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广东中考大考卷历史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广东中考过关卷1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国古代史)过关卷一、单项选择题1.B2.D3.B4.C5.B6.C7.A8.D9.A10.D 11.B 12.B 13.A 14.C 15.A 16.C 17.D18.B 19.A 20.C 21.A 22.B 23.C 24.D 25.A二、综合题26.(1)儒家:仁政、以礼治国;(1分)法家:法治,依法治国。
(1分)(2)核心主张:关注民生(民贵君轻)。
(1分)理由:①民心关系国家兴亡;②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
(2分)(3)图一:发明活字印刷术;(1分)图二:编著《本草纲目》。
(1分)(4)水利工程:都江堰。
(1分)作用:防涝、防旱、灌溉。
(2分)(5)治国理念:仁政、依法治国。
社会发展:关注民生、保障与改善民生。
处事态度:严谨、务实、求真、反复试验。
人与环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合理利用环境为人类发展做贡献。
(2分)27.(1)朝代:唐朝。
(1分)表现:宗教传播、港口发达、商品贸易、海外人员流动。
(2分)态度:开放。
(1分)(2)机构:市舶司。
(1分)观点:海外贸易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1分)(3)史实:郑和下西洋。
(1分)价值:体现出当时高超的造船与航海技术;维护明朝对外的海上交通安全;促进了明朝与沿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促进了明朝与沿途各国的人员流动等。
(一点1分,2分)(4)态度:不支持(严格限制)。
(1分)(5)变化:从隆盛到衰落(由盛转衰)。
(1分)影响:阻碍了对外贸易与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渐失开辟海外市场、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及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中国进一步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2分)2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国近现代史)过关卷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C6.C7.C8.B9.B10.D 11.A 12.C 13.B 14.D 15.C 16.C 17.D18.D 19.C 20.A 21.B 22.C 23.A 24.D 25.D二、综合题26.(1)鸦片战争。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A.《伤寒杂病论》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记述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D.设于雍正年间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8)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8)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A. 种植作物B. 磨制石器C. 饲养家畜D. 打猎捕鱼【答案】A【解析】题干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种植作物,故A符合题意;磨制石器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题干材料不能佐证。
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饲养家畜和打猎,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A. 树立皇帝权威B. 重视选拔人才C. 削弱贵族势力D. 推崇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题干的“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表明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董仲舒、司马迁、张骞、卫青等人才。
故B符合题意;树立皇帝权威、削弱贵族势力、推崇儒家思想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
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
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A. 接受汉族文化B. 发展海外贸易C. 巩固东南海防D. 鼓励官员进谏【答案】C【解析】题干的“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
广东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主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7. “变”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各国的变法改
革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D )
A. 魏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1作8用. 商的鞅是变( 法B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
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19.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
(C )
A. 平民B. 奴隶
C. 贵族D. 周王子
16.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 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对材料中所说的“周的制度”,下面理解不正确的
是( D )
A. 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B. 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C. 它使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 D. 它标志着西周进入 封建时代
2.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中写道:“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 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
头和朴树枝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A )
①会制造石器②会种植粟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 猿的某些特征
14.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是我国民间的一句
俗语。皇帝更喜欢他的长子是因为( C )
A. 长子年纪大学问多,将来能治理国家
B. 长子比他的弟弟们更得皇帝的宠爱
C. 西周开始的分封制决定天子的长子是王位最主要的继承 人
D. 长子能以德服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15. 大克鼎是周孝王时克(人名)为颂扬国君、祭祀祖父 所铸。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其内 容一是歌颂祖父佐助周室的功绩,记述自己由此蒙受余荫, 被周孝王任命为大臣;二是记载其受赏赐的物品,其中有 服饰、田地和大量的奴隶。据此推测,“克”的身份是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2分)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被称作欧洲的新文化运动。
其思想核心是()A.法律至上B.神权至上C.人文主义D.民主主义2.(2分)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纪念碑,其正面刻有如下碑文:“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率其丁众,于此击西班牙侵略者…”与此相关的史事是()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B.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C.哥伦布“发现”美洲D.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3.(2分)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历史漫画,该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美国南北战争4.(2分)独立战争胜利后。
人们把来克星顿赞誉为“美国自由的摇篮”,并在当地中心区树立了一座美国独立战争纪念碑(如图)。
这主要是因为北美人民在来克星顿()A.揭开了独立战争序幕B.扭转了独立战争局势C.宣布美国独立D.接受英军投降5.(2分)如图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
图中三个人分别代表贵族、教士和平民,他们在共同打造一部新宪法。
这部宪法是()A.《权利法案》B.1791年《宪法》C.《独立宣言》D.1787年《宪法》6.(2分)1821年,俄国诗人普希金得知拿破仑去世后,写下长诗《拿破仑》:“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水远的自由遗给世人普希金肯定了拿破仑()A.抵挡反法联塑的进度B.恢复封建君主的统治C.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D.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7.(2分)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成为博士,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赖特和火车头的制造者,媒矿工人出身的斯蒂文森都成了上流社会的一员,这说明()A.工匠技师受到社会尊重B.社会阶级矛盾缓和C.无产阶级掌握民主政权D.社会贫富差距缩小8.(2分)列宁指出,它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运动,开辟了世界无产阶极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保密★启用前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说明: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hG3SW5NHgj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3.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hG3SW5NHgjA.秦朝.B.唐朝C.宋朝图1 中行行徽图2 古钱币D.清朝4.“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Dnfha4XJfd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5.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
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Dnfha4XJfdA.收复台湾B.组织雅克萨之战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6.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
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B.《史记》与《资治通鉴》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D.《水经注》与《金刚经》7.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相声节目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内容都穿插其中。
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Dnfha4XJfd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8.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D 排除;由题干信息“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人们懂得贮藏以及圈养牲畜,可推断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摆脱了游牧渔猎阶段,进入农耕定居阶段,故C正确,B排除;刀耕火种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耕作方式,与材料“生产生活方式”不符,排除A.故答案选C.【考点】中国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
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后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B符合题意,A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排除。
故答案选B.【考点】郡县制。
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中“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武帝时期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排除D;体感所述为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措施,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涉及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A符合题意,B排。
故答案选A.【考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乱对人口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桓帝时中央权威下降,到西晋一前的125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分裂割据、战乱动荡的局面,直接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故A符合题意这时期北方自然条件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南迁不会造成总体人口数量的减少,故B,C排除;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答案选A.【考点】战乱对人口的影响。
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于南唐时期的科举制使得国家政权得以向下层士人开放,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有利于造就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阶层,也有利于提高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B符合题意,A,C,D均可排除。
2018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1.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题1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题1图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TbklT0ENAM2. 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TbklT0ENAMA.《韩非子》B.《道德经》C.《论语》D.《墨子》3. 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TbklT0ENAMA. 焚书坑儒B. 八股取士C. 设立太学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A. ①②④B. ②③④C.①②③ D. ①③④TbklT0ENAM5.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诗中的“危”指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7.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8. 题8图提供的信息与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相符的是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等城市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题8图TbklT0ENAM9. 1912年有报道称:“革命军手持剪刀沿途为行人强迫剪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广州中考历史试题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君主专制D.八段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
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