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特点
中医护理技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护理,注重预防和保健,采用多种技术手 段,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针对患 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 的康复进程。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 果,如针灸治疗能够缓解 疼痛、改善睡眠等。
国际化与交流
中医护理技术逐渐走向国 际,与世界各地的医学体 系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全 球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0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 用
针灸护理
总结词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等。
拔罐护理
总结词
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舒筋活血、散寒 止痛的目的。
详细描述
拔罐护理是利用负压吸引作用,使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刺激 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舒筋活血、散寒止痛的目的。拔罐护理 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推拿护理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气血流通,缓解 肌肉疲劳和疼痛。
中药护理
总结词
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人体机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中药护理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调整人体机能,以达到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目的。中药护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虚证等的治疗和调理。
03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参 考文献
[ 1 ]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研讨会 溃疡性 结肠炎 的诊 断及疗 效标准 [ J I _ r } 1 华 消化杂志 , 2 0 1 0 , 2 ( 1 3 ) : 3 5 4 - 3 5 5 .
1 2 0 例患者经过 积极治疗与有效的护理 ,1 1 8 例患者 痊愈 ,2例患 者无效 ,有效 率为 9 8 . 3 %。其 中 2例无效 患者在治疗 期间不 注意饮食 习惯 改善 ,暴饮暴食 ,经 常 食用辛辣食物与刺激性液体 。

2 结果
第 2 0 1 1 3 卷 年 第 7 1 4 月 期 ・ 总 下 第 半 1 6 6 J 期 刊
定要采取左侧 卧位 ,我们 曾经做 临床研究发现 ,左侧 卧 位保 留灌肠后排便 的时间为 8 小 时以上 ,而右侧 卧位 的 平均排便 时 间为 4小 时 ,这样 不利 于药 物 的吸 收利 用 ; 同时对于药液的温度最好 与体温相接 近或高 于体 温 1 度 左右 ,因为温度过 高或过低都会 刺激肠壁 粘膜 ,引起患 者 的排便 意识 ,不 利于药 物 的吸收利用【 3 ;③插 管 的深 度 一般为 1 5  ̄2 0 c m左右 ,大 于 2 0 c m,患者会感觉 明显 的不适 ,创 伤较大 ,同时插管 时动作一定 要轻柔 ,避免 粗暴 ,患者产生恐惧感 。 总之 ,我院采用 中西 医结 合的方式治 疗溃疡性 结肠 炎 ,外加临床护理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患者 出院率明显 增高 ,取得 了良好 的社 会效益 与经济效益 ,由此 可见 药灌肠外加西药治疗值得基层卫生院推广医用 。
灌肠前对患者的肛 门周 期进行 消毒 ,消毒剂一般 采用碘 伏或洗必泰 ;②灌肠 的体位 以及 中药的温度 在灌肠时一
[ 2 ] 黎春梅 , 刘跃 晖. 三黄石榴汤保留灌肠治疗 2 种结肠炎 的观察及护 理l j ] . 实用

中医护理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课件

中医护理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课件

弥补现代医学不足
现代医学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而中医护理恰好能够弥补这 些不足,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健 康水平。
弘扬中医文化
中医护理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中医护理的推广和应用 ,能够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 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医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古至今,中医护理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护理技术。
案例三:中医护理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价值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改 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注重整体调节和个性化施 护,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改善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中医护理还关注患 者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生活习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 管理和教育。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护理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课 件
汇报人:XXX 2023-11-24
• 中医护理研究概述 • 中医护理研究的核心概念 • 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 中医护理发展趋势与挑战 • 中医护理研究案例分析
01
中医护理研究概述
中医护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医 学知识,采用护理技术和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个性化的 护理。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强调预防为主, 注重调理身心。
发展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 加大,中医护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医护理将更加注重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和服务质量。

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工作进展

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工作进展
人才培养
通过国内外合作,选派优秀中医护理人才赴国外进修、学习,引进 国际先进的中医护理理念和技术,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推广宣传
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中医护理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医护 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未来合作愿景
拓展国际合作
与国际更多中医护理组织、研究机构等建 立合作关系,推动中医护理在国际上的更
推广策略与效果评估
推广策略
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利用媒体 宣传、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普及中医护理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效果评估
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定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技术应用范围、患者满意 度、医疗质量改善情况等。通过评估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推广策略,推动中医护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 广大群众。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等优势,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 体质的患者,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刮痧、中药熏洗等,这些技术 在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针灸治疗慢性疼痛。通过针刺患者特定穴位,刺激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该技术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慢性疼痛疾病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和引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 梯队。
推动科研创新发展
加强中医护理科学研究,推动 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中医护理界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走向世
界。
关键问题及挑战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3T12:49:56.36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刘念[导读]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刘念(重庆市中医院道门口院部门诊部;重庆400010)【摘要】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老年人,而我国老龄化加剧,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

脑卒中患者即便经过抢救,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也有部分患者会遗留各类功能障碍,其中偏瘫是比较常见的类型。

