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经典三天游

桂林山水经典三天游
桂林山水经典三天游

·桂林山水经典三天游¥510

·桂林山水精华、冠岩古东瀑布三天游 A线¥630

·桂林山水精华、冠岩古东瀑布三天游 B线¥730

·桂林山水精华、冠岩古东瀑布三天游 C线¥780

·桂林山水精华、冠岩古东瀑布三天游 D线¥780

·桂林山水、阳朔兴坪渔村+冠岩古东森林瀑布探险三天 A线¥600·桂林山水、阳朔兴坪渔村+冠岩古东森林瀑布探险三天 B线¥600·桂林山水精华、龙脊梯田观光三天游 A线¥660

·桂林山水精华、龙脊梯田观光三天游 B线¥770

·桂林山水精华、龙脊梯田观光三天游 C线¥810

·桂林山水精华、龙脊梯田观光三天游 D线¥810

·桂林山水精华、阳朔兴坪漓江+龙脊梯田三天游 A线¥630

·桂林山水精华、阳朔兴坪漓江+龙脊梯田三天游 B线¥630

·桂林山水精华、乐满地欢乐三天游 A线¥640

·桂林山水精华、乐满地欢乐三天游 B线¥750

·桂林山水精华、乐满地欢乐三天游 C线¥790

·桂林山水精华、乐满地欢乐三天游 D线¥790

·桂林山水、阳朔兴坪漓江+乐满地主题乐园三天游 A线¥610·桂林山水、阳朔兴坪漓江+乐满地主题乐园三天游 B线¥610·漓江风光精华+冠岩古东瀑布、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游 A线¥590·漓江风光精华+冠岩古东瀑布、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游 B线¥690·漓江风光精华+冠岩古东瀑布、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游 C线¥740·漓江风光精华+冠岩古东瀑布、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游 D线¥740·阳朔兴坪渔村漓江+冠岩古东瀑布、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A线¥550·阳朔兴坪渔村漓江+冠岩古东瀑布、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B线¥560·漓江风光精华+冠岩古东瀑布、龙脊梯田风光三天A线¥610

·漓江风光精华+冠岩古东瀑布、龙脊梯田风光三天B线¥710·漓江风光精华+冠岩古东瀑布、龙脊梯田风光三天C线¥760·漓江风光精华+冠岩古东瀑布、龙脊梯田风光三天D线¥760·阳朔兴坪漓江+冠岩古东瀑布、龙脊梯田风光三天游A线路¥570·阳朔兴坪漓江+冠岩古东瀑布、龙脊梯田风光三天游B线路¥580·漓江风光精华+龙脊梯田、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A线¥620

·漓江风光精华+龙脊梯田、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B线¥720

·漓江风光精华+龙脊梯田、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C线¥770

·漓江风光精华+龙脊梯田、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D线¥770

·阳朔兴坪漓江+龙脊梯田、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A线¥580

·阳朔兴坪漓江+龙脊梯田、乐满地主题公园三天B线¥590

纯玩品质桂林三天游

·桂林市内、漓江、阳朔休闲纯玩三天游(无购物店)¥1280

·冠岩、古东森林瀑布、漓江、阳朔精华纯玩三天游(无购物店)¥1570·漓江、阳朔乡村精华纯玩三天游(无购物店)¥1130

·冠岩、古东瀑布、漓江、阳朔乡村纯玩三天游(无购物店)¥1280·龙脊梯田、漓江、阳朔休闲纯玩三天游(无购物店)¥1180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合集一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山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初步认识分 号。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秀美。山有奇山,水有秀水,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么?(板书: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山水》,共同去领略那的美丽山水吧!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词句画下来,好好体会。

师: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人们都说:‘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的山水。”师:哪位同学知道“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生:“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甲天下)“甲”就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好,请坐。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要先写大海和西湖呢? 生:写大海和西湖是和漓江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美。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作者先写大海、西湖是为了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美,那么漓江水有多美呢?(板书:水)请大家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 师:哪位同学找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位同学你说。 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 师:找的非常准确,你把这句话带着感情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漓江水的美。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师:读的很好。这句当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生:用到了排比和比喻。 师:回答的很正确,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同

