟和解协议草案等各项工作。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六十六篇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六十六篇分析《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六十六篇分析(一)、消息25篇一、《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P85新闻素描,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文,运用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的表现手法。
文后半部分有几处间接议论和直接议论。
1945年8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
二、《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P87人物新闻,人物对话的运用是该文的写作特色。
新华社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电。
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P88消息。
文,高屋建瓴,纵览全局,善于从本质上、总体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鲜明特色。
背景材料是此文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烘托深化了该文的主题。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通是该文的写作特色。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五日电。
四、《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P91消息。
它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精炼扼要、气势雄伟是它的特点。
既有事实的清晰叙述,又有清净的概括描写是它的写作特色,层层紧扣的布局安排。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电。
五、《上海严寒》:P93短消息,通过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典型事例表现新旧两个社会的对比。
导语中有景物描写。
文,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作者尽量不发或少发议论的写作技巧和表现特色。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二日。
六、《分清主流与之流莫把“开头”当“过头”》:P94新闻述评。
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特点。
文以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认识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深刻性。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人民日报》。
七、《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笔横生》:P97人物新闻。
文写的妙趣横生,生动活泼,详略得当,以作画为线索。
文,背景材料作用是表现人物成长、深化主题。
一九七九年是十月十日《文汇报》。
八、《从邮局看变化》:P99消息。
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为其特色。
对比事实、特出主题为其写作特色。
运用了对比式导语。
案例学习:破产重整中为继续营业所借款项属于共益债务

案例学习:破产重整中为继续营业所借款项属于共益债务【审判规则】在债务人申请重整期间,与债权人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借款只能用于重整期间继续营业而支付的劳动报酬、水电、安保和社保等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费用。
上述合同内容未违反民事行为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依法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签订后,债务人被法院宣告破产。
上述债务系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属于共益债务范畴。
至于债务人在借得该款项后如何使用,不影响该债务作为共益债务的认定。
【关键词】民事企业破产普通破产债权确认共益债务破产重整清偿顺序借款合同合同效力【基本案情】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5月裁定受理金卧牛公司(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金卧牛实业有限公司)申请重整一案。
同年8月,金卧牛公司及其管理人与亿商通公司(广东省深圳市亿商通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约定:亿商通公司借给金卧牛公司100万元,该款只能用于重整期间继续营业而支付的劳动报酬、水电、安保和社保等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费用,不得挪用。
双方对还款期限约定如下:若金卧牛公司进入正常生产,则于进入正常生产六个月后一次性清偿借款;若金卧牛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则由金卧牛公司的财产随时清偿。
合同签订当日,金卧牛公司向亿商通公司出具确认收到亿商通公司以现金支付的借款二十五万元的收据一份。
次月,亿商通公司汇入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账户二十五万元,并由卧牛公司的管理人确认收到该款。
之后,在金卧牛公司及管理人共同具函提出将收款人更改为众泰会计事务所的情况下,亿商通公司向众泰会计事务所转账共计五十万元。
次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因金卧牛公司不能执行经批准的重整计划,裁定终止金卧牛公司重整计划的执行,并宣告其破产。
亿商通公司以金卧牛公司已终止重整计划,进入破产程序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判令金卧牛公司偿还借款一百万元及利息(自2010年4月8日起按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利率计至付清止),并将上述款项列为金卧牛公司共益债务,由破产财产优先支付。
浅议范长江与斯诺的中国西北报道写作风格差异