脑卒中偏瘫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导致他们的生活受限,从而影响生存质量。

从相关文献与研究中看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其早期康复阶段十分关键,是肢体功能障碍与语言障碍等恢复最佳时机,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要加强早期康复干预。

中医对脑卒中偏瘫有独特的认识,而且随着中医医疗技术发展,已有成熟的体系服务于脑卒中偏瘫患者。

中医护理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为了探讨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本文展开了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中医护理;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而偏瘫则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平衡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他们的步行能力与整体运动功能受限,不利于正常的日常生活,导致生活质量降低。

脑卒中偏瘫患者会有典型的肢体运动困难与活动不利[1],特别是在康复期,因脑卒中病情干扰,患侧肌力受损,偏瘫会加重肢体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日常社交与出行,造成他们心理负担加重[2]。

通常情况下,大脑神经呈交叉支配现象,即左侧脑出血,偏瘫则为右侧,而右侧脑出血,则偏瘫为左侧,只有针对患者的偏瘫加强运动功能恢复指导,才能更全面的促进他们的身体状况恢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致残风险与死亡风险极高,大多数经抢救后重获生存机会,但依旧面临身体机能丧失可能,只能依靠家人照护来延续其生存[3]。

中医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早期康复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部分治疗手段疗程长、费用高、专业技术强等,导致其应用受限。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摘要:脑卒中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群体主要为老年人,随现阶段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致使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出现显著上升,此类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患者即使及时开展治疗后,还可能发生偏瘫、失语等相关后遗症,对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予以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医护理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的生活能力,保证患者的预后状况。

关键词:中医护理;脑卒中;偏瘫;康复脑卒中临床中又将其称之为脑血管意外,中医将其称为脑中风,作为脑出血等系列的脑血管疾病总称,有着发病急骤的特点,可能致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局部神经功能相关的异常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会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1]。

中医认为脑卒中并发偏瘫患者在开展康复治疗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促进其机体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

一、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开展有效交流,掌握其具体心理变化状况,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告知其不良心理情绪对病情产生的影响,明白心理状态调整的意义,以此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使其保证有较好的身心状态来面对治疗开展。

与此同时,可利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来缓解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对于容易暴躁或容易发怒的患者,通过呼吸减压法来帮助其调整呼吸,使其保持较稳定的心理状态,确保临床开展中患者有较高的依从性,以此来提高治疗开展有效性[2]。

二、穴位按摩、针灸依据患者具体的机体症状来选择相应的穴位,并对其开展按摩,一般来讲,对于头部以及面部出现偏瘫者,可选择上关穴以及太阳穴等穴位;若伴随上肢活动受到限制的患者,可选择肩井穴以及手足三里穴、肩贞穴等穴位,对于下肢出现活动受限者,可进行飞扬穴、殷门穴、委中穴选择,确定好穴位后,利用推、揉、按、拿等诸多方式对穴位开展按摩操作,具体按摩程度力度需以患者的耐受力为最佳。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
正文:
一、引言
介绍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及应用背景。

二、中医护理的概述
1.中医护理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中医护理的原理和特点
三、中医护理的技术与方法
1.中医常用护理技术
a.推拿按摩
b.刮痧
c.拔罐
d.灸法
e.针灸
2.中医护理相关方法与器械
a.中药药膳
b.艾灸器
c.推拿设备
d.拔罐器
e.针灸针具
四、中医护理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
1.传统中医护理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2.传统中医护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传统中医护理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传统中医护理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5.传统中医护理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五、中医护理的风险与安全措施
1.中医护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副作用
2.中医护理的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
六、临床应用中医护理的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病例分析,展示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成功应用实例,并总结经验与教训。

七、中医护理的前景与挑战
1.中医护理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2.中医护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八、结语
总结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和成果。

附件:
1.相关研究论文
2.案例分析报告
3.中医护理的操作手册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了医疗行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2.《中医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了中医药的管理和使用标准。

3.《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法律责任。

中医护理技术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5), 7777-778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51087中医护理技术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展张 月1,杨 月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4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9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16日摘 要近年来,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被多数学者认可,且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本文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以及规范化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心衰,生活质量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CM Nursing Techniqu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Yue Zhang 1, Yue Yang 2*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Apr. 16th , 2023; accepted: May 9th , 2023; published: May 16th , 20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year by year increases, which brings heavy burden to the public health of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 in improving clinical symptoms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as recognized by most scholars,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knew it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safe operation,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wide scope of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CM nursing technology i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tandardized practice.*通讯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287·金卫红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201300摘要:中医护理的历史起源、形成和发展等各个阶段,实际上和祖国医学同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内容。

中医护理的内容大多数见于历代大量医学著作中,因为它的实施一般是由医者、医者的助手及患者家属承担,所以具有“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显著特征,建国后中医护理界人士就其理论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医护理;子午流注;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医学中有很多治疗方法[1],以针灸疗法最广为人知[2]。

