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化险》课件东明县大屯中学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黄河化险》课件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黄河化险》课件 北师大版

任弼时肯定 神色变得庄严,深感责任重
了不过黄河 凝视着远方 轻 大,决策艰
的决策
轻点一点头 难
任弼时批评
脸也胀红了, 对正确的批评 望着任弼时半 感到难为情,
他做事带情 晌无语……点 经过思考终于

一下头。
接受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什么?作者怎样表现
•重点是表现毛泽东在万分危急 的重大关头的思考。 •主要以他抽烟的过程以及极有 限的神态、语言将这看不见、 摸不着的思考有形化。
黄河化险
权延赤
学习目标
• 1.教育学生向伟人学习,培养他 们逆流勇进的精神品质。 • 2.细读课文,概括毛泽东及干部、 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优良品质。 • 3.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珍惜今天 幸福生活。
权延赤,当代作家, 1945年生于河北完 县。1975年开始发 表作品,著有长篇 小说《多年之欲》 《狼毒花》,长篇 纪实文学《走下神 坛的毛泽东》《走 下圣坛的周恩来》 等。
解词
•(6)孱弱:软弱无能。这里指无力 抗争。
•(7)亢奋:极度兴奋。 •(8)蹙:皱(眉头),收缩。 •(9)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10)兵不厌诈:作战时尽可能地用 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认识生字词
• 咄咄逼人: 【解释】: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 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 给人压力。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 【近义词】:盛气凌人、气势汹汹 【反义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认识生字词
•猝不及防: 【解释】:事情来得突然,来不 及防备。猝:突然,出其不意。 【近义词】:措手不及 【反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 然
朗读课文,分段理解内容
第一部分:(开头到“这是下定决心后的轻松”)
记叙了中央纵队在黄河边陷入了绝境。

山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黄河化险》课件北师大版

山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黄河化险》课件北师大版
权延赤,当代作家, 1945年生于河北完 县。1975年开始发 表作品,著有长篇 小说《多年之欲》 《狼毒花》,长篇 纪实文学《走下神 坛的毛泽东》《走 下圣坛的周恩来》 等。
黄河化险
滞留 zhì 蹙眉 cù 愠怒 yùn 掼 guàn 刘戡 kān
孱弱
chán
澧水

葭芦河 jiā
咄咄逼人 duōபைடு நூலகம்
任弼时 bì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 ●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毛泽东 )率领中央纵队到达曹庄, 前有( 黄河 ),后有( 追兵 )。部 队陷入绝境,毛泽东经过一番思索, 最终决定( 不过黄河 ),从容走上 ( 堤岸 ),敌人目瞪口呆,部队最 后( 成功脱险 )。
跳读课文1---41段 标画出描写险情的句子。
品读课文54-67段 找出主席在思考的句子
那烟头开始闪耀,吸得 好狠哪!眼睁睁看着那截 烟灰在伸长,折断,跌 落……
毛泽东似乎屏住了呼吸,鼻 孔里流出两股青烟,才流出不多 一段,又忽然被抽回去大部分, 然后又缓缓向外流,然后又猛烈 抽回去……终于,一根又粗又长 的烟柱从他嘴巴里冲出,一直撞 在湿漉漉的黄土地上,撞碎了, 向四面八方弥漫。
蓦地,毛泽东立起 了身,那支烟头奋力掼 在地下,用脚踩去。嘴 里迸出一声:“不过黄 河!”
分角色朗读课文99— 107段。
毛泽东凭借什么化险为 夷?
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黄河化险》课件

