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整本阅读指导课《骆驼祥子》教案

整本阅读指导课《骆驼祥子》教案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
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学生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
2.介绍作家XXX及其代表作《骆驼祥子》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1.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关注细节和描写方法,理解XXX买车后的心情和心理描写。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质疑,促进思考和探究。
师小结:1.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从字词、内容、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
2.通过欣赏和批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XXX被骗了钱,他感到非常愤怒和痛苦。
他站起来,握紧了拳头,准备动手。
但XXX警告他不要动手,否则会有麻烦。
XXX感到委屈,他说自己并没有得罪任何人。
XXX告诉他,这只是碰巧被骗了而已,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会碰到不幸的事情。
XXX颤抖着,拿出了自己的钱罐子,XXX看了看,笑了笑,把钱罐子摔在了地上。
XXX看着钱散落在地上,心痛不已。
XXX问他这些钱够不够,XXX没有回答,只是颤抖着。
XXX告诉他,这些钱买一条命都不够,他不会对他下手的。
XXX想要把自己的被褥拿出来,但XXX警告他不要动。
XXX咬紧嘴唇,咽下口水,最终推开门离开了。
设计意图:本课旨在介绍表演法作为一种愉快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激发研究热情和阅读兴趣。
通过视频欣赏和猜结局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复杂命运。
学情分析:在表演活动中,学生通过评价同学的演技,认识到细节描写对于理解人物情感的重要性。
在视频欣赏中,学生猜测XXX的命运,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命运多变。
《骆驼祥子》指导课教学设计

《骆驼祥子》指导课教学设计骆驼祥子指导课教学设计课程背景《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形象,揭示了旧中国社会中贫困地位人的生存状态以及获得尊严的艰辛历程。
本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阅读小说来促进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特点。
2.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意象与象征,并应用于文学鉴赏和写作中。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其批判思维和肺腑之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小说的社会背景与文学特点(双课时)1. 介绍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祥子式”的人物塑造。
3.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探究小说中含有的意象与象征。
第二课:祥子成长历程的体现(双课时)1. 通过排练小说中的片段,让学生掌握祥子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2. 分析祥子的性格为何如此特立独行,并对其人生价值进行探究。
3. 小组合作,以“祥子的成长历程”为主题,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者是组成一幅画面来表现祥子不断努力、追求尊严和成功的人生历程。
第三课: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特点(双课时)1. 简单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及其文学特点。
2. 与学生一起回顾小说《骆驼祥子》所呈现出来的现代主义风格。
3. 小组讨论,探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特点,并在本人的笔记中进行记录和总结。
主要教学方法流于讲解和死记硬背远远不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解惑以及审美教育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1. 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会被老师实时记录,平时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
2. 小组的小论文和画面将作为作业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3. 学生的课堂笔记将作为一份作业,占总评成绩的40%。
教学反思此次课程设计中,除了单纯的阅读小说外,更加注重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说课稿及反思(附板书)

初中语文(七下)《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说课稿及反思《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一、说教材《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内容,其主题目标是"圈点与批注"。
本课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本课通过对祥子堕落原因的分析,写出了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呼吁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一些读书方法上有所欠缺,需要加强交流指导,学会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
初中学生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提高,具备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对人生缺乏思考。
初中学生爱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初中生读完了书,不求甚解。
三、说教学目标1.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要情节。
2.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
3.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艺术欣赏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圈点批注法"这种精读方法,品味充满京味儿"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书海中精读的习惯,实现语文素养的长期积累五、说教法学法本单元学习主题"圈点批注品经典,领悟人物扬文化"。
部编版教材注重"一书一法",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
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导读"设置的改革方向。
"学贵为疑",我主要通过以"问"带"思"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大胆进行质疑。
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将过程与方法贯穿于知识与技能和感情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整个教学过程。
《骆驼祥子》导读,主要是学法的指导。
《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本课中,我们将通过《骆驼祥子》的阅读,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 对《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进行理解;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3. 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骆驼祥子》有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30分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片段或章节,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学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人物分析(20分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例如祥子或者其他重要角色,让学生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鼓励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深入层次,并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
4. 主题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骆驼祥子》所揭示的主题,如生存与尊严、阶级固化等。
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5. 阅读策略分享(15分钟)教师分享一些阅读《骆驼祥子》的有效策略,例如重点标记、思维导图、摘抄重要语句等,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有效方法。
6. 情感体验(10分钟)通过学生小组或全班分享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中的情感体验,例如对主人公命运的思考或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五、教学评价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和个人作业来进行评价和反馈。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以及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情况。
骆驼祥子》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骆驼祥子》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骆驼祥子》这部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能力。
教学大纲
1.导入:介绍《骆驼祥子》的背景和作者___,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学生逐章阅读小说,并分析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文学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文学风格、象征和意义。
4.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5.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
1.大家讨论: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相互交流讨论。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部讨论,然后向全
班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3.问题引导: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
分析小说的各个方面。
评估方式
1.课堂参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2.书面作业:布置与小说相关的作文或读后感,对学生的文字
表达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估。
3.小组讨论记录: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
1.《骆驼祥子》原著
2.___《骆驼祥子》阅读指南
3.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以上为《骆驼祥子》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的简要介绍,希望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 教学设计 (一)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一)《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和奋斗精神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的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为教材的导读,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导读的目的和意义1.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题,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思考文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 指导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方法,提高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二、导读的教学设计1.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题介绍小说的作者,对其生平和文学作品进行相关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
分析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从人性、命运、社会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小说。
2. 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特点、言行举止、生活环境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生活。
比如:如何解释“祥子”这一角色的姓名? 祥字是普通文字中的吉祥之字,而祥子这个人却生活在贫困和奴役之中,这种反差暗示了什么?3. 分析文本与社会关系引导学生在分析小说文本的同时,思考文本与当时社会之间的相关关系。
比如:小说中描写的一些场景以及祥子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如何产生的?与当时的城乡、阶层、道德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有何关联?4. 理解文学批评方法教师应参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文本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如何运用批评方法来解读小说。
比如:如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关注女性角色的命运?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祥子的财富与贫困?如何从文采角度来审视作者的刻画手法?三、导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让学生先完成对于小说本身的理解,再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
2. 强调阅读的交互性和多元感,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共享的方式相互交流。
初中语文《骆驼祥子》阅读指导教案