其中有一种针灸疗法叫做时间疗法,它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独特针刺方法,是在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的“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3],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等理论的一种逐日按时取穴的针刺方法[4]。

子午流注就是按时针灸取穴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5],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此法记录于明代针灸医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并且一直沿用至今[6]。

1 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念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7],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

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环环相扣,十分有趣[8-9]。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10-12],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13]。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是子午流注法[14-15]。

2 实用疾病中医护理2.1 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肖黄杰选取5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有患者25例。

在下午申时,实验组患者被施以子午流注法治疗,穴位以膀胱经腧穴为主,辅以辩证取穴;对对照组患者取相同穴位不同时间治疗。

得出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愈患者分别为22例、24例,则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认为子午流注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有效。

2.2 中医护理胸痹赵昕选取了胸痹患者130例,对其中65例患者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对另外65例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

对实验组使用的方法是取穴时以即时的对症输穴为主,预约的病人在某些特定开穴时间,如在甲日丁卯时取神门,乙日丁亥时取少府等。

结果显示,子午流注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

2.3 中医护理中风后遗症曾静选取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的患者施用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子午流注穴位超声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有效人数分别为25例、28例,则普通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子午流注组的总有效率为83.3%,说明针刺配合子午流注穴位超声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等作用。

2.4 中医护理失眠陈秋选取150例失眠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75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针刺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之上再加子午流注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针刺患者的神门、内关、百会、安眠等穴位,再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人体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时辰择时择穴进行补泄。

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有效人数分别为65例、70例,则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子午流注组的总有效率为93.3%。

因此说明在治疗失眠方面,中医护理中子午流注法更能显示其优势所在。

3 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上也涌出了许多先进的治疗方法,有许多人慢慢的忽视了中医治疗的重要性[16],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17]。

子午流注法是从古时候流传至今的方法[18],它具有它独特的治疗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顽固的疾病,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19]。

如今一些有想法的医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样本,得出了一些新的方案,就是将传统的子午流注法与现代的心电图等设备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对症下药[20-21]。

综上所述,通过大量的实验,可以看出在治疗一些疾病例如失眠、胸痹等时,子午流注法比常规方法更有效,更值得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1] 吕翠华,季永东,孟广峰等.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5):89.[2] 单玉香,唐凤平,袁锦波等.中医护理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26):2772-2774.[3] 王华新,刘志宏,姚建爽等.优化中药蜡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验研究,2017,14(13):146-148.[4] 姜丽娟.浅析影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外科临床应用的原因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57,61.[5] 闵俊英.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及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4):162-163.[6] 郑艳芳.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71-371,372.[7] 郑娟.2016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总结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9):179-180.[8] 魏威.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6):106-107.[9] 詹军华.浅谈中医护理在2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1):66-66.[10] 马燕.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6):183-184.[11] 王淑琼.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4-25.[12] 洪菊华,谈慧琼,胡引珍等.中医护理方案在我院的应用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4):118-119.[13] 耿春芬.中医护理特色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3):82-83.[14] 徐薇.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358-359.[15] 童欣.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8):201-201,209.[16] 王涛,毕怀梅,陈祖琨等.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探索[J].全科护理,2016,14(18):1851-1853.[17] 牟成词.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3):186-187.[18] 刘红梅,张玲,郭海禄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11):2100[19] 姚玉萍,由文峰.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与探讨[C].//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311-312.[20] 庄迎春.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5,(27):291-291.[21] 姚艳绒.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C].//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357-359.课题资助: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编号201640403叶 俊 刘 荣 刘 洋 蔡林燕湖北省黄石市五医院 湖北 黄石 435000摘要:目的:观察对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行以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76%)明显比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44.90%)高(P<0.05);治疗前两组TBil水平(总胆红素水平)、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T水平(丙氨酸转移酶水平)、BUN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Cr(肌酐)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观察组TBil水平、ALT水平、BUN水平以及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TA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行以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脏器功能,还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前列地尔注射液;肝硬化腹水;黄疸;临床疗效肝硬化通常是因慢性肝损伤所引起的弥漫性肝纤维化,是疾病终末期阶段。

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以及肝性脑病等多种症状,其中肝硬化腹水属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此类患者通常会出现重度黄疸,预后效果不佳[1]。

针对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使患者肝功能得到改善[2]。

本文对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对其行以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所选患者均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肝癌、休克、腹水感染等患者。

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41例,女8例,年龄最大为66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42.5±7.1)岁,腹水形成时间最长为18个月,最短为10个月,平均为(15.6±3.2)个月;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42例,女7例,年龄最大为67岁,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为(42.6±7.2)岁,腹水形成时间最长为18个月,最短为19个月,平均为(15.5±3.3)个月。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为患者提供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限制钠盐摄入等支持治疗。

同时选用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呋塞米片(国药准字H31021074)进行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2-40mg,每天1次,最大剂量通常控制在每天100mg,分2-3次服用。

另外选用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国药准字H20050667)进行治疗,口服,每次400mg,每天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