《黄河化险》课件

4.写毛泽东骂人、发脾气,是不是有 损伟人的形象?为什么
毛泽东发火看似无理,实则表现 了他当时精神的高度集中,写出 了他的真性情。
揭示主题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作品。文章记叙了 毛泽东带领一支红军部队在黄河岸边 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化险为夷的经 过。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的远 见卓识以及敢于挑战的精神,为我们 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伟人形象。
è
zhì yì
喧嚣:形容声音嘈杂。 严峻: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 凶凶,盛气凌人。 踉踉蹌蹌:走路不稳的样子。 蠕动:形容行动缓慢。 孱弱:软弱无能,指无力抗争。 猝然:突然。 盛怒:非常愤怒。 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愠怒:生气。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第一层
听到有人提出渡过黄河摆脱追兵时,毛泽东大动肝火:“我有 言在先,不过黄河。谁还说这种屁话?”当时的火气、怒气, 以及毛泽东作为领导人却说出常人说的粗话,表明形势的严峻 和决策的坚定、不可动摇。 下定决心不过黄河而过葭芦河时,毛泽东从紧张到轻松。 战士们抢渡葭芦河失败,而敌人的追兵已至,这一切都在逼着 他改变原来的决策,做出新的选择。
写法借鉴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点 也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句子, 应该通过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所塑造的 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在今后的作文中 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塑造人 物的方法。
——
板书
遇险 天堑 追兵
课文探究
黄河的险
然而,呐喊声陡起陡落,精壮青年如草叶一般被
大浪拍回,跌得前俯后仰。而羊皮筏子早已翻扣 着,旋转着,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啾啾啾——!这是子弹从头顶掠过的声音。四名 卫士呼啦一声围住毛泽东。同时,河堤上下响起 子弹钻入泥土的噗噗声。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两 座山头已经出现了敌人。百余人的警卫部队是难 以抵挡住七个旅的敌兵,不让他们追杀至黄河边 的。 水急浪大,无法渡河;敌众我少;前有追兵, 后有天堑。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黄河化险》 (五)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黄河化险》 (五)

课题黄河化险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梳理情节,能用生动的语言复述毛泽东在紧急关头思考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毛泽东化险为夷的原因,领悟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困难、艰险所表现出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梳理情节,能用生动的语言复述毛泽东在紧急关头思考的过程。

难点: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教法选择阅读指导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 60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一)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大意。

(二)借助幻灯片所出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赏析文章,学习借鉴本文写人时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一)自主学习1.找出文中将毛泽东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形象的精彩片段,并准备做口头复述。

明确:这是全文的重点,化险的决策就是这时做出来的。

作者先写了点烟的波折,而思考是抽象的,不可视,不可感的活动,作者如何将思考过程呈现出来呢?于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烟的可视性,来表现不可感的思想活动。

烟灰的伸长和断落,写的是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战士的期待;从鼻孔里流出又吸回的青烟,可以联想到反复的斟酌;描写青烟的词语,如“撞碎”“弥漫”“闪耀”,既是烟的形状,又是思想的活动。

作者从烟的形状中找到了思想的形状。

顺理成章地,那掼下得烟头,就是决策的心灵肖像了。

2.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毛泽东是凭借什么化险为夷的?参考:关键在毛泽东说的两段话和一句话,以及唱的一段京剧。

总之,毛泽东不是盲目,任性,而是努力保持沉着镇定,运用智慧和胆识,凭借军事谋略化险为夷的。

同时,大家对领袖的信任、爱戴,部队的纪律性、团结,干部、战士不怕牺牲、保护同志的精神,周恩来的冷静机敏和带头作用,等等,使整个队伍没有慌乱。

这些播放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黄河化险》课件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黄河化险》课件3
12/8/2021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文不离字,学不离词。 解释下列词语,我来答!
• 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险:险阻;夷:平坦。
• 咄咄逼人:
12/8/2021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文不离字,学不离词。 解释下列词语,我来答!
• 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险:险阻; 夷:平坦。
12/8/2021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文不离字,学不离词。 解释下列词语,我来答!
• 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险:险阻; 夷:平坦。
•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 ,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 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课文中意思为对人威严,不容 违抗。
•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 惊骇:惊慌害怕。 •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12/8/2021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文不离字,学不离词。 解释下列词语,我来答!
• 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险:险阻; 夷:平坦。
•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 ,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 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课文中意思为对人威严,不容 违抗。
•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 鸦雀无声:
12/8/2021
权延赤,当代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多欲之 年》《狼毒花》,长篇 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 毛泽东》《走下圣坛的 周恩来》等。本文选自 《掌上千秋》。
12/8/2021
时代背景

1947年,国民党几万大军紧追我中央机关的
几百人,从绥suí德直到葭jiā县黄河边,形势十分
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下,毛泽东首先考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 黄河化险 (共10张PPT)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 黄河化险 (共10张PPT)