初中语文《骆驼祥子》阅读指导教案《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杰出之作,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阅读材料之一、本篇阅读指导教案将以该小说为基础,为初中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一、导入部分《骆驼祥子》是理论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全书以北京城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北京城外的小商贩祥子为了追求自由和尊严的故事。
本篇阅读指导教案主要针对第一册《骆驼祥子》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旨在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二、阅读指导1.熟悉基本情节:首先,学生需要熟悉《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
他们可以按照章节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章节后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回顾,确保对故事情节的掌握。
2.共情与角色分析:了解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动机是阅读《骆驼祥子》的重要一环。
学生可以通过读懂角色的内心独白、对话和心理描写,深入了解他们的情感、矛盾和追求。
4.思考与讨论:为了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认为骆驼祥子是一个成功的人吗?他的成功标准是什么?”“你觉得骆驼祥子为了追求梦想付出了过多的代价吗?”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导读法:在开始阅读《骆驼祥子》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小组合作: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阅读和讨论,每组以章节为单位,分析并总结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然后,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4.课堂演讲:鼓励学生参与小说的主题演讲,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或角色进行深入研究和阐述,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四、阅读目标通过本篇阅读指导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熟悉《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2.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冲突;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4.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其他文学作品。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梳理本文情节,厘清主要人物及其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赏析小说中的人物群像;
梳理祥子这一主要人物的前后变化,以原版与英译版的结局差异为切入点,初步探讨老舍创作此小说的主旨思想;
教学重难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赏析小说中的人物群像;
梳理祥子这一主要人物的前后变化,以原版与英译版的结局差异为切入点,初步探讨老舍创作此小说的主旨思想及小说三要素的关联;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文《济南的冬天》中,我们曾感受到过身为京派作家的老舍先生那活泼温情、信手拈来的语言风格,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
今天这节《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我们将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切入点,感受老舍作为大作家的悲天悯人之心。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与老舍有关的作者信息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们明确:
老舍: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
2,齐答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3,设问:祥子的梦想是什么?(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4,为了这个梦想,他做过几次努力?分别是怎样的努力?努力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
5,祥子是本篇小说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
在故事的初始,祥子是怎样一个人物?你从哪些情节当中看出来的?
6,而在小说结尾,祥子又变成了怎样一个人呢?结合情节来谈一谈。
7,你觉得,祥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三、深入感知
除了祥子这一命途多舛的拉车夫形象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他们与祥子存在着各自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的命运与祥子的命运相互交织着。
小组交流、发言:除了祥子以外,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角色是谁?联系他/她的情节,说说他/她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吧。
(通过交流,明确有如下次主要人物:
虎妞
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她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
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
刘四爷
六十九岁。
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
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可他实在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一些车享福去了。
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儿死了,真正感到了孤独。
曹先生
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
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老马
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
他是将来的祥子的缩影,性格要强,身强力壮,但是没有保住小孙子,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
随后,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
他和祥子一样无法摆脱命运,最后悲惨的死在街头。
小福子
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
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等不到祥子接她,不堪非人的待遇,自己上吊自杀了。
二强子
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
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的烂醉。
孙侦探
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
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搜刮走了。
)
四、问题探究
对比原版《骆驼祥子》与英译本《骆驼祥子》的结局:
原版:
可是,连作这点事,他也不算个好手。
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既没从洋车上成家立业,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
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
和个老人,小孩,甚于至妇女,他也会去争竞。
他不肯吃一点亏。
·····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
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英译本:
夏夜的清凉,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
她还活着,他还活着,他们现在自由了。
设问:
1,你喜欢哪个结局?
2,结合全文情节来看,哪个结局更为合理?为什么?
引导: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让我们现在再回想一下,除了祥子、小福子,其他主要人物的结局又是什么?
(刘四:失去女儿,孤苦终老
虎妞:难产而死
老马:死在街头
小马:死在爷爷怀里
二强子:行尸走肉般的活着,就像祥子最后的结局
······)
总结:大体来看,更多人物的结局是糟糕的。
《骆驼祥子》中的社会,恶人没有得到惩戒,善人堕落或是死去,半黑半白的人物苟延残喘。
就如老舍所说,“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末路鬼”之类的用词,不仅是祥子的结局,也是广大民众于当时的缩影,也是英译本结局的引人争议处之所在:举世皆浊,对于没有任何资本傍身撑腰的普通人来讲,又如何不染尘埃、独得善终呢?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一个晦暗凄凉的结局,表现了那段历史中的灰暗众生相,更表现了他的悲天悯人之心,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称号。
这也是我们今天专门阅读、讨论《骆驼祥子》的意义所在。
六、课外推荐小说《四世同堂》:荡气回肠的北平抗日史诗话剧《茶馆》:横跨半个世纪的平民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