浅议范长江与斯诺的中国西北报道写作风格差异作者:曾锦意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6期【摘要】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在中国的抗日民族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范长江和斯诺作为战地通讯记者将这段历史的一些消息、情况记录下来,为今后的研究者研究历史、分析现在、展望未来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本文试从两者西北报道的写作风格着手来分析其差异。
【关键词】范长江与斯诺;西北报道;写作风格范长江与斯诺,尽管是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个题材进行考察采访报道,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人生阅历的不同,作品的风格也各具特色。
而又恰好两位分别来自中国本土和西方世界,以他们作为当时时代的记者代表,笔者选取了以下几个突出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1 写作动机不同范长江在他的《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讲到过,他到西北采访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二是力图深入地了解即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和现状。
而西方记者斯诺的写作动机是不一样的,表面上他是由于当时无法理解关于中国革命和战争的无数问题,所以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进入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
然而,从当时西方的大背景来看,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消极状况中,许多像斯诺这样的年轻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世界深感失望。
社会主义的苏联却在这时取得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苏联的成功,充分显示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①。
正因为西方世界此时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关注,使他认定这是一个具有极高新闻价值的议题。
2 文体风格相异:范,游记体,“新闻散文化”;斯,报告文学体,章回体小说模式范长江此次西北采访,西达敦煌,北至包头,全程四千余里。
其通讯不仅具有新闻性,更带有游记性质。
首先从标题就有所体现,如“祁连山南的旅行”、“祁连山北的旅行”等。
其次,游记文体的写法还体现在通讯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手法,常常是根据游历途中的所观所感所想进行随心所欲的描述,描写沿途风景、风土人情,并赋予议论,叙议结合,谈古论今。
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 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

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9)张中民初字第6号原告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住所地:山东省菏泽市沙土镇。
法定代表人王在良,系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朱磊,甘肃金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胡光磊,男,汉族,1982年6月1日出生,甘肃省民乐县人,张掖市中医医院职工,住甘肃省张掖市南环路53号。
委托代理人张维毓,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李桥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诉胡光磊商标侵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1月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朱磊,被告胡光磊委托代理人张维毓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沙土”商标最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1997年8月21日注册成功,并于2007年8月21日核准续展注册,续展注册有效期自2007年8月21日至2017年8月20日。
2000年10月28日“沙土”商标变更登记至原告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名下。
原告创建于1988年,公司前身为荷泽市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通过庞大、严密、稳定的市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沙土”商标所标识的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商标获得社会的认可。
获得一系列荣誉:2004年、2007年“沙土”商标连续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中国食品协会评定为“知名品牌”。
企业在连续几年里获得“先进私营企业”、“先进单位”等特殊荣誉。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在良先生也被京九经济协作委员会授予“瓜子大王”荣誉称号。
原告还非常重视品牌意识,近三年来,原告宣传“沙土”品牌上投入近千万的资金,广告主要以电视、广播、订货展销会等形式,面向全国范围。
近三年,原告的经销商遍布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原告的品牌效益地域广,影响大。
2007年原告“沙土”商标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据山东省地税局统计,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仅在2006年上缴国税为2261万元。
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整理稿)

30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一、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系列之一:破产重整助S*ST兰宝重生负债累累被暂停上市兰宝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宝公司”)原名长春兰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股本为2.4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为长春君子兰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