4、从鼻孔里才流出又突然被抽回去大部分,反复多次——可以想 象到思想的起伏变化反复的斟酌、思考。
5、终于,一根粗长的烟柱喷出——好像要下决定了……(“撞 碎”“弥漫”“闪耀”,既是烟的形状,又是思想的活动。)
6、又狠吸,又是烟灰延伸、折断、跌落——也许是将下的“决心” 再过滤一遍。 7、蓦地,立起了身、奋力掼烟头,用脚踩,嘴里迸出一声“不 过黄河”——重大决策的形成,下定决心。
本课的题目是“黄河化险”,请用 “ ”画出文章表现“险”的句子, 试概述队伍遇到了怎样的险情?
自然条件之险、军事形势之险
关键时刻的思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中将毛泽东的思 考变成生动可感的精彩片段,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 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全文的重点,化险的决策就是这时做出来的。 作者先写了点烟的波折,而思考是抽象的,不可 视,不可感的活动,作者如何将思考过程呈现出 来呢?于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烟的可视性,来表 现不可感的思想活动。

认真阅读课文,具体谈谈毛泽东凭借什么化险为夷的?
万分危急之时,毛泽东不是盲目,任性,而是 努力保持沉着镇定,运用智慧和胆识,凭借深 思熟虑的军事谋略化险为夷的,他的意志、胆 略、乐观轻松又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志气,表 现了他的大智大勇。同时,大家对领袖的信任、 爱戴,部队的纪律性、团结,干部、战士不怕 牺牲、保护同志的精神,周恩来的冷静机敏和 带头作用等,使整个队伍没有慌乱。这些都是 化险为夷的重要条件。
黄河化险
权延赤
滞留 zhì 猝然 cù 孱弱 chán 蹙眉 cù 澧水 lǐ 愠怒 yùn 任弼时 bì 蠕动 rú 炙烤 zhì 一撮 cuō 咆哮 páoxiào攥住 zuàn 葭芦河 jiā 湿漉漉 lù 咄咄逼人 duō 踉跄 liàngqiàng

黄河化险PPT6 北师大版 (共12张PPT)

黄河化险PPT6 北师大版 (共12张PPT)

品读课文54-67段 找出主席在思考的句子
那烟头开始闪耀,吸得 好狠哪!眼睁睁看着那截 烟灰在伸长,折断,跌 落……
毛泽东似乎屏住了呼吸,鼻 孔里流出两股青烟,才流出不多 一段,又忽然被抽回去大部分, 然后又缓缓向外流,然后又猛烈 抽回去……终于,一根又粗又长 的烟柱从他嘴巴里冲出,一直撞 在湿漉漉的黄土地上,撞碎了, 向四面八方弥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黄河化险PPT 北师大版 (共22张PPT)

