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引言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载体上形成的生物膜来处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技术。
生物膜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土壤修复、气体净化等领域。
本文将对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1. 废水处理生物膜法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利用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通过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滤池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
2. 土壤修复生物膜法在土壤修复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生物土壤冶金法利用生物膜诱导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转化重金属污染物,可以有效修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此外,生物土壤防护墙是一种利用生物膜形成的防护层保护土壤不受侵蚀和污染,已被广泛应用于农田保护、土地修复等方面。
3. 气体净化生物膜法在气体净化方面也有应用。
例如,生物滴滤塔利用生物膜固定在填料表面,通过气液交换和微生物降解的作用来去除废气中的有机物和臭味物质。
生物滴滤塔在城市垃圾处理厂、食品加工厂等废气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净化废气,又可以回收有价值的物质。
二、生物膜法的发展前景1. 提高治理效率目前,生物膜法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
今后,通过提高生物膜附着微生物的降解活性,优化膜材料和工艺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膜法的治理效率。
2. 开发新型生物膜材料传统的生物膜法主要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生物膜形成附着微生物的载体。
未来,可以借鉴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成果,开发出新型的生物膜材料,例如纳米纤维、离子液体等,以提高生物膜法的应用效果。
3. 结合其他技术生物膜法和其他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过程的效果。
例如,生物膜法可以与电化学技术结合,形成电子传递通路,加速有害物质的降解。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0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填料固液混合层图1-1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传质降解模型表1-1微生物对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化合物生物降解效果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丁醇、四氢呋喃、甲醛、乙醛、丁醛、三甲胺非常好苯、丙酮、乙酸乙酯、苯酚、二甲基硫、噻吩、甲基硫醇、二硫化碳、酰胺类、吡啶、乙腈、异腈类、氯酚好甲烷、戊烷、环己烷、乙醚、二氯甲烷较差1,1,1-三氯甲烷无乙炔,异丁烯酸甲酯、异氰酸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不明1.2.3.3废气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 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 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 0 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 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 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填料固液混合层图1-1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传质降解模型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可以在无有机碳和氧的条件下,以光和氨、硫化氢、硫和铁离子等的氧化获得必要的能量,而生长所需的碳则由二氧化碳通过卡尔文循环提供,因此它特别适合于无机物的转化。
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

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引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在大气中存在并具有挥发性的废气,由于其具有毒性和臭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有效地净化和治理VOCs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生物滴滤法作为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和经济的特点,成为了净化VOCs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生物滴滤法的原理、应用和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生物滴滤法的原理生物滴滤法是利用生物膜或活性污泥进行滴滤处理,通过废气与生物膜或活性污泥接触,使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作用转化为无机物或无害物质。
该方法主要依靠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通过附着和代谢作用,将VOCs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滴滤法通过高效的生物滤层,实现了高效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
二、生物滴滤法的应用生物滴滤法适用于许多领域的VOCs处理,如印刷、涂装、化工等行业。
它不仅可以高效地净化VOCs废气,还可以将VOCs 转化为有用的物质。
例如,在制药行业,生物滴滤法已成功应用于处理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气,并通过生物转化产生有机酸和生物质。
三、生物滴滤法的进展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滴滤法在净化VOCs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目前,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改进生物滴滤法的性能和效果,以应对不同类型和浓度的VOCs废气。
例如,引入多种微生物群落,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膜材料和改进传质装置,减少压降和提高处理能力;优化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流速等,以提高生物滤层的性能。
此外,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如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等,也为生物滴滤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生物滴滤法的未来展望虽然生物滴滤法在VOCs废气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未来的研究可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是提高生物滤层的稳定性和降解效率,以适应不同的工业废气污染。
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汽车尾气、燃烧排放、工厂废气都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生物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中。
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治理、生物监测、生物复合材料等方面。
一、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技术,将有害气体中的有机物、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低毒物质,从而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1.1 生物过滤系统生物过滤系统是一种旨在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硫化物废气的废气治理技术。