发展初期,兰宝公司始终处于一个稳步前进的状态。
然而,由于兰宝公司投资失败,致使其下属企业被迫停产,大量外债无力偿还。
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数额达12亿元以上,2006年5月1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兰宝公司的股票暂停上市。
依据2006年兰宝公司年度审计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兰宝公司的总资产为5亿余元,总负债为11亿余元,净资产为-6亿余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兰宝公司若不能实现转亏为盈则将面临退市风险。
2007年4月28日,兰宝公司的债权人上海美东房地产有限公司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长春中院”)申请宣告兰宝公司破产,此举将本已债务缠身的兰宝公司逼到了破产与退市的死角。
经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批准和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吉林高院”)批准,2007年6月14日,长春中院受理了兰宝公司破产一案并指定兰宝公司破产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
至此,兰宝公司破产案成为了新《企业破产法》实施后我国首例上市公司破产案件。
破产程序有条不紊2007年6月15日,长春中院在兰宝公司主持召开了破产管理人会议。
2007年6月18日,长春中院组织债权人申报债权事宜。
2007年7月25日,长春中院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公布了已确认债权。
其中,职工债权约为152.3万元,税务债权约为130.3万元,普通债权为17.23亿元。
在法院的积极协调下,2007年11月5日,辽宁合利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兰宝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向长春中院递交了重整申请书,申请对兰宝公司进行重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张掖的破产
范长江
每一个到西北游历的人,最容易听到本地人所谈的俗谚之中,总短不了“金张掖,银武威,秦十万。
”这一条表示甘肃最富庶地区的语句。
他们的意思是说:张掖,武威,和天水(即秦州)是甘肃省首屈一指的财富地方,特别是张掖,要算第一。
就是从历史上看,张掖在西北民族关系上,也曾有过重要地位。
二千年以前,这里还是突厥族的匈奴占领的地方。
汉武帝时,霍去病赶走了祁连山北的匈奴,汉民族才扩张到弱水流域来,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把这地方改为内地。
张掖一郡,特别重要。
所以取名“张掖”的意思,是“张”中国之“掖”,西通西域,以断匈奴与藏族的联合。
不过,汉民族以后,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巩固发展下去,唐朝时回纥占了张掖一带,宋朝中叶,藏族的西夏又代替回纥入据这块地方。
一直到明朝,汉民族在这里的社会基础,才算巩固,树立了健全的军事政治组织。
明代防御蒙古民族,从西北到东北造成了一条长城,又把长城分为七段,设七个边镇,任防守之责。
另设两个策应的边镇,共为九镇。
其最西的一镇叫“甘肃镇”,镇地就在张掖。
清代的疆域远比明代为广,蒙古新疆尽入版图,张掖在军事上的地位,已丧失其“西北重镇”之资格。
一方面突厥族之回族,自明末已与汉族混居至复杂之程度,而且在军事上回族已取得相当力量,距今约三百年前清顺治时代,回籍军官米刺印以张掖为根据,联络西北回民暴动,满洲人费了很大的力量,才算平定下去。
自此以后,张掖在军事上政治上再没有表现过重大的关系。
如果我们离开张掖城十数里路,再来纵览张掖的风光,我觉得明代郭登的《甘州即事》一诗,形容得非常恰当:“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山近四时常带雪,地塞终岁不闻雷。
牦牛互市番氓出,宛马临关汉使回;东望玉京将万里,云霄何处是蓬莱?”,他这首诗有点代表东方人怀慕乡土之思。
本来中国内地乡间流传着一句俗语说:“天下无水不朝东”。
照内地的经验看来,所有的河流都大体以东的方向流到海里,然而内陆的河流却并不一定是这样,张掖的弱水(即黑河)就是向西流的。
所以他说:“黑河如带向西来”了。
记者以一月十日到张掖,初被美丽的野景和壮丽的城池所刺激,内心里深觉“金张掖”之名不虚传。
稍过几日之后,原来幼稚的愉快印象,逐渐换为惨痛幻灭的凄凉。
记者在张掖所得的第一印象,是没有裤子穿的朋友太多了!十四五岁以下的小孩,十之七八没有裤子,有家的人还可以在家里避寒,整天坐卧在热土炕上,偶尔出外走走,又逃了回去,倒还可以勉强过得去。
有许多根本无家的孩子,只好在大衙门和阔人们的公馆背风的墙下,过颤栗的生活,他们的上身披着百孔千疮的破衣,或者原来就是没有做成衣服形式的烂布块和麻布袋。
胡乱裹在身上,从绅士阶级们的卫生观点来观察,对于他们简直无从说起了。
中年以上的妇人,在街上流落的,比孩子们少些,不过,随地也可看到。
他们的外观上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她们无论上身单薄破烂到什么程度,如果裤子上半截,实在遮不着她们认为非遮不可的地方,那么她们总在自己腰部的下面围着一圈污烂的麻布或布块,最低限度得挂一块在小腹的前面。
这里已是拔海五千英尺的高寒地带,盛暑的夜间,人们都得用棉被。
而且这时正是三九的寒冬,无论怎样穷苦的朋友,缺了皮衣,实在难以活动。
然而这班孩子和女人竟破落到如此惊人的地步!我们如果在北风怒号的寒夜,闲步街头,不当风的墙角巷弯,常常发出一团团的火花,这就是他们白昼拾来或偷来的木片柴枝,在实在难支的夜间,正在作他们暂时对抗残忍寒冷的工作。
每日到了午前十时以后,太阳的热力,慢慢浸暖了地面的空气,他们的肢体才渐渐从屋角墙边舒展起来。
小摊上,小店铺门口,是他们经常照顾的地方,大衙门和大公馆的厨房抬出来的残羹剩饭,尤其是他们的大宗而上等的食料。
青年的男子和女人,他们破落以后的出路,又另是一样,男子可以逃亡,女子可以走去作明的或暗的卖淫的生活。
女孩子之出卖,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某次有一个妓馆的老鸨告诉记者:“王大的女孩子,我给他六元,他还不卖,张家只给他五元啦。
”记者因问她:“王大的女孩子今年多大了?”“十二岁”,这是她平淡的答复!
要论张掖的街道,宽敞整齐,和内地的二等城市相比,并不见得很差。
保定的市面颇近于张掖,而张掖的街市建筑却还在徐州之上。
不过,这样大的城,这样宽的街,这样多的商店,到了实际活动起来的时候,这些商店很少开门,宽宽的马路上面却没有多少商业的来往,据经济界朋友们的告诉,张掖各方面崩溃的趋势,现正在加紧期中,张掖的“金”帽子,无论如何再难勉强戴上去了。
张掖的破产,是人懒的过?