黄河化险PPT 北师大版 (共22张PPT)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1. 了解时代背景,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干部、 战士在文中所体现出的优良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渲染、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受逆境中伟人的精神境界。
毛泽东(1893 ~ 1976) 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无产阶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字润之,笔名子 任。1893年12月26日生 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1976年9月9 日在北京逝世。
• • • • • “雨大风狂,道路泥泞。” “窑洞里鸦雀无声,窑洞外风狂雨骤。” “主席,骑兵报告,刘戡出动了,目标是我们曹庄。” “天一落雨,洪水滚滚而来,立刻涨满河床,波涛翻滚。” “刹那间,像有人同时点燃了几十挂鞭炮,响成一片,越 响越激烈。不一刻工夫,空气里掠过尖啸,山上火光闪耀, 浓烟升腾,爆炸声盈耳不绝。警卫部队同追兵打响了,一 开始就是大打!可见敌人来势凶猛,疯狂已极!” • 然而,呐喊声陡起陡落,精壮青年如草叶一般被大浪拍回, 跌得前俯后仰。而羊皮筏子早已翻扣着,旋转着,眨眼间 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吸烟”的过程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思考状态?
吸得好狠哪! • ——表示集中思想,开始思考。 • 烟灰在伸长,折断,跌落…… • ——表示思考的时间在延长,专注顾不得弹烟灰。 烟才流出不多一段,又忽然被抽回去大部分;然后又缓缓 向外流,然后又猛烈抽回去…… • • • • ——表示思想起伏变化,反复斟酌。 终于,一根又粗又长的烟柱从他嘴巴里冲出。 ——表示要下定决心。 紧接着,香烟又举到唇际,烟头闪耀,还是吸得那么深, 那么狠,烟灰一个劲地延伸,然后折断,然后跌落…… • ——表示把下定的“决心”再过滤一遍,也许推倒重来。
词语释义:
• • • • • • • • • 1、孱弱: 软弱无能。文中指无力抗争。 2、蹙眉: 皱(眉头),收缩。 3、愠怒: 生气。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看。 4、咄咄逼人: 5、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6、猝不及防: 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7、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8、踉踉跄跄: 形容走路不稳。 9、兵不厌诈: 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
体会语句(化险)
• 蓦地,毛泽东立起了身,那支烟头奋力掼在地下,用脚踩 去。嘴里迸出一声:“不过黄河!” • 四个动词表现出什么? • 这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果断决 定。
• “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毛泽东从来不曾这样冲动、
亢奋。他用讥嘲的目光朝敌人射击的山头瞟一眼,从容走上 黄河岔的堤岸。不紧不慢,顺堤向西北方向走去。 • 表现了毛泽东什么性格特点? 信心坚定,大胆行动,藐视敌人
整体感知: • • • • 1、了解课文大意,简单概述故事情节。 2、这篇文章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3、请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4、根据课题,用三个带险字的词语概括故 事情节。 • 5、哪些语段最为精彩?请简要复述。
1、了解课文大意,简单概述故事情节。
• 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撤离延安后在敌人追击过程中,在 黄河边遭到敌人重兵的包围,形势非常危机。只有渡过黄 河就可化解险情,但毛泽东却坚决不渡黄河,以过人的胆 识、智慧带领大家脱险。
体会语句(化险)
• 那烟头开始闪耀,吸得好狠哪!眼睁睁看着那截烟灰在伸 长,折断,跌落…… • 毛泽东似乎屏住了呼吸,鼻孔里流出两股青烟,才流出不多 一段,又忽然被抽回去大部分;然后又缓缓向外流,然后又 猛烈抽回去……终于,一根又粗又长的烟柱从他嘴巴里冲出, 一直撞在湿漉漉的黄土地上,撞碎了,向四面八方弥漫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 渡过黄河 周恩来说过了葭芦河 就有了回旋余地 前边有人喊到了黄河 边上了 凉皮战士都无法渡过 葭芦河
责怪妄加揣测的战士
担心群众会认为部队过了 葭芦河就等于过了黄河