最新《桂林山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桂林山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师思考: 本课是小学课本中的写景名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自主赏析,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设计特色:自主赏析,开放式学习。 信息资料: 1、师生查阅有关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3、图文结合,自主赏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资料,进行开放式、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象片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按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的四处景观有什么水同之处? (通过四处景观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现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畅谈观看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利于发现学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言语表达的训练。) 二、朗读课文,自学字词。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的形式,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1、自读,寻找欣赏点,填写记录。 我最欣赏的(字、词、句、段、标点、其他)理由是()。 (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人地位,必须解放他们。“欣赏点”是学生眼睛发现的文章“精华”,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找自赏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阅读兴趣,才能形成个性的体验,才能达到积累语言,增强语感的目的。) 2、交流、赏析、结合资料谈体会。 采用小组赏析或全班赏析的方法。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欣赏点,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课文有关内容的个性感受。赏析的办法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如 (1)感情诵读:联系上下文,感悟用词的准确,句段语言的优美。 (2)自问自答:如自己提出“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换、删、增词对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内容等,与原句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整个环节意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其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影片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不熟悉桂林的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读学贯穿,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读好句子,培养能力,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写景的文章,文中写了作者因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去观赏桂林山水,他坐船荡漾在漓江上,看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习惯。 【学习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教育,培养爱美情操。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具体形象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列提纲背诵。 【学习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举一反三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多张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图片, 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呢?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 揭示课题《桂林山水》。 师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国的哪里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标出来,把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4、小组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5、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山水闻名遐迩,然后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和水等角度分别描写了桂林美景的特色。 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热爱之情,并让学生体悟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的。 (二) 本课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文的特点,设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绘身边的事物。 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二、说学情 1.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描绘山水的文章,初步具有了欣赏美、热爱美的能力,但是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运用技巧来写景达意,并对其中的优秀技巧进行模仿写作,这样的感悟力和能力还需要加强。 2.我的学生多是95后,他们已经学会了网上查资料,有的还曾经去很多地方旅游过。因此,让他们通过自己查资料先了解桂林山水的美

并不难。他们也已经初具独立思考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相应的互动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情感目标: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安排2课时。 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在描写景色时所采用的优美语句;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合集一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三)指导背诵 三、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合集二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小学生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生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特点。 2、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领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欣赏图片,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 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试讲稿图文稿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试讲 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都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人。有没有同学知道“甲”字是什么意思对,第一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为什么 这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那让我们伴随着有没的音乐,来看一段视频,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相信看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演示:“配乐欣赏” 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漓江水的特色的理解 同学们,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我们一起来了解美丽的漓江。我们打开课本看《桂林山水》这一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那同学们考虑一下这一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可以删除吗下面我们就领略桂林的水,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概括漓江水的特色。 1、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静、清、绿)] 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多叫两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齐读。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2)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 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3)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我们该怎么用朗读表现出来呢。齐读。 4、绿 1)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呢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本节小结,连续播放视频,并且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了解桂林的山。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活动方案 (3)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

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恰当运用修辞描描写景物的写法,运用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恰当运用修辞描描写景物的写法,运用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关于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关于翡翠的图片以及 学生朗读重点段落时的音乐;重点语句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谁能用一两. 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见过的最美的一处风景?生:……(3生)师:同学们的介绍的风景让我们非常向往,美丽的风景总会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如画的桂林去看一看,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师板书课题:(桂林山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背上行囊,开启今天的桂林之旅吧,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准备情况。(屏幕出示课件) 全文围绕哪个句子来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1生:第一)谁能说说这句话怎么理解?(1生)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山水的美是天下第一的,桂林的美美在它的山水之间,那桂林山水究竟美在哪里呢? 二、品味文字,领悟写法。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课文2、3段,走进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出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 桂林山水美在哪里?用横线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入情入境,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读完了,桂林山下有一条大江,它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山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秀美。山有奇山,水有秀水,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么?(板书: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山水》,共同去领略那的美丽山水吧!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词句画下来, 好好体会。 师: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生:“人们都说:‘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的山水。”

师:哪位同学知道“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生:“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甲天下)“甲”就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好,请坐。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要先写大海和西湖呢? 生:写大海和西湖是和漓江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美。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作者先写大海、西湖是为了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美,那么漓江水有多美呢?(板书:水)请大家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画 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 师:哪位同学找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位同学你说。 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 师:找的非常准确,你把这句话带着感情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漓江水的美。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读的很好。这句当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生:用到了排比和比喻。 师:回答的很正确,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同时用到了比喻来突出了漓江水的绿。把漓江的水比作了什么?对,无瑕的翡翠。(板书:翡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翡翠的意思?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5个字。能正确读写“漓江、玩赏、无暇、扩散、翡翠、骆驼、竹筏、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典或词典、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游玩。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和人们对桂林山水由衷的赞叹。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淼的《桂林山水》。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桂林风光的画面,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想学,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内在动力,这样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理清桂林山水的特点 1.预习反馈,检查识字情况。 ①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漓江玩赏无暇扩散波澜壮阔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 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 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深入研读,品词析句

1、整体把握特点: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2)找依据理解“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习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习背诵。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延伸,感受文化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初步认识分 号。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 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秀美。山有奇山,水有秀水,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么?(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的美丽山水吧!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词句画下来,好好体会。 师: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哪位同学知道“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生:“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甲天下)“甲”就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好,请坐。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要先写大海和西湖呢? 生:写大海和西湖是和漓江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美。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作者先写大海、西湖是为了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美,那么漓江水有多美呢?(板书:水)请大家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 师:哪位同学找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位同学你说。 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 师:找的非常准确,你把这句话带着感情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漓江水的美。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师:读的很好。这句当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