生物过滤器可以使用一些厌氧菌和好氧菌来降解空气中的污染物,例如,硫代硫酸盐、乙硫醇、甲硫醇等。
1.2 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旨在进一步去除废气中的氨、有机污染物的废气治理技术。
这种技术使用了一些特殊的菌膜,它们附着在一些固体支撑介质上,例如陶瓷、棉花、活性炭等,然后将它们放置在氨、有机污染物的气流中,从而去除废气中的氨、有机污染物。
1.3 生物氧化塔生物氧化塔是一种常见的废气处理技术,其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废气中的有机物、乙烯、苯等有机物质。
废气通过填料层,同时废气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降解,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指利用细菌、植物、动物等生物对大气污染物质的生物响应方法,用于比较区域间、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气体污染情况的一种方法。
2.1 植物监测植物监测是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生物响应,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状况和植物健康状况的监测手段。
植物监测方法能够直接反映废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布状况,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利用植物作为生物指示器。
2.2 细胞监测细胞监测是利用细胞对污染物质的生物反应,比较不同环境中细胞系统得到预测的污染物质在废气中含量的监测手段。
因为细胞污染时会释放出细胞内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被监测仪器检测到,而且监测结果具有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生物膜技术在VOC废气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VOC废气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如石油化工、印刷、家具制造等
行业。
危害人体健康
VOC废气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如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期接触还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
破坏环境
VOC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加剧空气 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和全球气候 变化。
传统VOC废气治理方法
环保性
生物膜技术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 废气对环境无害。
稳定性
生物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冲击性,可适 应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废气处理。
操作简便
生物膜技术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操作方便 ,易于维护和管理。
生物膜技术在VOC废气治理中的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VOC废气治理工程
采用生物膜技术对厂区内的VOC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 准,工程运行稳定可靠。
降低成本
通过生物膜技术处理VOC废气,可 以降低废气治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创新材料与工艺
深入探究生物膜技术处理VOC废气的机理 和反应过程,为优化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研发性能更优的生物膜材料和工艺,提高 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
拓展应用领域
加强工程实践研究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治理力度的加强, VOCs废气治理市场将不断扩大,生物膜技术将 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市场需求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企业对 VOCs废气治理的需求日益增长,生物膜技术将 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技术优势
生物膜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操作简 便等优势,在VOCs废气治理工程中具有较大的 竞争力。
新型生物膜材料的研发
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与前景未来世界的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而在环保领域中,生物技术是一种充满着前景的技术。
因此,本文将会探讨生物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与前景。
1.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废水处理是环保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生物技术成为了废水处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转化成有用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生物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处理能力强,还可以达到很高的净化效果。
而且,生物技术还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从而提高环保的效果。
除此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植物净化废水。
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还可以利用植物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对水质进行改善。
通过这种方法来处理废水,不仅可以实现环保,还可以用于植物和农业生产中,具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
2.生物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除了废水处理,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
生物技术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结合主要包括了生物转化和生物分解两部分。
生物转化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一些有机物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废弃物的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并将之转化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生物分解则是将废弃物中的可分解物质利用微生物转化成有机肥、制糖酒等物品。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绿色环保与循环利用的目的。
3.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环境修复是另一个重要的环保领域。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愈来愈严重,环境修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任务之一。
而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修复主要包括:土壤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其中,利用植物修复是一种常用的环境修复方法。
植物修复可以利用植物吸收污染物,改变污染物的含量与分布,从而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而微生物修复则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将之修复。
环境工程中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运用