范长江
许多朋友告诉记者:“河西的人太懒,抽大烟,所以穷得如此厉害。
”然而记者经相当研究之后,觉得他们的话还不是正确的看法。
人都是愿意生活得更好些的,饥寒交迫的日子,谁也知道不好受的。
一两个人的堕落破产,我们还可以说是他自己的“无知”和“不长进”,整个的社会崩溃,却不是由于大家的“懒”了。
难道大家都是天生来就是懒的天性,自己早已自觉的去甘于饥寒吗?如果大家表现了懒的现象,一定有使大家不得不懒的原因。
清代以后,张掖在军事政治上的地位已经没落,新疆与内地交通阻滞以后,张掖向有的“商业过道”的资格也根本取消。
陇海路通到西安,西兰公路又畅行以来,原来由包头经草地到张掖,转发兰州各路的货物,也不再走这里,因此张掖的商业地位的没落,乃为不可挽救的事实。
但是以张掖土质的肥美,灌溉的便利,出产的丰富,如果有合理的政治与社会组织,张掖的人民尽可以非常优裕的生活下去。
现在的事实,张掖的生活不但不优裕,而且没落到饥寒线以下。
这里我们不明白使张掖破产的根本原因。
张掖全县只有十万稍多的人口,从军队到县政府区村公所直接向民间所征发的米麦柴炭,我们暂且不谈,建设这个,建设那个,向民间摊的款项和物料,我们也无法统计,虽然这些负担,已经叫张掖民众“叫苦连天”。
钱粮赋税,各地都有,张掖也不能算特别。
我们只就“烟亩罚款”一项来说,已经使张掖农民非走到破产的道路不可。
甘肃省政府财政厅规定要张掖每年缴将近二十万的“烟亩罚款”,不管你种烟不种烟,政府非要这笔款子不可。
并且给作县长的一种“提成”的办法,就是县长经收罚款,可以有百分之五的报酬,收得多些,提成的实数也随着大些,自然当县长的乐于努力。
我们首先用不合实际的书呆子算法,每年二十万元担在十万人身上,每人每年两元,十万人中有五万是女人,不能生产,于每个男子每年负担四元,又五万男子中有二万五千人是老人和小孩,那么每个壮年男子每年要负担八元烟亩罚款了。
有许多人不但没有种烟,而且根本连地也没有,这样的烟亩罚款仍然辗转转嫁到他们的身上。
事实上亩款负担情形,还不是如此容易推算,黑暗的方面,还不在这里。
亩款的目的,并不在“禁烟”而在“筹款”,这是我们要首先认识的。
而亩款摊派的方法,系随粮税附征。
表面上看来,粮多的人,一定土地多些,他们的经济地位好些,所以叫他们多出点烟亩罚款,到是公平的方法。
然而,推知张掖田赋情形,早已脱了正轨。
张掖全年共粮四万石,历年“报荒”之结果,免去了二万七千石,现仅每年一万三千石。
因为地方政权在绅士手中,绅士们的地,都是上等地多,他们得了报荒的机会,把自己的好地报了荒地,免去粮赋。
而真正荒了田地,却仍然要按亩上粮。
所以这一万三千石粮,十之六七还是由一般贫苦的农民负担。
种植鸦片,必须上等地始能成长,而上等地大半在绅士们手中,故绅士们种烟最多,但是无情的烟亩罚款,却又随着粮税不合理的把大部分落在贫苦农民身上。
拥有二三等土地,种少量鸦片的中等以下的农民,负担亩款的主要部分,则他们每一个男子每年的实际的亩款负担,总在十五元以上。
如果从租税负担能力的比例来讲,贫苦农民十五元之负担,往往比绅士们之三十元或六十元还要痛苦。
收款的人员就是县区村的“公事人”,这些人又是绅士们自己充任,他们在收款时候,还在农民身上想办法,农民这些额外的负担,恐怕连农民自己也算不清楚!
种鸦片,该罚,农民不想种烟,当然该加以赞成。
前二三年高台县的农民曾经请求政府,自动禁种鸦片,不再缴那种令人害怕的“烟亩罚款”,然而政府对于这种请求,却没有允许!这桩事情证明农民之不甘堕落,而政府硬要强迫收他们的烟亩罚款,其中道理,颇令人难以了解!
农民的收入,本来不象工商业者那样比较有伸缩性。
他们收入既只限于农产品为主要,而收获的季节,又大大的限制了他们。
对于这种无情的强力榨取,实在没有支付的能力。
但是“提成”制度奖励了县长的狠心,各种严刑重杖,在县政府中毫无顾忌的施用起来!张掖代人受杖一次的代价,是铜元两千文,约合大洋两角六七分。
如果被衙门里当时活活的打死,这两千文的代价,仍不出被代替者的荷包!
政府一定要钱,农民没有,没有就打,那只好促成高利贷的产生了。
农民最困难的时间是春天,张掖情形,一二三月借账,五六月还账,不到半年的时间,大致是这样的利率:
1、借现金者——百分之五十的利率为最轻者!
2、借鸦片者——百分之三百!
3、借粮食者——百分之百!
农民在这种毫无希望的高度剥削情况下面,除了抽抽鸦片,苟安岁月而外,还有什么力量可以叫他们兴奋的从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