形势危急,心情沉重
渡河失败,思虑重重 心无旁骛,专注思考 胸有成竹,蔑视敌人 深感责任重大,决策艰难


接到香烟,陷入思考
作者简介
权延赤,当代作家,1945年 生于河北完县。1970年北 京工业学院毕业。历任空 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传 干事、大队副政委、北京 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员。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 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 《狼毒花》,长篇纪实文 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写作背景:
合作交流探究课文
• 1、课文开头是如何写黄河的,这样写 有怎样的作用?
对黄河没有正面描写,但在听觉上进行了概括性 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紧张、矛盾、不平静。
2、文题“黄河化险”中的“险”具体指什么?
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应此 称为“险”。
3、探究黄河的险,找出能体现“险”的语句,看 看毛泽东一行处于怎样的险境。
小结:
• 这是全文的重点,化险的决策就是这时做出来的。 作者先写了点烟的波折,而思考是抽象的,不可 视,不可感的活动,作者如何将思考过程呈现出 来呢?于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烟的可视性,来表 现不可感的思想活动。烟灰的伸长和断落,写的 是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战士的期待;从鼻孔里 流出又吸回的青烟,可以联想到反复的斟酌;描 写青烟的词语,如“撞碎”“弥漫”“闪耀”, 既是烟的形状,又是思想的活动。作者从烟的形 状中找到了思想的形状。顺理成章地,那掼下得 烟头,就是决策的心灵肖像了。
• 本文选自权延赤的《掌上千秋》。1947年秋,国民党几 十万大军紧追我中央机关的几百人,从绥德只追到葭县黄 河边,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下,毛泽东 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决不能离开陕北。尽管各方面建议他 尽早东渡黄河,使中央有个安全的环境,这对于指挥全国 作战有好处。但是,他认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一则在政治 上,不但粉碎了蒋介石打击我党的阴谋,灭了敌人的威风, 而且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 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别 的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 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的军 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就决不过黄河。这正是毛泽东的 高明、伟大之处。
体会语句(化险)
• 毛泽东淡漠的两眼却燃起了火,那是停止思考的特征。警卫 员身不由己哆嗦了一下。果然,毛泽东发作了:“你蠢!老 子不要你,你滚!”
• 毛泽东为什么骂人?
毛泽东几次骂人发脾气,一是当时情势严峻,乃至万分危 急,重大决定不可儿戏为之;二是他真情率性的个性表现; 三是领袖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情绪发作,“不讲理” 的时候,特别在紧要关头,为了顾及更重要的事情,难免 言行欠妥,伤及无辜。这并不有损他的伟人形象,相反, 倒显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 前有天堑(黄河),不可逾越;后有追兵,近在咫尺。险 情紧迫,迫在眉睫。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确被置之死地, 情况是万分危急。谁来化险为夷?毛泽东和他的战士们又 有什么反应?
3.从文中找出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填写下表。
情景
毛泽东的神情描写 传达出怎样的心理
猛然掀起眼皮, 目光咄咄逼人 望住周恩来,神色严肃 脸色阴沉,双眉紧蹙 神色肃穆严峻 目光淡漠,眉头微蹙 用讥嘲的目光朝敌人射击 神色变得庄严,凝视着 远方
生字注音:
• • • • • • • • • • • 喧嚣 xiāo 骤然 zhòu 严峻 jùn 蠕动 rú 鸦雀无声 Yā què 咄咄逼人 duō 葭芦河 jiā 猝然 cù 澧水 lǐ 刘戡 kān 袅袅 niǎo 孱弱 沤烂 掼下 惊愕 愠怒 紧蹙 攥住 炙痛 幡影 chán òu guàn è yùn cù zuàn zhì fān
体会语句(化险)
• 周恩来急步迎去,看到毛泽东的马夫老侯双手捧着个油布包, 被人群簇拥着,像被迎来的英雄。 • “老侯同志,我代表同志们谢谢你了!”周恩来动了感情, 声音比往常提高许多。 是什么使老侯成了英雄?周恩来为什么会为一支烟动感情?
——烟是毛泽东此刻最需要的,有了它,就意味 着有了绝处逢生的希望
• 一(1-28节):记述了中央纵队在黄河边陷入了绝境。 • 二(29-67节):写风浪太大,部队无法渡河,追兵在眼 前,敌众我寡,形势十分危机。 • 三(68-90节):写黄河化险,毛泽东以大无畏的英雄气 概带领大家走出包围圈。 • 四(91-114节):通过毛泽东与任弼时的对话,巧妙地揭 示了毛泽东胆大心细,举重若轻,作出英明决策。 4、根据课题,用三个带险字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毛泽东望望洪水咆哮的葭芦河,望望堤岸上焦急等待的 几百名干部战士,转身盯住枪炮大作、喊杀声连天的高山, 神色肃穆严峻。几百名战士都屏住了呼吸,连葭芦河水的咆 哮声也似乎变得远去。
• 啾啾啾——!这是子弹从头顶掠过的声音。四名卫士呼啦 一声围住毛泽东。同时,河堤上下响起子弹钻入泥土的噗 噗声。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两座山头已经出现了敌人。百 余人的警卫部队是难以抵挡住七个旅的敌兵,不让他们追 杀至黄河边的。
黄河化险
权延赤
东明县大屯中学
导入新课:
• “时穷节乃见”,越是危急时刻,越能考验一个 人的意志、品质。你是否有过化险为夷的经历? 对一个人来说,越是恶劣的环境、坎坷的经历也 许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只要你有信心和毅力,这 些坎坷、磨难将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就经历过无数的凶险,也 许正是这样的经历才造就了一代伟人。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权延赤的纪实文学作品 《黄河化险》。
• 2、这篇文章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本文的写作重点是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毛泽东如何作 出决策的,即毛泽东的思考。但是作出这个决策,却 经历了艰难的、漫长的、惊心动魄的过程。这其间有 权衡,有犹豫,有反复,有对凶险的充分估计,还有 破釜沉舟的决心。也就是化险为夷的过程。
3、请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