环境工程中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运用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过程和生产活动产生的有机废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有机废气中包含各种有害的有机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系物、醛类物质等,它们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还可能导致空气中的异味和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有机废气的有效处理和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以有机废气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环境工程中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有机废气;处理技术;运用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机废气污染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些有机废气来自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焚烧和化学反应等,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质在大气中的积累和转化,对大气质量、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有机废气的净化和处理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有机废气排放问题,相关人员就需要合理选择与应用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以此来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化学吸收化学吸收技术是当前环境工程有机废气处理领域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处理技术,这类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废气与适当的溶液接触,借助吸收剂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完成有机废气中有机物质的吸收或溶解,从而达到处理有机废气的目的。
实际应用化学吸收技术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相关人员首先应当进行废气预处理,通常会使用除尘器、脱湿器和冷却设备等设备来去除固体颗粒、水分和温度升高等干扰因素,以提高后续吸收步骤的效果。
预处理完成后,需要根据废气成分、温度和pH值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吸收剂,如氨水、硫酸、醋酸等。
期间还需要根据废气的特性,调整吸收剂的浓度和组成,确定最佳的吸收剂配置。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需要根据废气特性、流量、处理要求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吸收塔类型,确定吸收塔的尺寸和填料类型。
之后控制和调节废气、吸收剂的流量,使其在吸收塔中充分接触并发生吸附反应,同时调节吸附塔内的温度、压力、pH,以达到最佳的反应速率和吸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工学院环境生物技术大作业作者: 陆彦安学号:1101602129 学院: 生化学院专业: 生物1101题目: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任课教师:王朝宇摘要1引言近年来,随着有机工业和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以及有机废气的无节制排放,使得进入大气层的有机废气越来越多,大气污染越发严重。
酸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出现的范围和频率也越来越大。
对人类的生活以及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逐渐增多[1]。
新兴的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对各类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以将其作为代谢底物而降解、转化。
与常规的废气处理技术相比,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更加明显的优越性。
1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的介绍1.1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是在已成熟的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物净化实质上是一种氧化分解过程:附着在多孔、潮湿介质上的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 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或细胞组成物质。
与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首先要经过由气相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的传质过程,然后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至介质周围的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吸收;在此条件下,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产生的代谢物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则析出到空气中。
废气中的有机物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减少,从而被净化[2]。
2.2 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对于生物法净化废气的机理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荷兰学者依据吸附操作的“双膜理论”提出的生物膜学说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力,为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
该法实质上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变为简单、无毒的无机物和其它细胞质。
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气液转化阶段、生物吸附吸收阶段和生物降解阶段[17]。
所谓生物膜既是由微生物群体在固体载体表面构成的粘性膜结构。
在润湿环境下,微生物以废气中的有机碳作为能源,在将废气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得以生长、繁殖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膜。
这种生物膜尤其在处理低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废气时,具有更强的优越性[3]。
3 生物处理有机废气工艺的特点生物处理有机废气主要是应用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有较强的抵抗力与适应性。
通过筛选培养,选出具有较强性能的自养菌或异养菌菌种。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将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和细胞组成物质。
与传统的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投资成本低、耗能低、对大气环境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同时,由于废气生物处理吸收剂的再生可直接通过吸收剂中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而不需要像理化吸收和吸附那样的专门设备,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和工业设备,降低运行操作费用。
4 生物处理有机废气的工艺生物处理有机废气的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现阶段,其主要的处理工艺包括: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生物洗涤法。
同时随着废气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加之实际污染废气中,气体的溶解性及可生物降解性差异很大,一些新型的生物处理方法,复合式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和低pH值生物滤池等也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良好的效果。
