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同步检测化学试题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4NH+5O=4X+6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322A.NH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B.X的化学式为NO2C.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3220010反应后质量/g0x y z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D.X+Y+Z=2337.1时刻,在密闭容器内投入SO2、O2、SO3、V2O5(五氧化二钒)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5V OΔ2SO3,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t180g5g100g5gt2a55g60g bt3c d40g5gA.丙是O2,丁是V2O5B.t3时,共生成80g SO3C.a=70g,c=65gD.参加反应的SO2、O2的质量比为2:1 8.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A.2CO+O2点燃2CO2B.H2+CuO∆H2O+CuC.2H2+O2点燃2H2O D.H2CO3∆H2O+CO2↑9.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C .2L 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3L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2g 氢气和8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解析:B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 ,符合题意;C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不是体积,不符合题意;D 、氢气和氧气反应:2222H +O 2H O 点燃,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故2g 氢气和8g 氧气反应,氢气剩余,不能生成10g 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化学现象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 .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C .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相等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C 解析:C 【分析】A 、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B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D 、根据化合价分析。
A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 故说法正确;C 、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一定小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 故说法错误;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 .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 .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 2.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在一定条件有如下图反应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该反应前两种物质均为单质C .该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1:2D .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3.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4.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5.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93221反应后质量/g x3417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C.丙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6.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莽草酸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D.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该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D.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 1∶5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2∶5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9.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习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习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C.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2.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3.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5.下列选项中,化学基本观念所对应的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是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微粒观: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C.转化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辩证观:塑料可用于蔬菜大棚,但也会造成“白色污染”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7.在反应A+2B=2C+D中,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
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A.2.3g B.3.6g C.4.2g D.6.5g8.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A.x=93.6B.a可能是单质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a、c变化的质量比为1:110.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5gA和5g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C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一定不变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填空题11.为了减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许多国家在燃油中添加酒精(C2H5OH)。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C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B 解析: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4NH +6NO5N +6H O 催化剂。
A 、由图可知,Z 是由X 和Y 反应生成的,不符合题意;B 、1个氨分子中含7+3=10个电子,1个水分子含8+2=10个电子,符合题意;C 、在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某气体由CH 4、C 2H 2、C 2H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H 4 B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 2H 4 C .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D .该气体可能是CH 4、C 2H 2、C 2H 4组成的混合物B 解析:B假设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2g ,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9g ; 22g 二氧化碳中C 元素质量为1222g 100%6g 12162⨯⨯=+⨯,9g 水中H 元素的质量为129g 100%1g 1216⨯⨯⨯=⨯+;则可燃物中C 、H 元素质量比为6g :1g =6:1, 其中C 、H 原子个数比=611:2121=:; CH 4中C 、H 原子个数比=1:4<1:2; C 2H 2中C 、H 原子个数比=1:1>1:2,C 2H 4中C 、H 原子个数比=1:2=1:2;气体若是一种,则是C 2H 4,若是两种,则是CH 4、C 2H 2,若是三种,则是CH 4、C 2H 2、C 2H 4; 故选:B 。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98)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I、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图①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②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①可获取的锂元素的信息:______(写一条)。
(2)A、B、C三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3)A、B、C三种粒子中,与图②所示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4)锂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II、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用新型催化剂合成甲醇(CH3OH)的新工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该化学反应中不会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属于金属元素或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或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等 A B Li 2O 原子4242O 2O CH CH 催化剂【详解】I 。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从图①可获取的锂元素的信息有: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等;(2)A 、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B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C 、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三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3)A 、B 、C 三种粒子中与②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 ,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Li 2O 。
II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该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242O 2O CH CH 催化剂7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九上化学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检测卷(附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D A C B A B A C A D C A
二、选择题 15、⑴ 见光易分解 ⑵ 7:16 ⑶O2 ⑷-3 价。
16、4P+5O2
2P2O5
2KClO3
17、 C3H6O3+3O2
3CO2+3H2O
(1)
此反应类型
。
(2)
。
19、(3 分)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 价),已知氮化镁是黄绿色
固体,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
(填
“O2”或“N2”)化合,理由是 化学性质更活泼。
。这一现象证明
的
20、(4 分)“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向地面发回数量堪称史无前例的图像和
B.O2 和 N2
C.3 g N2
D.H2、O2 和 N2
13、右下图中不同的园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B.2Mg+O2 点燃 2MgO D.2H2O 通电 2H2↑+O2↑
11、在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铁、硫酸铜溶液
B.氢气、氧气
C.碳、氧气
D.红磷、氧气
12、将 20 g H2、O2、N2 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 18 g 水,则剩余气体 不可能是( )
A.N2 和 H2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1.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任务中发作的反响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 N2O4B. NO2C. N2OD. CH42.人在猛烈运动后,血液中会发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抓紧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逝。
表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 C3H6O3+3O2=3CO2+3H2OB. C3H6O3+O2=CO2+H2OC. C3H6O3+3O2=3CO2↑+3H2OD. 2C3H6O3+5O2=6CO2+6H2O3.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动力的微观表示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响类型为置换反响C.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坚持不变D.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4.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响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那么该物质中〔〕A.只含氧元素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C.只含钠元素D.一定含钠元素,能够含有氧元素5.在〝2A+3B=2C+4D〞的反响中,8g物质A完全反响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
