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题目: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惯性的正确说法?题目: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惯性的正确说法?- A)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不会改变运动状态- B)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会改变运动状态- C)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不会改变运动状态 A)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不会改变运动状态2. 题目:车辆行驶时,司机急刹车,你身体向前倾斜的现象是由以下哪个物理现象引起的?题目:车辆行驶时,司机急刹车,你身体向前倾斜的现象是由以下哪个物理现象引起的?- A)作用力- B)质量差- C)牛顿第一定律- D)牛顿第二定律答案: C)牛顿第一定律 C)牛顿第一定律3. 题目: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个物体的重力为零?题目: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个物体的重力为零?- A)在空中自由下落时- B)在水中浮力与重力平衡时- C)水平地面上静止时- D)竖直地面上静止时答案: B)在水中浮力与重力平衡时 B)在水中浮力与重力平衡时第二部分:填空题1. 题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F = ? × a。
题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F = ? × a。
答案: m(质量) m(质量)2. 题目:在什么情况下,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题目:在什么情况下,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答案:当速度的变化是匀变化时当速度的变化是匀变化时第三部分:简答题1. 题目:简述赛车在转弯时为什么会向外飘离的现象。
题目:简述赛车在转弯时为什么会向外飘离的现象。
答案:当赛车在转弯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车辆惯性使得车辆继续直线前进的趋势,导致车辆向外飘离。
当赛车在转弯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车辆惯性使得车辆继续直线前进的趋势,导致车辆向外飘离。
2. 题目:解释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
题目:解释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根据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给出10个例子。

根据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给出10个例子。
根据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的10个例子1. 问题: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是2克/立方厘米,并且它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那么它的质量是多少克?答案:根据定义,密度=质量/体积。
因此,质量=密度*体积 = 2克/立方厘米 * 5立方厘米 = 10克。
2. 问题:问题:在一个物体上作用的力为5牛顿,物体的质量是2千克。
那么,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
因此,加速度=力/质量= 5牛顿 / 2千克 = 2.5米/秒²。
3. 问题:问题:如果一个物体以恒定的速度12米/秒运动了4秒钟,那么它运动的距离是多少米?答案:根据速度=距离/时间的定义,距离=速度*时间 = 12米/秒 * 4秒= 48米。
4. 问题:问题:某个物体受到的净力为8牛顿,它的质量是4千克。
该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
因此,加速度=力/质量= 8牛顿 / 4千克 = 2米/秒²。
5. 问题:问题: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米/秒增加到20米/秒,经过了5秒钟。
那么它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米/秒²?答案:平均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即 (20米/秒 - 10米/秒) / 5秒 = 2米/秒²。
6. 问题:问题:通过一个斜面,质量为6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50牛顿,斜面的倾角为30度。
该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下滑的加速度等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量除以物体的质量,即50牛顿 * sin(30度) / 6千克 = 4.33米/秒²。
7. 问题: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是5米/秒,它的质量是2千克,那么它的动能是多少焦耳?答案:动能等于(1/2) * 质量 * 速度²,即 (1/2) * 2千克 * (5米/秒)² = 25焦耳。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15 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A. 科学素养B. 知识储C.道德品质D.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C)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A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D)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B)A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C)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2011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

2011年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 )A. 科学素养B.知识储备C.道德品质D. 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C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D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B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C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 )A. 科学素养B. 知识储C. 道德品质D. 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C )A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 .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 )A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 .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D )A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B )A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C .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 .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C )A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 .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九年级物理新课标答案

九年级物理新课标答案【篇一:2011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含答案)】lass=txt>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 )a. 科学素养b.知识储备c.道德品质d. 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c)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d )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b)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c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2011年物理真题全国卷(新课标)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 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地磁场分布和安培定则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B 。
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答案:ABD解析: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
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答案:ABC解析:运动员到达最低点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始终减少, A 项正确。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 项正确。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C 项正确。
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选取无关,D 项错误。
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为22W ;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A.科学素养B.知识储C.道德品质D.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C)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D)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B)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C)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 )
A. 科学素养
B.知识储备
C.道德品质
D. 探究能力
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C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 )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
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D )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B )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C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
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 B )A.机械能B.电和磁C.电磁能D.能量守恒
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内能;c 声和光; 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机械能;h电磁能,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 B )
A.e、f、g、h B.b、d、f、g、h C.a、b、c、d D.a、c、e、h
9.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 A )A.独立操作B.认识C.理解D.了解
10.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 D )A.经历B.认同C.内化D.计算
11.以下不属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四大方法的是( B )
A. 作业评价
B. 实验评价
C. 作品评价
D.成长记录12.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 C )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态度D.教学效果
13.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下列科学探究能力不属于猜想与假设要素的是:( A )
A.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B.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C.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D.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可能答案提出猜想14.不是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的是( C )
A.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B. 注意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C. 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D. 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1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D )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实验室课程资
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
3.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4.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研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内容组成。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正确
打“√”错误打“×”)
1.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对 )
2.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错)
3.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错)
4.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对)
5.“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1)知道质量的含义。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其中第(2)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20分)
1、(5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2.(5分)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说说一节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答对一条给1分,正确答5条以上按满分5分计)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1)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2)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气氛和谐交流充分的课(4)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
(5)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6)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常态下的课
(7)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
3、(10分)课程资源包括哪些?请列举10条。
(1)教科书(2)教师教学用书(3)学生课外用书(4)科技书刊(5)音响资料(6)教学软件(7)互联网(8)图书馆(9)实验室(10)校外的博物馆(11)科技馆(12)工厂(13)农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