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气[4]。
膜生物反应器主体由并联的中空纤维膜管组成,微生物在管间的液相中生长,废气从管内通过时,气相的污染物通过扩散作用,由膜转移到液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
通过在膜的一侧加入吸收剂的方式,利用吸收剂对不同气体的溶解作用来分离、净化气体,吸收剂须对挥发性有机废气有很高的溶解性,而对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基本上不溶解[5]。
使需要接触的两相分别在膜的两侧流动,两相的接触发生在膜孔内或膜表面的界面上,这样就可避免两相的直接接触,防止了乳化现象的发生[9]。
膜反应器可在较大范围内对气体进行独立控制, 内部的膜组件按膜材料可分为致密膜与微孔膜。
致密膜对气体具有选择透过性,利用气体混合物各个组分在膜材料中渗透速率不同,而达到对气体分离、富集功能[16]。
其推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力差。
膜材料的共同特点是比表面积大,为质量及热量传递提供了大的接触面积。
膜两侧压降小,能耗低,与传统废气分离技术相比,膜基吸收只需要用低压作为推动力,使两相流体各自流动,并保持稳定的接触界面[8]。
而且膜反应器体积小,重量轻,绝大部分常规的气体吸收与解吸都可以采用膜反应器。
5 国内外发展及前景利用生物法处理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生物法净化废气的研究,最先用于处理空气中低浓度的臭味物质。
第一个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气的专利于1957年出现在美国,但到1970年后才引起各国重视。
到1980年,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已有相当数量的各类生物处理废气装置投入运行,对混合废气的去除率一般在95%以上[6]。
到目前为止,德、日、荷等国已成功应用于化工、轻工等行业,已经大量应用了生物净化装置。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实验室研究。
目前臭气生物净化的工程实践已获得成功,但应用仍非常有限。
国内部分企业是引进国外的生物除臭技术及设备,初装成本和运行、维修成本都很高。
废气生物处理产业作为一新兴的生物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
据统计,全国专营或兼营废气生物处理的企事业在2008年已有200余家,从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6]。
全国废气污染治理项目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废气生物处理环保服务发展较快,但市场份额低下。
我国与废气生物处理相关的环境服务产值所占份额不高,大多数环保企业规模较小,在全球的竞争中,我国企业的相关技术不具有优势[11]。
另外,随着细胞融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等技术的发展,环境生物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使得生物技术为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同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概念也得到加强。
由于市场对生物技术、生物产品的需要明显增多,政府也更加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环境生物技术越来越成熟[7]。
结论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科技。
它给予我们新思路、新方式去处理因工业发展带来的有机废气污染问题。
应用生物技术去处理有机废气,不但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能耗,而且提高了处理效率。
但是,应用生物方法处理有机废气除了现有的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之外,也存在着些许不足。
比如生物法仅限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如何将这些技术和方法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有待于研究;影响污染物去除率的关键过程是将污染物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中,目前的大部分研究是对于易溶物和易降解污染物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高效的降解菌种;添加一定的有机溶剂提高疏水性污染物的溶解性;生物法所用填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等直接影响反应器的生物量以及整个填充床的压降及填充床是否易堵塞问题。
因此,改善生物滤料、填料的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以节省投资和能耗;实现自动控制,提高对各运行参数的控制能力,降低维护费用和发生故障的次数;在原有菌种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最佳生长条件,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各种恶臭有毒气体的优势菌种,从而缩短反应启动时间,加快生物反应进程,提高处理效率是必然的方向。
参考文献[1]陶丽霞,王成端,李钧.生物净化器处理制药恶臭废气工程实例[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20):20-23.[2]杨豪,李彦旭,卢姿.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J].广东化工,2009,36(8):125-127.[3]吴丹,李法云,刘强,等.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9,27(16):99-103.[4]朱宝库,陈炜,等.膜接触分离混合气中的C02的研究[J].环境科学。
2003.24(5):35—38.[5]袁力,王志,等.膜吸收技术及其在脱除酸性气体中的应用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2,22(4): 55—59.[6]闫勇.有机废气中VOCs的回收方法[J].化工环保,1997,17(6):3322—3351.[7]MichaelKosasko,Wince,Dinneor,etal.AirWasteManage[J].Assior,1995,40(2): 254-259[8]ChooJ,Lee CH.Effect of an acrobie digestion broth compesition on membrane permeability[J].Wat.Sci.Tech,1996,34(9):173-179.[9]ChooKH,etal.Approachestomembranefouling control in anac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s[J].Wat.SCi.Tech,2000,41(10—11)363—371.[10]Shimizu Y.Effect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ntivated sludges on crossflow microfiItration for submerged membrane[J].FermentBioeng,1997,83(6):583—589.[11]Jungmin Lee,parison of the 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attached and suspended growthmicroorganismsin submerged membranebioreactor[J].wat.Res,2001,35(10): 2435—2445.[12]Wimig R,ManzW,RosenbergerS,etal.Microbiological aspects of a bioreactor with submerged membranes for aerobic treatment of municipalwastewater[J].Wat.Res,2002,36(8):394—402.[13]贺启环.生物法脱臭[J].环境导报,1992,(1):11-12[14]金耀民,陈建孟.生物过滤技术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前景[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15-317[15]杨显万,孙佩石,黄若华.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1,3(9):64-68[16]陈建孟,王家德,唐翔宇.生物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8,6(3):30-36[17]何坚,季学李.生物滴滤池法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1999,18(6):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