假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那么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A. 16B. 32C. 48D. 646.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实际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A. 56tB. 58.3tC. 70tD. 72.9t7.3g碳和8g氧气反响生成11g二氧化碳,那么6g碳和8g氧气在扑灭的条件下完全反响生成CO2,生成CO2的质量为〔〕A. 14gB. 11gC. 7gD. 10g8.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 4P + 5O2↑2P2O5B. 4Fe + 3O22Fe2O3C. 2H2+O2H2OD. Mg + 2HCl MgCl2+ H2↑9.关于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cCO2+dH2O,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选项是〔〕A. a=2bB. 2a=bC. 3a=dD. a+2b=2c+d10.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发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A. KMnO4MnO2B. K2MnO4MnO2C. KMnO4MnO2K2MnO4D. KMnO4K2MnO4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作化学反响,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那么关于此反响看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变化的基本反响类型是分解反响B.反响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C.反响中N、P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能够是该反响的催化剂12.某物质R完全熄灭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 3H2O有关该反响,有以下说法: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①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能够含有氧元素①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①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①假定4.6 g R完全熄灭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13.以下表达契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5g酒精与5g水混合失掉10g酒精溶液B. 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响生成20L的水C. 12g碳完全反响时只能消耗32g氧气,那么12g碳在64g氧气中充沛反响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熄灭,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与反响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14.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卷温馨提示:本卷共三大题,计 25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A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C.100g 水与100g 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 ,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1g 氢气在9g 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水 2.(A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 的读法正确的是( )A .氢气和氧气生成水B .氢气加氧气等于水C .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D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3.(A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 .①③④⑤⑥B .①③④⑥C .①②⑥D .①③⑤ 4.(A )化学反应C +O 2CO 2中,若生成m 个CO 2,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个数为( )A .2m 个 B .m 个 C .2m 个 D .23m个5.(A )铝在氧气中反应会生成氧化铝,在此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三者的质量比是( )A. 9:8:17B. 27:32:102C. 27:32:43D. 27:32:596.(A )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7.(A )小林和小明同学在学习合作中讨论: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哪种物质消耗氧气最多?请你也参与他们的讨论,你认为消耗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A .CB .H 2C .FeD .P8.(A )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2CO N CO NO +=+B. CO NO CO NO 22+=+C. CO NO CO NO 22+=+D. 22CO NO CO NO +=+9.(A )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 表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2N 2O 4 == 3N 2 + 4H 2O + 2CO 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 .C 2H 8N 2 B .N 2H 4 C .CH 4 D .C 6H 7N10.(A )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11.(A )“”、“”、“”分别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 3:2:4B. 3:2:2C. 1:2:3D. 1:2:212.(B)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 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A.4:9B.8:1C.10:11D.31:44 13.(B)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D.无法确定14.(B)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如下图(其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15.(C)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加10gA,A与C恰好完全反应。
则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A.5:3B.5:2C.2:3D.3:2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满分35分)16.(5分)(A)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二是要。
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应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相等,绝对不能改动化学式中的个数。
17.(3分)(A)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酒精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18.(2分)(A)右下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
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19. (9分)(A)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填空(1) Pb(NO3)2∆ PbO+ NO2↑+ O2↑(2) Al2(SO4)3+ NaOH== Al(OH)3↓+ Na2SO4,上述反应中,(1)属于____ 反应。
20. (6分)(B)“纳米材料”特指粒径为1~100 nm(1nm=10-9 m)的颗粒。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
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两种气体。
其中之一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
这两种气体分别是和。
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5分)(B)19.在反应2Al+Fe2O32Fe+Al2O3中,___________份质量的铝和________份质量的Fe 2O 3反应,生成__________份质量的铁和________份质量的Al 2O 3。
欲制28g 铁,则需Al 为_______g 。
22.(5分)(C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
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缘故。
(3)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
三、计算解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23题8分,第24题12分,满分20分)23.(8分)(B )钛(Ti )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24MgCl 2Ti Mg 2TiCl ++高温,若要制得24g 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24.(12分)(B )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通电2Al2O3===4Al+3O2↑。
对“电解10 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丽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解:设铝的质量为x2Al2O3===4Al+3O2↑204 108 10t x204/108=10t/xx=108×10 t/204=5.3 t答:最多可生成5.3 t铝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Al的相对原子质量×2/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27×2/27×2+16×3×100%=53%铝的质量为:10 t×53%=5.3 t 答:最多可生成5.3 t铝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2)对“34 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解析:煤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致使剩下的煤渣质量不等于所用煤的质量;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由于有1g 氧气过量而未参加反应,所以生成水的质量是9g,而不是10g;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化学反应而言的,而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故B正确。
错因会诊:错选A是由于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概念中的关键词没有抓住;错选C是不能明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而导致误答;错选D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理解不透,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了。
2. D 解析:此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包括:(1)在点燃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2)在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36份质量的水。
(3)在点燃条件下,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可生成一个水分子。
点拨:熟记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3.B 解析:可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实质去考虑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变化。
4.C5.D6.C 解析:铁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其质量减轻了7.B 解析:分别计算质量相同的C、H2、Fe、P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相比较 8.D9. A 解析:本题联系社会热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根据此原则,不难推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 2H 8N 2。
本题比较简单。
10. C 解析:本题利用图示展示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排除A 、D ,再根据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排除B 。
11.D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不发生改变。
从图中可以看到,反应后仍有两个A 分子与反应前完全相同,因此这两个A 分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即参加反应的A 分子的数目是1个而不是3个,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中A 、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
12.C 解析: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C 与D 的质量比为:18:88,已知2.6gA 与B 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同时生成1.8gC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1.8g+8.8g-2.6g=8.0g ,故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8.0g :8.8g=10:11, C 为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